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机构“全球宜居城市”榜的启示——借力世博上海应转变成“人的城市”

然而也有媒体质疑,人们不能过于迷信“宜居性”指标,此类研究的意义还值得商榷。其理由在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某种不平衡现象纯属正常,那些能够提供舒适环境和服务设施的城市,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发展机会,就业率也较低;美世公司和EIU的调查报告对小城市情有独钟,却忽略了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成长性。

上述机构的三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从历史排名看,澳洲、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排名变化不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由于政治和经济波动较为剧烈,因此表现悬殊。在当前的局势下,政治和经济稳定性是比较公认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2010年的报告中,维也纳是唯一同时跻身三个评选机构前十名的城市。此外,苏黎世、温哥华、悉尼、奥克兰和慕尼黑的认可度也较高。

(一)“经济学人信息部”:偏爱英语国家

EIU的“全球宜居城市报告”是该机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WorldwideCostofLivingSurvey)的一部分,该机构的调查结果应用颇广且有一定权威度。然而,该机构曾被《纽约时报》所诟病,后者指责其表现出过度的“以英格兰为中心”(Anglo-centric)的特点,认为“《经济学人》很明显地把宜居性和说英语等同起来了”。

2010年2月,EIU发布的报告显示,加拿大温哥华位居首位。前十名中,澳大利亚的城市数量最多,共四座城市入选。和历年相似,占据榜单前列的,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依然是欧洲和北美城市。得分较差的城市主要因为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安全性较差,如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城市和因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中国大陆被调查的8个城市都跻进前100名,北京名列第76名,上海第83名。两岸三地以香港排名最佳,名列第31名,台北第62名。

(二)美世公司:欧洲城市更受青睐

美世公司用39种指标对全球221个城市进行了排名,该公司数据还被EIU的调查报告所引用。2010年5月,美世公布的报告结果显示,维也纳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占据了第2和第3的位置。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亚洲城市屈指可数。新加坡是亚洲排名最高的城市,位列第28。其次是日本的三座城市:东京(第40名)、神户和横滨(并列第41名)。中国香港则排在第71名,中国台北第84名,上海第98名、北京第114名。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和台北的环境污染指数非常高,影响了排名。

和EIU排名表不同的是,非英语欧洲国家的城市上榜比例大大提高,德国有三座城市入选前10强: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也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前50名中,美国和德国入选城市数量最多,但美国城市排名远落后于德国(如图1)。今年,美世还根据各城市的水资源、污染和交通状况,推出“生态城市”排名,新西兰惠灵顿高居榜首,末位是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

(三)《Monocle》杂志:评估过程注重平衡各项指标

《Monocle》杂志在50多个全球城市中评选出25座最宜居城市。该杂志的报告在全球各机构甚至国家领导人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2010年6月,《Monocle》发布报告中,德国慕尼黑名列第一,丹麦哥本哈根第二。欧洲尤其是北欧城市最受青睐。和前两个机构报告不同的是,好几座亚洲城市也跻身榜单,如日本东京排在第4位,新加坡名列第21位,日本京都名列23位。

与其他两个机构相比,《Monocle》的特色在于:它所挑选的城市并非在某领域特别突出的,而是在各个指标上都表现出色的。例如,香港虽然是一座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然而交通拥挤、住宅紧张、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让它难以获此殊荣而未能上榜。

维也纳:欧洲传统宜居城市的范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宜居城市”。《Monocle》杂志认为,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信赖的公共运输网络和众多的绿地空间,让维也纳当之无愧。

维也纳可以看作欧洲宜居城市的范本和缩影。早在1933年,《雅典宪章》就提出都市应具备四个机能:居住、休闲、工作和交通。此四要素已蕴含“宜居城市”精神,至今仍影响欧洲的城市规划工作者或政府决策者。欧洲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也被业内称为“欧洲模式”。

温哥华:“全球宜居城市”的常青树。加拿大的温哥华可谓各类机构“全球宜居城市”评选的常青树。它的成功主要在于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将居住舒适度大大提高。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

新加坡:技术创新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新加坡是受国际机构青睐的少数亚洲宜居城市之一。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总结了三条管理经验:注重资源管理、加强清洁增长和改善居住环境。新加坡尤其注重技术创新对推动宜居城市建设的作用,并把“清洁技术”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交通方面,新加坡也已开始试用柴油混合体的巴士的电动车辆,并尝试使用新一代道路收费科技。

上海:让“物的城市”成为“人的城市”。上海缘何大大落后于国际公认的“宜居城市”?有专家认为,这与一味强调“物”而忽视“人”的城市发展理念有关。发展经济学专家姚洋认为,以浦东为例,陆家嘴的规划就缺少人性化,整个区域被人为地切分成不同的区域,给步行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浦东的现代化程度虽然很高,但从宜居性的角度来看,上海还要打造真正的“人的城市”。提高上海的宜居性,也能大大提升对跨国机构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上海的全球化程度。

THE END
1.中国宜居城市百强榜,涨知识了,收藏起来看一看有没有你的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百强榜,涨知识了,收藏起来看一看有没有你的城市。 2024-05-05 08:09 发布于:山西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首赞 +1 阅读() 内容举报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搜狐“我来说两句https://www.sohu.com/a/776330661_121123957
2.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国内最适合居住的10个城市你的家乡上榜了么→201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294个城市进行宜居评价,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排名”报告,前十名具体为:珠海市、香港、海口市、三亚市、厦门市、深圳市、舟山市、无锡市、杭州市和上海市。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以上“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数据来源“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宜居城市数据由《GN中国宜居https://m.maigoo.com/top/355809.html
3.喜讯!中国地级市100强排名公布,泉州位列第三5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指导的“2018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排名试发布(地级市)”成功举办。 根据财政部重大经济类专项国家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和《品牌评价城市》(GB)国家标准,大会首次试发布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综合分值居前100名的城市。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5/31/content_5824525.htm
4.2018年全球最宜居的25座城市榜单公布,你去过几个?2013 年,Monocle 出版了一系列生活指南和包括十几座城市在内的单册旅行指南;2015 年,Monocle 将这种对城市文明的发展以及变化的关注以讨论会的形式呈现,邀请世界各地的读者与粉丝共同探讨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今年 7/8 月合刊中,Monocle 公布了 2018 年度全球最宜居城市 Top 25 榜单。这是他们自 2007 年创刊起,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23874.html
5.2017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报告卓越100主榜单及上市企业30强(地产G30)如果出现相同分值,按照销售业绩降序排名。 榜单产生过程:2017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不包含区域榜)首先甄选1-12月销售业绩在30亿以上的186家首批企业名单,经过对企业性质、主营业务、数据调研及活跃度等进行分析,筛选并确认出1-12月销售业绩在40亿以上的149家企业首轮入围。 https://www.guandian.cn/m/show/184173
6.2024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留学目的地推荐2024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留学目的地推荐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发布了2024年“全球宜居城市指数”(Global Liveability Index)年度榜单。 2024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前十排名如下: 1.维也纳(Vienna)- 奥地利 2.哥本哈根(Copenhagen)- 丹麦https://www.jiemo.net/news/show-2774159.html
7.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炉,4个在欧洲,1个在亚洲!6月27日,经济学人智库正式揭晓了备受瞩目的《2024全球宜居指数》报告,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进行全面的排名。 尽管面临着地缘政治危机、内部动荡和住房危机的严峻挑战,今年全球整体宜居指数仍旧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 欧洲城市再次展现了卓越的宜居性,共有四座城市荣登前十榜单。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8714754/
8.23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TOP10023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TOP100 数据来源:西南城市调研大会,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口稳定性等排名数据仅包含中国大陆地区城市 大家怎么看呢? 50人赞 说点什么吧 swiss19 8小时前 嗜辣的人排的吧? 去App查看全部99条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 粗心的人还以为只是换了包装而已 wuwu 541 这玩意儿真的巨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2815986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9.2022第二十一届全球(国家)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在港向全球发布从本届发布排名看,一年一度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珠海拔得头筹,昆明、成都紧随其后。“2022中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排行榜”,香港、深圳、上海揽前三。“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青岛、深圳、杭州分获一、二、三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属下具有“师市合一”独特身份的城市群,以其魅力四射的戍垦雄风、辽阔大美https://i.ifeng.com/c/8MAUHpqMfl0
10.100座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发布:贵州这座城市上榜“宜居城市”是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近日,《2019中国内地及港澳台100座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发布,其中,贵州遵义市在总体宜居性排名第7名。 据悉,此次排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联合发布。与以往城市宜居指数测算以及宜居城市排名方法、视角不同,该排名首次http://drc.guizhou.gov.cn/xwzx/zwyw/201912/t20191218_36557979.html
11.重回2024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榜单前十多项指标表现优异上海排第八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昨天发布2024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lobal Cities Index,GCI),中国城市涨势迅猛,31个上榜城市中近七成较去年排名上升超过5位。其中,上海表现尤为亮眼,不仅重新跻身榜单前十,排名也创下历史新高,升至全球第八。 数字化指标名列前茅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10223212704273.html
12.任泽平:2021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京杭沪居前三。为衡量不同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的加权结果。其中,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该城市引得来的能力,人才http://finance.sina.cn/zl/2021-09-14/zl-iktzqtyt5832342.d.html
13.2022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和第三方绿评机构标准排名,在往年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部重点监测的168个城市开展绿色低碳评价,通过科学评价体系和专业评价方法,调研编制《2022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 报告》,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投融资,并为金融机构和绿色投资人提http://www.biaozhunpaiming.com/articles/6fe542c55f5194cd.html
14.中国适合自住宜居的城市有哪些?前十排行榜城市是哪些?如您对“中国适合自住宜居的城市有哪些,惠州养老好还是海南好,广东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有哪些,十大养老宜居县排名是怎样的,适合养老房价又便宜的城市有哪些,房价低又适合养老的地方有哪些,云南哪里适合养老房价又低有哪些,全国养肺最好的城市是哪个”等内容有不同见解,或有更多相关信息想和网友分享,欢迎留言互动。https://www.jia0752.com/article/article_2643.html
15.2014年中国城市排名100强(上)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和亚太区重要的金融、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经济自由度常年高居世界前列,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1、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10/21/178233_385521252.shtml
16.2024年全球宜居城市榜单出炉,维也纳再夺冠!房产资讯【2024年全球宜居城市榜单出炉,维也纳再夺冠!】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24年“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揭晓,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再次摘得桂冠。榜单综合考虑了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全球173个城市进行了评估。这次榜单不仅展示了排名前十的城市,还揭示了排名垫底的几个城市的严峻现状。 https://m.fang.com/news/yangjiang/03_50541591.html
17.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长沙是否上榜(组图)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 酷爱旅游的研究生李晋拍摄的各地图片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购买刊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提到上海,他立刻滔滔不绝:“我心中有两个上海。第一个上海从新天地开始https://m.loupan.com/xt/news/201202/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