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管股权激励模式。2005年12月31日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里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着重给予肯定,对上市公司实施其他股权激励工具没有限制。但综合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模式,一般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这三种。
(三)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需要准确反映一定时期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绩效水平,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财务绩效。较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法。1、杜邦分析法。简称杜邦体系,主体是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并以此做出综合系统分析。财务指标有三个: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2、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经济增加值(EVA),就是指公司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在扣除全部投入要素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也是评价公司财务绩效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公式: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资本成本
二、实证研究
(三)变量选择和定义1、自变量。在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大多学者采用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MO)作为自变量,这里的持股比例是指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的持股数占公司股本总数的比例。2、因变量。本文选取12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综合财务绩效(P),其中12项指标分别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为流动比率、权益乘数(分别为X1、X2);营运能力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X3、X4、X5、X6、X7);盈利能力为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X8、X9、X10);发展能力为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分别为X11、X12)。3、控制变量。在实际市场环境下,高管股权激励并不是唯一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财务绩效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本文选用公司规模、成长能力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控制变量因素作为影响高管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表旋转之后4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权数和4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公司财务绩效(P)的综合得分。最后,将该公式带入Excel计算出15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
四、结论
(一)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规范。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善,股票风险与收益不稳定,股市波动较大,股价的大小不能反映一个公司的正常业绩,也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基础的一大问题。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多情况下,股权激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激励措施。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内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大部分是通过行政手段来任命的,很少是从公开市场中竞争上岗的,并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任职模式。
五、政策建议
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在以后的长期激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股权激励的发展,提高财务绩效,所以针对结论分析,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规范市场环境,增强资本市场有效性。高管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是股票这一工具,而股票只有在健全、稳定、有效的证券市场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市场的有效性,规范市场环境,为保证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高管股权激励内部环境。要建立合理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建立相对应的约束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能,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通过这些进一步提升经理人的知识储备、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保证了自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发展,使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永明,耿效菲,胥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
[2]褚晓琳,张立中.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
[3]苏冬蔚,林大庞.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J].金融研究,2011.9.
[4]郭桂玺.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关键词】股权绩效
一、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经理人制度起源于美国,最早关于股份支付的研究也是从美国开始。目前,国外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理论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结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英美等国家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委托问题比较突出,分散的股权难以制衡管理层的权力。而我们国家股权结构比较集中,可能会出现“一股独大”,这样似乎有利于减少矛盾,加强监督和制衡。但是,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性质,国有控股带来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的缺位,使得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管理层手中,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内部人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可以制定出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股权激励制度。然而,目前针对我国特有背景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文献还很缺乏。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长期激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不断涌现,对经营者的监管激励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所有者的重视。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经营者的控制偏离所有者的目标,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使其目标统一起来,是所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为我国政府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规范和引导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另一方面为准备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提供借鉴,有助于和指引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激励方案。
一、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激励对象受限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把中国作为其发展的平台,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外籍人士不能在A股开户,这就限制了上市公司对上述人员进行股权激励。
2、股权激励额度设置不当
股权激励额度设置的比例对于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据实证研究激励效果最好的比例为5%左右,偏离此比例较多,就会出现激励不足或过度。股权激励不足或过度对实施效果都会有不利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在确定方案时对此两种影响因素未充分考虑。
3、行权条件设置不完善
绩效考核指标通常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一般采用净利润或增加值,有些公司采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指标;非财务指标一般包括市值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以财务指标为主,存在激励条件设置过低与只看重短期财务指标不考虑公司长远利益的现象。
4、激励股份授予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授予方式多以一次授予为主,问题是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只能在股价波动中锁定一个授予价格,此种方式既无法应对市场对股价的影响,又可能会导致长期激励效果不足。
5、违规行权
6、激励对象税赋高
我国现在的股票期权薪酬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是按行权日二级市场的股价和行权价的差额来计算,税率最高可达45%,税收负担较重。
二、针对设计与实施方面问题的解决措施
1、丰富股权激励形式
2、扩大股权激励范围和对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中,股权激励最初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经理即管理层,后逐步扩展到公司的骨干技术人员,再后来发展到外部管理人员如董事、关联公司员工,最后扩展到重要的客户单位等;而我国目前对于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范围仍较狭窄,建议扩大激励范围和对象。
3、逐步放开股权激励额度
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的额度是由企业的薪酬委员会自行决定的,而我国目前由证监会会、国资委对股权激励额度的最高上限进行规定,激励额度不能超过发行股票总数的10%。随着市场机制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以及上市公司自治机制的完善,建议逐步放开股权激励额度的限制,让上市公司自主决策。
4、设置恰当的绩效指标
股权激励的绩效考核一定要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毕竟股权激励只是一个手段,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公司长远发展才是目的。如果不能实现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价值的增值同步,再好的激励方案也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对于股权激励指标选取而言,在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从股票价格到每股收益,再到权益回报率、经济价值增加值等过程。上市公司在激励指标的选取上应考虑所在行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业绩和公司的价值等综合因素,使得激励指标的选取更为客观合理,根据各公司所处的不同行业、公司具体特性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指标选择上的发展趋势。
5、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效率
股权激励是一个能促进被激励对象更好地为企业、为股东服务,能减少成本,能将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机制。但是这种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需要具备下面的条件:公司的股价能够真正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且与公司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实施股权激励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即要有一个高度有效、结构合理的股票市场为基础,股权激励才能发挥作用,这个市场存在缺陷或者不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阻碍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力。因此,我国在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的同时,应当按市场规律办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制定市场规则,明确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对恶意炒作行为加强监管和惩罚,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6、解决税收障碍
国外股权激励的实施往往有税收方面的优惠,而我国目前对于股票的交易行为一般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外,还对个人的激励所得、红利所得等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由于行使股票认股权取得的价差收益也要视同工资性收入征税。这些规定在无形中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负担,减少了激励对象的收益,长远来看不利于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因此解决高税率,降低被激励对象的税收应列入考虑范畴内。
7、增加激励股份的授予次数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问题应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相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股权激励的广泛应用,其方案设计与实施将更加贴合公司需要,为公司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参考文献:
[1]李卉、卢欣、孙昭伟.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05,10:27-27.
【关键词】上市公司薪酬公司绩效高层管理者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存在不足以及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许多上市公司对高管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高管的大量“偷懒”行为和短期行为,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薪酬激励制度对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影响,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解决目前对高管有效激励不足的问题。
一、对高管进行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该理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险决策的同时圆满从事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时,就会委托专业管理人员来经营企业,这就产生了委托关系。由于委托关系的四大缺陷――利益不相容、风险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人有可能利用其职权,以牺牲企业利润、损害委托人权益为代价,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为解决委托人和人利益上的矛盾,必须激励人,使其行为与委托人效用一致,这样成本就不可避免。
2、委托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研究模型设计
1、模型研究的目的
然而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管为使自己的股票升值不得不勤勉进取,以使公司业绩向好、股价提升;一方面也使个别人铤而走险,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财务舞弊,给公司带来危机。本文要研究的是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后,高管薪酬对公司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敏感性的变化,分析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原因。
2、变量定义
(2)虚拟变量。①公司所在区域:我国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港澳台未计入内),三部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公司所在经济地区不同必然会影响高管薪酬水平,所以这里引入两个区域虚拟变量:AREA1和AREA2。东、中、西三部分划分标准为:东部包括京、津、冀、鲁、辽、沪、苏、浙、闽、粤、琼;中部包括黑、吉、晋、豫、徽、湘、鄂、赣;西部包括渝、川、贵、陕、甘、青、藏、蒙、疆、宁、桂、滇。按照公司所在区域赋值,若该公司在东部,则AREA1=1,否则AREA1=0;若该公司在中部,则AREA2=1,否则AREA2=0。②高管是否持股:记为EOS,该变量反映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应用程度。若高管持股,则EOS=1,否则EOS=0。
(4)模型构建。激励机制模型(MODEL1):用以验证假设LN(comp)i=β0+β1LN(asset)i+β2ROEi+β3IROEi+β4EOSi×ROEi+β5EOSi×IROEi+β6AREA1i+β7AREA2i+εi。其中,β2和β3分别衡量高管短期和长期的薪绩敏感度,验证β2和β5符号的正负和显著性水平可以判断假设的正确性。
三、回归分析
1、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高管前三名人均薪酬均值为25.21万元,不同公司的高管薪酬差异极大,极差达312.07万元。与以往的统计相比,高管薪酬是在不断上升的。李增泉统计1998年848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为4.09万元,魏刚统计(816家上市公司)为3.75万元;张必武统计2001年909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为13.07万元;王培欣统计出2003年858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为16.5万元。当期业绩指标ROE均值为6.61%,与张必武统计的2001年5.51%和王培欣统计的2003年5.66%相比提高了1%,但各公司的ROE差距十分巨大。由统计来看,仅248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有持股,占样本总数的23%,零持股现象十分严重,股权激励未能普及。
3、回归分析结果
表2持股对高管人员薪绩敏感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n=1080)
(注:ER定义为EOS×ROE,EI定义为EOS×IROE。)
ER和EI都是差别斜率系数,分别表示引入高管持股制度的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敏感性的差别程度。ER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但却高达0.44536,大大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与短期绩效的敏感性。这可能是我国的股权激励机制不成熟造成的,高管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这种长期激励机制,如进行财务舞弊、操纵股价,从而在短期内攫取大量财富。EI的回归系数非常不显著,而且仅有0.015152,因此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假设b。可以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使高管薪酬与公司长期绩效相挂钩,也没有使高管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投机性过强、投资者缺乏投资理性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未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造成的。因此,这种激励不能公正地给予高管适当的报酬,股权激励也就不能真正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而且当股市整体上涨时,高管即使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依然可以获得比平常更多的报酬。
4、模型特点与不足
过去的研究多使用ROE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高管持股这种长期薪酬激励方式对于薪绩敏感度的影响。但是ROE只能反映企业当年的绩效,衡量的是短期绩效,应该采用一种能够反映企业长期绩效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这样才能够清楚股权激励是否真正起到了长期激励的作用。比较以上这些不足,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除了用传统的ROE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指标以外,还运用了公司的发展能力状况指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作为公司长期绩效的一个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了股权激励对高管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有何影响。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到行业及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由于公司的长期绩效衡很难衡量,这里用“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也只是近似反映公司长期绩效的好坏。
四、政策建议
1、改进高管持股制度,规范股权激励,提高高管持股比例
回归结果证明:高管持股制度并不能显著提升高管薪酬与公司长期绩效的敏感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制度不完善:高管持股属于公司内部职工股的一部分,而且相当于一种福利制度;凭借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高管无需努力也能够获得巨额回报;同一公司内部高管之间持股数量没有太大差别,起不到长期激励作用。如果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这种持股制度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更容易被高管利用,成为短期内谋取大量财富的合法而便捷的工具。
2、完善绩效考核指标,注重公司长远发展
这样才能够使得高管的薪酬更多地体现公司的长期业绩而不是短期的会计盈余,从而减少高管的短期机会主义,防止财务舞弊和操纵行为,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3、培育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强外部约束
4、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现对高管有效约束的制度保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客观公正地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监督、约束高管的权力,防止高管自定薪酬和内部人控制,维护股东的权益,提高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敏感性,维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
[2]魏刚、杨乃鸽: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一、引言
在西方国家,股权激励是很多国家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的高管以及公司的股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股权激励的最早研究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西方公司才普遍采用股权激励政策。在我国,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局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办法》,同年9月30日颁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研究者在逐渐放松研究限定条件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影响的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且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我国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
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实证的方法进行检验,由于所选取的样本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角度不同以及衡量指标不同,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小结
[1]LelandHE,PyleDH.Informationalasymmetries,financialstructure,andfinancialintermediation[J].ThejournalofFinance,1977,(2).
[2]MurphyKJ.Executivecompensation[J].Handbookoflaboreconomics,1999,(3).
[4]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