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名利双收,烧脑的格力电器财报掩藏了什么?丨正经深度现金流知名企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长久以来,格力电器在公众视野中,有两个最具争议的点:

一个是,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却展现出了众多类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财务操作特点,这就令格力电器的财报读起来,显得更为“烧脑”。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细致拆解后,还是发现了一些财报背后的隐忧。

1

财报烧脑

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整体营收达到1474.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39%。这一数据反映出其营收趋势的新一轮下滑。

自2019年格力电器营收勉强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5.08亿元后,接下来的三年里,连续失守这一关口。直到2023年,格力电器才以2050.18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82%的同比增长,重新站上2000亿元营收的门槛。

然而,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似乎再次逆转。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为365.96亿元,同比增长2.53%;二季度则增长至1002.87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0.50%。到了三季度,整体营收累计达到1474.16亿元,同比出现了5.39%的显著下滑,其中单季营收469.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84%。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鉴于空调业务是格力电器的核心根基主业,且二、三季度覆盖着空调销售的绝对旺季,但营收却未能增长反而显著下滑,其2024年的年度营收或许将再次滑落2000亿元的关口。

但是其在利润方面又出现了另一个反转,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是反增的: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利润256.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72亿元,增幅达11.7%;归母净利润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不过,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78.25亿元,同比增长5.47%,单季度利润也有了走弱的趋势。

表面上看,营收下滑但利润反增,这是格力电器的运营有道。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仍需深入探究。

根据三季报,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102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83亿元,降幅为6.64%。

在此需要明确指出,营业成本的下降主要是营收减少带来的被动效应。因为营收的降幅(5.39%)与上述营业成本(6.64%)的降幅相差不大,表明营业成本下降对于利润产生的正面效应,很大程度上被营收下滑对利润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换言之,如果将格力电器前后两年的同期营收拉至等值,同期的营业成本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

以此为前提条件,正经社分析师逐条观察支出项目后发现,利润反增的最大贡献应是销售费用的下降。而通常为支出的财务费用,反而为利润带来了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的销售费用为101.6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1.23亿元,降幅达23.51%。财务费用方面,三季度该项数据为负的23.92亿元,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获得了利息收入或其它的财务收入(如存款利息、债券投资、汇率变动等收益),起到了对利润的增益作用,而非一般企业的支出项。

粗略计算,这两项的利润增益叠加,理论上足以覆盖并推动其今年以来的利润增长。

正经社分析师还观察到,格力电器过往的多数年份中,财务费用都是作为利润增益项目而存在,尤其在2013年后显著增强,此后的多数年份增益额都处于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则更像是一个高效的“调节器”:业绩弱势年份就相应的下降,业绩强势年份则大幅上升。比如,2013年净利润激增46.86%,销售费用也随之激增53.89%;2015年净利润下滑11.43%,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46.33%;2022年净利润微增0.79%,销售费用同比略减2.56%。

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实体制造业中,财务费用的增益或销售费用大幅波动的情况并不常见。尤其是财务费用的增益,更多出现在金融类公司之中。通常,实体制造业的利润主要源自产品销售,财务费用被视为成本支出项,且销售费用虽有市场波动的影响,但预算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剧烈变动。

2

控现技与控债技

事实上,除了净利润方面上演的“财技秀”之外,格力电器在控制负债率与现金流方面也颇为“丝滑”。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格力电器多年以来,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的财务操作。

比如2021年至2023年三个完整年度,其在应收款项融资方面,分别为256.12亿元(同比增加22.12%)、284.27亿元(同比增加10.99%)、101.76亿元(同比减少64.20%);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分别为238.17亿元、198.24亿元、304.64亿元。

2024年上半年应收款项融资为114.89亿元,应收款项融资的期末终止确认金额350.82亿元;前三季度的应收款项融资为133.19亿元。

事实上,与众多国内家电企业一样,其多年来也困于外部需求不振的市场环境。而为了寻求更多的增长曲线,格力电器同样寄望于多元化的突围。现在涉足的行业就包括工业装备、芯片、机器人、光伏,甚至还想做汽车等。同时,还异常高调地踏足金融领域,且是相当规模的投入,比如大宗期货交易、外汇交易、基金、债券等。

自2013年至今,格力电器整体投资的规模已经达到3629亿元,其中2017年和2023年的投资几乎占当年营收的一半。这也造成其对于资金的强烈渴求,现金流的压力巨大。这或许也解释了,格力电器采取类金融公司操作的原因。

而在现金流的具体表现上,格力电器离理想状态也确实有着较大差距。在过去的11个完整年份中,至少有5个年份出现了现金流是净流出的情况,其中2017年现金流净流出达到了499.62亿元,是现金流赤字最严重的年份。

相比之下,反而是2013年至2015年表现最好,其中2015年的现金流净流入335.59亿元,是净流入最多的年份。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现金流净流入均未超过百亿元,相较于每年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实在是差强人意。

一方面是持续的巨额投资,一方面是现金流的极限承压,如果主营基业不能满足需求,自然就要采取“盘外招”。

这也解释了,格力电器会一直存在巨额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金额的原因。

常年且规模如此巨大的操作,实际上更多见于金融企业,制造业企业则相对少见。

应收款项融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以换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收到一笔现金,同时其应收账款的权益也转移给了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其本质在于,企业利用这些尚未到期的应收款项,提前获取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资产,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而当这笔应收账款到期并被成功回收时,或者当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之间的融资协议到期并终止时,就需要进行终止确认,这意味着这笔应收款项融资的交易已经完成。

需要明确的是,当企业进行应收款项融资并终止确认后,不仅直接影响现金流,还间接对资产负债率产生复杂影响,因而理解起来也更加“烧脑”。

当企业选择将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其现金流入量会随之增加,这部分现金被计入流动资产。期末终止确认作为应收款项融资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该期间内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规模。随着期末终止确认的进行,企业正式确认不再拥有已转让的应收账款权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收账款所对应的融资所得,即之前已计入流动资产的现金,仍然保留在企业账户中。这一变化促使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而促使资产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

这一系列操作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最终影响了企业的负债率。

大致明白其中的操作原理之后,再来看看格力电器的负债率。

数据显示,2022年负债率71.3%,这已经超过了通常认知的财务红线。2023年负债率降到红线以下,为67.22%。如前文所列数据,2023年格力电器的应收款项融资相对于2022年有所减少,同时期末终止确认金额有所增加。应收款项融资的减少可能减少了企业的负债总额,但也可能导致现金净流出的增加,因此我们也看到了格力电器2022年现金净流入18.03亿元,而2023年现金流变化为净流出8.40亿元。

这些变化共同影响了格力电器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或许就会因此产生负债率降低的效应。

当然,这个影响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也只是粗略探寻。

总之,应收款项融资及期末终止确认,因为带来了资产和负债结构的改变,必然就会影响负债率的表现。

3

董明珠“盖压”格力

事实上,关于格力电器的“财技”争议,其掌舵人董明珠就曾硬扛。总结一下就是,开展一些金融性的运营手段,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又能带来业绩和股东回报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而“硬扛”就是董明珠的个性化标签之一,比如,最近在与俞敏洪的直播中,当商品链接出现小问题时,董明珠在饭桌上直接催促下属迅速解决,这一行为被部分网友解读为“霸道”管理。

董明珠的回应是:“真是好笑得很,管理者声音大点还没话语权了!”

在董明珠身上,类似的硬扛例子颇多,比如关于离职员工的言论、关于员工跳槽的言论等等。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有意识打造个人IP的企业家,董明珠频繁亮相于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等,而舆论也时刻“拿着放大镜”照看着董明珠。

以百度指数为例,2020年至今的搜索指数上(如图一),蓝线代表董明珠,始终盖压着代表格力电器的绿线。整体的搜索日均值上,董明珠达到4827,格力电器几乎只是其一半,为2705。

(图一)

(图二)

尽管董明珠身上不乏争议,但这并未妨碍她名利双收。

2023年度,格力电器实施了其历史上股权登记日最为宽泛的一次股利分配,登记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27日。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8元(含税)。

按照2024年半年报的持股数计算,董明珠在此次的股利分配中将获得约1.85亿元,比2023年多获得了约5492万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THE END
1.格力电器现在的董事长是谁?深度解析董明珠的领导风格与企业未来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卓越的商业洞察力引领格力电器不断前行,面对未来,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领导下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绿色环保等发展方向,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的领先地位而努力,关键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领导风格、未来发展。http://meiao.org.cn/post/7316.html
2.2021.04.21头条新闻滴滴的自营电商业务正在灰度测试中。滴滴于近日在滴滴出行App内,测试了首个自营电商业务,名为“今日爆款”(部分用户显示为“好货特卖”),有别于社区团购的购物方式,其商品不支持自提,由厂家直发。有业内人士分析,滴滴“今日爆款”对标拼多多和美团的团好货,用低价、拼团的形式抢夺市场。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16686674&efid=cy3Tk93Sr-WxKtsrDORGfg
3.2009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研究报告家电电器? 空调:据业内专家评估,2008空调冷冻年度,我国空调总产量接近7000万台,在这7000万台空调中,能够符合新能效标准的只有10%-15%。我国空调企业目前生产的空调绝大部分都无法达到新的能效标准,这让大多数空调企业面临能效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方向性难题,2009年空调市场价格下调在所难所。 https://www.ccidreport.com/report/content/3027/200811/102903.html
4.《招商决策参考》第06期丰城市人民政府58、【上海】剑指5000亿元,力争数据要素产业领导地位 59、【广东】汽车产量已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60、【江苏】占据全国15%新兴领跑技术 61、【河南】打造1-2个世界级、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62、【陕西】率先完成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63、【广东深圳】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https://www.jxfc.gov.cn/fcsrmzf/tzhj/202311/8a02e3281577441fb979a2cd8048fd0e.shtml
5.小米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传统制造业估值较低,优秀企业如格力15pe,美的20pe。手机品牌苹果早期徘徊在10+pe,最近上升到30pe。 那么小米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雷军说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小米互联网毛利占比已经稳定在45%左右,从这点上看所言不虚。 但小米没有美团的先发优势或组织优势,也没有奈飞的内容优势,同样不具备苹果的科技壁垒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48973082837190
6.海尔物流组织结构分析8篇(全文)海尔在业内的地位于2004年前后达到巅峰,而现在海尔仅能维持冰箱龙头的地位,且在低端领域的竞争力已和美菱不分伯仲;空调的领先地位已经被格力、美的赶超,洗衣机落后于美的系;彩电业务在业内的地位只能属于第三梯队。海尔这几年唯一称得上较为出彩的业务发展来自于厨房电器,虽然和老板、华帝在体量上无法相比,但与其他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5l26nc0.html
7.格力管理模式(通用6篇)格力渠道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格力公司在每个省和当地经销商合资建立了销售公司,即所谓的使经销商之间化敌为友,“以控价为主线,坚持区域自治原则,确保各级经销商合理利润”,由多方参股的区域销售公司形式,各地市级的经销商也成立了合资销售分公司,由这些合资企业负责格力空调的销售工作。厂家以统一价格对各区域销售公司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7ftw0am.html
8.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31期(总期31期)在线培训课程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https://zzql.cc/?list_89/1257.html
9.格力电器数据驱动董明珠17日起担任董事会秘书提升空调节能使用随着格力电器从11月17日起由董事长董明珠女士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直至公司正式聘任新一任的秘书,这一转变在业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8月17日,原董事、副总裁及时为期望靖东先生辞去所有与公司相关的职务,并且不再担任任何格力电器职位。这次事件被公认为是“裸辞”。 https://www.amaaa.cn/xi-yi-ji/505068.html
10.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型储能!年内已有逾10家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2月4日,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融和元储)宣布,近日,公司完成1.6亿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及招商租赁、格力金投、铁发基金、源桦资本共同投资。 本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不仅仅是对融和元储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专业的核心团队,立足独特的运营视角,不断打磨扎实的制造能力,创造业内领先的行业地https://www.battery100.org/news/hangye/030Q40a2024.html
11.要做格力二股东姚振华还得砸多少继续增持成本加大业内称至少还目前尚不清楚前海人寿是否进一步增持格力电器,但如果其想在格力电器中更进一步成为第二大股东,花费则要比此前的增持成本更高。 据业内人士粗略计算,前海人寿至少要增持2.88亿股,才能与由格力主要经销商共同投资成立的二股东京海担保持有的8.91%的股份比例相当。以12月2日格力电器28.76元的收盘价计算,宝能系想成为二股https://m.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6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