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于2017年立项为校级教学团队,2020年通过验收。教学团队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为建设单位,自2021年起以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建设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社会服务及创新能力强,既有多年教学一线成效突出、业务强的骨干,又拥有国内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加盟的教学团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主要承担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工作,自2017年创建以来,团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以专业群带头人、学术与教学骨干为核心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梯队。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平台,在2021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的验收,并在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一、教学团队简介
(一)教学团队状态
经过多年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已经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带头人引领、教授博士示范、骨干教师精悍的优秀梯队(见表1-1教学团队状态表)。目前共有校内专任教师16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
团队教师获得多项荣誉:1人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为全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1人为南粤优秀教师,2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2人为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为校级技能大师,1人为校级专业领军人才。
表1-1教学团队状态表
序号
师资类别
人数(人)
占比(%)
备注
1
专业群带头人
2
10%
叶萍、廖慧
正教授
3
博士
8
40%
廖慧、苏再军、郑凌玲、邹黎明、叶心亮、庄丽彬、赵丽莎、袁泉
4
“千百十”培养对象
叶萍(校级)、廖慧(省级)
5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
廖慧、邹黎明
6
学校教学名师
15%
叶萍、廖慧、莫慧芳
7
省市级以上称号
20%
魏文锋:全国技术能手
廖慧:南粤优秀教师
叶萍、廖慧:市优秀教师
(二)教学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由专业群建设的16名校内专业教师和4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团队结构分析(表1-2教学团队结构表)如下:
双师结构:专职教师16人(双师素质比例90%),企业兼职教师4人。
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高职称11人(其中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6人),中级职称7人(其中讲师6人,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占比为65%。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博士7人,硕士8人,本科1人,占专职教师人数比分别为43.8%、40%、5%;企业兼职教师4人均为本科。
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占比5%;40-50岁11人,占比55%;30-40岁8人,占比40%。
表1-2教学团队结构表
项目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研究生
本科
正高
副高
中级
50~
40~50
30~40
专业教师
人数
20
15
11
比例%
100
75
25
10
55
40
其中
专任教师
16
93.75
6.25
12.5
50
37.5
62.5
31.25
兼职教师
0
教学团队团结协作,老中青年教师密切合作,形成了传、帮、带机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
(三)建成三个协同创新团队
建成由专业群带头人引领、团队核心骨干教师为主的省市级协同创新团队三个,近年来在科研、社会服务成绩斐然,在行业形成较高知名度,近三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校企联合完成培训项目10多项,累计培训上万人,到账经费达80多万元;校企联合开展低压电工上岗证培训与考试,开展等8个1+X证书的培训与考核。
表1-3创新团队基本情况
专业群带头人(主持或主要参与)
创新团队名称
团队主要成员
廖慧(学术带头人)
广东省高校大功率高可靠电能变换与控制科研创新团队
戴宏跃、郑凌玲、王文蓉、侯继红等
叶萍(管理带头人)
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团队
田钧、董立国、叶心亮等
廖慧、叶萍
广州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研团队
侯继红、郑凌玲、王文蓉等
二、团队特色与优势
(一)团队规模适当、结构合理
本教学团队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单位组建,由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四个组群专业的核心专任教师16人和企业兼职教师4人,共由20人组成,团队规模适当。
教学团队是一支经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锤炼,具有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梯队好。表现为: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占95%;职称结构合理,教授2人,副高职称10人(其中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5人),中级职称8人(其中讲师6人,工程师2人);学历层次高,专任教师全部为硕士学位及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占专职教师人数比为43.8%。
(二)教学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社会服务及创新能力强
团队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5项;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省级10项,市级9项;发表EI、SCI收录、核心杂志论文6篇;成立智能电气装备研究所,建设省智能电气装备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省高校高端电源系统技术开发中心,申报广东省低碳智能电力电子装备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获得立项。
(三)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团队中:1人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为全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1人为南粤优秀教师,2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2人为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为校级技能大师,1人为校级专业领军人才。
三、团队符合认定条件情况
根据认定条件,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以来,教学团队符合认定条件7项中的6项,具体说明如下:
已获得业绩
符合7项中的6项
佐证材料
廖慧于2021年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1.有团队成员获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或特支教学名师称号;
本文件附件1
莫慧芳于2018年获广东省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莫慧芳、王春艳、彭明仔老师于2021年获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2.有团队成员在国家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上获奖
本文件附件2
2023年6月廖慧被推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3.有团队成员牵头建设国家或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本文件附件3
魏文锋于2022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5.有团队成员为全国或省劳动模范、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本文件附件4
团队负责人叶萍2023年入选为全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工业数字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6.团队负责人目前在国家或省教学或行业组织、团体或专业刊物担任重要职务
本文件附件5
廖慧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级);
叶萍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六批“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