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空调业务,格力斥资5亿购海立股份5%股份

“这么重要、敏感的决策,并经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同意,短短几天却发生360度的大转弯,公司是否涉及渎职、你们下一步打算如何赔偿?”在海立股份(600619,SH)8月28日召开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对于海立股份此前突然中止公司控制权转让事项,有投资者如是问询。

对此,上交所亦在当天晚上向海立股份火速下发了问询函,上交所要求格力电器说明此次增持海立股份,是否是为了获取海立股份的控制权。

是否为了实控权

9月20日晚间,海立股份公告称,格力电器于2017年8月29日~9月19日合计买入海立股份4331.56万股,持有比例至5%,构成举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最低买入价11.64元/股估算,格力举牌海立股份至少耗资5亿元(不含税费)。

资料显示,海立股份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海立股份则是国内知名的空调压缩机企业。

对于此次增持海立股份的目的,格力电器直言,此次权益变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换言之,通过此次入股海立股份,格力电器希望进一步做强空调产业链。

格力电器还称,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对于此次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上交所亦火速向海立股份下发了问询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交所首先要求格力电器披露此次购买海立股份的股票,是否与获得公司的控制权有关。

控制权转让事项曾被质疑

有意思的是,对于格力电器看好的“香饽饽”,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却曾试图脱手。

今年8月14日,海立股份发布公告称,经上海国资委批复同意,公司控股股东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公司1.7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22%。若此次股权转让完成,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将不再持有海立股份。

记者了解到,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转让所持有的海立股份的股权,乃是其加快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一般上市公司转让实控权,海立股份对于这个“新入局者”提出了诸多“苛刻”的条件,除受让方需盈利能力良好、近年无违规记录等基础条件外,还要求受让方2016年度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收、净利润不得低于海立股份;受让方还需在取得海立股份实控权后,保持公司现有主业不发生重大变化等。

公开资料显示,海立股份主营业务为空调压缩机,而目前海立股份拥有2000万台空调压缩机产能,2016年公司实现1700万台空调压缩机销售量。此外,行业内自配套销量占比超过六成,海立压缩机在非自配套市场以30.2%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因此,尽管海立股份对于股权转让提出颇多限制性条件,但还是有多家企业意图与海立股份接触,其中,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9月20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此前海立股份大股东谋求股权转让,格力电器也是协议方之一”。

此外,多名行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美的、格力都有自己配套的压缩机生产线,如果为了压缩机产能,可能没有必要去买海立。

按照前述行业内人士的分析,最可能买的就是海尔、奥克斯,这些企业具有做整机的能力,但相对压缩机方面则没有资源,因此如果能把压缩机做到一个相对控股的状态,还是蛮划算的。

而就在各方猜测海立股份的接盘方时,8月23日,海立股份却突然公告称,由于股权转让条件不成熟,海立股份控股股东决定终止此次以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股份转让事宜。

对于海立股份这一不寻常的举动,上交易亦曾问询。海立股份则给出了两点解释:第一,海立股份对于受让方提出的13点限制条件受到了外界的质疑,即暗指此次股份转让存在定向受让方;第二,此次股权转让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贱卖的嫌疑。综上,海立股份最终还是决定终止此次股权转让事项。

【“搅局者”来了?海立股份被格力举牌混改添变数】

每经记者谢欣每经实习编辑任芷霓

作为国内空调压缩机双雄之一的海立股份(600619,SH),8月初其国资控股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计划转让控股权,但随后又火速宣布放弃转让。

短短一个月后,下游巨头格力电器(000651,SZ)就举牌了海立股份。此前曾有业内人士推测,海尔、海信、奥克斯等均是海立股份控股权的潜在有意者,而如今却是格力电器高调“入局”,并称未来可能进一步增持,“如(海立股份)筹划易主也会参与”,上交所也紧急发问格力电器是否意在控制权。海立股份有关人士此前则表示,公司终止易主与格力电器举牌“应无关系”。

海立股份未来究竟会怎样,国企改革将如何推进,只能拭目以待了。

行业地位特殊

根据海立股份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海立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空调压缩机、电机及驱动控制、以及冷暖关联产品研发制造商,旗下共有9家企业,形成了“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冷暖关联”四大关联产业板块业务,产品遍及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海立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空调压缩机,年产能2000万台,占有全球1/7的市场份额。目前,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为海立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20.22%。

从业绩上看,海立股份这两年来已逐步走出了此前业绩下滑的颓势,其营业收入在2011年达到81.78亿元高点后,随后连续三年维持在66亿~68亿元区间,2015年跌至59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2~2015年逐年下滑,从1.48亿元跌至最低的6844万元。不过,2016年海立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3.8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3%、157.39%;今年上半年海立股份业绩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2.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46%与214.37%。

这也难怪在上个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宣布拟转让控制权后,外界会有声音认为在海立股份经营业绩趋于改善时转让上市公司控股权,是对国有资产的低估,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贱卖的嫌疑,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缺失。

在空调压缩机行业,海立股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海立股份实现空调压缩机销售1202万台,同比增长28.9%,在非自配套市场份额占比31.4%,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同样的,受益于天气等因素,自去年年中以来,我国空调内销市场一改此前的低迷状态,市场销售持续火爆。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月我国家用空调生产1391.2万台,同比增长44.8%,销售1413.47万台,同比增长41.4%。

除了数量之外,不得不提的是,海立股份并没有自己的下游空调整机产业,虽曾投资上海日立电器,但其业务规模较小。因此,其作为上游供应商,缺乏下游整机大企业,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容易受制。

此外,海立股份在2015年成功并购杭州富生电器,借此已由单一压缩机业务发展形成“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制冷关联”四大产业版块的多元化格局。

混改前景新添变数

作为上海国企概念股,在上个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拟转让股权并得到上海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后,海立股份也被打上了上海国企改革的印记。

而经过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在转让一事上的反复后,格力电器的入局又给海立股份未来在控制权层面增添了更多变数与想象空间。

此前,一些市场与观察人士推测,海尔可能会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转让的接盘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格力和美的均拥有自己控制的压缩机工厂,即格力凌达和美的美芝。而海尔,以及同样曾传闻过的海信和奥克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上游压缩机工厂资源。因此,单从产业链延展的角度上来讲,上述三家企业接手海立股份把自己的产业链向上延展,进而促进自身空调整机业务,是完全合理的选择。

而当初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在转让意向中对受让方提出了十三项资格条件。随后有外界质疑存在定向受让方,有国有资产利益定向输送嫌疑,不过海立股份对此表示否认,称本次股权转让不存在特定受让方。截至发布终止公告前,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也尚未收到任何受让方提交的意向文件。

对于未来的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控股权转让情况,海立股份曾表示,未来是否转让等问题尚未决策,一切以未来披露信息为准,大股东会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海立股份的发展。如今格力电器从二级市场连续买入并举牌海立股份,且格力电器有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如果海立股份还在筹划易主,我们也会参与的,现在决定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而海立股份有关人士此前则对媒体表示,公司终止易主与格力电器举牌“应无关系”。

据悉,海立股份一直是格力电器的供应商,而格力电器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也表示,增持海立股份旨在扩充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海立股份同样拥有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产能,海立股份称在这一领域公司产品为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董明珠个人也有入股电动汽车公司珠海银隆。

在拟转让未果而格力电器又入局的情况下,海立股份在国企改革层面动向的变数更多了,而后续是否还会有其他潜在意向企业入局?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又将如何在市场层面回应格力电器的举牌?未来公司混改会怎么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9月21日就上述问题致电海立股份,但对方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稳固空调霸主地位再图造车梦格力举牌海立“一箭双雕”】

每经记者于垚峰每经编辑张海妮

格力电器(000651,SZ)举牌海立股份(600619,SH),消息一出,立刻在空调行业引发巨震。

一家是中国空调行业的老大,一家是空调上游压缩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格力“强势”举牌海立,加上此前海立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有意转让公司20.22%的股份(共计1.75亿股)。这也让外界猜测:格力电器是不是有意染指海立股份的控制权。

格力电器2016年年报显示,格力家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2.73%;商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2%,连续5年保持第一。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9月21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格力空调的江湖地位无人可及,此番格力进入海立,因为海立股份不仅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最大,而且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份额也很大,具有话语权。

“联系到格力最近的动作,转战新能源,再图造车梦,应该是格力眼下最想做的事。”洪仕斌说。

捍卫空调江湖霸主地位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冷年(注: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国空调整体内销零售市场规模达到5622万台,同比增长28.5%;销售额同比增长30.5%,创下历史最高销售纪录。

格力电器2016年年报显示,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6年格力家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73%;根据《暖通空调资讯》数据,格力商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2%,连续5年保持第一。

在诸多空调品牌中,格力空调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来自中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在线下品牌结构方面,位于第一阵营的格力、美的、海尔略有分化趋势,在2015年以27.1%的市场份额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格力,2016年市场份额有小幅提升,达到29.2%,第二、三名的美的和海尔同期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4.2%和10.4%。

格力电器2016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长沙、巴西、巴基斯坦10大生产基地,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生产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效确保了空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和供应。

格力电器拥有上游的配套空调压缩机生产线,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为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年生产空调压缩机近千万台。尽管如此,以格力电器的空调年产量,仍然需要向外界大量采购空调压缩机。

空调销售的井喷,也促使上游压缩机供货紧张,成为企业抢夺的稀缺资源。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旋转压缩机行业生产1737.6万台,同比增长36.5%,环比增长1.8%,再度刷新生产纪录;6月旋转压缩机总销量高达1822.2万台,同比增长41.4%,环比增长3.1%。

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股份调查综合分析数据,2016年中国转子式压缩机行业销量为13577万台,较2015年同比增长12.1%,但总量规模仍低于2014年水平。其中,自配套销量占行业销量比例上升到61.1%(2015年为60.1%);非自配套销量占行业销量比例下降到38.9%(2015年为39.9%)。在非自配套市场,海立股份压缩机以30.2%的份额保持第一。

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前者是空调行业的老大,后者是压缩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结合,绝对可以更加稳固格力的空调霸主地位。

不过,在洪仕斌看来,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虽然有助于巩固格力空调行业老大的地位,但改变不了家电业的大格局。“海尔走的是国际化路线,美的专注于科技进步,整个家电行业,美的和海尔的地位依然无人可以撼动。”

格力战略转向新能源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格力举牌海立,从战略上要点赞,因为海立股份不仅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最大,而且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

海立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新能源车用压缩机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全球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商超过30家,但仅日本三电、电装、中国海立、奥特佳等少数几家制造商具备新能源车用压缩机技术能力及批量供应能力。2016年,公司产品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市场份额约为20%,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约为16%,已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洪仕斌认为,这二者正是格力最为看重的。空调是格力的核心,格力电器在其他家电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已经遇到了障碍,后来转战新能源。“进入新能源领域,需要夯实基础,不管是资金链,还是技术链,应该要把整个价值链打通,建立生态链,才可能有赢的胜算。”

值得注意的是,海立股份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新能源车用驱动一体化电动涡旋压缩机为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在节能环保、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其子公司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公司注册资本1.34亿元,期末总资产3.16亿元,净资产1.4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2万元,营业利润1119万元,净利润838万元。

在此之前,格力电器曾被媒体曝出或将入股天津一汽夏利,联手制造新能源车等新闻,虽然格力方面已经出面澄清并未有此打算,但其董事长董明珠不断对外界表示要实现其“造车梦”,不由得使人对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的动机浮想联翩。

【格力电器防守反击:花“小钱”压制竞争对手】

每经记者孙嘉夏实习记者张晓庆每经编辑张海妮

谋而后定。无论是在海立股份(600619,SH)复牌后跌停板上的精准抄底,还是相较竞争对手的抢先出手,格力电器(000651,SZ)的举牌无不显示了精准的判断力与高效的执行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显示,格力电器举牌耗资超5亿元(忽略税费),目前浮盈不少。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对于手握上百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格力电器而言,能以“小钱”获得卡位优势,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记载,格力电器目前持有海立股份4331.56万股,占后者总股本的5%。

显然,格力电器对于这笔交易早有筹划。

8月29日复牌当天,海立股份以跌停价11.64元开盘,随后在上午9:44分被巨量买单冲开跌停板。

当天,格力电器共买入海立股份996.94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11.64元~12.078元/股。

8月30日,格力电器买入15.52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11.91元~11.999元/股。当天,海立股份最终以涨停价12.96元收盘。

随后,除9月20日外,格力电器于每个交易日均有买入海立股份的记录。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的格力电器交易记录粗略估算,格力电器买入海立股份4331.15万股股份耗资超过5亿元,而如以9月20日收盘价14.79元/股计算,则格力电器该笔投资浮盈不少。

根据格力电器2017年半年报,公司自有资金储备仍较为充足。

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格力电器流动资产合计1586.2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053.17亿元,流动负债合计则为1504.19亿元。

同时,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格力电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65.35亿元,其中银行存款548.97亿元,受限货币资金则约有109.22亿元。另一方面,海立股份目前市值也仅有128.1亿元。

有多位市场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格力资金链没有问题,公司‘不差钱’,它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公司不会出现资金链告急的问题。”

格力电器防御式反击?

格力电器的目的,显然不会仅止于收购海立股份5%的股份。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格力电器称,此次权益变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化空调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700.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111.9亿元,同比增长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48%。

相应的,海立股份主要从事制冷转子式压缩机、车用涡旋式压缩机和制冷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公司的转子式压缩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能够生产各种冷媒、不同电压和频率的9大系列1000多个高效节能机种,是目前转子式压缩机行业中机种最全、客户最多、应用最广的领导企业。

此外,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车用驱动一体化电动涡旋压缩机为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在节能环保、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转子式压缩机行业销量1.36亿台,较2015年同比增长12.1%。其中,自配套销量占行业销量比例上升到61.1%,非自配套销量则下降到38.9%。在非自配套市场中,海立压缩机以30.2%份额保持第一。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新能源车用压缩机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全球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商超过30家,但仅日本三电、电装、中国海立、奥特佳等少数几家制造商具备新能源车用压缩机技术能力及批量供应能力。2016年,海立股份产品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市场份额约20%,在新能源车乘用车市场份额约为16%。

有多位匿名市场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与外界简单认为格力电器只是单纯“买买买”不同,此次举牌,对格力电器而言,是一种防御式反击策略,且一举多得:一方面,格力电器借此保证了公司部分压缩机的供应;另一方面,在持有海立股份股权取得先手的情况下,后续完全可以视竞争对手的情况再做行动,以进一步压制竞争对手。

THE END
1.格力电器是国企还是私企,探究其企业性质与背景,格力电器性质探究1、品牌建设:格力电器一直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技术创新: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3、国际化战略:格力电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合作和跨国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 http://www.deguoyibiao.com/post/9275.html
2.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及其影响分析,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揭秘,深度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图揭示了公司股东间的股权分布和相互关系,对公司的治理、经营决策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格力电器应保持和优化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协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http://www.kjzndt.com/post/12693.html
3.以下是我从多个维度对格力电器的分析:一公司概况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家电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格力电器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家电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综上所述,格力电器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卓越的研发实力、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以及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在未来家电行业的发展中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https://xueqiu.com/7103504788/300885819
4.格力电器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2022年,在国内标准方面,格力电器担任全国首个全国家用自动控制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流控制器工作组(SAC/TC212/WG11)组长单位;承担的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低温制热空气源热泵技术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彰显了格力在节能环保领域标准制定方面的行业标杆地位;制冷设备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900001015.shtml
5.格力混改疑云:为何放弃绝对控股地位?谁将接盘?新闻频道根据4月8日格力电器的公告,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这就意味着,转让完成后,格力集团持股比例为3.22%,失去第一大股东地位,格力电器则可能从一个地方性国企,转变为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公司的治理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https://news.cctv.com/2019/04/28/ARTI0fMswXsqoJCFGIkVTJ9A190428.shtml
6.格力电器2021年将推员工持股计划空调营收“王者”地位易手美的集团空调业务“老大”地位遭遇挑战的同时,格力电器其他业务在营收上仍待进一步破局。 2020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直播带货,频频“出圈”在社交平台刷屏,彼时其花大量时间力推格力在空调之外的其他家电产品,但从业绩上看,报告期内其空调业务营收占比仍为7成左右。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5021909671798.html
7.格力电器发展能力分析.docx二、格力电器市场地位分析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场地位不容小觑。多年来,格力电器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的科技研发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稳固地占据了国内家电市场的重要份额。格力电器在空调领域的市场份额一直名列前茅。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出色的品质,格力空调深受消费者喜爱,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7976558.html
8.格力电器成了价值陷阱市盈率降到10倍PE以下却仍然跌跌不休,格力电器已经成为了A股最大的价值陷阱之一。在投资上,这意味着投资者在买入低价资产后,发现该资产的价格保持持平甚至进一步下降。 空调市场的触顶风险、格力市场地位的下滑,以及迟迟找不到第二支柱的窘境,都让格力电器看似良好的业绩表现,显得没有那么明确的持续性。 https://36kr.com/p/1402109546632833.html
9.“家电三巨头”业绩企稳营收7794亿增2.5%美的市占率第一格力成百全球家用电器销售规模下滑之下,我国“家电三巨头”业绩企稳,在各自领域保持领先。 近日,格力电器(000651)(000651.SZ)、海尔智家(600690)(600690.SH)、美的集团(000333)(000333.SZ)纷纷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三家上市公司业绩均实现上涨。 记者统计发现,我国“家电三巨头”2022年营业收入共计约7794亿元,同比增长2.53%https://zlsq.hvacr.cn/Pages/ArticleDetail.aspx?aid=26594
10.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转型格力电器期待2015年成为转型年,但最近这段时间,董事长董明珠却因为转型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压力巨大。在当前产业格局和市场消费环境,家电行业正面对着史无前例的困局。作为在空调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格力也陷入这一轮市场泥潭;2015年中报显示收入和利润也超出预期的下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的更是显示了逆势增长的发展态势;https://sxy.jxnu.edu.cn/2016/1003/c2079a89632/page.htm
11.格力电器(000651)公司公告33 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格力电器 2022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一、概述 2022 年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家电行业销售整体承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高效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继续推进技术革新,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技术再赢突破;不断夯实质量https://q.stock.sohu.com/cn,gg,000651,9470753867.shtml
12.格力电器:2019年年度报告.PDF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年度报告 2020 年04 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9 年年度报告全文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 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 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董明珠、主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20/8054027016004042.shtm
13.格力电器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016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101.13亿元,净利润154.21亿元,纳税130.75亿元,连续15年位http://qwbaike.cn/doc-view-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