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121.61亿元,增长9.2%,比上年(2.6%)加快6.6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累计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8%。
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三次产业同步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44.80亿元,增长7.7%,拉动GDP增长0.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3.09亿元,增长10.2%,拉动GDP增长3.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963.72亿元,增长8.6%,拉动GDP增长5.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9%、41.3%、57.8%。
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3.7%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00.25亿元,增长11.6%;占比16.5%的金融业增加值488.76亿元,增长4.4%;占比18.1%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536.12亿元,增长6.2%;占比13.0%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84.63亿元,增长10.5%;占比11.0%的房地产业增加值326.82亿元,增长5.3%;占比7.6%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4.52亿元,增长12.0%。
二、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产值40.36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13.34亿元,增长11.3%;牧业产值16.78亿元,增长20.9%;渔业产值0.52亿元,增长15.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46亿元,增长4.7%。
三、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比上年(3.2%)加快11.9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累计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9.4%。
12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2%;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4.2%。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占比为7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7%,占比为6.6%。
(二)主要运行特点
1、非传统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1年,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3%;增长25.4%,比上年(6.0%)加快19.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7%;增长5.9%,比上年(0.5%)加快5.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
2、装备制造业增长态势良好
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0%;增长29.9%,比上年(8.0%)加快2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个百分点。
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2%;增长40.3%,比上年(15.0%)加快2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4%,比上年(13.0%)加快48.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
3、钢铁行业稳定增长
2021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3%;增长9.1%,比上年(下降0.7%)回升9.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从产量看,不锈钢产量447.24万吨,增长6.8%;粗钢产量1466.20万吨,增长14.0%。
4、废钢加工行业拉动作用逐月增强
2021年,废钢加工行业增加值无同期数为净增长,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前11个月(拉动增长3.3个百分点)提高2.1个百分点。
5、工业新动能保持强劲增长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增长36.0%,比上年(15.3%)加快2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7%;增长16.0%,比上年(4.7%)加快11.3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4.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下降9.8%;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14.5%;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下降23.4%;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23.5%。
6、新增入库企业贡献突出
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入统1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累计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1%,初步测算实现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0.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6.7个百分点。
其中,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全年累计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9%,实现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0.4个百分点。
7、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明显优化
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18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3.2%。
从生产成本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7.17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9元。
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24.37万吨标准煤,增长2.6%,比前11个月(4.7%)减缓2.1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值)下降10.9%,降幅比前11个月(下降9.7%)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4.4%)提高6.5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产值较快增长
202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781.18亿元,增长10.8%,比上年(7.8%)加快3.0个百分点。
从施工地域看,省内市场产值2119.29亿元,增长9.3%;省外市场产值1661.89亿元,增长12.9%。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产值1353.19亿元,增长8.9%;地方企业产值1087.14亿元,增长12.0%;其他企业产值1340.85亿元,增长11.9%。
从行业看,房屋建筑业产值1778.23亿元,增长11.4%;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1594.74亿元,增长9.3%;建筑安装业产值245.42亿元,增长6.6%;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62.79亿元,增长28.3%。
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比上年(11.3%)减缓3.4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累计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9.6%。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2%。
从隶属关系看,央属项目投资增长129.5%;地方项目投资下降11.4%;其他项目投资增长9.4%。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24.0%;非国有投资下降6.8%。
1、工业投资继续增长
2021年,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3.3%,比上年(23.0%)提高0.3个百分点;增长9.2%,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6.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1%,增长6.0%。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7.2%,下降9.8%。
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0.3%;增长13.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5%;下降76.4%,下拉工业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2%;增长22.0%,拉动工业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
从产业类型看,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3.5%;增长18.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投资占比为46.5%,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2021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3.0%,比上年(19.4%)提高3.6个百分点;增长28.3%,比上年(4.2%)加快2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
3、10亿元以上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2021年,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9个,比上年(99个)增加10个;本年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7.0%,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增长35.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31.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4、综改示范区投资引领作用较为突出
2021年,综改示范区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增长23.4%,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6.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综改示范区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4.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增长23.4%,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
六、市场消费稳健复苏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3.90亿元,增长13.2%,比上年(下降6.4%)回升19.6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累计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2.9%。
从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18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72亿元,增长78.4%,占比为7.1%。
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59.02亿元,增长13.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4.88亿元,增长12.7%。
1、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
2021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33.75亿元,增长14.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28.64亿元,增长12.2%,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81.89亿元,增长15.7%,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
2、家电类消费较快增长
2021年,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1.5%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122.23亿元,增长20.8%,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
3、石油类商品增势稳定
2021年,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7.6%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80.30亿元,增长23.8%,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
4、互联网零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1年,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56.50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4.8%;增长54.4%,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8个百分点。
5、新入库企业增势良好
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900个,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238个。2021年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211.47亿元,增长55.6%,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1个百分点。
其中,今年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83个,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15个。全年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340.1%,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
七、旅游业逐步恢复
2021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532.9万人次,实现门票总收入1.04亿元,旅游经营收入1.24亿元。其中,12月当月全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实现门票总收入199.3万元,旅游经营收入269.9万元。
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快增长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44亿元,增长11.9%,比上年(下降2.1%)回升14.0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336.07亿元,增长17.8%。非税收入87.38亿元,下降6.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8.99亿元,下降2.8%。
九、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1.0%,涨幅比上年(上涨2.6%)缩小1.6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CPI上涨1.5%,涨幅比上年同月(上涨0.5%)扩大1.0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价格“五升三降”。上涨的有:食品烟酒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5%;下降的有:居住类下降0.6%,医疗保健类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7%。
十、其他要素指标
(一)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
2021年,全市用电量288.53亿千瓦时,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162.46亿千瓦时,增长5.6%。
(二)金融存贷款余额双双增长
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512.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99.66亿元,增长9.1%。人民币贷款余额16298.32亿元,比年初增加1475.28亿元,增长10.0%。
(三)铁路货运量增速加快
2021年,太原地区铁路货运量4390.0万吨,增长6.4%,比上年(6.2%)加快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