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盘点当前家电巨头的表现,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家电新品的发布速度和数量远超以往;第二,软硬技术双升级、融合趋势明显;第三,终端产品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建设及整体转型方案为依托。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预测,到2015年,智能电视渗透率将达到85%;2015年到2020年,智能洗衣机、空调和冰箱将爆发式增长,市场渗透率分别从15%、10%、6%增至45%、55%、38%。未来几年,更多家用电器将进入智能时代,基于数字化、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技术的智能家电将是信息消费的中坚力量。
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已经出现,家电企业如何才能抓住
长虹公司企划部部长刘海中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握市场机遇的先决条件。陆刃波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消费者使用习惯和环境变化的用户体验有时比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消费者的决定性作用正日益凸显。
“我们希望能打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能够令他们尖叫的产品。”刘海中告诉记者,在技术功能性产品时代,产品的标准掌握在厂家手中,在产品同质化状态下,家电产品更多是靠概念来吸引消费者。而在智能化产品时代,产品标准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必须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谁的产品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消费者就选择谁。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刘海中说,“在智能化时代,我们卖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对智能终端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强有力看好智能化产品发展的一个原因。我们相信,新的智能终端产品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会给消费者带来越来越丰富的价值,并衍生出更多商业模式和机会。”
陆刃波表示,当前家电产品的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在政策红利退出、出口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靠数量和价格赢得消费者已经行不通了。只有那些积极谋划战略转型,懂得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围绕产业生态建设打造真正以用户为导向的家电产品的企业,才能巩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
现在我国的家电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没有机会再去模仿引进。陆刃波认为,唯有创新,才能帮助家电企业转型升级。
在家电企业拥抱互联网热潮的同时,有关业内专家也指出,智能终端产品还有一个消费者逐渐认知接纳的过程。智能家电的外部应用环境也还有待完善,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有关政策,帮助智能化产品加速互联互通。
“能效领跑者制度”曾传2013年10月份出台
所谓“能效领跑者”最初源于日本的家电补贴政策,其实质是要重点向超节能家电给予政策倾斜,即对超高效节能的家电给予超高额补贴,而对节能水平一般的产品则少给甚至不给补贴。其实,这项政策在我国也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3年下半年,国家有关方面就已经开始对这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开始进行初步设计。在我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也涉及有“领跑者制度”,目的是引领企业多做技术创新的工作,在革新上多投入力量。但对于“领跑者制度”是否将被引入家电补贴,当时并无结论。
不过在彩电企业一片惨跌的同时,白色家电企业则业绩大好。美的集团前天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773.31亿元,同比上涨17.28%;净利润66.1亿元,按照可比口径测算上升58.18%。同时美的还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将增长45%至60%。即便同为长虹[微博]集团旗下的白电企业美菱电器上半年也业绩同比增长了17.26%。由此可见,“白强黑弱”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家电行业的明显规律。据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的统计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销量都明显萎缩,其中彩电下滑最为明显,下滑幅度超过15%,冰箱和洗衣机也有6%至10%的跌幅,唯独空调销量有10%左右的增长,这也就造成了彩电上市公司业绩普跌,而白电上市公司依靠空调还能有所上升的现象。
家电企业到底有没有“补贴依赖症”
其实,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家电行业,究竟该不该给予政府的补贴刺激在业内也一直是具争议的话题。因为补贴固然是“掉下的馅饼”,但是“补贴一取消,销量就下滑”的状况也令人担忧,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补贴依赖症”。
而在以往的补贴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骗补行为。2013年6月份,国家审计署曾发布过一份审计公告,显示长虹、格力、格兰仕、TCL、美的、乐华、长岭、扬子等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这8家企业共骗补达9000余万元,其中格力数额最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