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投资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关键词:股票投资短期投资效益分析
一、前言
二、降低短期股票投资风险的基本方法
股票投资中会面临高风险,高风险带来了高收益,那么,如何有效降低风险就是效益分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
目前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仍旧在不断增加,各上市公司经营的项目都有所不同,公司财务状况也都不同,经营效果也不同,有亏损也有盈利,这也导致竞争力的不同。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投资风险的大小,所以我们在选择股票之前,要首先对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一定的了解,按照每一期的季度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观察出该公司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虽然其中可能有一些数据是不真实的,但是还是很大程度给我们一些依据。接下来,根据国内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动态以及利润率的高低选择出20个左右的预备股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风险已经明显降低。然后再根据公开财务报表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判断,判断近年来该股票的大体走向以及活跃指数。
(二)选择恰当的买入时机和价格
(三)选择恰当的买入方法
我国股市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浮动波动比较大,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都会有至少一次的上涨和下跌,一般上半年会出现上涨,后半年会出现下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资金受到政府决策和经济政策的改变有关。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计划,所以买股票之前要先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然后再实施。也就是在股市从最高点下跌至百分之三十的时候买入时最为合适的时机,然后在下跌过程中进行增加买入直到开始上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金推动型以及政策影响型市场,这种不协调中使我们不能分清具体应该买入哪支股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风险了。
三、持股的条件及心态与风险分析
四、短期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与卖出股票的价格及时机关系分析
卖出股票的时机恰当与否决定了收益的高低,这也是是否真正获利的衡量标准。只有当我们将预期收益达到后卖出才是最合理的选择,不贪多。如果某一个股票你获利丰厚但是你没有卖出,那么那不是你的获利,所以一定要清楚这其中的关系。只有在整个过程中,不受上涨和下跌的影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这样的收益是大于一次性买卖的,风险也较小。所以关于短期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卖出股票的价格及时机也都需要细致分析。
五、结束语
在股票短期投资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一颗稳定的心态,不要受行情的影响,还有不要把所有的闲置资金全部用于股票投资,最多是闲置资金的一半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千万不要用借来的资金去炒股。股票投资是一项风险高的投资,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要面临这种高风险,按照一定的方法或许能够降低风险,但是还是要本着有风险的心情去对待,操作中注意恰当的时机和价格,这都是其中的技巧。我们只有在整体的投资中最早做好计划,然后按照自身的计划不受影响的进行才能最终达到自身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冰.遗传算法在股票短期投资决策中的运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7):34-35
[2]吴嘉健.股改股票的短期投资收益实证分析与预测[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56-57
[3]陆青山.浅谈股票短期投资的风险与收益[J].财会研究.2014(2):54-55
[4]伍燕燕.中国股市异动股票的统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4):67-68
就总体而言,股票投资决策的成功与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实际上体现了一个股票投资者的综合素质。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涵盖的范畴是十分宽泛的,不仅涉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等智力因素(俗称“情商”),而且也涉及目标、状态、兴趣、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俗称“商情”)。下面,我将就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这个核心问题发表一己之见,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股票投资其实是一项极富情感色彩的活动。很多人都认为,股票投资者的竞争对手太多,要想取得成功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并不深刻。其实,真正的成功者都十分清楚: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性的固有缺陷的自己!因此,战胜自我,是成功的一大前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各行各业虽然千差万别,但在这一点上是异曲同工的。股票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股票投资者一定要在心灵深处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股票投资者只有真正战胜自我,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股票投资者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陷入了人性的两大缺陷:第一个缺陷叫做恐惧;第二个缺陷叫做贪婪。“恐惧”令人缺乏足够的信心,缺乏必要的定力,变得瞻前顾后、左右摇摆、唯唯诺诺、犹犹豫豫,往往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错失良机。“贪婪”则令人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一味地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构建成功蓝图,见好不收,贪得无厌,同样招致灭顶之灾。一个股票投资者果真能做到“不恐惧”、“不贪婪”的话,即使未能大获全胜,也往往会小有所成。这是无数成功的股票投资者的经验之谈。至于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则需要每个股票投资者仔细揣摩与反复实践了。“初则勉强,久而自然;胜负之道,存乎一心。”古人早已将这个道理揭示得清清楚楚。具体到股票投资的心态调整上,我们应当给自己确立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凡事应做最坏的打算,但要尽量争取最好的结果!
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必须承认,股票投资更是一项极具理智特性的活动。打个比方,股票投资就好似大道修炼,既要战胜人性的诸多弱点,进入理想的圆满心境,又必须把它当成一门科学,逐步探寻其固有的规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离不开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的确立。可以这样说,缺乏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的股票投资者,即使偶有获利,也仍然算不上是一个真正合格、真正成熟的股票投资者。其原因就在于:盲目的成功与盲目的失败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也奇怪,败也糊涂。而从长远来看,盲目的成功有时反而会使投资者的头脑更加发热,从而助长心理上的狂妄与行动上的执着,最终得不偿失。
每一种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都有其相应的、独特的获利机制。一般说来,只要方法运用得当,都可以长期获得丰厚的收益。下面,借鉴国外的历史经验,介绍三种典型实用的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供读者朋友在股票投资的实际操作中借鉴参考。
第一种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属于“增长型”,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林奇、福斯特弗里斯、约翰巴雷等。增长型投资者一般选择销售及收益特别理想的公司(即高成长的绩优股)。考察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获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信息渠道十分畅通,信息传递极为神速,比方说,就连公司总经理生病之类也了如指掌;第二,公司利好消息成为推高股价的催化剂;第三,投资者具备对企业管理的非凡的洞察能力与对金融风险的出色的防御能力。由于具备以上三大优势,增长型投资者往往能从容不迫地获取非同寻常的收益。
第二种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属于“价值型”,主要代表人物有本杰明葛兰姆、沃伦巴菲特、米歇尔布莱斯等。与常规思想方式不同,在价值型投资者看来,最佳的投资方式应当是选择冷门股甚至是垃圾股。其获利机制是:第一,价值型投资的成本十分低廉;第二,价值型投资处于“安全边界”以内,风险相对较小;第三,价值型投资者特别善于从冷门股、垃圾股中筛选出那些前景远比多数人想象中要光明得多的股票。不难看出,价值型投资方式对股票投资者的要求是比较特殊的,它需要股票投资者具备高超的财务分析能力与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股票投资组合的两阶段优化法:第一阶段,从基本分析入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两方面,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及个股,再据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求出Sharpratio,并结合分散风险的潜力,确定股票投资组合;第二阶段,建立动态最优投资组合的规划模型,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股票权重。数值试验表明,将两阶段优化法应用于具体实例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投资组合Sharpratio动态股票权重两阶段优化法
研究背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华尔街及投资行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凸出了构建恰当的投资组合的重要性。
股票投资组合中的两阶段优化法
(一)第一阶段: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
1.定性分析。不同行业经营状况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有不同的反映。根据美国股市的实证分析,行业配置对投资收益的总贡献率约为20%,由此可见行业配置的重要性。使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政策)的分析,确定主要宏观数据变量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进而选出各个行业中的优良股票,这样的股票满足基本分析原则的要求。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定量分析。本文采取一种较简单、也较常用的经验估计法,即根据过去的实际数据对未来进行估计。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股票的收益率和风险大小。先根据Sharpe单指标模型,即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来进行第一次股票筛选,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计算公式为(ri-rf)/σi;再根据风险分散化原则进行第二次挑选,最终挑选出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三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σi2=βi2σM2+σei2。
由方差计量的总风险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系统(不可分散)风险:βi2σM2;二是非系统(可分散)风险σei2,即可以通过组合证券消除的方差部分。
可以清楚地看到,股票的总风险中,非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越大,它就越有潜力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其总风险。
(二)第二阶段: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及证券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用固定的指标去反映收益和风险的变化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证券的组合没能及时调整,以反映市场的变化,这就使组合投资研究失去了实际操作价值。所以本文根据股票的这种不确定性,建立动态的模型,来确定在不同时期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由此可见,最优权重向量与每一时刻t的收益率及收益率的方差和协方差有关。且上式可推出两个极端情况:
(1)若投资者是极端风险厌恶的,即λ1=1,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2)若投资者是冒险的,即λ1=0,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实例及结果分析
(一)定性分析
从当前国内外形势看,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事实上经济复苏的实际进程是左右未来行情的关键因素。而经济复苏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就是公司业绩。2010年最具潜力最具投资价值六大行业分别为以下行业:
医药:成长性最好的行业;钢铁:拐点最明确的行业;机械设备:机构最青睐的行业;农林牧渔:业绩双增最大的行业;电力: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有色金属:环比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定量分析
第一次股票资产挑选: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即所谓的Sharpratio较高原则。对这40只股票挑选出Sharpratio由高到低排名前20名(排名及入选股票详见本文表1)的20只股票。
第二次股票资产的挑选:先计算各支股票的βi值;再根据市场风险σM2计算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并由股票的总风险σi2与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的差值可得股票的非系统风险σei;最后计算股票的风险分散程度σei2/σi2,挑选风险分散程度由高到低排名前六位(排名及入选股票见表2)的6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计算某项资产的贝塔系数的公式为:。
2010年1月7日u1=(0.0040,0.0011,0.0050,0.0010,0.0053,0.0021)T
2010年1月15日u2=(0.0035,0.0015,0.0050,0.0010,0.0054,0.0022)T
2010年1月25日u3=(0.0029,0.0018,0.0050,0.0010,0.0056,0.0022)T
2010年2月2日u4=(0.0024,0.0022,0.0049,0.0011,0.0057,0.0024)T
2010年2月22日u5=(0.0015,0.0027,0.0048,0.0012,0.0058,0.0025)T
w1*=(0.5267,-0.2491,1.3249,
-1.1020,0.5474,-0.0478)T
w2*=(0.3130,0.1963,1.4178,
-1.5107,0.6433,-0.0597)T
w3*=(0.0731,0.6963,1.5074,
-1.9525,0.7507,-0.0750)T
w4*=(-0.2070,1.0221,1.5301,
-2.1635,0.8694,-0.0510)T
w5*=(-0.6517,1.8676,1.6495,
-2.8597,1.0554,-0.0611)T
用公式:投资组合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向量*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所占权重,计算出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分别为:0.0102,0.0103,0.0111,0.0117,0.0145。
本文假设不是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没有先选择股票而是就是由这40只股票构成投资组合,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依次为:-0.01020.00180.0036-0.0090-0.0032,在上述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小于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先选择股票时的收益率。所以我们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对比如果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即不是动态确定投资组合权重的结果。
由于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也就不会动态确定投资组合的权重,假定投资组合的权重为最初2010年1月7日确定的权重,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为:0.0102,0.0098,
通过实例验证和比较分析,说明两阶段优化法是有效的,两个阶段的优化缺一不可。
1.荣喜民,崔红岩.组合证券选择的最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5
2.韩潇,叶晓霞.股票投资组合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07
3.杨佩礼,施正马.浅论股票投资决策[J].财务与会计,1998
4.MarkowitzHM.Portfolioselection[J].JournalofFinance,1952
5.SharpeWF.PortfolioTheoryandCapitalMarkets[M].USA:McGraw_Hill,Inc,1970
6.MertonAJ,PliskaSR.Optimalportfoliomanagementwithfixedtransactioncosts[J].MathematicalFinance,1995,5(4)
7.钱峰,石丽娟.数据删除模型对于广义岭估计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王娟,陆志峰.一般Ⅱ型逐步删失下对数正态模型的近似极大似然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赵为华,李泽安.AR(1)误差的非线性随机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郭晓君,李大治.一类具有预防接种且带隔离项的SIQR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1.张晖.一类具有种群变动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3.金晶亮.非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Bayes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4.李泽安,葛建芳,章雅娟.Beta回归模型在数据挖掘预测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5.郭海,郭毓.一类线性时变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6.彭小智,凌能祥.相依样本下回归函数分割估计的渐近正态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7.RossSM.StochasticProcesses[M].JohnWiley&Sons,1983
18.欧阳光中,李敬湖.证券组合与投资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9.杨智元.证券价格按几何布朗运动变化的微观解释[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3
作者简介:
孙建平(1976-),女,江苏海安人,南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最优化。
黄梦妮(1988-),女,江苏新沂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在读。
吕效国(1963-),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概率统计。
个人绩效评价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用于衡量、评价以及影响各个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制定和更新员工薪酬、奖惩、升降职等政策的根据。从团队绩效的角度去考核个人绩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对个人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公司绩效往往采取柔性管理,因此个人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结合量化评估模型提出个人绩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动态模型驱动特点,实现个人绩效评估的动态量化系统支持。
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成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绩效考核的衡量基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将战略目标拆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方面,如图1所示。绩效体系分为两套:首先,公司战略目标拆分后得到团队绩效指标体系;其次,依据各个岗位的职能,将团队绩效指标体系进行相应拆解,得到对应各个岗位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图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定性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参考陈志祥的观点,通过建立数字0到1的标度尺,定义1为最优,0为最差,将“优”、“良”、“中”、“差”等定性标准转化为0到1之间的量化数值。打分则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及自身经验设置主观判断标准,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转化。
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表12012年基金公司A及基金经理X月度股票投资收益率(%)
,(1)
其中为A和X的协方差,分别为A和X的方差。
图2基金经理X综合绩效评估雷达图
2.系统结构
图3个人绩效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基本逻辑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宗军,张俊芳.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2004(14):35-37
[2]李京,孙颖搏,刘智深,张道一.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软件学报,1998,9(8):613-618
一、美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5、非现金方式取得权益性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不同。我国对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以应收账款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以非货币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美国对非现金补偿方式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以上文字出自论文写作网
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5、非现金方式取得权益性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不同。我国对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以应收账款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以非货币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美国对非现金补偿方式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同股权的流通问题,实现了所有股权全流通。所有股权全流通标志着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制度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地解决,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更能体现全体股东的意志。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和指标,并且知道这些因素和指标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行业的选择、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行业的划分和影响因素的设定
(一)行业的划分
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方法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据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个大类,其中制造业又分成10个小类。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们分布在上述13个行业里,分别为:农林牧渔业24只,采掘业17只,制造业496只,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只,建筑业22只,交通运输仓储业47只,信息技术业55只,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5只,金融保险业9只,房地产业33只,社会服务业24只,传播与文化产业8只,综合类44只。
(二)基本假设和主要研究指标
公司规模。为了能够反映股票的实际市场状况,用可以流通的股数来反映公司规模,通常用流通股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从理论上讲,规模大的公司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公司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公司的经营风险较规模小的公司来说要低;在市场表现上,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股票价格的波动较小,但公司规模的大小并不影响其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一项指标,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越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则越大,但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不能仅凭借指标的高低进行判断,通常该指标不影响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流动比率。公司流动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越低,也就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但该指标并不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用来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成长性。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越高,反映公司获利能力越强,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能很好地抵御市场风险,通常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公司的高速增长也使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增长率低的公司要高,使其股价的波动程度也较高。
主营收入增长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高。同时,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价能力比较强,公司在该产品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高,因此公司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也会使其股票价格上涨,但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程度增大。
净利润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情况,该指标越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越好,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着净利润的增长而上涨,但相伴而生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程度提高。
振幅。该指标是反映公司价格变动程度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越高,反映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市场分歧越大,股票价格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股票的上下振荡导致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比较大,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状况下会有所不同,在牛市中则会提高平均收益,在熊市中则会降低平均收益。
(三)研究样本和数据
另外,为了便于不同行业和主要指标的比较,采用周收益率和总风险作为因变量,可以减少因不同股票未能连续交易导致数据缺失而影响数据之间的比较,最终确定的股票样本数为124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个大行业里。由于许多公司在2006年进行过分红派息等事项,因此对股票价格进行了复权处理。
(四)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以所选的上海证券市场12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为124只股票和上证指数在样本期间内的周收益率。对所选股票按行业进行划分,计算各个行业下股票的平均周收益率、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对各个行业下的平均周收益率和总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和比较,来研究行业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行业因素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分析
从表2中的不同行业收益和风险情况可以看出:
不同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收益水平。在所有行业中,收益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平均周收益达到2.979%,收益最低的行业是食品饮料业,平均周收益为0.431%,两者相差2.545%,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平均周收益超过同期上证指数周收益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金融保险业、木材家具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和金属非金属业,其余行业的收益水平都低于上证指数的收益水平。不同行业平均周收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2006年的证券市场行情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大多数行业的市场表现不如同期的上证指数收益。
不同行业的风险与其收益水平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通常情况,收益越高而表现出来的风险也应该越大,但实际情况却差异很大。金融保险业的风险为4.578%,食品饮料业的风险为5.001%,收益最高的行业风险比收益最低的行业风险还要低。
反映行业系统风险的β存在很大的差异。β大于1的行业有四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金属非金属业、建筑业和金融保险业,其他行业的β都小于1,β在1左右5%以内的行业没有一个,表明所有行业的市场表现都与上证指数不同步,只有4个行业的市场波动程度高于上证指数,大部分行业的市场波动程度都低于上证指数。
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差异也很大。大部分行业的系统风险比例占总风险的比例都超过50%,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达到87.04%。只有三个行业的系统风险比例低于50%,其中最低的是木材家具业为34.55%。
(二)主要研究指标对收益和风险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股票投资收益、风险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投资收益水平,证券市场行情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市场表现良好的行业大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不同行业所面临的总风险与其投资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总风险高的行业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收益,行业的总风险对其投资收益的解释能力不高。
1.戴志辉,赵守国.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6(27)
【关键词】因子分析上市新股绩效分析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日趋发展壮大,股票投资已逐渐成为国民主要的投资途径。然而投资者面对的是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上千支股票,为了达到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目的,除了进行政策面分析外,还要对这些股票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那些长线、稳健型的投资者,就需要选择有价值的股票,显然股票评价尤为重要。
宏观上,投资收益受国家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等方面影响,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但是投资者可以从微观上,根据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剖析,因为财务报表既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面反映。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一系列报表数据中,对股票投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二、因子分析
三、2014年上市新股绩效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4年新上市的153支新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缺失为未纰漏,剔除掉数据缺失的13支股票,最终选取140支上市新股。根据2014年度证恢掌诒ǜ嬷械男畔⒑褪据,选择X1―主营业务利润率,X2―每股净资产,X3―净资产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7―净利润增长率,X8净资产增长率,X9―净资产收益率,X10―总资产收益率,X11―资本金收益率,X12―每股收益,共十二项财务指标,试图将它们进行分类,为股票的分析和选择提供依据。
(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我们将上市新股的12个观测指标简化为4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解释的公因子,在计算因子得分后我们依照四个公因子的得分按大小对上市新股进行排序,得出经营绩效排名。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笔者分别针对股票投资者和新股上市公司给出建议。
(一)降低投资风险的建议
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盲目性很大,波动性很大。原因在于市场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上市公司造假作假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掌握基本的股市常识,拒绝盲目跟风,轻信所谓黑幕,不仅需要借助专业的手段来甄别信息的真伪,更需要依靠股市知识去解读信息背后的市场含义。最后,应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选择。
(二)提升新股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的途径
对于新股上市公司的发展而言,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应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非一味融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经营绩效:
在试点之初,沪股通的股票投资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投资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沪港通实施之初涉及的股票主要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而经过多年熊市的冲击,其中涉及的A股蓝筹股多处于估值洼地,一些同时在两地上市的公司,A股对H股股价处于明显的折价状态,见表1。在沪港通消息宣布的当日,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出现了久违的大涨。
蓝筹风格或将修复
2013年创业板的暴涨,使得成长风在公募基金中盛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股票型基金、激进配置型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基金对蓝筹股的偏好程度则降到了历史低点。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最近1年该类基金与沪深300指数的业绩关联系数为0.9,为最近5年以来的最低关联系数;与上证180指数的关联系数也呈现类似的走势,一季度末该值为0.88,同样是最近5年最低值;而该类基金与中证小盘500指数的关联系数为0.98,为最近5年该系数的峰值。激进配置型基金对股票投资的风格偏好分化则更加鲜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最近1年该类基金与沪深300指数、上证180指数的关联系数为0.81、0.8,而与中证小盘500指数的关联系数为0.96,见图1、图2。
虽然公募基金长期以来一直偏好成长股,这从偏股型基金与中证小盘500指数的关联系数持续高于沪深300指数中不难发现,但是在2012年,沪深300指数上涨7.55%,而创业板指下跌2.14%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对蓝筹配置的热情也随市场而高涨。2012年3月~2013年3月,股票型、激进债券型基金与沪深300指数、中证180指数的业绩关联系数达到了2010年3月以来的峰值。从一定程度来说,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是价值投资还是追逐成长股,更多是看市场环境。
沪港通背景下的A/H股折价修复是直接而短暂的,站在中长期估值角度来看,对于防御性投资者而言,蓝筹股目前的估值和股息率亦具有一定吸引力。而在成长风盛行的市场中,投资风格偏大盘蓝筹,并且风格稳定的基金并不多。
基金成立于2005年1月,基金经理邓晓峰具有十余年证券从业经验。2007年3月起管理该基金,现同时担任价值组投资总监,并兼任社保股票基金经理,基金经理职责集中于投资与研究上,有较好的专注度。基金经理擅长自下而上进行投资,强调行业及公司的基本面,重视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而不因市场变化而受过多影响,坚持从价值出发的投资思路,风格上对于大盘蓝筹股、白马公司有所偏好,辅以少量确定性较强的成长股,较少参与选时操作。
从基金一季报披露的持仓来看,位于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重超过15%,截至4月29日,两只股票A股收盘价对H股的折价率超过15%,持仓5%的招行A股收盘价价对H股的折价率也达到了7%。从基金过往几年的持仓来看,基金对上述几只蓝筹股的投资皆属于长期持有,沪港通的正式实施或将带动折价率的回归。
基金整体运营费率和换手率均一直处在同类基金偏低水平,反映基金持仓稳定,风格稳健。此外,基金属于LOF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买卖,一次性费率更加低廉。组合中长期业绩良好,风险控制能力较好。由于受系统性风险及风格轮换所带来的影响波及较大,业绩表现具有一定波动性。但另外一方面,其对于估值的重视会避免其进入泡沫区域的风险。
鹏华价值优势股票(LOF)
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基金重仓目前A/H股折价最高的海螺水泥的净值占比接近7%,重仓超过5%以上的招商银行A股对H股的折价率也达到了7%。此外,位于第二大重仓股的中国建筑亦是上证180的成分股,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洼区域,这也意味着基金超过20%以上的持仓将受益于沪港通。
投资策略方面,基金强调运用相对估值分析方法,通过估值比较,重点投资国际接轨趋势下具备相对价值优势并兼具良好成长性的企业股票。基金按照公司的研究流程进行行业景气周期分析并建立股票投资备选库,运用多维估值比较,深入发掘行业和个股层面具备相对价值优势的投资机会。结合对公司盈利的持续性、稳定性、增长性以及资本回报率方面的研究成果,选择兼具价值优势与良好成长性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