开启中国碳标签2.0时代,2023中国碳标签论坛成功举办碳中和低碳发展

2023年6月27日,由低碳城(全国低碳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2023中国碳标签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多方低碳界的专业人士、政府领导、业界同仁专家等500余人共济一堂,就当前国内外低碳发展形势下,我国碳标签如何走好本土化、体系化、创新化之路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锚定双碳目标,共研低碳发展新策略,推动碳标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碳标签论坛”作为建立我国统一规范的碳标签制度创新之举,以“碳标签引领全球低碳经济”为主题,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集国家政策指导、标准体系发布、产业基地实践、领军企业扛旗等多项举措,向世界展现中国碳标签最新成果,也为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国内外绿色低碳发展、对接务实合作的平台,为冲破新型贸易碳壁垒,加快全球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指引和创新动力。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费维扬,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杨尚宝,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余龙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政策专家库成员李鹏等出席并发言。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全河,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原二级巡视员陆铁,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刘敏,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曾东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绿色制造处处长韦良平,乐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序峰,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雪锋,中国电子技能技术协会高级顾问、浙江省住建厅原副厅长段苏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空调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长园综合能源(深圳)有限公司、邦得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代表出席。

一、主办方致欢迎辞

黄建忠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

黄建忠对2023中国碳标签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规则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低碳经济走势越发强劲,要积极探索碳标签国际互认机制,继续做好碳标签评价工作标准化,夯实标准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完善所有我们徙倚的碳标签评价领域的标准,构建统一规范、国际互认的中国化碳标签制度,让中国碳标签走出国门。

二、嘉宾致辞

江必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必新指出,双碳目标建设势在必行,绿色消费大势所趋的当下,碳标签有助于拓宽国际市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推动产品绿色价值链的形成;引发消费市场的变革。下一步,应继续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立法工作和中国碳标签体系建设工作中,正确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提高战略思维。

费维扬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执行理事长

费维扬聚焦化工领域,就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发表见解。他认为,应抓紧部署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注重创新驱动、过程强化、节能优先,同时推进碳标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的目标。

三、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李鹏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

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国务院研究室政策专家库成员

论坛上,李鹏总结了自2018年起中国碳标签发展历程,并就取得成果进行汇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一直致力于我国碳标签的本土化、体系化、创新化建设,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遵循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原则,在标准机制、数据研究、试点驱动、区域先行、平台建设、供应链低碳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01体系建设,标识合规

为统一碳标签标识和评价标准,健全适用于全行业的碳足迹碳标签评价规范,论坛推出《行业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签自愿性评价实施规则(暂行)2.0》、《碳标签标识》,结合我国现阶段碳标签发展需求、碳标签促进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现状,帮助消费者识别绿色低碳产品,使碳排放量透明化,实现了碳标签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碳标签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02低碳评价,标准先行

在标准体系建设层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始终坚持推动中国碳标签制度逐步建立标准化,以标准作为碳标签评价依据,以标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标准为基础助推国际互认。截止目前所推动的碳标签领域团体标准居全国首位,在研标准项目79项,共涉及27个行业领域,不断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论坛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近期开展的标准工作进行成果展示,并正式发布了《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第5部分: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第6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两项标准,推进电器电子产业低碳技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03数据驱动,碳智融合

李鹏就低碳城-资源大数据平台行业应用、技术成果、服务机构三大板块以及碳足迹数据库体系进行介绍。他指出,碳足迹数据库体系将围绕科学的数据底板、完善的数据库平台、精准的业务应用三大维度建设,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各行各业产品碳排放数据的监测量化和价值应用。

04合纵连横,多方共赢

合纵连横是既有多领域涉猎,又支持上下游产业链相互关联,为终端企业、基础产业带来共赢。

企业碳标签证书颁发仪式

2022年,《企业碳标签评价通则》正式发布,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性质为主导的碳标签评价团体标准,是我国践行低碳发展、实现企业碳中和最终目标的重要辅助,为企业能源、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论坛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全国首个企业碳标签证书,并为带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及可持续业务的管理者,授予首席气候官称号。

产品碳标签证书颁发仪式

同时,产品碳标签首次突破空调、环保设备、纺织品领域,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浙江净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邦得集团衣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在我国制造行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下,低碳产品供应商作为中国碳标签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巨大的绿色发展压力,同时促进各行业就低碳产品创新的定位更加明确。2023年度第一批“低碳产品供应商”评价工作已经开启,截止目前,涉及建筑、纺织、化工、农产品、电力电气行业等不同领域,18家企业已获得低碳产品供应商证书。

05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为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培养行业急需的双碳管理人才,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采用商企联合方式,已先后开展14期双碳管理人才培训(碳标签评价师/碳足迹管理师),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培养碳标签应用型人才。

06学术建瓴,探究指引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并于2023年3月对外发布。该蓝皮书作为国内唯一对碳标签制度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的书籍,旨在聚焦中国碳标签发展,汇聚前沿理论探索。论坛上同步启动了《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3-2024)》征集工作,将在行业划分、调研企业规模、案例篇、体系建设等层面更加完善。

07试点建设,创新发展

首批低碳酒店试点

行业试点层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于今年4月启动《低碳酒店碳标签评价技术规范》试点酒店征集,并于今年5月完成第一批低碳酒店试点调研工作,迈出了低碳酒店领域探索与实践的重要一步。

乐清市生命周期碳标签碳链管理平台上线仪式

产业层面,与乐清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基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碳标签碳链管理平台于今日发布。乐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序峰指出,该平台的上线,将充分发挥数字化重要作用,以数字化引领和支撑碳标签体系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绿色产业生态圈,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碳标签产业化示范基地(衢州)揭牌

区域层面,为碳标签产业化示范基地(衢州)揭牌,该基地将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碳足迹碳标签的实验室和数据中心、标准中心、评价中心、技术转化中心,建立碳足迹核算应用与第三方机构的互认机制,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在碳标签体系建设领域深耕不辍,成果硕硕。最后,李鹏提出了碳标签2.0时代建设目标,即:到2025年,完成100个“一品一签”行业评价,聚集1000家碳标签评价机构,培养10000个碳标签评价师。到2030年,形成全球低碳产品供应商大会,带动中国碳标签产业贸易,推动互联互动,促进低碳贸易合作,助力中国2030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内外碳标签互认中心,依托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全球碳足迹大数据中心,形成全球碳标签共同体。

四、嘉宾讲话

杨尚宝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

杨尚宝指出,碳标签体系建设要做好制度设计、队伍建设、标准引领、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加强合作、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稳妥、先立后破、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丁辉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

丁辉认为,碳足迹碳标签制度的建设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创新方式,通过构建清洁低碳、科学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认证体系,推动行业领域及企业把能效管理,碳排放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余龙华

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余龙华就目前全国碳市场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结合衢州市发展现状,阐述了碳账户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他指出,碳账户有助于企业扩投资促转型,有助于企业减碳降本协同增效,助力群众增收。

五、对标国际蓄势待发

“一带一路”碳标签合作中心(曼谷)启动仪式

论坛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启动了“一带一路”碳标签合作中心(曼谷),以我国碳标签体系化建设为基础,以碳标签国际合作中心机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将为我国产品深度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起到积极作用,也为碳标签国际互认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是需要系好的第一颗钮扣,也是形成共同体闭合链条的最后终端。

六、行业引领低碳共生

碳标签体系建设执旗行动

七、低碳智库新添力量

新一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

论坛上,新一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为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为副会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程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沈群为副秘书长,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孙翠华为碳标签标准体系高级顾问。择期将正式举办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八、专家论“碳”凝聚共识

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围绕数字化、经济学、绿色贸易、标准制定等领域发表主题演讲,阐述在国际碳关税机制、国内双碳目标的双重压力下,国家走低碳经济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马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军围绕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减污降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进展进行主题演讲。他认为,城市环境应从综合整治角度规划,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通过减污和降碳两个领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和同频共振,实现资源和能源优化配置。

谭建荣

谭建荣作数字设计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讲话,他指出,产品与装备正向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发展,数字化为低碳化赋能,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双引擎,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二者缺一不可。

孙翠华

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孙翠华围绕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表演讲,并对国内外标准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她认为,要加快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标准、制定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规范、核证核查类标准、企业管理类标准,启动适应类标准,制定评价类标准,尝试研究制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与评估指南。

魏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魏伟作原材料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现状和展望报告。他提出,产品碳足迹是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要开展方法学创新,争取国际话语权;建立完善的核算细则标准体系;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管理能力;重点领域评价实践工作。

郭威铭

长园综合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长园综合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威铭介绍了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大可再生能源投入、集约化生产管理、供应链协同发展、推进产品碳标签评价工作,并号召社会各届与长园一起,为实现双碳目标全面发力。

宾晖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作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与碳标签建设报告。他认为,双碳环境下,企业三大减排途径为碳交易、碳资产、碳标签,并重点强调了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石敏俊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就碳标签的经济学涵义进行阐述,并提出要提高碳标签意识,重视碳标签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碳标签标准体系,强化碳标签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碳标签组织体系建设,培育第三方机构和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应用碳标签等独特见解。

玄佳兴

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运营总监

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运营总监玄佳兴总结了国家电网公司取得碳标签评价资质、提升碳标签认证能力、打造行业典型示范应用、构建能原领域应用标准四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就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电力行业碳标签服务平台、制定电力行业碳标签评价规范、推进碳标签评价试点应用建设、培育电力行业碳标签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

韦斌生

德凯中国认证与业务保障总经理

德凯中国认证与业务保障总经理韦斌生详细讲解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背景、目标、发展历程、工作机制、实施、计算、对全球贸易以及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要尽早实施产品碳标签及产品碳足迹认证,有助于出品企业应对CBAM及绿色贸易壁垒。

黄书成

邦得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研究院院长

邦得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研究院院长黄书成指出,碳标签制度既有控暖减排的重大推动作用,也填补了我国环保法规的空白,催生低碳消费拉动低碳生产绿色循环的新市场机制。并提出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加快建筑产业升级、改善建筑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引领等措施助力建筑业低碳转型。

迟九虹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首席专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迟九虹指出,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要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能效水平,加强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详细讲解了《数据中心碳排放控制规范》、《数据中心碳标签评价规范》两项标准,指导数据中心走向高效低碳,对中国数据中心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九、圆桌对话思想碰撞

碳标签体系建设先行者对话

圆桌会上,各位专家围绕“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主题,为企业把脉问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沈群、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电气产品中国及东亚总部、伊顿电气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会代表分别作了热情发言,就当前国内外低碳发展形势下,企业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建言献策。

十、产业落地共赢发展

低碳城市会客厅(西溪)揭牌仪式

建筑建材碳标签产业链签约仪式

碳中和产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论坛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与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浙江科技学院建工学院、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低碳城市会客厅(西溪)揭牌仪式、建筑建材碳标签产业链签约仪式、碳中和产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深度促成项目落地,从行业转型、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供应链服务等方面为中国低碳事业发展持续赋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战略背景下,发挥科技与生态力量,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需要各方力量的汇聚与协作。“中国碳标签论坛”将作为中国碳标签体系化建设的初始地基,抓住“碳中和”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构建有利于世界统一碳市场的评价规范,推动适应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及贸易碳壁垒应对对话机制,为寻求双碳目标驱动行业变革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有力探索。

放眼未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将走进碳标签建设2.0时代。从2018到2023年已走过五年,完成了初步的碳标签体系建设。下一个五年,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将重新出发,秉承开放、共享、共赢、互利四个原则,集聚千家万人碳足迹碳标签核心团队,全面推动碳标签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碳标签国际互认、促进包括碳足迹管理师、碳标签评价师在内的低碳人才培养、建设包括电子电器在内的碳足迹基础数据库,赋能低碳贸易、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整合蓄力,吹响碳标签号角,扩大低碳圈,全面深化各项合作和服务,助力中国绿色低碳事业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THE END
1.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11月28日,国网设备部发布通报,公司数字化配电网示范区入选国网十大综合示范区,圆满完成预期建设目标。 2023年9月,公司抓住数字化配电网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和重要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思路,制定远近结合、布局合理的技术路线图,形成张家口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规划,细化到六个方面43项具体http://www.jibei.sgcc.com.cn/html/zjk/col41236/2024-12/10/20241210093124395678214_1.html
2.中国科学家提出寻找地球2.0计划长期观测32光年外100颗类太阳型恒星3、国家电网:确定十大重点科技项目 安排研发投资2亿元 5月19日,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2022专项重大科技项目责任状签订视频会议召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讲话指出,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需要。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当前和长远,确定了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安排http://m.taogei.com/news/show-1658.html
3.国家电网配电线路基础数据精确采集方案为推进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简称PMS2.0)实用化应用,国网公司以“数据真实、流程高效”为目标,以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完善系统功能为手段,以实用化评价、移动作业推进为重点,以省、市检修公司为单位推进PMS2.0实用化应用。 其中提升数据质量为重中之重,要进行电网资源数据精确采集,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电网资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2613237/
4.边缘计算参考架构3.02018年8月,华为与海尔、国家电网合作,联合IEC SMB开展边缘计算研究与讨论。 标准化 2017年IEC发布了V日(Vertical Edge Intelligence )白 皮书,介绍了边缘计算对于制造业等垂直行业的重要价值。 ISO/IEC JTC1 SC41成立了边缘计算研究小组,以推动 边缘计算标准化工作。 https://blog.csdn.net/cf2SudS8x8F0v/article/details/102549481
5.学校物业投标书(158页)第一章 管理思路及管理目标 第一节 物业管理思路 一、建立优化的管理机制 公司将以“教学比天大”“师生最重要”的服务需求着眼,建立符合学院品牌建设需求的服务供给体系;从满足日常教学、生活需求着手,为校区提供优质物业管理服务。 二、推行适合的管理模式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2723471_1112476357.html
6.配电室钥匙管理制度(精选9篇)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无人化和智能化建设,带来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工作方式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些变革,钥匙系统也需要升级,以适应智能化的变电站。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的钥匙管理系统,可在运维工作人员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一把钥匙开启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锁具,形成一对多的钥匙系统。该系统既可现场授权,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eev4z3.html
7.2020年网络安全事件回顾(国际篇)5月,委内瑞拉副总统罗德里格斯宣布消息,委内瑞拉国家电网干线遭到攻击,造成全国大面积停电。委国家电力公司组织人力全力抢修,部分地区已经恢复供电。罗德里格斯表示,国家电网的765干线遭到攻击。这也是在委挫败雇佣兵入侵委内瑞拉数小时后发生的。除首都加拉加斯外,全国11个州府均发生停电。 https://www.51cto.com/article/639460.html
8.国家电网安全管理(全文)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电网(含县城电网,以下简称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农网建设与改造。 第三条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https://www.99xueshu.com/w/zeyknvohu1l4.html
9.国家电网招投标培训课件.ppt国家电网招投标培训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少遇到抵抗。塞约翰逊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德。伯克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权力不易确定之处始终存在着危险。塞约翰逊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3396008.html
10.安科瑞(300286)公司公告新能源微电网代表了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国家能源局关 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 于推进新能源微 2015 年 20 国家能源局 用,对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 电网示范项目建 7月 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能源微电网是 设的指导意见》 电网配售侧向社会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 1-1-19 安科瑞电气https://q.stock.sohu.com/cn/gg/2024/300286/58993252.shtml
11.国家电网2023年配网变压器协议库存招标补充联合资格预审为落实“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请申请人提供以下相关支持证明材料,此项内容为非否决项。 4.审核标准 4.1总则(适用于各标段) 对于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供应商资质能力信息核实的申请人: (1)应按要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ECP2.0系统”)中生成资质业绩凭证单(以下简称“凭证单”http://info.360inno.com/Resource/Information?piiiType=Industry&id=bdd40e8c-2f4e-4854-9445-780c8ef2a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