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中国家电市场在持续改善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内需逐步扩大,供给侧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和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超过30%。
此外,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明显,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作用愈发显著。
1.国内家电市场需求的温和复苏
尽管疫情对中国家电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放宽,市场消费回暖的趋势并未如预期那样显著。
家电市场的需求复苏呈现出温和的态势,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家电市场的保有量已经相对较高,市场接近饱和;其次,部分家电产品已由必需品转变为可选品;再次,家电产品的更换周期较长,消费频次相对较低;
最后,以更新换代为目的的家电需求并不迫切。综合这些因素,家电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而是呈现出一种温和的复苏状态。
根据奥维云网(AVC)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规模达到了8498亿元人民币,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95.4%,同比增长3.6%,表明中国家电市场已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稳定增长的周期。
2.刚需类产品的结构升级与非刚需类产品的市场渗透
从不同家电品类的发展走势来看,市场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对于刚需类家电产品,如白色家电和厨房大型家电,由于家庭普及率较高,市场更新换代需求成为主导,产品结构普遍呈现出升级趋势。而洗碗机、嵌入式微蒸烤设备、清洁电器、净水器等新兴品类则仍处于市场普及和渗透的阶段。
中国彩电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新增需求的拉动作用不足,而新兴的替代产品不断涌现,分散了用户的影音娱乐需求。
2023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了13.6%,但由于产品和尺寸升级、价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零售额的下降幅度小于零售量。
空调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空调国内零售额达到2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占整体家电市场零售额的27.8%,成为全年家电各品类实现3.6%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23年对于空调行业而言,是在经历了3年的低位蓄能后的复苏之年,内销市场受益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和高温天气的影响,表现出色,成为整个家电市场中的亮点。
家用制冷市场在2023年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零售额同比增长5.2%。从长周期的角度观察,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周期,新增需求较少。
但冰箱产品的技术迭代和升级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18年中国家庭制冷产业进入结构升级期以来,以功能驱动为核心动力,品牌高端化和产品高端化成为两条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过五年的升级与变革,市场已进入结构升级的末期,正逐步从功能驱动向场景驱动的时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