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既是一个价值网络又是一个责任网络。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内各类行为主体具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不同共生单元通过协调合作和共同行动,在追求各自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虽然不同共生单元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也存在共同的价值主张,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形成共生体的动力源泉。从内在属性来看,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生态价值,即对城市土壤、水体、气候等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对各类原生资源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共生单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每个共生单元既是自身经济价值增值的主张者又是生态价值实现的承担者,这种生态价值的实现以不损害各自的经济价值为前提,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是共生单元承担资源环境责任的前提,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共享利益和共担责任是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形成与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必须做好利益与责任的合理分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对等的权责关系,以强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精神共同应对资源环境危机。
共生模式是共生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或合作形式,具体反映共生单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知识和资金的交换关系,是共生关系维系与升华的载体。共生模式的价值在于使共生单元相互适应、相互激发,实现共同进化,使共生网络能量得以合理整合和有效提升。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共生模式是指各类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和价值流的生成、交换、配置和进化的具体形式。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中,同时存在着同类共生单元内部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和异类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前者如,消费者之间开展废弃物销售价格、渠道等方面信息的交流及行为习惯的相互影响,回收者之间在信息平台、设施、技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研组织针对资源化技术开展合作创新,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展城市垃圾问题的联合执法和跨界治理等。然而,这种共生关系对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较小,属于弱共生关系,不是本研究的重点,不再展开分析。异类共生单元间的共生模式反映了异类共生单元间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生效率和共生网络能量。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内核共生单元的资源化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由于具有技术、人才、规模、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在共生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往往能够获得超额的利润;而消费者和回收者则处于被动地位,削弱了他们参与共生网络建设的积极性。辅助共生单元中的中介机构、学研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往往以契约形式与内核共生单元建立合作关系,受资源稀缺性和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影响,在合作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也能够获得更多利益;而政府、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主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更多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实际工作效果常常低于预期水平。非对称互惠共生下的共生网络处于非均衡状态,当共生单元利益分配不平衡达到一定阀值,就会引发利益冲突,导致共生网络震荡、停滞甚至萎缩、崩溃,具有先天脆弱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充分,系统开放程度和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将由非对称互惠共生逐渐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
共生环境是共生关系及共生模式产生、维系及升华的外部条件,是共生单位以外的各种资源要素的综合。优越的环境有助于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形成与演化,通过也不断与共生单元开展物质、能量、信息、知识等交换,增强共生单元的实力及其相互间合作的稳定性;而共生网络的良性运作也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推动共生环境的优化。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的动态匹配是共生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共生环境对共生网络施加影响的方向,可将共生环境划分为正向环境、中性环境和反向环境。为促进共生网络的良性发展,必须不断强化正向效应,遏制负面影响,通过优化共生环境提升共生单元间的合作水平、层次和效率,促进共生关系向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演进。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共生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空间环境等,这些环境要素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和外部性特征,能够对共生单元起到引导、激励、保护或协调作用,共生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助于打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的生态功能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工作的快速推进,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弊端凸显。因此,需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普适性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在厘清产业共生网络、城市共生网络与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概念,并将其特征归纳为“四个统一”。然后,从超网络视角构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成及各层网络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各个网络节点间的关联,更深入地洞察共生网络内部结构,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解析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体系,并利用国内典型案例对4种运行模式进行解释,为开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探索思路。从该体系入手,可进一步开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形成问题、共生网络演化升级机理、共生网络单元角色定位和利益协调、共生网络效率评价与提升、共生网络脆弱性诊断与治理以及不同共生网络的异质性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