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昌航空大学针对国内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在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基础上,设立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2009年南昌航空大学专业学院进行调整,航空维修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组成飞行器工程学院。建系初期,教师数量比较少,航维系与飞行器动力工程系一起办公。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自2010年获批进行首批学生招生,随后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脱离飞行器动力工程系,单独成立系部,并由钟若瑛老师担任首任系主任。2010年至2013年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每年招收一个班约30人;2014年至2017年每年招收两个班约75人;2018年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招收六个班218人;2019年至现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每年招收4个班约150人,航维专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018年7月,学校为增强航空特色,加强与昌飞集团合作,在省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通航学院,将原属于飞行器工程学院的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专业和飞行技术专业分离出来,划拨到通航学院。2019年1月开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正式开始在通航学院运行,成为通航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2019-2022年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每年招收四个班约150人,其中,2019年和2020年两年中有一个班为中乌合作班,该班同学在南昌航空大学学习两年后,到乌克兰继续深造两年,毕业时获取两个文凭。
(二)专业课程
(三)师资力量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自成立以来,主要由钟若瑛老师、龚廷恺老师和吴欢欢老师筹建,担负教学任务,前期实验室建设、教学规划、课程建设等工作。后来增加了江善元老师、王细洋老师、蔡开龙老师、曾志峰老师、陈礼顺老师、丁小伍老师、张翔老师、许贝老师、罗祎老师、何旭平老师担任教学科研任务。随着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学历、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许贝老师、罗祎老师出去读博。划入通航学院后,钟若瑛老师、龚廷恺老师、王细洋老师、蔡开龙老师、曾志峰老师、陈礼顺老师、丁小伍老师、张翔老师、许贝老师、罗祎老师、何旭平老师一并归入通航学院,继续以前的教学科研工作,后又补充了宋平老师作为新生力量。2020年7月,曾志峰老师调到景德镇高新区挂职锻炼2年。
目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7名,高级职称占比41.6%;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3名,高学历教师占比100%,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师资队伍是名副其实的“双高”优质教师队伍。此外,本系还聘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航空维修方面的专家左洪福兼职教授,成都5719厂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
(四)实验室建设
2010年,通过学校的努力,由成飞制造厂捐赠了一架歼7飞机,飞机由长沙5712厂拆解后运至S栋机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航空维修实验室。随后实验室引进了歼8飞机、歼教6飞机、“钻石12”飞机、红嘴鸥飞机,以及活塞6甲发动机、涡喷-5、涡喷-6、涡喷-7、涡喷-8、涡喷-13发动机,涡桨-5、涡桨-6发动机,涡轴发动机,2021年学校又投资大量实验经费购买了波音737飞机和CFM56涡扇发动机,使实验室飞机、发动机种类齐全,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改善了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开出的教学实验完好率在90%以上。现有直升机传动系统故障仿真实验室,燃油系统实验室,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滑油系统检测实验室,飞机维修实验室,飞机发动机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机库等专业实验室。确保了航维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科研项目及专业建设
王细洋老师、钟若瑛老师、蔡开龙老师、龚廷恺老师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钟若瑛承担了4000万的横向项目,王细洋老师、蔡开龙老师、龚廷恺老师、陈礼顺老师也承担多项横向、纵向项目,为通航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教改论文4篇(陈礼顺2篇,龚廷恺1篇,许贝1篇)。
在专业建设成就方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共有5门次课程获学校教学改革建设立项,创新创业项目3项,自编教材3项,取得较大成果。
(六)战略合作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航利航空工程职业教育有限公司和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每年,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得到这两个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而且认同了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许多优秀的毕业生直接到该单位工作,既圆满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又使实习单位得到了新鲜血液、优秀人才。
(七)就业领域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到各大航空公司、民用和军用航空维修企业、机场、飞机/发动机制造厂、飞机零备件、附件制造厂,飞机/发动机设计院(所)及高校等部门从事设计制造、维修保障、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何智宇,张子轩,段宇,宁雨翩,董梦琴等多名同学保送到985,211高校读研;部分学生通过单位栽培、自身努力,考上了南航、北航、西工大、国防科大等名校的研究生,今年,71名航维专业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近两年航维专业升学率达到了38%左右。
(八)单位反馈
调研表明:本专业学生到用人单位勤奋务实,认真肯干,责任心强,善于沟通,能持续学习,完善自我,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始终坚持“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工作三到五年后,有的成长为技术骨干,如主任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航空维修领域的专家;有的成长为技术主任,技术处长,车间主任等中层管理人员,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