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名利双收,烧脑的格力电器财报掩藏了什么?丨正经深度现金流知名企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长久以来,格力电器在公众视野中,有两个最具争议的点:

一个是,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却展现出了众多类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财务操作特点,这就令格力电器的财报读起来,显得更为“烧脑”。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细致拆解后,还是发现了一些财报背后的隐忧。

1

财报烧脑

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整体营收达到1474.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39%。这一数据反映出其营收趋势的新一轮下滑。

自2019年格力电器营收勉强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5.08亿元后,接下来的三年里,连续失守这一关口。直到2023年,格力电器才以2050.18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82%的同比增长,重新站上2000亿元营收的门槛。

然而,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似乎再次逆转。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为365.96亿元,同比增长2.53%;二季度则增长至1002.87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0.50%。到了三季度,整体营收累计达到1474.16亿元,同比出现了5.39%的显著下滑,其中单季营收469.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84%。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鉴于空调业务是格力电器的核心根基主业,且二、三季度覆盖着空调销售的绝对旺季,但营收却未能增长反而显著下滑,其2024年的年度营收或许将再次滑落2000亿元的关口。

但是其在利润方面又出现了另一个反转,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是反增的: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利润256.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72亿元,增幅达11.7%;归母净利润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不过,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78.25亿元,同比增长5.47%,单季度利润也有了走弱的趋势。

表面上看,营收下滑但利润反增,这是格力电器的运营有道。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仍需深入探究。

根据三季报,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102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83亿元,降幅为6.64%。

在此需要明确指出,营业成本的下降主要是营收减少带来的被动效应。因为营收的降幅(5.39%)与上述营业成本(6.64%)的降幅相差不大,表明营业成本下降对于利润产生的正面效应,很大程度上被营收下滑对利润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换言之,如果将格力电器前后两年的同期营收拉至等值,同期的营业成本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

以此为前提条件,正经社分析师逐条观察支出项目后发现,利润反增的最大贡献应是销售费用的下降。而通常为支出的财务费用,反而为利润带来了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的销售费用为101.6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1.23亿元,降幅达23.51%。财务费用方面,三季度该项数据为负的23.92亿元,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获得了利息收入或其它的财务收入(如存款利息、债券投资、汇率变动等收益),起到了对利润的增益作用,而非一般企业的支出项。

粗略计算,这两项的利润增益叠加,理论上足以覆盖并推动其今年以来的利润增长。

正经社分析师还观察到,格力电器过往的多数年份中,财务费用都是作为利润增益项目而存在,尤其在2013年后显著增强,此后的多数年份增益额都处于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则更像是一个高效的“调节器”:业绩弱势年份就相应的下降,业绩强势年份则大幅上升。比如,2013年净利润激增46.86%,销售费用也随之激增53.89%;2015年净利润下滑11.43%,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46.33%;2022年净利润微增0.79%,销售费用同比略减2.56%。

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实体制造业中,财务费用的增益或销售费用大幅波动的情况并不常见。尤其是财务费用的增益,更多出现在金融类公司之中。通常,实体制造业的利润主要源自产品销售,财务费用被视为成本支出项,且销售费用虽有市场波动的影响,但预算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剧烈变动。

2

控现技与控债技

事实上,除了净利润方面上演的“财技秀”之外,格力电器在控制负债率与现金流方面也颇为“丝滑”。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格力电器多年以来,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的财务操作。

比如2021年至2023年三个完整年度,其在应收款项融资方面,分别为256.12亿元(同比增加22.12%)、284.27亿元(同比增加10.99%)、101.76亿元(同比减少64.20%);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分别为238.17亿元、198.24亿元、304.64亿元。

2024年上半年应收款项融资为114.89亿元,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350.82亿元;前三季度的应收款项融资为133.19亿元。

事实上,与众多国内家电企业一样,其多年来也困于外部需求不振的市场环境。而为了寻求更多的增长曲线,格力电器同样寄望于多元化的突围。现在涉足的行业就包括工业装备、芯片、机器人、光伏,甚至还想做汽车等。同时,还异常高调地踏足金融领域,且是相当规模的投入,比如大宗期货交易、外汇交易、基金、债券等。

自2013年至今,格力电器整体投资的规模已经达到3629亿元,其中2017年和2023年的投资几乎占当年营收的一半。这也造成其对于资金的强烈渴求,现金流的压力巨大。这或许也解释了,格力电器采取类金融公司操作的原因。

而在现金流的具体表现上,格力电器离理想状态也确实有着较大差距。在过去的11个完整年份中,至少有5个年份出现了现金流是净流出的情况,其中2017年现金流净流出达到了499.62亿元,是现金流赤字最严重的年份。

相比之下,反而是2013年至2015年表现最好,其中2015年的现金流净流入335.59亿元,是净流入最多的年份。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现金流净流入均未超过百亿元,相较于每年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实在是差强人意。

一方面是持续的巨额投资,一方面是现金流的极限承压,如果主营基业不能满足需求,自然就要采取“盘外招”。

这也解释了,格力电器会一直存在巨额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金额的原因。

常年且规模如此巨大的操作,实际上更多见于金融企业,制造业企业则相对少见。

应收款项融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以换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收到一笔现金,同时其应收账款的权益也转移给了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其本质在于,企业利用这些尚未到期的应收款项,提前获取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资产,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而当这笔应收账款到期并被成功回收时,或者当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之间的融资协议到期并终止时,就需要进行终止确认,这意味着这笔应收款项融资的交易已经完成。

需要明确的是,当企业进行应收款项融资并终止确认后,不仅直接影响现金流,还间接对资产负债率产生复杂影响,因而理解起来也更加“烧脑”。

当企业选择将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其现金流入量会随之增加,这部分现金被计入流动资产。期末终止确认作为应收款项融资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该期间内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规模。随着期末终止确认的进行,企业正式确认不再拥有已转让的应收账款权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收账款所对应的融资所得,即之前已计入流动资产的现金,仍然保留在企业账户中。这一变化促使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而促使资产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

这一系列操作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最终影响了企业的负债率。

大致明白其中的操作原理之后,再来看看格力电器的负债率。

数据显示,2022年负债率71.3%,这已经超过了通常认知的财务红线。2023年负债率降到红线以下,为67.22%。如前文所列数据,2023年格力电器的应收款项融资相对于2022年有所减少,同时期末终止确认金额有所增加。应收款项融资的减少可能减少了企业的负债总额,但也可能导致现金净流出的增加,因此我们也看到了格力电器2022年现金净流入18.03亿元,而2023年现金流变化为净流出8.40亿元。

这些变化共同影响了格力电器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或许就会因此产生负债率降低的效应。

当然,这个影响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也只是粗略探寻。

总之,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因为带来了资产和负债结构的改变,必然就会影响负债率的表现。

3

董明珠“盖压”格力

事实上,关于格力电器的“财技”争议,其掌舵人董明珠就曾硬扛。总结一下就是,开展一些金融性的运营手段,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又能带来业绩和股东回报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而“硬扛”就是董明珠的个性化标签之一,比如,最近在与俞敏洪的直播中,当商品链接出现小问题时,董明珠在饭桌上直接催促下属迅速解决,这一行为被部分网友解读为“霸道”管理。

董明珠的回应是:“真是好笑得很,管理者声音大点还没话语权了!”

在董明珠身上,类似的硬扛例子颇多,比如关于离职员工的言论、关于员工跳槽的言论等等。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有意识打造个人IP的企业家,董明珠频繁亮相于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等,而舆论也时刻“拿着放大镜”照看着董明珠。

以百度指数为例,2020年至今的搜索指数上(如图一),蓝线代表董明珠,始终盖压着代表格力电器的绿线。整体的搜索日均值上,董明珠达到4827,格力电器几乎只是其一半,为2705。

(图一)

(图二)

尽管董明珠身上不乏争议,但这并未妨碍她名利双收。

2023年度,格力电器实施了其历史上股权登记日最为宽泛的一次股利分配,登记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27日。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8元(含税)。

按照2024年半年报的持股数计算,董明珠在此次的股利分配中将获得约1.85亿元,比2023年多获得了约5492万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THE END
1.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深度研究,策略分析与影响探讨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公司的健康成长、投资者利益的维护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化https://www.pjjsht.com/post/43483.html
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研究》.docx四、实证分析(一)股权结构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股和法人股为主,股权集中度较高。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公司的决策和现金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二)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1.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越集中,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6759550.html
3.格力电器股利分配现状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格力电器股利分配情况现状概述,包括分配政策、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内容。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9506099-1.html
4.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及其影响分析,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揭秘,深度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揭示了公司股东间的股权分布和相互关系,对公司的治理、经营决策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格力电器应保持和优化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协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http://www.kjzndt.com/post/12693.html
5.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战略管理分析经管文库(原现金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战略管理分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03868-1-1.html
6.$格力电器(SZ000651)$回顾一下2019年下半年格力电器的混合所有制改一、财新周刊2019年第47期《赢家董明珠: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以非控股的方式搭建了一个拥有管理决策权、逻辑上稳固的治理结构。这是如何做到的?》 1、董明珠强势到压过格力集团:“2012年,格力电器交接班,原董事长、创始人朱江洪退休,缔造了格力销售体系的董明珠接任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当年,格力集团https://xueqiu.com/1417280835/315611773
7.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及其影响分析,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揭秘,深度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对于理解公司治理、经营决策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格力电器股权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股权相对集中,主要股东对公司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多元化股权结构和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格力电器需要持续优化股权结构,以实现更好的http://www.bjyuanjiacheng.com/post/15798.html
8.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刘利卫作为一项财务政策,股利政策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一种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很多公司对股利政策的认知还停留在股利分配上,分配方式随意性大,使得股东利益无法保障.尽管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较多,但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股利政策选择与实施上始终保持绝对的优势,格力电器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本文在研究中以格力电器股利政策为核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new-business-weekly_thesis/0201282268717.html
9.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以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为例.doc本文在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为例,在结合该公司的发展背景、财务数据、行业对比等因素的研究后,分析了格力电器长期以来实施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原因,以及所承受的影响。最后,根据案例分析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是把双刃剑,它的制定应当考虑到多方利益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2/5232343043011330.shtm
10.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基于格力电器不分红事件的思考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状况,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出发,对格力电器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了评析,并对这一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格力电器股价暴跌的原因不仅是投资者对其2017年进行股利分配的预期落空,还有对格力电器进行多元化战略的质疑,更主要的是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KW201931066.htm
1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案例研究[摘要]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核心,是现代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者关注的核心政策之一,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结构以及财务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原因,接着以万科集团为例,分析近年来其股利政策的变化,结合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各项因素,进而分析万科集团股利分配政策http://m.eeelw.com/jjxy/124265.html
12.格力电器股利政策的动因及效应分析因此,以格力电器为案例分析股利政策制定动因与经济效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在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股利政策理论发展脉络;其次介绍格力电器基本情况,并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公司发展阶段,讨论其股利政策,发现格力电器所采取的分配政策具有高分红明显、支付率不稳定等特征;https://wap.cnki.net/lunwen-1022590854.html
1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案例(通用8篇)篇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案例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股利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的A股市~2002 2007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股权分置改革,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为拓展行为公司财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8nee8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