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防主要危险因素概况

GB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

GB21478-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

GB21749-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玻璃仪器及连接部件》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防主要危险因素概况

1原材料

1.1有害材料

外部受污染或内部含有害物的材料:废料、受化学或生物污染的材料、含有害化学物或重金属超标的材料、破损后能产生粉尘或有害纤维的材料、易燃材料、含有虫卵等有害物的材料;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或传染病媒介物的污染,并应避免选用致害动物或致害植物。

1.2耐老化

凡是由于材料老化可能使仪器性能降低而影响安全的部位,应选用有足够耐老化能力的材料。

1.3耐高温、低温和非燃烧材料

工作时产生高温的仪器使用的材料不应因高温热源而熔化、弯曲、丧失强度或者着火,或者使用在高温下会炭化的有机材料;在工作温度下不应造成涂料和保护层损坏。教学仪器应使用非燃烧材料或阻燃材料,除功能需要,易燃材料不应用作教学仪器的结构材料。

1.4抗腐蚀材料

凡是由于腐蚀可能影响仪器安全的部位,应选用有足够抗腐蚀能力的材料,或以其它方式采取足够的抗腐蚀措施。

1.5材料强度

教学仪器用材(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安全系数应不低于生产设备(同类部分)。

教学仪器的机械性能

1.6不适合使用的材料

详见标准。

2机械性能

2.1控制和调节件

控制调节部件在工作状态下不应对使用者带来伤害,调节功能应在产品上明确标出。各种控制操作件及开关要求等。

2.2结构

2.3振动和冲击

经受住自身的振动或冲击,以及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振动、冲击或可能遇到的其他条件,防振、减振等要求。

2.4旋转仪器

2.5紧固件

各种紧固方法的要求。

2.6质量限值

由一人举起仪器或零部件质量的极限。

2.7外表棱、角和锐利尖端、飞边

2.8小零件(37~96个月)

可以被放入下列容器的可拆卸小零件均不允许用于37~96个月(4~8岁)儿童:

轴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圆筒,梯形两底分别为25.4mm(允差:上偏差+0.1mm,下偏差0mm)和57.1mm(允差:上偏差+0.1mm,下偏差0mm),直角边31.7mm(允差:上偏差+0.1mm,下偏差0mm)。

2.9标志和说明

2.10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的装设等要求。

2.11非正常运转模式

当仪器进入设定、示教、过程转换、查找故障、清理或维修控制模式工作时的要求。

3高温和低温

加热器、热源和热表面、低温器械的要求。

4噪声和振动安全

噪声限值等。

5电离辐射安全

操作人员防护要求、材料屏蔽、放射性剂量限值等。

6电磁辐射安全

激光、强光、紫外、红外、射频等防护和电磁辐射剂量限值等。

7电气安全

7.1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保护接地

7.2对接触电能的防护

7.3开关、控制和调节装置

7.4主要零部件

7.5电光源和电加热器

7.6环境影响

8颜色和标志

指示灯、按钮、导线、电极、磁极的颜色规定。警告标志。详见标准。

例:使用电网电源的仪器可能有的安全问题

(1)绝缘电阻:潮湿试验后不小于2MΩ,抗电强度,I类电器1500V,II类电器3000V(工频变压器初级-铁芯和初级-次级)。

(2)电器间隙I类电器3mm,II类电器6mm。

(3)电源软线截面积不小于0.75mm2,导线抗电强度3000V。

(4)机壳上的孔,离边缘100mm范围内无危险带电件。

(5)熔断器座采用PC2类或PC3类(不用工具不可能接触到危险带电件)。

(6)10kV高压输出端子的抗电强度14kV。

(7)10kV高压输出端子周围用红线划出,并且注明:“使用时危险带电”。

(8)如果是I类电器,必须使用单相三极插头。如果是II类电器,则只允许使用单相二极插头。

(9)保护接地线必须用黄/绿双色线,连接用焊接或加弹簧垫圈的螺钉,连接电阻不大于0.1Ω,接触处的金属不用GB8898-2001附录F分界线上部的配接。

(10)外壳抗外力:包括开孔和织物上,加力50N,持续10s,外壳不应危险带电。

(11)危险带电件不可触及,如有可移去的保护盖,则可触及部分不应危险带电。多有外露导线部件不应危险带电。

(12)绝缘物厚度符合标准规定(如果用聚氯乙稀材料,则厚度至少0.4mm)。

(13)设备内部的导线,如果绝缘损伤后容易引起危险,则要固定,当在该导线上或周围零件加2N力时,不会使该导线接触到超过允许温升的热源;导线的绝缘不会受到周围尖锐边缘、运动零部件的损伤。

(14)故障条件下工作,不允许使设备内过热损坏。

(15)小灯座:抗电强度500V,脉冲电压:330V、500V、800V,最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16)其余未尽事项按GB8898-2001(或GB4706.1-2005)有关规定。

按原来的要求:只有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可以是常态)。(未明确是否在潮湿试验后试验)。抗电强度:I类电器1500V。II类电器3000V。

THE END
1.市电输入的电子产品,PCB设计时关于爬电距离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十、设定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的基本步骤 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06272/answer/2820592358
2.直流1500v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标准TS 1057-1972 空气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YU-JUS,关于直流1500v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标准JUS N.K0.010-1979 低压控制设备.间隙和爬电距离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直流1500v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标准GB/Z 43963-2024 确定额定电压在交流1000V以上至2000V,直流1500V以上至3000V间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数值以及对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sp/928584.html
3.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标准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规定的标值比电气间隙规定的标值要大,走线时需另外达到这二者的规定(即要考虑到表层的距离,也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距离),打槽(槽宽应超过1毫米)只有提升表层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可以提升电气间隙,因此当电气间隙不足时,打槽是不可以处理这个问题的,打槽时要留意槽的部位、长度是不是适合,以达http://yg68.net/html/28/2138.html
4.绝缘配合第1部分:基本要求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GB/T 32350.1-2015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pdf,ICS45.060 S04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 — GBT32350.1 2015 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 第 部分 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 1 国家标准?可打印?可复制?无水印?高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16/5034004042002304.shtm
5.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指导性技术文件 现行 国家标准《确定额定电压在交流1000V以上至2000V,直流1500V以上至3000V间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数值以及对固体绝缘要求的指南》 由TC417(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常熟开关https://std.sacinfo.org.cn/gnoc/queryItemInfoPlat?projectId=1011151&type=GB_INFO
6.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电气间隙和电压对照表在布局PCB时遇到了强弱电的距离问题,搜索后简单总结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概念,梳理一下我们平时的项目中可能用得到的安规标准。 简单地讲,爬电距离是: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的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https://blog.csdn.net/xingsongyu/article/details/88285086
7.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安全距离的区别和标准安全工程师电气安全距离是指电气设备上的带电部分与人体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确保人体或其他物体不会受到电击或电弧的危害。标准方面,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通常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而电气安全距离的要求通常遵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https://www.bkw.cn/angcs/ask/172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