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名利双收,烧脑的格力电器财报掩藏了什么?丨正经深度现金流知名企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长久以来,格力电器在公众视野中,有两个最具争议的点:

一个是,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却展现出了众多类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财务操作特点,这就令格力电器的财报读起来,显得更为“烧脑”。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细致拆解后,还是发现了一些财报背后的隐忧。

1

财报烧脑

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整体营收达到1474.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39%。这一数据反映出其营收趋势的新一轮下滑。

自2019年格力电器营收勉强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5.08亿元后,接下来的三年里,连续失守这一关口。直到2023年,格力电器才以2050.18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82%的同比增长,重新站上2000亿元营收的门槛。

然而,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似乎再次逆转。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为365.96亿元,同比增长2.53%;二季度则增长至1002.87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0.50%。到了三季度,整体营收累计达到1474.16亿元,同比出现了5.39%的显著下滑,其中单季营收469.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84%。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鉴于空调业务是格力电器的核心根基主业,且二、三季度覆盖着空调销售的绝对旺季,但营收却未能增长反而显著下滑,其2024年的年度营收或许将再次滑落2000亿元的关口。

但是其在利润方面又出现了另一个反转,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是反增的: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利润256.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72亿元,增幅达11.7%;归母净利润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不过,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78.25亿元,同比增长5.47%,单季度利润也有了走弱的趋势。

表面上看,营收下滑但利润反增,这是格力电器的运营有道。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仍需深入探究。

根据三季报,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102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83亿元,降幅为6.64%。

在此需要明确指出,营业成本的下降主要是营收减少带来的被动效应。因为营收的降幅(5.39%)与上述营业成本(6.64%)的降幅相差不大,表明营业成本下降对于利润产生的正面效应,很大程度上被营收下滑对利润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换言之,如果将格力电器前后两年的同期营收拉至等值,同期的营业成本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

以此为前提条件,正经社分析师逐条观察支出项目后发现,利润反增的最大贡献应是销售费用的下降。而通常为支出的财务费用,反而为利润带来了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的销售费用为101.6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1.23亿元,降幅达23.51%。财务费用方面,三季度该项数据为负的23.92亿元,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获得了利息收入或其它的财务收入(如存款利息、债券投资、汇率变动等收益),起到了对利润的增益作用,而非一般企业的支出项。

粗略计算,这两项的利润增益叠加,理论上足以覆盖并推动其今年以来的利润增长。

正经社分析师还观察到,格力电器过往的多数年份中,财务费用都是作为利润增益项目而存在,尤其在2013年后显著增强,此后的多数年份增益额都处于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则更像是一个高效的“调节器”:业绩弱势年份就相应的下降,业绩强势年份则大幅上升。比如,2013年净利润激增46.86%,销售费用也随之激增53.89%;2015年净利润下滑11.43%,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46.33%;2022年净利润微增0.79%,销售费用同比略减2.56%。

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实体制造业中,财务费用的增益或销售费用大幅波动的情况并不常见。尤其是财务费用的增益,更多出现在金融类公司之中。通常,实体制造业的利润主要源自产品销售,财务费用被视为成本支出项,且销售费用虽有市场波动的影响,但预算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剧烈变动。

2

控现技与控债技

事实上,除了净利润方面上演的“财技秀”之外,格力电器在控制负债率与现金流方面也颇为“丝滑”。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格力电器多年以来,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的财务操作。

比如2021年至2023年三个完整年度,其在应收款项融资方面,分别为256.12亿元(同比增加22.12%)、284.27亿元(同比增加10.99%)、101.76亿元(同比减少64.20%);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分别为238.17亿元、198.24亿元、304.64亿元。

2024年上半年应收款项融资为114.89亿元,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350.82亿元;前三季度的应收款项融资为133.19亿元。

事实上,与众多国内家电企业一样,其多年来也困于外部需求不振的市场环境。而为了寻求更多的增长曲线,格力电器同样寄望于多元化的突围。现在涉足的行业就包括工业装备、芯片、机器人、光伏,甚至还想做汽车等。同时,还异常高调地踏足金融领域,且是相当规模的投入,比如大宗期货交易、外汇交易、基金、债券等。

自2013年至今,格力电器整体投资的规模已经达到3629亿元,其中2017年和2023年的投资几乎占当年营收的一半。这也造成其对于资金的强烈渴求,现金流的压力巨大。这或许也解释了,格力电器采取类金融公司操作的原因。

而在现金流的具体表现上,格力电器离理想状态也确实有着较大差距。在过去的11个完整年份中,至少有5个年份出现了现金流是净流出的情况,其中2017年现金流净流出达到了499.62亿元,是现金流赤字最严重的年份。

相比之下,反而是2013年至2015年表现最好,其中2015年的现金流净流入335.59亿元,是净流入最多的年份。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现金流净流入均未超过百亿元,相较于每年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实在是差强人意。

一方面是持续的巨额投资,一方面是现金流的极限承压,如果主营基业不能满足需求,自然就要采取“盘外招”。

这也解释了,格力电器会一直存在巨额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金额的原因。

常年且规模如此巨大的操作,实际上更多见于金融企业,制造业企业则相对少见。

应收款项融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以换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收到一笔现金,同时其应收账款的权益也转移给了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其本质在于,企业利用这些尚未到期的应收款项,提前获取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资产,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而当这笔应收账款到期并被成功回收时,或者当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之间的融资协议到期并终止时,就需要进行终止确认,这意味着这笔应收款项融资的交易已经完成。

需要明确的是,当企业进行应收款项融资并终止确认后,不仅直接影响现金流,还间接对资产负债率产生复杂影响,因而理解起来也更加“烧脑”。

当企业选择将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其现金流入量会随之增加,这部分现金被计入流动资产。期末终止确认作为应收款项融资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该期间内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规模。随着期末终止确认的进行,企业正式确认不再拥有已转让的应收账款权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收账款所对应的融资所得,即之前已计入流动资产的现金,仍然保留在企业账户中。这一变化促使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而促使资产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

这一系列操作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最终影响了企业的负债率。

大致明白其中的操作原理之后,再来看看格力电器的负债率。

数据显示,2022年负债率71.3%,这已经超过了通常认知的财务红线。2023年负债率降到红线以下,为67.22%。如前文所列数据,2023年格力电器的应收款项融资相对于2022年有所减少,同时期末终止确认金额有所增加。应收款项融资的减少可能减少了企业的负债总额,但也可能导致现金净流出的增加,因此我们也看到了格力电器2022年现金净流入18.03亿元,而2023年现金流变化为净流出8.40亿元。

这些变化共同影响了格力电器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或许就会因此产生负债率降低的效应。

当然,这个影响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也只是粗略探寻。

总之,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因为带来了资产和负债结构的改变,必然就会影响负债率的表现。

3

董明珠“盖压”格力

事实上,关于格力电器的“财技”争议,其掌舵人董明珠就曾硬扛。总结一下就是,开展一些金融性的运营手段,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又能带来业绩和股东回报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而“硬扛”就是董明珠的个性化标签之一,比如,最近在与俞敏洪的直播中,当商品链接出现小问题时,董明珠在饭桌上直接催促下属迅速解决,这一行为被部分网友解读为“霸道”管理。

董明珠的回应是:“真是好笑得很,管理者声音大点还没话语权了!”

在董明珠身上,类似的硬扛例子颇多,比如关于离职员工的言论、关于员工跳槽的言论等等。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有意识打造个人IP的企业家,董明珠频繁亮相于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等,而舆论也时刻“拿着放大镜”照看着董明珠。

以百度指数为例,2020年至今的搜索指数上(如图一),蓝线代表董明珠,始终盖压着代表格力电器的绿线。整体的搜索日均值上,董明珠达到4827,格力电器几乎只是其一半,为2705。

(图一)

(图二)

尽管董明珠身上不乏争议,但这并未妨碍她名利双收。

2023年度,格力电器实施了其历史上股权登记日最为宽泛的一次股利分配,登记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27日。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8元(含税)。

按照2024年半年报的持股数计算,董明珠在此次的股利分配中将获得约1.85亿元,比2023年多获得了约5492万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THE END
1.确实在芯片领域有不少投资,看过一个报道格力在芯cpu专利申请数量格力芯片也已经大范围应用在家电等领域,包括投资闻泰科技,三安光电等芯片行业公司。以格力电器的品质去发展芯片,加上制造业的大量生产经验,关键格力电器的资金雄厚,每年200多亿利润,拿一半去分红,拿50-100亿去发展芯片业务,国内也没有几家公司能够每年拿50-100亿去发展芯片的上市公司,目前净资产300亿以上的芯片公司https://xueqiu.com/1855939231/315378040
2.关于调查报告(15篇)年初,华东区某医药商业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竞争对手同岗位人员;2月,华北区某医药公司以20%的薪酬涨幅激励核心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3月初,华南地区某生物制药公司在人才招聘会中,以高出同行业80%的薪酬标准招揽各界英才。虽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方式有多种,毫无疑问,薪酬福利是权重最大的要素。在生物制药方兴未艾,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131517.html
3.正业科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继续保持并不断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品牌影响 34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 力,将其打造为行业乃至全球领域内国际一线品牌,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驰名 品牌。为实现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公司不断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 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60100000095
4.又一个世界第一!年营收百亿!数据居然秒杀海康格力大族宁德注意,营收体量高达百亿,并且这个行业格局非常奇特:它作为第一名,体量居然是国内同行业第二名(震雄集团,2017年营收12.88亿元)的近八倍。 这样的产业格局,可以说已经相当悬殊,类似的“老大完全碾压老二老三”的格局,几乎只在互联网领域和极少数制造业核心赛道里见到过。这个格局,比安防龙头海康威视VS大华股份的差异还要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07984
5.机械工程专业:最容易就业的岗位;普通人的王牌专业行业地位:富士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科技制造服务商,在电子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也一直名列前茅,2022年位列第20位。 业务范围: 传统电子制造业务: 消费性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各类计算机机箱、微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器、新型显示器、DVD 播放https://blog.csdn.net/BTUJACK/article/details/142445660
6.2023年C进一步拆分不同得分变化范围内不同行业地位的品牌数量占比,能够发现C-NPS得分变化越小,TOP3品牌在其中的占比越高,反观第9名及以后的品牌,C-NPS仍处于剧烈的波动中。 基于数据发现,头部品牌的C-NPS呈现出更稳定态势,这与强势品牌自身的体验管理能力有关。在多年的市场领先中,头部品牌往往有更强的消费者需求识别能http://www.chn-brand.org/c-nps/Media/2023/cnps_tbl.html
7.格力集团行业现状分析.pptx格力集团行业现状分析目录CONTENTS行业概述格力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格力集团未来发展展望01行业概述家电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家用电器产品的行业,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各类家用电器产品。行业定义家电行业按产品类型可分为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等。行业分类行业定义与分类行业市场规模全球市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4005876.html
8.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转型作为在空调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格力也陷入这一轮市场泥潭;2015年中报显示收入和利润也超出预期的下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的更是显示了逆势增长的发展态势;更让董明珠担忧的是,格力在空调主业以外谋求由专业化战略向多元化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https://sxy.jxnu.edu.cn/2016/1003/c2079a89632/page.htm
9.格力管理模式(通用6篇)格力渠道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格力公司在每个省和当地经销商合资建立了销售公司,即所谓的使经销商之间化敌为友,“以控价为主线,坚持区域自治原则,确保各级经销商合理利润”,由多方参股的区域销售公司形式,各地市级的经销商也成立了合资销售分公司,由这些合资企业负责格力空调的销售工作。厂家以统一价格对各区域销售公司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7ftw0am.html
10.格力电器算是在家电行业内比较权重的一支股票吗?2,格力电器是否是权重股:那就要看说的是哪支指数了,在深市的相关指数的指标里面有的指数格力电器占https://licai.cofool.com/ask/qa_289395.html
11.格力24年老大地位被结束,击败它的是国内最大空调集团,日赚10亿在商界,每一次的风云变幻都像是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最近这场较量尤为引人注目。美的集团,这家从简陋作坊成长起来的家电巨头,以其日进斗金的惊人业绩,不仅震惊了业界,更一举终结了格力长达24年的霸主地位。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1968年,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何享健,一位充满野心的年轻人,用他的双手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6554_1129036494.html
12.当代营销渠道管理经典案例:格力8篇(全文)在消费者心中,众厂家和商家的产品品质和信誉遭到了质疑,出现了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格力空调从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请人证!. 通过“人证”的现身说法能起到其他推广形式无法做到的功效。保健品行业用此手法的比较多,但是在家电行业还是前所未有的。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xf864z1.html
13.格力地产和格力空调格力地产和格力空调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公司,它们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将分别从房地产和空调两个方面介绍这两家公司,通过事实和数据展示它们在各自行业中的重要性和成就。 一、格力地产:引领城市发展的力量 格力地产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作为格力集http://www.chandiao.net/dc/2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