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中,不少人都觉得“中华牙膏”是国产品牌,而“黑人牙膏”是外资,但实际上事实恰好相反。
94年,中华被联合利华外资租用,背后研发技术也是外资在支持,可黑人创办至今,还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在炊具行业,也有和中华一样的企业,原本,苏泊尔是国民信赖的老品牌,结果上市后创始人却抛股给外资,套现40亿。
外企则靠苏泊尔敛财无数,“骗”了国人十几年,创始人为何要将国民品牌拱手让给法国人?
自创品牌
说起苏泊尔,就不得不提当初的“沈阳双喜”,很多老一辈给家里买过压力锅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它是沈阳的国产企业。
背靠大树好乘凉,沈阳双喜受到很多百姓的信赖,生产的家用压力锅销量遥遥领先,随着需求的增加,便合作了很多生产加工线,走上了“卖商标”的路。
刚开始,苏增福所在的“玉环”民营企业,只是一个为双喜供货的零件商,因为苏增福的火眼金睛,他一下子就看到了家用电器的庞大市场。
在他的努力下,“玉环”公司花了3000万,拿到了双喜的贴牌资格,顺利成为了双喜的代工厂,这对于苏增福将来创办苏泊尔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
但品牌到手了,可怎么挣钱却成了难题,那时候金属买卖对国企售价低,对民营能翻好几倍,玉环公司生产的压力锅,成本高,售价自然也就高,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
出于对市场的了解,苏增福敏锐的捕捉到了“压力锅易爆炸”的消费痛点,于是苦心研究,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出了更安全的压力锅。
苏增福整日愁眉苦脸,不想放弃炊具市场的他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就在这时,他的儿子苏显泽主动提出愿意帮助父亲研发新产品。
苏显泽可是个高材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浙大可是国内排名前几的名校,苏显泽的实力不容小觑,听到儿子这么说,苏增福打心底里高兴。
俗话说,父子同心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有了儿子的加盟,苏增福信心百倍,全力向家电炊具产业进军,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苏泊尔”。
1994年,苏泊尔品牌正式创立,当时国内外市场一片繁荣,国家对民营企业大力扶持,很多政策上也有倾斜,对金属的管控也放开了,天时地利人和,苏增福三样全都占了。
可谁曾想,这个越做越大的国产品牌,将来竟然会“贱卖”给外资,苏增福为何要将苏泊尔拱手让人?
“贱卖”外资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国内走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双重战略,在政策影响下,不少外资企业看中中国市场,纷纷前来淘金。
有的外资是自己投资建厂,强势入驻,像肯德基和可口可乐等,他们不需要收购国内企业,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
但有些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却是通过并购手段,看中了哪家同行企业直接砸钱买股份,将其纳入麾下后再介入运营,苏泊尔就成为某些外企的收购目标。
苏泊尔有强大的研发部分,不仅产品性能安全有保障,新产品更新的也符合市场需求,从一开始的压力锅,逐渐发展到厨房炊具以及浴室。
那是2004年,更多人的工资每个月也就1000多块钱,但苏增福的身价却高达数十亿,而且每年还都有增长,这样漂亮的市场成绩,成为了外资眼里的肥肉。
法国赛博公司主动出击,找到苏增福寻求合作,答应帮助苏泊尔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市场,让苏泊尔将来有一天成为国际知名大品牌。
不知道是出于对自己不自信,还是被赛博画的大饼打动了,苏增福开始向赛博抛售股票,原本持股40%的苏增福,到了2006年,手中的股份仅剩0.1%。
而法国赛博持股有苏泊尔52.74%至61%的股权,成为了苏泊尔的控股方,此时的苏泊尔才刚刚上市2年,就已经从一个国产品牌,变成了外资控股的企业,有些令人气愤。
当得知苏增福通过卖股票,到手40亿后,社会大众更是群情激愤,更有人说苏增福这是要套现走人,一点民族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都没有。
可苏增福面对流言蜚语,和这些指责却表示,炊具生产线劳动力密集,如果能把它带到国外,最好不过。
苏泊尔易主之后,在赛博的经营下,在全球展开生产销售,目前苏泊尔仍旧是国内家用电器和炊具的主力军,市值更是高达500多亿。
如此看来,当初的40亿真的不多,可如今苏泊尔赚再多个亿,也已经和苏增福无关了,利润都进到了法国人的口袋。
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苏泊尔是国产品牌,以为买苏泊尔是在支持国货,但实际上,它早就和国货不沾边了。
国货崛起
2023年,每次多次报道苏泊尔品牌旗下的多种类产品,其质量、售后等存在问题,不但被消费者投诉,还频遭点名。
保温杯烫伤事件,更是引发后续3万多件产品被找回,另外还有2.5万件电水壶被召回。
质量有问题,和研发脱不了关系,再看看苏泊尔的研发投入,2020年苏泊尔研发资金4.42亿元,2022年减少到4.14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九阳、小熊等企业强势进入市场,并抓住了电商的风口,逐渐抢占大部分小型家电和炊具市场,苏泊尔作为行业的老大哥,却步入了“中年危机”。
苏泊尔经历了股价大跌之后,市值蒸发超过了300亿,现在再看小型家电行业,苏泊尔已经不再是当初了领头羊,当初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兜兜转转十几年,最终还是我们的民族企业,走到了最前面,而像苏泊尔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中华牙膏,还有太太乐、大宝、北冰洋、哈尔滨啤酒、徐福记等。
不是说把企业股份卖给外资是错的,而是,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遍地开花,更离不开强大的民族企业,比如今天的华为。
各行业的领头羊多了,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富强,有多人知道马云创办的淘宝,却不知道背后投资人是叫孙正义日本人,每年淘宝盈利都要按比例分给日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外资的原因,钱都跑到外国人的口袋里了,说的不好听,甚至某些外资就是趴在中国企业身上“吸血的蚂蟥”。
结语
国家越强大,我们越清楚,企业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的有多么重要,现在的消费者对国产企业好单独大爆发,比如鸿星尔克,比如白象方便面等,他们身为民族企业,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还肩负起社会责任,让消费者为之动容。
今年的花西子事件,一个炸弹炸出了多少良心民族品牌,它们的发展壮大,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场景。
将来,我们的消费者的购买偏向,也会更多的倾向于国产,民族品牌未来也会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国货之光不仅是企业的一种名誉,更是国家行业发展希望看见的未来。
希望每个民族企业都能被看到,只有认真努力,科研创新,未来才可与外企名牌竞争,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