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转型智家:10年投资净流出770亿,物联网生态收入占比不足2%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新业务、新经济、新模式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价值充盈的。她不仅要有一定的规模当量和盈利能力,还必须有着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改善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能够扎根过去和现在,指向我们共同憧憬的未来。

记录、探寻、发现,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和批评,都为抵达那个最具价值的核心。

为此,搜狐财经联合从事智能化财务分析业务的北京智泽华,以专业的财务分析,对国内大型企业做一次全面的审视,亦将以独特的媒体视角,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

搜狐财经将独家发布企业报告,并以此系列报告建立企业数据库,汇聚成搜狐财经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筛选出有独特价值的企业。

本文为搜狐财经推出的“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报道第16期。

【价值评析】

8月29日晚间,海尔智家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营收与净利润的增速延续了此前的放缓态势。

面对传统家电行业增长乏力、红利渐褪,传统家电巨头纷纷寻求新的上行空间。今年六月,青岛海尔一纸“更名”公告,高调宣布加速进军“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的决心。公司名称已于2019年6月20日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在早期经历了质量创名、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并购扩张后,青岛海尔近年来在海外战场和高端品牌市场的表现愈发抢眼。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青岛海尔股价一直未见提振,徘徊于15至20元之间。截至发稿,海尔智家总市值990亿元,不及美的格力等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

急于摆脱传统家电制造商标签的青岛海尔,布局“智慧生活”五年,截至2019年上半年,物联网生态收入占比仍不足2%,暂且不能改变冰洗空调等传统家电业务挑增收大梁的现状。

为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尔智家发起的一连串并购导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常年为负,10年累计投资性现金净流出772.43亿元。资产负债率常年高居60%以上,营运负债压力较大。

自1993年上市以来,海尔智家共实施24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达140.85亿元,分红率28.27%。2011至2015年,海尔分别出资2亿元建立“青岛市慈善总会·海尔集团公司慈善基金”。2016至2018年,海尔智家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支出累计达4005万元。

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海尔智家整体价值评分为4颗星。

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989.80亿元,同比增长9.38%;归母净利润51.51亿元,同比7.58%;归母扣非净利润47.03亿元,同比增长5.0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34亿元,同比减少35.09%。

海外市场实现收入高增长。2019年上半年,海外实现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4%,海外收入占比47%,占公司全球收入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受需求规模萎缩、库存高企、电商渠道下沉等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持续低迷。据中怡康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全品类零售额规模4656亿元,同比下降4.9%,创2012年以来新低。

与此同时,渠道业态、产品技术、消费趋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升级趋势下,智能化产品日益受到青睐,青岛海尔不再满足于传统家电制造商的定位,早于2014年推出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后,加速了从销售单品向提供家庭成套智慧解决方案的转变。

今年上半年,公司智慧家庭成套销售占比28.29%,提升2.71个百分点;智能家电绑定量增长54%,智慧家庭用户量增长9.6%;物联网生态收入19.37亿,同比增长53%,占总营收的1.96%。此外,截至2019年8月,海尔智家已建成13家互联工厂。

以物联网生态与COSMOPlat互联平台为核心能力的智家业务未来能为青岛海尔带来多少增长空间还未可知,冰洗、空调等传统家电业务仍为青岛海尔目前的增收主力。

传统主营业务增长乏力,全球化扩张又需持续投入,青岛海尔描绘的“智家”蓝图离我们还有多远?搜狐财经将结合财报进行全面解读。

物联网生态收入占比不足2%

对于“智慧家庭”这一概念,海尔在其官网解释称,是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用户提供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实现最佳的智慧生活体验。

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智家”,足见青岛海尔全面进军智慧家庭生态战略的决心,和希望摆脱传统家电制造商这一标签的迫切。

然而从目前的营收结构来看,以冰洗、空调为主的传统家电业务仍为青岛海尔的营收支柱,智家业务仍难挑大梁。

2019年半年报显示,海尔智家989.80亿元总营收中,电冰箱业务贡献284.69亿元,占比28.76%;洗衣机业务贡献202.95亿元,占比20.5%;空调业务贡献179.51亿元,占比18.14%;厨电业务贡献139.36亿元,占比14.08%%。

去年全年,上述主营业务占比分别为29.64%、19.78%、17.33%、13.61%。

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的智慧家庭成套销售占比28.29%,提升2.71个百分点;智能家电绑定量增长54%,智慧家庭用户量增长9.6%;物联网生态收入19.37亿,同比增长53%,占总营收的1.96%。

2018年,海尔智家的物联网生态收入28亿元,增长1622%;COSMOPlat收入超过70亿元。据此计算,2018年以物联网生态与COSMOPlat平台共实现收入约98亿元,占全年营收的5.35%。

截至2019年8月,海尔智家已建成13家互联工厂。

与同处于家电行业第一梯队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相比,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业绩数据上,青岛海尔的表现似乎都不乐观。

(海尔智家上市以来营业收入情况)

从股价来看,格力美的早已双双突破50元大关,市值更为海尔智家的三倍之多。从整体营收来看,相较于2018年美的2596.65亿元的总营收额和格力1981.23亿元的总营收额,海尔智家以1833.17亿元稍显落后。

在扣非后净利润上,青岛海尔与格力美的的差距更为明显。2018年海尔智家的归母扣非净利润为66.02亿元,同期的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归母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25.81亿元、200.58亿元。

格力电器早在2014年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就超过100亿元,而美的集团也在2015年超过100亿元。

面对家电行业红利消退、主营增速放缓等趋势,青岛海尔不再满足于传统家电制造商的定位,转而尝试从“智慧家居”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

自2014年发布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以来,海尔累计用于U+平台搭建上的支出达2.9亿元。2015年推出COSMO互联工厂云平台后,2017年又引入“IoT+AI”双引擎概念,2018年海尔重申以“IoT+AI”双引擎为核心,发布“1+2+3”平台战略。

海外收入占47%,10年投资现金净流出772亿

近日,青岛海尔发公告称,将加快创建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全球引领。虽未在物联网生态上获得实质性进展,但青岛海尔近年来在海外战场上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统计,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其中82%来自海尔。2018年青岛海尔的海外地区营收贡献已增至766.77亿元,在1824.94亿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42.02%。

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4%,海外收入占比47%,占公司全球收入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海尔智家已走过了35年的路程。在经历了八十年代的改组和“砸冰箱”事件以后,青岛海尔迅速以质量创名,九十年代跻身中国家电第一阵营,1993年于上交所成功上市。

2011年后,海尔智家进入全球收购阶段,先后完成对日本三洋白电业务、美国GE家电业务、新西兰Fisher&Paykel业务、意大利Candy公司等的收购,海外业务的营收贡献也相应上涨。

为加速全球化进展,海尔智家不惜重金发起一连串并购,导致海尔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常年为负。自1998年以来,除2003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06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值。

(海尔智家近十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情况)

2009年至今,10年间海尔智家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累计高达772.43亿元。

2009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仅为2.36亿元,至2018年已高达76.66亿元,期间震荡起伏,最高点时2016年累计净流出达到395.96亿元。2019年上半年,投资性现金净流出达77.51亿元。

为维持收购的海外产品线的发展,海尔智家需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无形中增加了海尔智家的整体成本。2010至2018年,销售费用由78.15亿元增至286.53亿元,销售费用占比也从12.89%增至15.63%。

(海尔智家近十年销售费用及占比情况)

2016年至今,海尔智家一直保持高于同行业的销售费用占比。2017年较2016年基本持平,为17.76%,此后略有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海尔智家销售费用占比降至14.94%,仍高于同行业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同期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10.17%、12.65%。

2010至2015年,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占比保持在12%-15%之间。在收购美国通用家电的2016年,销售费用同比剧增62.14%至212.54亿元,销售费用占比达到近十年来最高值17.85%。海尔解释称,系收购完成后GEA业务分部的销售费用纳入公司所致。

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库存压力抬升

2018年公布的中国IoT企业100强名单中,华为、中国电信、阿里巴巴分列前三位,百度、小米集团分列第13、14位,海尔位居第16位。

从毛利率来看,海尔智家近十年内仅在2016年、2017年两年超过30%,其余年份均位于23%-30%之间,而上述几家上榜IoT企业的毛利率除小米集团外,均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同行业的格力电器自2013年以来也一直维持在30%以上。

作为传统家电制造企业,青岛海尔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处于低位,并低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2016至2018年,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7%、2.88%、2.94%,同期格力电器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4.27%、3.89%、3.67%,美的集团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80%、3.52%、3.78%。

今年一季度,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占比上升为3.19%,仍与其他IoT企业差距较大。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5%左右。

除研发投入占比处于行业低位外,研发投入的金额也未有显著提高。2015至2017年,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4.61亿元、32.49亿元、45.89亿元。

2018年,海尔智家研发投入金额增至53.98亿元,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72.68亿元、98.11亿元。

从存货来看,海尔智家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库存压力抬升。2013至2018年,海尔智家的存货占比分别为11.25%、10.08%、11.27%、11.61%、14.20%和13.42%。至今年上半年,存货占比微降至为13.18%。

而竞争对手格力电器的存货占比一直维持在8%以下的低位,美的集团2019年第一季度的存货占比也低于海尔智家,为8.64%。

资产负债率方面,海尔智家近九年来基本维持在55%-75%之间,除2015年资产负债率降至57.34%外,其余年份居于较高水平,营运负债压力较大。至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的资产负债率为67.95%,高于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

在社会责任方面,自1993年上市以来,海尔智家共实施24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达140.85亿元,分红率28.27%。

2011至2015年,海尔分别出资2亿元建立“青岛市慈善总会·海尔集团公司慈善基金”,每年用起资质部分实施救助,年增值率定为3%,年增值额为600万,用于定向志愿贫困地区希望小学建设。

2016至2018年,海尔智家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支出累计达4005万元,主要用于少年儿童的教育改善、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建设。截至2018年底,海尔智家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累计建设了近三百所希望学校,覆盖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THE END
1.小家电竞争更激烈,格力已经没有市场了作者: 小家电竞争更激烈,格力已经没有市场了 @格力电器格力的管理层要看看啊 去卖场本来冲着格力去的,但是冰洗和小家电没有货啊,结果给美的做嫁衣了 方洪波做的的确不错,值得敬重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会经营,我要是老板,也喜欢 方洪https://xueqiu.com/3101035155/315896623
2.2021年电风扇推荐选购攻略:电风扇哪个牌子好若预算较低,则不要选择低价无叶风扇,选择高性价比塔扇先进行体验。 --- 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很多读者反馈没有这么多时间细细阅读,但又想选购到合适的电风扇产品,为满足这部分需求,这里先给大家总结几款最值得购买的高性价比风扇,供各位参考! 家用,追求大风量及耐用性,选择这几款口碑爆款普通落地扇: https://www.miaomiaozhe.com/post/230487
3.格力电器半年报:营收跟2019年同期差不多利润差距却大空调营收占比超7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营收占比是69.99%,2020年上升至70.08%。而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实现营收671.94亿元,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3.79%。 此外,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生活电器、智能装备、其他主营分别实现营收22.10亿元、1.98亿元和13.30亿元,营收占比分别是2.43%、0.22%和1.46%。营收与2020年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232061895121.html
4.家电行业专题报告:从出海代工到自主品牌崛起,家电龙头厚积薄发尽管国内家电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高,但也要看到自主品牌占比低、多以代工为主。据欧睿统计,以产量口径看,2023 年美的、海尔、格力、广东格兰仕、海信、TCL合计占全球家电零售量份额为39%,但品牌口径的市占率合计仅9.9%。上 市公司中,如美的集团、长虹美菱、奥马电器、苏泊尔、新宝股份等海外收入多以代工为主。 https://www.goalfore.cn/a/5302.html
5.文章频道业界甚至认为苏泊尔错过了错过了小家电产品爆发的风口,目前,其主要营收基本来自于各类炊具用品和厨房电器。其中,炊具和食品料理电器的营收占比接近45%,烹饪电器占比44.45%,其他生活电器占比仅10.66%。然而,炊具和烹饪电器的更新换代频率并不高,经过多年积累市场也趋于饱和,很难取得太大增长,导致了今天的增长困顿。 https://www.saikr.com/a/482836
6.又一个世界第一!年营收百亿!数据居然秒杀海康格力大族宁德这公司,其国内和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30%、15%,规模和利润率都领先欧洲和日本企业。 不仅业绩超越国外龙头,而且客户名单很豪华——国内客户有:广州本田、五粮液、比亚迪、哈药集团、格力电器、美的、荣事达、格兰仕等龙头,国外客户有——佛吉亚、江森自控、法雷奥、延锋、日产、雷诺等国际巨头。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07984
7.接手飞利浦小家电却炒热格力电器,高瓴资本为何落下这步棋?高瓴资本拿下飞利浦的全球小家电业务,为何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格力电器身上?外界的猜想,会成为真的吗?何声||撰稿最近几天,全球家电产业都在关注一件事情:来自中国的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竟然取代之前盛传的海尔、美的、九阳、伊莱克斯等家电企业,以44亿欧元(约340亿人民币)的低价,接盘了飞利浦全球小家电业务。此前,高瓴http://guba.sina.cn/view_24199_456.html
8.逼近跌停!空调营收和分红都不及美的,格力电器如何增长?在此情况下,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的营收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只约比美的集团的三分之一、海尔智家的二分之一多30亿元。 格力在其最强的空调业务领域,营收规模也被美的赶超。据去年年报,2022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收入为1348.59亿元、同比增长2.39%,在营收中占比71.36%;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https://www.yicai.com/news/101746996.html
9.“白马股”业绩不如预期,节后首个交易日格力电器逼近跌停5月4日,在假期后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白马股”格力电器当天一度逼近跌停(最高跌幅高达9.99%),截止当天收盘时,格力电器大跌9.96%,现股价35.42元,目前最新市值为1994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日前格力电器公布的财报业绩不如预期。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4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在五一节假期间发布其2022年年度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04/c7643057.html
10.董明珠身兼三职格力电器进入集权时代经济2012年8月28日下午2点,董明珠率领她的新部属齐齐亮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000651.SZ)2012 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自5月25日以来,她独挑大梁,身兼格力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及总裁三职,格力正式进入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 http://jingji.cntv.cn/2012/09/11/ARTI1347328237241895.shtml
11.从昨天格力电器的中报来看,是格力电器的发展陷入了困局了么?、生活电器营收占比2.6%(同比增长7.96%,相对总营收的增长速度仍显乏力)、工期制品营收占比1.7%(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04965/answer/2485523362
12.格力电器资本结构存在问题及其优化近几年来流动负债占比一直很高,高达99%以上。短期借款所占比例却是逐年减少的。格力电器近几年基本没有长期借款,可见其经营状况是良好的。根据财务数据统计,其2018年资产规模在电器上市公司排名第二,约300亿元总资产。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流动负债在逐年上升,但数额不大。短期负债相比于长期负债的主要优点是利息低,但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01/90449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