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消费者在维修家电时,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有些竟然被骗后还被蒙在鼓里,不仅损失了钱财,维修后的使用安全更是令人担忧。那么,如何才能在维修过程中识破骗局,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下面,我们就来学几招。
家电维修时都会遇到哪些骗局?
二、收据故意写错维修项目
有些消费者为了省下上门服务费,会选择去家电维修实体店。维修完后,消费者要索要收据,并确认收据内容,比如,明明是电视里的高压包坏了,维修人员在收据上就写成“电路板损坏”。如果没修好,下次拿着收据再来找他,他就会说,从收据上看,上次是电路板坏了,而这次是高压包坏了,这样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再收维修费。
三、暗渡陈仓“预留”故障
如果是初次接触,有些修理工会故意给你一些甜头。比如,向你展现热情的服务态度,初次上门先是收取较低的费用,但其实这都是“障眼法”。这样的维修工会在维修的过程中,趁你放松警惕不注意时“暗渡陈仓”,故意在你送去维修的家电上“预留”故障,让家电在不久后又出新的问题。
四、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一般的家电维修门店同时也回收旧家电,把几十块钱回收来的旧家电进行拆解后,将旧的零部件扫扫灰,用新的包装袋密封后就可以当新的卖了。按照回收价的比例,一个旧彩电的电路集成块也就1块钱,但是充当新的卖就可以卖到200元。而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在维修时偷偷把客户电器上价格昂贵、质量很好、没有损坏的零件换下来,换上廉价的或从旧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不知情的消费者只能被蒙在鼓里。
五、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按下家电开关,如果电器不工作,这可能会是10多种原因造成的。由于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家电的维修,这就给修理工们留下随意“发挥”的空间。明明是开关本身坏了,花10块钱换一个就好了。有些修理工可能会告诉你是集成电路板坏了,维修费得200块钱。
甚至,有些修理工面对一些老年的客户时,还会无中生有。明明是电脑显示屏的开关没开导致屏幕不亮,硬要说机器的主板坏了。
小家电为什么维修难?
在身边的很多朋友,经常会抱怨,小家电几乎就像是一次性用品,一旦损坏,维修无门。据统计,我国小家电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且每年以30%的幅度高速增长,几百元的小家电如豆浆机、烤箱等确实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捷,可过了“三包”期,小家电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问题常让市民进退两难。
很多人都认为维修不划算,所以小家电维修市场需求也不高。另外,维修小家电,收费高了,消费者不干,收费低了,自己也觉得划不来,小家电的小问题多,需要备很多配件,但很多小家电的零部件都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配件通用性很差,所以很多配件备不齐,索性就不维修了。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环保考虑,国家应该针对小家电的回收出台一个“以旧换新”的政策,这也是对市场的一个优化。
如何才能不上当?
二、在维修人员上门前,先问清楚收费项目、标准以及能否出具正规发票等事项,如果对方不肯明码标价、不能出具正规发票,尽量不要约请这种人员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