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厨房小家电成了最“难熬”的细分赛道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同比下降5.4%。厨房小家电为何不“香”了?在竞争加剧和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小家电行业如何才能走出瓶颈期?
网红小家电成为“闲置之王”
上半年,小熊电器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实现营收21.31亿元,同比下滑8.97%;实现净利润1.609亿元,同比下滑32.01%。第二季度更为严峻,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锐减至1013万元,同比下降近86%。
从股价来看,小熊电器上市以来股价最高达到162元/股,截至2024年10月18日的最新股价为43.25元/股,尚不足巅峰时期股价的“零头”。
“上半年小家电产品卖不动了。”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小熊电器作为行业的“晴雨表”,其业绩遭遇“滑铁卢”,一定程度上显示小家电市场正在降温。
各种空气炸锅、炒菜机、煮蛋机......以前常出现在生活博主的vlog里、打着“提升生活幸福感”标签,一度成为网红爆款的小家电,如今,却成为二手平台上的“闲置之王”。
部分上市公司表现也不尽人意,除苏泊尔、新宝电器净利润小幅度增长外,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北鼎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15.19%,九阳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29.04%,比依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46.46%。
受“宅经济”降温、消费更趋理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厨房小家电市场正面临下行压力。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2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4%;零售量为1.3亿台,同比增长0.4%。
行业竞争下的“拔草”
越来越多的小家电被看作“智商税”、伪需求。南京消费者徐佳佳说:“花800多元买的早餐机简直是‘美丽废物’,做三明治却夹不了两层,一年用不了几次。”也有消费者称,买了煮茶机之后发现不好用更不好清洗,就放在柜子里“吃灰”了。
小家电的“失宠”,看似是消费者“变心”,实则是行业竞争下的“拔草”。
小家电企业“轻研发、重营销”的理念,是行业走向“落寞”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熊电器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熊电器销售费用为3.978亿元,研发费用为9285万元,研发费用不到销售费用的四分之一。
另外,小家电的生产模式普遍都是代工,由品牌选择某个业内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只做单一功能,通过批量生产压缩成本,唯一升级的地方只有“颜值”。
对此,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多数小家电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入行门槛不高,一旦某种产品成为爆款,不同品牌的竞品便层出不穷,导致市场逐渐饱和。产品严重同质化,最终倒逼行业内卷,打响价格战。
对于消费者而言,小家电之所以闲置率高,根本问题还是产品功能属性太低、可替代性太高,一旦有功能更加全面、占地空间更小的产品出现,就会马上被淘汰。长此以往,小家电的产品力难以形成,品牌也很难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现阶段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激发消费活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厨房小家电市场恢复尚需时日。
寻觅新的增长点
销售下行、赛道饱和、竞争激烈,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厨房小家电企业应如何寻觅新的增长点?海通国际研报分析认为,2024年,厨房小家电行业的增长仍需要新产品或新渠道拉动。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企业须加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他看来,高技术含量、智能化、绿色环保的产品有更高的竞争力和溢价能力。
小熊电器2023年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中已经完成的21个项目里,有6个项目对公司未来的影响为“可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提升品牌高端形象”。九阳股份在2023年财报中提到,小家电产品从供给端出发,品牌方“推高卖新”刺激、引导更新迭代的需求或将成为必经之路。
此外,随着国内小家电市场饱和,海外市场成为了当下小家电企业的必争之地。
今年上半年,多家小家电企业在外销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苏泊尔靠SEB集团输入的稳定订单,外销业务增长飞速,同比增加39.29%;新宝电器收购海外知名小家电品牌,外销营收占比70%以上,同比增长27.05%;小熊电器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不错战绩,外销收入同比增长26.66%。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国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和个人护理小家电的出口量增幅均超过20%。凭借着供应链优势+成熟营销手段,小家电出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