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环境商会)近日主办的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这一变化,环境商会牵头会员企业起草了《关于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提案》初稿,并已报送全国工商联,拟以团体提案上报全国政协会议。提案旨在引导废电器电子产品流向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量的逐年攀升,预计2023年有超过两亿台家电产品报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仅2022年我国就生产了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以及微型计算机等在内的大量电器电子产品。这些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妥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规范的拆解或掩埋焚烧会对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回顾历史,自2009年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建立了目录制度、多渠道回收体系、集中处理机制、资格许可管理制度及处理基金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措施。尤其是设立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通过提供补贴,有效促进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工作。
然而,环境商会在这份提案中指出,当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
其次,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现行补贴标准动态调整对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条上的市场主体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改变。例如,按照《关于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通知》,补贴标准普遍下调约30%,使拆解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压力下不得不压低废物回收价格。
更为严峻的是,电器电子废弃物非法拆解行为依然猖獗。由于正规拆解企业必须遵循严格的环保规定和拆解要求,而非法拆解点则无需承担相应的管理和环境治理成本,因此,能以更高的价格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导致大量的电子废物流向非正规渠道。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景下,如铜、铝等金属回收价格上升,许多回收商开始自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如废油、废催化剂、废制冷剂等未经妥善处置,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