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诚信之星”,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榜上有名,成为2020年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全国“诚信之星”。
阜宁风灾抢修、疫情防控保电、长江防汛抢险……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2009年成立,12年来,南京大大小小上千次重大抢修、保电工作中,他们从未缺席,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争分夺秒,更早更快送上电
去年1月30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接到一项紧急通知,要在11天内完成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工程的送电任务。这个被称为南京“火神山”的医疗中心涉及72间隔离病房、32间医护工作室,不仅要铺设近两公里的电缆,还要安装两台环网柜和4台500千伏安变压器。
“当时是疫情初期,医用口罩、护目镜等物资十分紧缺。我们把工作装备中能起到防护作用的都尽可能戴上,没有一个人退却。”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队长曾显庭说,服务队成员分成两班,24小时全天候保障扩建施工。最终,仅用9天就完成了原本43天的工作量,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每一次面临的任务都极具挑战,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第一任队长、现为服务队荣誉队长的张代飚,对2016年阜宁风灾抢修至今印象深刻。“那年6月23日晚上12点,我们接到任务,当时一边开会一边将装备运上车,凌晨4点集合出发。”
“连续救灾的第三天,我们来到立新村。只见两边是农田,中间道路因为要留给救护车通行,抢修车辆不好进出,总重10多吨的抢修材料只能手提肩扛,一趟趟运往抢修点。之前已经连续奋战两天两夜,大家累得两条腿都几乎抬不起来,但仍肩扛材料顽强前行。”
在炎热暴晒的天气高空作业,队员们顾不得吃一口饭,身体几乎脱水,嘴角和鼻子开始蜕皮,长满水疱,咧开嘴说话都会疼痛难忍。救灾最后一夜,阜宁再次遭遇冰雹,酷暑过后气温骤降,队员们冻得直打哆嗦。经历5天5夜近100个小时的奋战,服务队累计架设40基电杆、组装2台公用变压器,圆满完成抢修抢险任务。
有难必帮,保障百姓用好电
在服务队员看来,“诚信之星”是言出必行的许诺,是整个电力系统对社会的一个承诺,服务队要时刻履行使命,保证人民每时每刻“用上电,用好电”。
在服务队办公室里,有一面印有“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的锦旗。2018年,南京市秦淮区一所老年公寓反映线路老化,冬夏两季空调只能开一半、歇一半。队员们对老年公寓线路、食堂电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线路容量不足、绝缘老化严重。服务队当即决定对绝缘老化和小容量线路进行无偿更换,让公寓的老人们安全生活。
多年来,南京的大街小巷、楼房屋舍都有服务队的身影,“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南京迈皋桥地区的一所小学校园操场扩建后电线杆被纳入操场范围,影响学生活动安全,而学校缺乏申请杆线迁移经费,便向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求助。经现场勘察,考虑到群众利益与学生安全,服务队特事特办,义务为学校开辟“绿色通道”,3天内就解决了问题。
创新升级,停电将成“过去式”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队积极响应南京智慧物联网建设,参与打造南京配电智能监控中心,实现配电网“主线、分支、公变”三级实时监控,通过智能系统最大化降低客户计划停电次数。配合打造南京河西商务区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区域内率先告别“计划停电”。去年共申请投运全自动FA线路191条,实现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快速隔离。“通过系统快速响应、精准判断,仅用两分钟就可实现以往至少需两个小时的故障点研判、隔离、恢复等一系列工作。”服务队党支部书记赵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