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化旗舰品牌:海尔全球创牌的“三步走”启示新浪财经

大航海时代,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已成为未来趋势的重要一极。在众多出海企业中,海尔在1990年首次以自主品牌出口德国,是最早开始全球自主创牌的中国企业之一。如今,海尔已深入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0亿用户家庭,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不仅创造了一个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世界名牌,也成为受全球各地用户喜爱的本土品牌。海尔全球自主创牌的经验与成果,值得更多中国企业借鉴。

出海第一步,走出去:选择创牌还是创汇?

背靠制造大国的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家电是中国较早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化探索的行业之一。

198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鼓励出口商品生产扩大出口创汇的通知》,包括家电在内的很多中国企业行动起来,开始走向海外。

当时大多企业的目的是“创汇”而非“创牌”,更偏向于选择一条出海的捷径——为其他企业做代工,产品贴牌出售。

这是一个能够快速获得收入的方式,但弊端也很明显,大部分蛋糕被跨国公司收入囊中。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无法被异国他乡的消费者记住,只是一个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大车间”,生存空间极为受限。

与这条快速赚钱的捷径相对应的,是另一条难度更高、投入更大、回报周期更长的“窄路”——自主创牌。放在当时的环境下,选择这条路的企业似乎并不聪明。

海尔就是自主创牌这条“窄路”上坚定的探索者。从拒绝被并购、出口德国、美国建厂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管窥一二。

1992年,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红利的吸引下,开始到中国找代工厂,寻找可以并购的中国制造企业。彼时通用电气(GE)看中了海尔的成长潜力,曾积极开展并购洽谈,但遭到了海尔的果断拒绝。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回顾那段历史时提到:“如果接受并购,管理层的收入会有很可观的提升,但世界上不会再有海尔品牌。”

今天再看当时的情形,显而易见的是,海尔在出海的第一步就为自己争取了一个身位的领先,也为后来的步步领先打下坚实的基础。

彼时发达国家的家电业蓬勃发展,品牌竞争力十足。缺乏品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要加入进来,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难度可想而知。

1990年,海尔自主品牌出海的第一站,竟然选择了发明冰箱的“制造强国”德国。尽管海尔冰箱通过了德国安全认证,但德国经销商并不相信海尔可以和德国货竞争。他们把海尔和德国市场上十几个品牌冰箱放在一起,进行盲测。结果十个指标,海尔得了八个第一,成绩是最好的。德国经销商当即下了2万台订单,海尔全球自主创牌由此迈出了艰难但值得尊敬的第一步。

与狼共舞,先难后易。1999年,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立海尔美国工业园,在美国本土生产家电产品,并将研发、设计、营销中心也设在当地。海尔美国工业园不仅是海尔的第一个海外工业园,也是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制造业投资项目。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打法引发了外界的质疑,海尔想的却是,找高手下棋才能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更好地在全球创牌。

事实再次证明海尔做对了。在美国建厂前,海尔在美国的年销售额不到3,000万美元,由于该建厂项目的带动,海尔在美国的年销售额3年内提高到2.5亿美元,增长了8倍。

随后,海尔在全球主流国家开展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布局,以更坚实的基础设施去支撑全球品牌建设。

但先手也往往能带领棋局走向胜势。据海尔介绍,如今,中国家电产量占全球家电产量的56%,但中国自主品牌家电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份额只有8.5%,在这8.5%里面,海尔的贡献达62%。也就是说,在海外每10台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电,有6台是海尔牌。

坚持自主创牌的海尔,不仅可以与国际品牌“掰手腕”,更是全球用户所熟悉的“中国面孔”。

出海第二步,走进去:如何以本土化赢得当地用户青睐?

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当地人家里常年开空调、喝冰沙,海尔根据这个特点,研发了空调自清洁专利技术,并且在冰箱上专门设计了可制作冰沙冷饮的变温区,用技术创新去适应当地用户的生活习惯。考虑到当地经常换洗空调被,传统洗衣机筒径小于500mm,被子等大件衣物无法充分舒展开,洗涤不彻底,海尔推出601mm超级大筒径洗衣机,满足用户洗被子等大件的需求。

在日本,海尔调查发现日本41%的用户对现在的厨房空间表示不满,超过两个人在厨房一起做饭就会感觉空间拥挤,并且由于日本女性普遍身材娇小,经常出现很费力才能取到冰箱深处物品的情况。海尔据此推出500L的TZ51H超薄冰箱,不仅改善了厨房空间使用情况,也让女性能很容易就取到冰箱最顶层最深处的物品。

在欧洲,拥有空调的家庭不到5%,除了环境和人文原因之外,高昂的安装费也导致空调普及率不高。为此,海尔推出F系列智能空调,升级了“易安装”功能,原来需要两个人安装的工作由此一个人即可完成。

以本土化的差异产品为载体,海尔与当地用户建立品牌沟通的桥梁,背后离不开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布局的支持。如今,海尔已经在全球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和23万个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的研发、制造、销售网络都是与用户零距离交互的触点,把当地市场的用户需求源源不断地接入进来,才实现了海尔在海外本土市场更好地成长。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当人的价值无限大时,我们的市场就会无限大。”周云杰表示,这也恰恰是海尔出海创牌的第二步——以全球化服务全球化、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的关键所在。对于走出国门想兼顾Global和Local的企业来说,海尔的领先探索无疑值得作为参考范本。

出海第三步,走上去: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想象空间在哪?

那么,中国品牌全球化,新的想象空间在哪?

“质优价廉”曾经是中国品牌的代名词,如何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全球协同能力,实现高端品牌的突破,是目前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更进一步的主流方向,也是业界共识。

在全球供应链方面,要求企业的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都需要具备协同能力。在全球组织架构上,要求企业遍布世界的当地化团队,不能成为一个个孤岛,要汇聚成一股力量协同前进、提升效率。

这里需要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企业的高端创牌进展如何?

高端化的成功与否,首先从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海外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来判断。从海尔来看,其品牌如今的溢价能力,不仅相比原先有了很大提升,比起海外主流市场的高端品牌也不逊色。

2004年,海尔在欧洲的冰箱畅销型号价格仅为99欧元。2014年,海尔在欧洲推出了1米宽的全球最大容积的法式对开门冰箱,售价达到2,999欧元,是当地商场里卖得最贵的冰箱之一。

今年,海尔紧跟欧洲能源紧缺、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变化,创新推出了比A级能耗节能60%的海尔朗境X11洗衣机。在全球20个国家首发即爆款,一上市就占据欧洲当地高端市场份额的10%。在英国,该产品价格指数高达375,是行业均价的3.75倍。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如今已然成为欧洲节能标杆产品的X11洗衣机,是海尔位于四国的不同研发中心联合创新的产品——软硬件设计由中国研发中心负责,电机升级问题由澳洲研发中心解决,节能技术方案由欧洲研发中心提供,新风技术问题则由美国研发中心来攻克。

海尔能将旗下位于各国的研发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这场跨越中、澳、欧洲、美国团队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离不开“人单合一”模式融入到各个国家的组织团队中,确保同一目标,高效推进。

让我们以美国为切口,来看“人单合一”模式在跨国协同中的关键意义。8年前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时,后者已经连续多年经营不善。并购之后,海尔没有更换一台设备,没有派遣任何一个管理干部,只做了一件事,导入人单合一模式,便激发了全员的创新活力。不到两年,通用家电即实现扭亏为盈,8年来,通用家电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不管是X11洗衣机,还是通用家电8年的蝶变,都让我们看到海尔全球创牌的新阶段——高端创牌,这也是站在创业40周年节点上,海尔给世界更大的想象空间所在。

可预见的是,以“人单合一”为底层逻辑,未来海尔还会更深度地推动研发、产品、渠道等全球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跨国企业独有的全球竞争力。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海尔全球自主创牌完成三次跃迁,每一次跃迁都领先当时的主流判断,并在坚定的探索实践中实现了步步领先。

除了深耕全球化,海尔的生态品牌实践也持续迈进,形成了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赛道的布局,从家电到智慧家庭,再到大健康、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和新能源等等,海尔生态正不断刷新全球用户对这家企业的认知,释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创新力。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从海尔这一全球自主创牌的引领者身上,看到坚定的自主创牌信念、跨国经营布局的关键、生态品牌的活力,并从中获得启发。

THE END
1.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分析问答集锦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消费分化为 发展趋势。一、全球化: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家电品牌加速出海 1.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3713203475260
2.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家电品牌出海与产能迁移:奋楫逐浪剑指全球投资建议:我国家电产业正从成熟走向领先,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共振式提升,产业链外溢具备良好基础。未来,我国家电企业将逐步摒弃代工出口、低价竞争等策略,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创新突破提高品牌附加值这两条重要路径,强化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迈入本土化运营的高水平竞争赛道。家电品牌出海大有可为,https://stock.hexun.com/2024-08-21/214083499.html
3.供应商网供应商网国内优质的B2B网站,是中小企业老板推广的B2B平台,是百度爱采购官方合作平台。供应商网一直秉承“推进诚信贸易、创建国际品牌”的宗旨,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推广服务。官方客服热线:400-010-6616。https://cn.china.cn/
4.我国零售行业发展趋势6篇(全文)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ovgfokt.html
5.从出口格局变化看行业投资机会家电:2023年以来,随着海外通胀改善+库存走低+需求回暖,家电出口金额连续13个月保持正增长。中长期来看,家电品牌+供应链出海,有望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纺织服装:需求端,美国服装需求稳健、库存良性,国际品牌终端销售稳健&去库顺利。供给端,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稳健,头部制造企业接单稳中向好。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16709
6.中国家用电器的发展简史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彩电市场如此,其他家电产品市场也如此。2000年中,伊莱克斯在冰箱市场的月度零售份额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机市场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三星在微波炉市场也逐渐崛起,这些事实都向我们明确无误地表明了国际品牌已经开始大举反扑的严峻现实,我国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30/21/34152255_782519505.shtml
7.天猫双11有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毛戈平通过IPO备案丨零售电商周报截至11月11日零点,天猫双11美妆品牌破亿品牌数已达79个。 国际大牌方面,华伦天奴、伊菲丹等国际品牌同比增长超100%,海蓝之谜、赫莲娜、SK-II、CPB、MISTINE、科颜氏、汤姆福特等多个国际品牌同比增长超50%。国货品牌除珀莱雅稳居“榜一”外,经典国货品牌双妹实现近200%的增长,可丽金、林清轩、雏菊的天空等国货品牌https://www.ebrun.com/20241117/565908.shtml
8.智能交通行业分析报告(精选6篇)随着行业规模的进一步壮大,企业的规模也将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智能锁具的主流企业都是以产品和品牌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品牌化、精细化运营趋于主流地位,发展的潜力与动力同比传统锁具具备先天的发展优势,依据行业及企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预计未来的智能锁企业规模将会超过经过多年积累的传统锁具企业,3亿元传统企业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6t68.html
9.格力电器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面对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公司以品质为支撑,以品牌为载体,坚定不移走品牌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依托核心优势,加强产业链纵深布局,把握产业链布局主动权;积极探索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显著的核心竞争力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900001015.shtml
10.海尔集团是我国家电行业的著名企业,它不仅因其产品质量高而畅销海尔集团是我国家电行业的著名企业,它不仅因其产品质量高而畅销世界,而且还因其所提倡的“海尔国际星级服务”享誉全球。“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是“海尔国际星级服务”的宗旨所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海尔集团于1990年投资800万元建立海尔售后服务中心。为了实现“国际https://www.xuesai.cn/souti/MJMY8TY6.html
11.华创交运深度中通快递:如何理解加盟制快递龙头的过去和未来?白电产品具备标准化制造的特点,功能和外观造型较为统一,特别是空调仅在压缩制冷机功率上存在差异,技术迭代速度较为缓慢,因而白电具有规模效应特征。当然,白电作为耐用消费品,产品相对同质,消费者对价格、对品牌口碑均很看重。 我国家电行业分销模式经历了以下演变:http://www.logclub.com/articleInfo/NjQxMTc=
12.中国家电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家电业出口的现状,其次通过对其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条建议,并对我国家电产业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家电;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竞争日趋加剧,出口市场对于中国家电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既是中国自身所具有的低制造成本优势,也是国际家电产业向中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428102957_2000858.html
13.芯闻参考: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在各细分领域,国产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大大提升了国内制造业和信息家电产品附加值,应用产品涉及手机、数码相机、移动互联网设备、便携式媒体播放机、数字机顶盒等;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方面,中国品牌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2008年我国承接包括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业务流程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协议金额达到38.1亿美元;https://laoyaoba.com/html/share/news/265874?source=h5
14.中国品牌出海:适应新一轮全球化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地缘政治、贸易冲突等国际性事件的影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催生了新全球化格局。其中,一些西方国家推动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试图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与我国“脱钩断链”,将我国产业体系锁死在低端区域,以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品牌出海是我国突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实现高水平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06306659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