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2月6日24时,2963.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4585万台,带动销售2019.7亿元,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
多地扩围电子消费品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对提振消费的作用明显,为了满足更多真实消费需求,多地继续结合当地实际对其他家电品种进行补贴,消费类电子产品也是重要扩容品类。
今年8月,商务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主要针对8类家电产品,补贴幅度在15%—20%,单人单件最高补贴不超过2000元,也提出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市场实际情况、产业特点等,对其他家电品种予以补贴。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数据看,10月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4.8%,增速比之前加快。截至12月6日的数据,近3000名消费者参与8大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的购买,这都说明以旧换新对整体消费提振的作用比较明显。
不少省份在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产品品类,拥有较多消费群体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成为扩围重点。
11月26日,江苏公布以旧换新用于3C电子的政策指引,明确对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含机身、套机,不含镜头等配件)、智能手表、学习机、翻译机、无线蓝牙耳机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成交价格的15%,最高可优惠1500元。
除了江苏,贵州11月底也提出,在已支持的17类家电产品和12类家居商品换新促销基础上,将国产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多高质量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
重庆则在11月19日宣布,扩大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品类。在现有11大类涉补家电品类基础上,将净饮机、空气净化器、微波炉(含嵌入式)、电饭煲、消毒柜(含嵌入式)5类家电的一、二级能效或水效产品新增纳入补贴范围,家电补贴品类扩充至16大类,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除了发放补贴,一些地方还发放电子产品消费券。例如,杭州钱塘区在年底前陆续发放200万元电子产品消费券及300万元商超消费券。成都在12月12日—12月22日期间,发布用于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学习机、翻译机、耳机这6类3C数码产品的消费券,分别设9折、8.5折两类,9折消费券至高可减1000元,8折消费券至高可减1500元。
对于当前不少地方尝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补贴,张晓端认为,除了此前推出的家电类的以旧换新,想要更好地撬动需求面,可以适当扩大以旧换新范围,而3C产品的更新迭代很快,消费量也比较大,纳入以旧换新范围比较顺应市场趋势和消费趋势,地方最终要结合市场真实的需求来提振消费。
以旧换新如何打通“堵点”?
那么,以旧换新的实施过程还有哪些优化方向?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跨部门沟通协调,优化补贴审批及资金支付流程,加强审核人员配备,提高补贴审核效率,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惠及更多消费者。
近日,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参与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活动提醒告诫书。告诫书提醒,经营主体在落实补贴优惠措施等过程中,不得增设不合理收费项目、不得将税金转嫁消费者,变相提高消费成本。经营主体要严格做好活动商品价格公示工作,张贴活动标识,做到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借活动之机变相加价和哄抬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