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淘汰废旧家电量达1亿到1.9亿台,并以平均每年20%的幅度增长。然而,在家电家具等大件物品的回收过程中,价格过低、处理速度慢、找不到渠道等问题时常困扰着消费者。同时,大件产品由于非标准化、需要拆装卸、产值较低等特点,回收处理链条长、成本高、模式重、难度大,也成为了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痛点。
废旧家电家具不能随意丢弃在小区垃圾站、遇不到蹬三轮的收废品游商、找不到线下回收店、在二手交易平台迟迟卖不出去、线上回收价格太低无法接受、请师傅上门搬运甚至需要付费……这些情况,你是否经历过?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每年淘汰废旧家电量达1亿到1.9亿台,并以平均每年20%的幅度增长,预计2022年家电报废量将超2亿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和中国家具协会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全国家具产品产量持续提升,到2017年,全国家具产量为9.1亿件,随后几年产量先升后降。2021年,随着全国家具工业的复苏,全年中国家具累计产量达到11.2亿件,同比增长14.01%。
家电、家具属于刚需低频的产品,虽然相比一般消费品使用年限较长,但根据目前的保有量来看,未来全国每年需要处理的废旧家电和家具数量巨大。然而,消费者时常面临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废旧大件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价格过低、处理速度慢、找不到渠道等问题令很多消费者头疼。
现状:处理渠道难寻、价格过低
最近,上海白领李佳(化名)遇到难题,家中冰箱制冷功能突然失灵。在电商平台下单新冰箱后,如何处理这台无法使用的冰箱成为了李佳需要考虑的问题。其首先想到了线上回收平台。在使用了几个回收小程序的线上估价后,李佳发现这些平台给出的估价偏低:两个平台报价40元,一个报价60元,还有一个报价仅25元。
由于价格太低,李佳暂时搁置了线上回收的想法,但线下处理就更难了。例如,她所居住的小区并没有专门针对废旧家电的回收点;“家电回收”网点大多又距离她家较远......
事实上,在回收过程中,渠道难寻、价格过低是让很多消费者头疼的难点。
渠道方面,在线上渠道普及、线下租金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下,蹬三轮回收、线下回收市场等传统渠道在如今的一二线城市已不多见。
(网友吐槽大家电回收难)
上海家电维修师傅方明杰(化名)向记者介绍了川沙、嘉定等几个专门回收家电和家具的旧货市场,这些市场大多距离市中心较远,方明杰称:“以前有很多地方,(现在)大部分拆没了”。
在维修师傅的推荐下,记者近日探访了位于浦东新区高青路上的宝丰综合调剂商场。在该商场,包括黄静(化名)在内的多家二手家电老板均向记者表示,自己有车有师傅,不需要消费者搬运,至于旧家电的回收价格,要看具体品牌和成色,部分家电比如空调还涉及到拆卸,必须要上门现场看情况再估价。
宝丰综合调剂商场(蔡淑敏摄)
相比家电,二手家具的回收价格更低。宝丰综合调剂商场的一位二手家具回收店老板称:“家电再不好,还可以收回来卖垃圾,家具要是不好,卖木头一斤才卖几分钱,还收不回人工钱呢,只能找人上门处理。”
矛盾:大件回收成本高、模式重、链条长
在经过对大件物品回收行业从业者的采访,记者发现,大件产品由于非标准化、需要拆装卸、产值较低等特点,存在回收处理链条长、成本高、模式重、难度大等问题,这些也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十几年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颠覆,传统商业模式被重构,“互联网+”深入到各行各业,回收行业也不例外。
在互联网时代,二手或回收行业的一些细分垂直领域或商业模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头部的企业。例如,在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交易模式下,闲鱼是国内闲置物品交易的头部平台;在旧衣回收领域,飞蚂蚁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旧衣回收及综合处理平台;在3C产品回收(二手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领域,爱回收作为中国二手3C电商第一股成功上市……然而在家电或家具等大件二手物品交易或回收这一垂直领域,尚未出现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头部企业。
家电回收线下门(蔡淑敏摄)
一家全品类回收平台CEO毛一鸣(化名)认为,比起3C回收、衣物回收,做家电家具这些大件回收生意是个“苦力活”,链路长、成本高、模式重、产值低,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毛一鸣称:“这个行业确实比较重,大件的(回收)流程比较长,不像3C找个快递就能搞定,特别是空调产品,牵扯到高空作业,要拆卸,所以它比3C肯定要复杂一点。”
以爱回收为例,3C产品体积较小,用户可以线上预约快递直接取件,或到各大商场的爱回收线下网点直接交易,而家电家具产品体积大、重量大,导致其无法和物流公司合作,也难以走直营模式在全国铺大量线下网点。
除了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也是一大支出,拆卸空调需要高空作业,橱柜等家具需要拆卸,电梯搬运和楼梯搬运也是不同的价格。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3C、衣物这一类高频消费的产品,家电家具属于刚需却低频的消费,重复利用率低,因此在回收时,其产值较低,这也是导致这一类大件产品回收价格与用户心理价格存在较大落差的一个原因。
“那种报废的家电,实际上拆解厂是按照材料的重量来,一吨多少钱,你想你5000块钱买了一个空调,到时候按重量称能值多少钱?”按照毛一鸣的说法,拆解厂回收的价格是透明的,废旧家电的产值低,板材类的废旧家电甚至可能都没有产值,用户认为回收价格低的背后,其实也是普通消费者和行业内存在信息不对称、认知不同的结果。
前景:千亿市场,增速快盈利难
“市场哪里有痛点,哪里便有机遇。”
从2007年12月开始,山东、河南、四川3省进行了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试点工作,随后的一年多里,家电下乡逐渐推广至全国;2009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制定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在多个省市试点家电“以旧换新”。按照家电产品10年左右的平均使用期限,此前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活动中的这一大批家电已经或正在进入更新换代阶段。
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回收企业的家电回收量也在逐年递增。再生资源回收平台爱博绿联合创始人兼品牌总监邓亚琼向记者透露,爱博绿2018年回收家电95万台,2019年是168万台,2020年是499万台,2021年是800多万台。
在邓亚琼看来,家电回收的行业前景非常大。“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有新必有旧,我们生产出来的任何东西,只要生产出来,终究走向报废。”邓亚琼举例称,中国总共有近5亿家庭用户,假设平均每个家庭有6台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即“四机一脑”,此外还有电饭煲、电磁炉、电吹风等等),5亿家庭用户就是30亿台,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一般是6~8年,按照10年报废周期来算,一年报废10%计算,差不多至少要有3亿台。
“我们在家电回收领域是非常确定的龙头企业,但我们一年的回收也就800万台。今年可能会多一些,应该能够突破1000万台,但是这对比整个市场的报废量,还是非常小。”邓亚琼表示。
而放眼全国,尤其是在低线城市,家电回收仍主要依赖传统渠道回收人员,这并不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先传统的作业人员,他们订单少、效率低,而且不环保。”邓亚琼提到目前仍存在的私拆问题,家电产品中的部分零部件或材料若私拆后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传统的回收个体户也存在无法开票和纳税的问题。
邓亚琼称,中国市场太大,“互联网+”模式暂时还无法直接取代传统回收,不过随着环保意识提升和更多利好政策推出,相信传统回收方式会逐渐升级,“当每一个行业只要有足够的利润,总会有很多的企业涌入进来,有很多高端技术和资金涌入进来。”
在更远的未来,随着用户接受程度提高,付费上门回收或许会被更多人接受。邓亚琼提到,一些欧洲国家,还有加拿大、韩国等,更注重环保意识,上门回收家电时,用户会给回收企业付费,这种做法也让国内的从业者们备受鼓励,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在中国实行,将会有大量的企业愿意去投身到这个行业里面,企业也会有更充足的利润来发展环保事业。
行动:回收目标责任制,六大家电企业“领任务”
针对废旧家电回收,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提到了“多方合作”。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6家开展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企业,分别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和海信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这6家家电生产企业目标回收量分别为600万台,512万台、441万台,85万台,40万台和18万台,目标回收总量达1696万台。
(六大家电企业2022年回收目标)
对于开展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以及回收处理废旧家电的情况,记者近日采访了上述6大家电企业中任务最重的两家:海尔智家和格力电器。
在全域化方面,海尔依托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余名服务兵、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打造涵盖回收、运输、分拣等环节的完整回收网络体系。海尔智家方面告诉记者,在回收领域,海尔构筑了涵盖收、运、拣等环节的家电回收网络,搭建了全流程可追溯、可视化的全民绿色回收平台,实现了家电收旧换新一次就好;针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再处理,海尔搭建了行业首个再循环互联工厂,工厂于9月2日正式投产运营;针对行业废旧家电拆解企业审批流程复杂、信息录入任务繁重等问题,海尔打造了行业首个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目前平台已于今年7月16日正式上线。
通过整合在全国28省市的3万家销售门店和30万安装售后团队,格力电器已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该体系是依托于现有的销售物流系统,在地区销售公司定期向下级运输格力电器货物的同时,增加了回收下级废旧电器的模块,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加大对运输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专业性培训,避免二次运输污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