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以生产电灯泡起家、拥有131年历史的老牌荷兰电子公司,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飞利浦”)在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最初以生产电灯泡为主,后产品覆盖照明、家电、视听、医疗等多个领域,多年来以品牌和质量立足于国内市场。
冠捷科技去年应付飞利浦商标许可费达17.78亿元
业内人士:除剃须刀外大多数业务系贴牌代工
据第一财经报道,2004年前后,飞利浦以3.58亿元的股票价格,将其显示器业务和部分电视机制造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4月1日,冠捷科技与飞利浦成立电视业务合资公司,冠捷科技全资子公司MMD拥有70%的权益,飞利浦占股30%。
2014年,将收购其与飞利浦合营电视公司余下30%的股权,加上合营公司之前70%股权,冠捷科技方面将支付不超过3.75亿美元。此事意味着,飞利浦将基本退出电视业务,而冠捷科技今后将增加了品牌运营的空间。
冠捷科技2021年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冠捷科技2021年应付飞利浦商标许可款项金额达17.78亿元,较2020年多出近10亿元。
↑冠捷科技2021年年度财报数据
飞利浦的老本行照明业务也在2014年被精简。据澎湃新闻,1985年,飞利浦照明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2014年,飞利浦将健康科技和照明拆分成两个独立实体,将LED业务和通用照明业务整合成独立的飞利浦照明。2018年,飞利浦照明改为昕诺飞。
随后,飞利浦又在2019年将昕诺飞的股份完全抛售,彻底退出照明行业。目前,昕诺飞拥有业内最多的照明和照明控制专利。
梁振鹏指出,目前大部分标称飞利浦的产品已非飞利浦生产和销售,而是由其他厂商贴牌代工。“据我了解,除剃须刀等技术门槛较高,较赚钱的产品线还在自己做以外,绝大多数家电品类的生产、销售、采购、运营、售后等服务,飞利浦都已经不负责了。”
飞利浦客服:由不同工厂生产,但质量一样
正向健康医疗领域转型,已注销7家子公司
近期,许多消费者发现,不少标称是飞利浦的产品,如今在飞利浦官方旗舰店并无售卖,只能在一些专卖店购买,真假难辨。红星新闻注意到,在京东和天猫的飞利浦官方旗舰店,目前确实仅售卖个人护理、母婴用品几类产品,如男士剃须刀、理发器、电动牙刷、吹风机、卷发器几类。对此,飞利浦官方热线客服24日向红星新闻解释道,“生产渠道不同,产品类别也不同。”
↑在京东的飞利浦官方旗舰店,目前仅售卖个人护理、母婴用品几类产品,如男士剃须刀、理发器、电动牙刷、吹风机、卷发器
天眼查显示,飞利浦家电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目前仅对外投资飞利浦家电(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家公司,与1990年成立的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近十几年间,逐步剥离绝大部分业务后,飞利浦正朝着医疗健康领域转型。天眼查显示,目前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飞利浦电子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已将此前控股的7家子公司注销,包括飞利浦家电(苏州)有限公司、飞利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飞利浦照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而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仍在经营中。据飞利浦官方简介,目前飞利浦业务多集中在医疗器械和个人护理,自身也定位于“一家健康技术公司”。
业内人士:
品牌承租方多以商标名义拓展品类
恐难把关研发生产流程
↑飞利浦官网的空调操作手册
近期,飞利浦空调还宣布布局年产能500万套生产基地,尚在安徽滁州投建中。一位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透露,除安徽美博外,奥克斯、创维、长虹、海信、天加、万爱等多个厂家也是飞利浦空调的代工厂。“据粗略统计,与代工厂性能参数类似的产品相比,贴牌的飞利浦产品价格一般至少多出1000元。“
一位家电业内资深人士介绍,一般而言,工厂生产有几种常见方式:一是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如苹果手机;二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并依据企业要求进行二次设计,如某些扫地机品牌。
“一般口头说的‘贴牌’即OEM或ODM,是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分工和细化竞争的思想,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十几年以前,由于市场需求爆发,OEM与ODM在中国发展迅速,两种生产方式在中国市场中被广泛沿用了十几年。但随着如今中国厨卫家电市场需求的精品化,OEM与ODM已不是主流,“自主研发才是正道”。
“因为飞利浦卖掉商标使用权的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飞利浦品牌就会受到很大伤害。品牌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直接影响到飞利浦公司其他产品的运营。”梁振鹏提醒,出现某些情况,飞利浦可能会将品牌承租方商标许可收回。
例如,在德尔玛与飞利浦的约定中规定,如德尔玛出现停止正常营业、无力偿债导致破产、损害许可方声誉等特定情形,且未按要求补救的,则商标许可存在被皇家飞利浦收回的风险。
原标题:飞利浦的“贴牌”生意:重心转向医疗健康产业,部分业务商标费一年可赚17.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