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可一世,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拔寨,兼并和吞噬国内家电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如今可安好?在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内需面前,国内外品牌的博弈间,谁主沉浮?
下面我以目前国内家电市场,一览国内外品牌之间这场没有硝烟的品牌拉锯战:
国内家电市场,谁笑到了最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攀升和收入、积蓄的增加,国人开始了对物质层面的追求,首当其冲的是家电的需求旺盛。
难道那些在资本市场春风得意的外资品牌就真的比不上民族品牌吗?
我想这倒未必。
民族品牌振兴背后的思考
借助营销的实战经验和曾经在美的的工作经历,我总结出来了一些国内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瞄准方向,以己之长,攻其之短。家电的世态会呈现在其他领域重演。我将国内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好归纳为以下几点:
天时(宏观政策)
地利(渠道优势)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家电下乡的契机,让一批国内家电品牌在三、四线渠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锻炼和增长,借助地利的优越性和对于国内市场的领悟,让在一、二线渠道为渠道拼得头破血流的品牌,找到了踹气的机会,发现了新的突破点。在渠道的覆盖深度和广度上,已经甩下外资品牌一大截。
人和(自我成长)
改革开放的30年间,自主品牌在外资品牌的冲击下,渐渐的领略到落后就要挨打必要性,开始倾尽所能加大技术的投入与锐意创新,同起初耀武扬威的外资家电品牌的差距渐渐缩小,国内品牌的产品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经营中,在消费者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沉淀出品牌的忠诚度,让更多的消费者摒弃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基本认可和接收国内家电品牌。
性价比
在成本的控制方面,我一直认为民族品牌比外资品牌做的要更好,国货拥有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在科教兴国的浪潮下,民族品牌开始更加的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开发,同外资品牌技术和质量层面的差距缩小,价格成为更加明显的优势,民族产品的性价比也就随之更高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形容民族家电品牌恰到好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韬光养晦,只为壹發不可收拾。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是基础也是保障,倘若民族品牌能创造出接近外资品牌甚至是相媲美的产品,再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等主场优势,相信自主品牌在家电领域的成功,能为在外资品牌夹缝中苟活的产业,送去希望和慰藉的火种。谨此,为民族企业的腾飞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