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权之争大结局!百日大战拿下科林电气,青岛家电巨头控股5家上市公司,海信系市值超900亿

伴随海信网能要约收购科林电气完成,海信系上市公司将增至5家。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并购仍是最高效的路径。海信控股集团在家电和显示主业上借收购向高端升级、全球化发展,基本盘持续增长,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2%。其还通过收购日本三电控股、乾照光电,布局显示芯片、新能源、智能电网设备等新业务,以新质生产力拉动业绩增长。

作者:姬婧瑛

6月26日,海信控股集团旗下海信网能对科林电气的收购要约期满。6月27日,科林电气公告了要约结果,预受要约的股份总数为622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2.82%。

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持有的科林电气股权将上升至34.94%,加上受让的9.57%股份表决权,合计持有44.51%股份的表决权,成为科林电气的控股股东。

01

海信系版图不断扩容,控股5家上市公司

从青岛起家的海信控股集团,以电视和显示为核心主业,辐射式扩展产业版图,业务已涵盖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光通信、地产、金融等领域,旗下拥有海信、东芝电视、容声、科龙、日立、约克(YORK)、古洛尼(gorenje)、雅士高(ASKO)等多个家电品牌,控股海信视像(600060)、海信家电(000921)、乾照光电(300102)、科林电气(603050)4家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日本上市公司三电控股(6444.T)。

6月28日,5家控股公司市值合计904亿元,其中海信视像市值323亿元、海信家电447亿元、科林电气66亿元、乾照光电59亿元。三电控股191亿日元(折合8.6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海信视像旗下生产显示芯片和智能网联控制芯片的子公司信芯微,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如果上市成功,海信系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然而,2024年6月14日,保荐人中金国际撤销其上市申请,信芯微终止上市。今年以来,A股已有14家“A拆A”上市申请终止,显示分拆上市业务降温。

在海信系扩张的过程中,收购是重要手段。尤其是2020年12月海信控股集团混改后,由原来的青岛市国资委控股,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国有股东对私有化控股海信控股集团拥有一票否决权),公司决策机制更为灵活。海信系收购乾照光电、科林电气,均发生在其混改完成后。

通过跨境收购,海信控股集团在家电、显示主业上向高端升级、全球化发展,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2%,出海成为拉动其业绩增长的一大动能。

通过收购乾照光能、科林电气,其将业务扩展至芯片、智能电力设备、新能源业务领域,拓展出广阔的增长版图。

02

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布局新能源汽车

海信网能作为工业温控产品供应商,收购并整合科林电气,可以向智能电网、新能源业务延伸,有利于海信控股集团分羹新能源产业红利。

在新能源领域,海信控股集团布局已久,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是通过海信家电跨境收购日本三电控股。

2021年5月,海信家电以13.02亿元的对价,认购陷入债务危机的日本三电控股增发的8362.7万股股份,对应其74.88%的股份表决权(2023年由于库存股变动,持股比例变更为74.95%),成为其控股股东。

三电控股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空调系统一级制造商,在这一行业深耕超过50年,研发生产了全球第一台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的涡旋式压缩机,2019年,其车载空调压缩机销量排名全球第二。

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叠加其股权分散、管理效率底下等问题集中爆发,2017-2019年,三电控股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0.6%。

完成收购后,三电控股与海信系资源协同,从压缩机为主的零部件供应商,向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供应商转型。

2023年,三电控股的欧洲、日本、中国等全球大客户业务取得突破,签单总额同比增长43%,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综合热管理板块实现营收90.5亿元。

海信家电从三电控股获得的投资收益也逐年增长,2021年为8840.6万元,2022年为1.77亿元,2023年则同比增长25%至2.21亿元。

目前,海信控股集团已基本完成在储能温控、功率半导体、软件、电力电子等方面的布局,其储能产品凭借节能、ALL-IN-ONE热管理技术等获得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行业TOP10客户,稳居行业第一集团军。

03

收购乾照光能,加快显示芯片垂直一体化整合

2023年1月,海信视像通过定增和集中竞价等方式,获得乾照光电22.64%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向显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环节延伸。

乾照光电主要产品为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空间站、人造卫星等飞行器使用)外延片和芯片,是国内红黄光芯片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其红黄光芯片技术在MiniLED和MicroLED显示技术领域具备超强竞争力。2023年,其被工信部授予“RGB小间距LED芯片单项制造冠军”。

2023年12月28日,乾照江西半导体基地项目在南昌启动,总投资10亿元,用以生产RGB显示红光芯片、MiniLED、砷化镓太阳电池等高端产品,将实现月产能50万片(折2寸片)。随着南昌项目投产、蓝绿光芯片扩产项目产能释放,乾照光电产能将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此外,乾照光电还计划投资15.97亿元,建设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高端芯片项目。近年来,VCSEL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已成为近红外光学传感的宠儿。未来,随着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出货量增长,VCSEL芯片的需求量或会上升。

乾照光电还投资了多家芯片上游供应商。例如,其持有砷化镓晶片生产商浙江康鹏半导体有限公司18.6%股权、化合物高端芯片外延片生产商厦门银科启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13.45%股权等。

2023年,海信视像营收和净利润均创新高。乾照光能实现扭亏为盈,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7%至17.47亿元。

海信视像在芯片领域还另有布局。

2019年5月,海信视像与青岛微电子等多位股东共同设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芯微”),业务包括以多品类显示时序控制(TCON)芯片、画质芯片、显示器SoC芯片为主的显示芯片系列和以中高端大家电控制(MCU)芯片、低功耗蓝SoC芯片为主的AIoT智能控制芯片系列。

2019年后,海信视像增资信芯微,至2023年6月,持有其54.95%的股份。2023年,信芯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随着芯片产业的收购、拓展,海信视像已成为业务覆盖上游芯片、中游模组设计、下游终端应用和云服务的显示企业,实现“感芯光屏”垂直一体化整合,形成新老业务促进的正循环。

在海信视像分拆信芯微上市计划终止后,海信系有无整合芯片业务的新动作,无疑值得期待。

04

横向收购5大品牌、纵向升级技术,集团海外营收占比升至42.6%

为夯实家电和显示业务基本盘,海信控股集团2006年即提出“大头在海外”,且在全球电视市场份额“保二争一”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海信系公司一是横向收购全球品牌,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量;二是纵向升级技术,卡位大屏和激光电视高端市场。

首先,2018年以来,海信控股集团收购日立、约克、古洛尼、雅士高、东芝电视五大家电企业股权,扩充全球化的品牌矩阵。

其中,2018年2月收购东芝电视的控制权,对海信系的海外发展至关重要。

收购东芝电视后,海信从经营体制、服务体系、KPI考核机制以及渠道整合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东芝电视2019年扭亏为盈,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攀升。2023年,在日本平板电视市场,东芝电视旗下品牌TVSREGZA的份额已攀升至第一名,而借助东芝的销售渠道,海信则首次超过索尼,排名第三,仅次于第二名夏普。

在欧美市场,借助东芝电视的渠道资源,海信电视的渗透率也逐年提升。2023年海信视像年报显示,其北美、欧洲电视出货量占有率分别为14.9%、9.89%,同比增长2.15个、3.42个百分点,已成为海信电视境外第一和第二大增量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整合东芝电视、美的整合东芝白电,是中国家电头部企业成功出海的典型案例。

收购拉动增量的效果显著。2023年,海信家电境外营收279.2亿元,同比增长12%,占总营收的32.6%;海信视像境外业务营收247.5亿元,同比增长20.45%,占总营收的51.14%。由此可见,境外业务已成为海信系两大上市旗舰营收增长的核心动能。

其次,海信控股集团在电视和显示的新技术赛道上,也实现了行业第一的“卡位”。

电视机市场,100英寸以上的大屏电视、激光电视是增速最快的两大产品线。海信视像披露,2023年,在全球100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海信系出货量市占率为44.75%,居全球第一;在中国内地100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海信系零售量市占率为61.64%,也排第一。

海信视像另一大主业激光显示产品,包括激光电视、智能投影、光学引擎、商用投影。其中,2023年,海信激光电视的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49.49%,居世界第一;Vidda三色激光智能投影在中国内地线上4K家用智能投影仪市场的零售额占有率为15.96%,排名第三;海信商用激光投影的销量同比增长59.7%。

另外,海信视像正在向车载显示产品延伸。截至2023年末,其已完成全球首款激光全息AR-HUD样机和车内全场景激光投影显示样机的开发。此外,海信视像还设立了子公司青岛海菲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屏幕膜片产品,向显示产业链的上游延伸。

横向并购、纵向升级的战略下,2023年,海信系电视的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3.23%,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海信系智慧显示终端销量2654万台,同比增加5.21%。

销量增长,推动业绩增长。2023年,海信视像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17.22%,净利润20.96亿元,同比增长24.8%;海信家电实现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97.73,几近翻倍。

业绩增长,也体现在股价上。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22日,海信家电股价由17元/股攀升至51元/股,增长了2倍,市值达到545亿元。同期,海信视像股价也由13元/股上涨至27.6元/股,股价翻倍,市值升至360亿元。

业绩、市值双升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撑。2022-2023年,海信视像研发费用20.8亿元、23.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4.47%;海信家电研发费用22.9亿元、27.8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26%。

其研发投入力度,与美的集团接近。同期,美的集团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67%、3.92%。

2019-2023年,海信控股集团研发支出持续增长,由34亿元增至69亿元,5年翻倍,其营收增长77%,净利润增长84%(附图)。

2023年,海信控股集团实现营收2022亿元,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海外业务营收858亿元,占总营收的42.6%,“大头在海外”,全球化属性凸显。

在传统业务、芯片领域,海信控股集团的收购交易,多数获得了正向促进业绩增长的效果,这或也是其强势收购科林电气的主要原因。科林电气之后,扩张期的海信系还会有什么动作呢?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最佳分析师”“金牌董秘”“500创富榜”“最佳上市公司”“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THE END
1.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分析问答集锦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消费分化为 发展趋势。一、全球化: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家电品牌加速出海 1.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3713203475260
2.国内知名小家电品牌排行,中国小家电4大品牌7,国产家电品牌比较好的有哪些 国产电视机牌子排名如下。 1. 海信:海信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自成立多年以来,始终坚持“技术、质量、诚信、责任”的企业观,发展势态良好,曾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平板电视销量第一,连获两次中国“全国质量奖”。 http://www.jiebohui.com/zncx/cxwd/211375.html
3.海尔智家并表后发年报2020年家用电器市场份额显著增强营收净利润受新冠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GDP总额突破101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2.3%,增速为近5年来低水平。家电市场消费需求受大环境影响而萎缩,根据中怡康数据,全年白色家电、厨房家电零售额市场规模实现人民币4487亿元,较同期下降11.9%,其中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品类https://www.l5ygs13vqb.cn/chu-wei/271765.html
4.11月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排行榜Vol.3——家用电器行业分榜而从销售热度来看,以华凌、红米等为代表的性价比品牌纷纷上榜,其中华凌的销售热度排名第一。主要代表产品是“华凌神机”空调系列,因以时尚的设计、亲民的价格和不俗的性能而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垂类老牌”销售热度强劲,消费者“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高 https://36kr.com/p/3071359809893000
5.全球大品牌家电按照市场占比及品牌高低排位如何?在成功将曾经风靡一时的日韩家电品牌挤出中国市场后,中国家电企业乘胜追击,大力进军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全球家电品牌50强中,中国品牌已稳稳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国内消费者的家电购物车里,充满了品牌和品质俱佳的国产家电产品,而国外品牌只能在部分高端家电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即便如此,他们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35222194121371894.html
6.艾媒咨询2022数据显示,有27.6%消费者认为家电产品设计独特是吸引他们购买家电产品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智能家电网,占比为21.3%。 中国消费者偏好家电品牌提供服务类别 数据显示,有72.1%的消费者希望家电品牌能够提供终身保修服务;其次是零件更换服务,占比为59.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家电品牌可以考虑延长产品保修年限吸引消费者购买。 https://www.iimedia.cn/c400/87438.html
7.110月戴尔品牌关注度呈平稳走势?案例分析:2012年1-10月中国服务器市场戴尔整体走势平稳。10月达到25.5%,较1月小幅增长1.1%。从产品结构来看,机架式服务器占比76.8%,占据绝对主流地位。 ? 一、品牌关注格局 ?前十家品牌累计占据97%以上关注比例 ZDC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中国服务器市场品牌关注格局依旧集中,前十家品牌累计占据97%以上关注比https://m.zol.com.cn/article/3317714.html
8.油烟机哪个牌子性价比高?2022全国油烟机十大品牌排名(价格)美的一直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各类厨电产品在全国油烟机十大品牌排名中,性价比高,加上卓越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网络价格:美的(Midea)侧吸式抽油烟机 CXW-180-DJ118,¥1199.00 八、海尔油烟机 海尔电器在国内口碑极好,不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市场普及度也高。海尔早已成为世界白色家电领先品牌,油烟机产品https://www.zhuangku.com/xuexi/7119.html
9.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行榜2023最新排名前十名对比相比绝大多数日系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松下近年来凭借接地气的本土化策略,推出众多高性价比产品,及时挽回市场颓势,但高性价比产品的泛滥,一定程度蒙蔽了松下的技术实力。实际上,松下在日本本土推出的空调产品性能相当强大,人性化功能也极为丰富,但售价普遍较高,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不足,因此通过功能的缩减,http://www.fmlqj.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015
10.QuestMobile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总用户超12亿51岁4.2 iOS与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趋于稳定;中高端机型成为市场争夺热点,2000元以上占比提升2.7% 4.3 OPPO、vivo、荣耀等国产终端品牌保持增长态势,品牌分布逐步趋于均衡化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新机型激活设备数TOP机型多集中在2000-4000元中高端价位,芯片、屏幕等核心卖点之外,多端互联、多屏协同等跨终端能力亦成为https://research.tencent.com/article?id=bJW
11.二十年博弈,谁主沉浮?——工程机械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跌落与崛起日系品牌与国产品牌比较,市场份额大幅快速下降,同时在外资品牌中份额占比也大幅下降。 图6:近10年国内市场日系和其他外资品牌挖掘机占比变化 3.2 日系品牌曾经的优势 日系挖掘机在中国市场历来以质量上乘,经济耐用而著称。尤其是日系厂家对中国同行的各种各样的技术转让和合作帮助,曾为国内挖掘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https://www.iyiou.com/news/2019122012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