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目前拥有玉环、绍兴、武汉和越南胡志明市5大研发制造基地。2004年于深交所上市,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由炊具起家,秉承多元化产品战略,目前已成长为涵盖炊具、厨房小家电、厨卫电器、家居生活电器等领域的综合型家电品牌,是中国炊具、小家电行业领跑者。公司品牌矩阵齐全,除苏泊尔品牌外,在中国市场还拥有WMF、拉歌蒂尼、KRUPS等高端品牌。
1.1、法企SEB控股,股权高度集中公司股权结构稳定,SEB集团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法企SEB集团为国际知名炊具、小家电研发制造商,于2007年取得苏泊尔控制权。截至2021H1,SEB集团持有苏泊尔81.61%的股权,股权高度集中。
1.2、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健公司上市以来收入及盈利水平长期保持高速增长:2004-2020年,公司营收规模由10亿增长至186亿元,CAGR达20%。2020年受疫情冲击以及新会计准则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3%。分区域看,公司海内外收入结构稳定。内销收入占比67%,主要由炊具与电器业务双轮驱动,其中电器业务占比约70%,炊具业务占比约30%;外销收入占比约33%,主要来自于承接母公司SEB的OEM订单,截至2020年,与SEB关联交易额占公司外销收入的97%。
公司净利润长期增速稳健,2004-2020年CAGR高达22.4%。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净利润小幅下滑3.7%至18.4亿元,21H1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均稳定在30%左右,2020年下滑至26.4%,2021年有望逐步回归至疫情前水平。
1989年-1993年:压力锅贴牌起家。苏泊尔前身为浙江台州玉环农屿农机厂,苏增福时任农机厂厂长。1989年农机厂投资300万元建设一条压力锅生产线,通过每年向沈阳“双喜”缴纳300万元商标使用费的方式贴牌生产压力锅。彼时沈阳“双喜”为国内压力锅龙头企业,玉环农屿农机厂凭借贴牌业务起家,到1994年产量已达230万件,产值达1.8亿元。1994年:两大契机驱动,“苏泊尔”品牌诞生。一是原料价格改革契机:铝锭为压力锅主要原材料,90年代国家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后,铝产品价格由双轨制走向市场化,民营企业成本压力骤减,为苏泊尔创立奠定基础。二是双喜回收商标契机:1994年末沈阳“双喜”单方面要求玉环厂停止使用“双喜”商标权。两大契机驱动下,苏氏父子自创“苏泊尔”品牌。1995年-2005年:中国炊具第一股。在苏式家族的经营下,1994-2005年苏泊尔营收规模由不到2亿元提升至近15亿元,成长为国内传统炊具行业龙头与国民品牌。2004年苏泊尔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炊具行业第一股”。
3.1、SEB集团:全球小家电巨头,并购整合经验丰富法国SEB集团始创于1857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型家用电器和炊具生产商之一,旗下拥有炊具、厨房小家电、家居小家电、个护小家电等四大类产品以及三十余个品牌,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4.1、渠道:变革接近尾声,全渠道服务体系成型线上渠道1.0:顺应渠道变革,入驻电商平台。回顾过去十年,电商红利是小家电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力之一。2010年公司先于主要竞争对手成立电子商务部,并先后入驻京东、苏宁、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2013-21H1,公司内销线上渠道占比由11%提升至60%左右。渠道变迁往往引发格局洗牌,公司在线上渠道的战略布局,一方面实现了线下龙头向全渠道龙头的平稳过渡,避免在美苏九的第一集团中掉队;另一方面实现了渠道卡位,降低被新兴品牌弯道超车的可能。
线上渠道2.0:握流量变迁,进军社交电商。流量变迁重构了渠道价值分布,日益碎片化的流量加速了新渠道的崛起。公司再次顺应渠道新变化,于2019年进入社交电商,并相继入驻小红书、抖音等新兴平台。流量变迁的背后是代际变迁,流量碎片化的本质是注意力的碎片化。线上渠道1.0阶段的流量呈现中心化特征,为数不多的电商平台拥有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在电商平台流量变现的商业驱动下,以苏泊尔为代表的传统线下大品牌得以借助资金优势抢占流量资源,完成线上渠道构建。线上渠道2.0阶段的流量呈现去中心化特征,流量分发能力分流到众多新兴社交电商甚至KOL手中,资金优势被稀释,线上渠道运营难度提升。目前苏泊尔积极挖掘社交电商资源,结合会员机制打造数字化运营体系,并着手改革原有电商渠道管理方式,逐步提升店铺直营率和DTC收入贡献度,继续领跑线上渠道2.0。
产品创新转向寻求场景突破,稳步拓展品类边界。公司于2014年便开始涉足环境家居电器领域,2019年进军母婴用品领域,产品范围由厨房逐步走向全屋。新品打法上,公司每年通常推出1-2个品类,重点培育市场规模10亿元以上并具有较快增速的新品类,在成熟培育1个新品类的同时储备3-4个新品类。这种打法在迭代速度上优势不明显,但更有利于长期经营。目前公司环境家居、母婴类产品销售初具规模,销量增速稳定。2021年伴随用户清洁消费意识的大面积觉醒,公司在洗地机等清洁电器的布局进程和上新节奏加快。
4.3、品牌:全方位矩阵,年轻化布局拥有Supor、WMF、Lagostina、Krups高中低端四个品牌,品牌矩阵齐全。苏泊尔于2017年从母公司SEB集团收购WMF中国区业务(不含商用咖啡机业务)。整合WMF中国区业务后,苏泊尔将拥有Supor、WMF、Lagostina、Krups高中低端四个品牌,品牌矩阵齐全。WMF的注入填补了苏泊尔在国内高端市场的空白,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苏泊尔作为SEB集团亚洲地区运营平台中心的战略地位更为显著。苏泊尔与WMF在研发、生产、供应链以及IT系统存在协同效应。WMF于2018年开始调整渠道经营模式,自营转为经销商协同发展模式,从过去单一百货渠道向多元化延申,银行、电视购物等B2B和电商成为新的动力,与西门子、卡萨帝等高端品牌展开合作,并于当年扭亏为盈。目前WMF中国经营状况良好,收入稳步增长,未来有望向苏泊尔提供更多适合中国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
5.1、国内市场空间广阔,苏泊尔持续受益(1)厨房小电:未来5年市场规模保持稳增态势,CAGR为2.5%据Euromonitor统计,2010-2020年我国厨房小电市场规模由27.1亿美元增长至53亿美元,CAGR近7%。预计未来5年厨房小电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CAGR为2.5%。在电饭煲、电热水壶等传统大单品上,苏泊尔基本盘稳固,多年积淀的开发经验、品牌价值和渠道优势有望继续复制到新品扩张。
(2)清洁电器:未来5年市场规模将近翻倍,CAGR达15%据AVC统计,我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1亿美元,CAGR达24%。其中,线上渠道市场规模由57亿元增长至207亿元,CAGR高达38%。根据AVC测算,2025年我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84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未来5年CAGR仍将达到1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伴随2021年清洁电器市场的繁荣,苏泊尔正积极布局清洁电器赛道,8月以来陆续推出吸拖一体机、电动拖把、吸尘器和洗地机等新品,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中国清洁电器发展红利。
(3)厨房大电:传统品类未到天花板,新兴品类快速成长据Euromonitor统计,2010-2020年我国厨房大电市场规模由80.7亿美元增长至117.8亿美元,CAGR达3.8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90.5亿美元,未来5年CAGR达10%。其中,传统品类未到天花板,油烟机未来十年内保有量仍有超过40%的增长空间。公司业务已涵盖传统厨房大电,未来有望形成业务新增长点;新兴品类加速渗透,大众化之路开启。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洗碗机市场规模由0.35亿美元增长至12.55亿美元,CAGR高达43%,预计2025年洗碗机市场规模将达36亿美元,未来5年CAGR达23.7%;此外,AVC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集成灶市场规模由48.8亿元增长至182亿元,CAGR达30%,预计2022年将达263亿元。公司已逐步推进洗碗机、集成灶布局计划,新业务未来可期。
SEB外销订单持续转移,增厚业绩。SEB作为全球小家电巨头,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背靠SEB的苏泊尔多快好省地实现了海外业务的突破。相比其他中国小家电代工厂商,苏泊尔海外代工业务收入更稳,成本更低,盈利更高。过去10年,苏泊尔与SEB的关联交易由10.96亿元增长至55.4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7.6%。外加双方订单以人民币结算,不受汇率波动影响,长期维持18%左右的毛利率,盈利水平稳定。2021年关联交易指引为66.65亿元,较2020年实际关联交易收入增长20%。未来随着苏泊尔自身产品线延申以及SEB集团并购,预计集团订单转移仍将继续。
关键假设:(1)营收预测:2021年厨房小电内销需求疲软背景下,公司经营韧性凸显,外销需求景气度高,随着内销线下需求逐渐复苏及母婴产品等新品类放量,预计2021-2023年电器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15.9%/12.8%/12.8%,炊具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16.2%/11.6%/9.9%,橡塑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15%/12%/11%。(2)期间费用率预测:公司线上营销加码,线下门店服务完善,预计销售费用率为12.00%/12.40%/12.40%;运营效率持续优化,预计管理费用率为1.76%/1.85%/1.85%;规模效应下研发费用有效摊薄,预计研发费用率为1.96%/2.25%/2.15%;现金流增加,利息增厚,预计未来三年财务费用率为-0.36%/-0.50%/-0.58%。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15/242/2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25.0/29.1亿元,EPS分别为2.6/3.1/3.6元,对应11月5日收盘价PE分别为22倍、18倍、15倍
(1)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普遍涨价,若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公司盈利能力将受到较大影响。(2)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若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营收增速将出现波动。(3)行业竞争加剧:若行业竞争加剧,形成价格战,公司盈利能力面临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