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唯一的全产业链、全产品线的家电企业。
2.促销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公司白电市场份额稳健提升。
3.深度布局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转型全球科技集团。
公司2015年开始布局机器人业务,2017年收购全球机器人龙头之一库卡公司,推动公司逐渐向全球领先科技集团转型;去年由于下游需求景气下行、库卡研发投入增加以及集团公司与库卡整合效应不佳等因素影响,库卡去年业绩有所下滑;不过从今年开始集团公司重新完善了库卡经营方向的调整,通过进一步降本增效、精简架构以及聚集中国战略,库卡业务有望逐渐恢复;短期来看,库卡业务仍处于调整和恢复期,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是制造业升级不可逆转的趋势,公司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值得期待,有望成为公司中长期业绩新的增长点。
二、公司介绍
1.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家电集团公司
2.公司股权结构和管理层
三、业务分析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8.20亿,同比增长8.23%,实现净利润202.31亿,同比增长17.05%,扣非净利润200.58亿,同比增长28.46%,ROE25.66%;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55亿,同比增长7.42%,净利润61.29亿,同比增长16.6%,扣非净利润60.85亿,同比增长19.84%;2018年公司业务构成中,暖通空调业务占比45.9%,消费电器业务占比43.26%,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占比10.79%。按具体产品来划分的话,空调产品占比45%,冰箱占比7%,洗衣机占比9%,小家电与厨电占比20%,库卡占比11%。
1.白电业务分析
2018年一季度我国空调行业增长见顶之后,从Q1开始逐渐步入下行周期,2019年一季度我国空调市场增长继续有所承压,今年一季度大部分公司收入增速下滑,从行业数据来看已反映家电景气承压。根据产业在线数据,今年1-5月份,空调累计销量7349万台,同比-1.7%,主要靠内销拉动增长,二季度开始,空调销量情况也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至今,整个空调行业仍处于库存消化周期,行业景气明显承压。
1.1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渠道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司白电产品的运营效率。
2.库卡:工业机器人全球领先
2019年公司对库卡进行了新的经营方向调整,持续进行业务创新,将主要聚集于汽车行业、医疗自动化、电子行业以及仓储物流等四大方向。
2019年库卡四大重点经营方向
效率提升:加强市场、渠道、供应链等方面协同;进一步降低成本。
聚焦中国:加快本地化步伐,今年将推动顺德工业园投产;另外今年推出2款本地研发产品,将库卡业务进一步聚集于中国市场。
加强研发:去年库卡研发投入的增加影响了营业利润的增长,今年公司将会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出。
精简组织:组织架构不断调整和改变,今年已经宣布德国总部要裁员10%,裁员不容易,但要继续推行,以期进一步降低成本,今年一季度已经降了一个点。中国团队和德国团队一起努力,通过在供应链方面的不断改进,通过中国区收入提高盈利增量,通过降成本、降费用达到盈利的目标。
从2013年以来中国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6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为34万台,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95万台,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17年库卡在中国营收6亿欧元,占总收入比较仅为17%,集团公司从今年开始重新调整库卡的经营方向,进一步聚集于中国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库卡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将会逐步提升。
四、财务分析
1.公司营收从2015年1393亿持续增长至2018年2618.2亿,过去三年以来基本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55亿,同比增长7.42%。
2.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15年109亿持续增长至2019年200.58亿,过去三年以来保持22%左右的复合增长,2019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60.85亿,同比增长19.84%。
3.公司毛利率出现小幅改善和提升,从2015年25.8%小幅提升至2019年Q1的28.36%。
4.公司净利率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从2015年9.8%小幅下滑至2019年Q1的8.7%,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收购库卡之后被拖累。
5.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25%左右,基本保持在较高位的水准。
6.公司资产负债率呈现小幅上升,保持在60%多,主要在于2017年收购库卡提升了公司负责率水平。
7.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基本保持在200多亿以上,经营净现金流长期好于净利润。
8.2018年公司有193亿营收账款,不过也有369亿的应付账款,应付远大于应收,公司预收账款呈现提升趋势,2018年有超过167亿以上的预收账款,说明公司对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渠道具备比较强的话语权。
9.商誉方面,公司目前仍有281亿的商誉,主要是2017年公司收购库卡所形成。关于公司高商誉问题,公司在2018年年报里面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公司商誉情况,管理层根据财务报表附注二(20)的会计政策,对上述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持续使用为基础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认为无需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018年是库卡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不过公司认为库卡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从今年开始库卡经营有望恢复逐渐好转,商誉问题暂时不存在风险。
10.分红方面,美的每年基本上都会维持稳定的分红,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考虑2018年利润分配预案,公司派现金额累计达357亿元。
五、核心投资逻辑
从历史经验上看,家电具备三重属性:地产后周期、可选消费品以及制造品属性。因此家电行业同时受宏观地产周期、消费能力&意愿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1.目前家电行业仍处于地产后周期下行中,需求端有所承压
长周期来看,家电周期性表现较为明显,主要受地产周期影响。对比家电和地产周期阶段表现来看,两者周期阶段表现规律较为一致。2005年至今家电共经历三个完整周期,周期分别持续12季度、13季度和12季度,从滞后来看,家电周期滞后于地产周期2-4个季度左右。本轮家电下行周期从2018年Q1开始,至今已经持续4个季度,2018年Q4和2019Q1,家电板块整体仍受地产后周期影响,收入增速仍在筑底中:2018年Q4家电行业收入整体增速为12.18%,2019Q1增速为6.23%,整体收入端增速依然处于放缓的态势。究其原因,家电行业仍处于地产后周期需求放缓的不利影响中,行业需求端的拐点仍未到来。
2.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成本端改善
原材料方面,家电具备制造业属性,约85%成本来自原材料,2018Q4之前,原材料价格上行压制企业毛利率水平,从2018年底开始主要原材料价格进入同比负增长,在终端价格稳定下有望推动企业利润端增长高于收入端。2019年以来,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始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2019年1-6月,铜平均价、铝平均价、塑料ABS、冷轧板均价分别同比-7.1%、-3.6%、-18.5%、-5.8%;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成本端改善,家电企业预计成本端压力继续缓解,今年家电企业利润增速或将会好于营收增速。
3.促销成效显著,美的今年业绩或将好于同业主要竞争对手。
从今年开始,美的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的促销活动,成效较为显著,美的今年1-5月空调全国零售价格仅小幅下降3%,并未出现大幅降价,然而公司的三大白电产品均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提升均好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空调方面,美的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整体需求零增长的情况下,美的空调产品同比有10%以上的增长,且市场份额大幅提升4%左右;冰箱方面,今年上半年美的冰箱产品实现同比+8%增长,好于竞争对手海尔-2%的增长,也好于整体行业平均4%左右增长,市场份额有1%的提升;洗衣机方面,今年上半年美的洗衣机总销量同比+5%增长,好于海尔总销量同比-1%,市场份额也有1%的提升;从今年上半年来看,美的三大白电产品的销售表现均好于同业平均水平,也好于主要竞争对手;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端改善以及公司及时快速的促销政策,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74%,净利率同比也小幅提升0.6%。
六、公司估值
从美的集团长期的估值走势来看,公司估值基本维持在8-23倍之间波动,按照今年公司业绩增长预期情况,对应公司目前的估值在16倍左右,基本处于偏中位的合理水平,我们认为,近两年以来由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蓝筹白马股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去那种极端低估的水平,美的集团也类似,外资近一两年已经买走了公司超过16.5%的股份,一定程度上会抬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家电行业是一个比较优质的赛道,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升级是长期不可逆的趋势;家电产品作为生活可选或必选消费品,理论上永远会存在新增和更新换代的需求,随着国内家电巨头企业制造力和产品力等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全球化也能为其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中国家电巨头企业中长期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不过随着家电保有量的不断提升,短期来看,家电行业也面临库存周期和地产周期的影响;用简单一句话概况就是,长期依旧有成长空间,短期也会存在周期困扰。目前家电行业仍处于景气下行周期的后期,需要通过跟踪家电行业的增长数据变化情况来判断拐点情况,届时会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美的集团的投资机会?事实上如果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的话,目前的价位依旧非常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在今年家电行业周期性低谷时,美的依然可以实现稳健的业绩增长,稳健的分红股息,估值也相对合理不存在高估;不过从中短期视角来看的话,投资机会将主要来自于:一是行业需求端景气回升带动业绩回升和估值提升,需求端的变化需要持续跟踪数据变化,预计三四季度有可能见底回升;二是估值回调之后的修复机会。公司在去年底和今年6月份陆续回购了40亿和20亿金额的自身股份,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自己公司价值的认可和信心。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家电行业景气度超预期下行,影响公司业绩也出现超预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