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产品接触电流测量方法

过去的电气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常使用“泄漏电流”这一术语,但“泄漏电流”这一术语在不同的标准中用于表达若干不同的概念,如接触电流、保护导体电流、绝缘特性等。就安全而言,主要考虑可能流过人体的有害电流,而该电流又不一定等于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因此,为准确起见,新的电气电子产品安全标准正在逐步采用接触电流这一术语反映电气电子产品的泄漏电流安全特性,并另增加了保护导体电流这一术语供需要时采用。

二、接触电流的人体效应

接触电流的人体效应包括:感知、反应、摆脱、心室纤维性颤动、电灼伤等。对接触电流的人体效应研究表明,电流的效应由生理参数和电气参数决定。

1.感知、反应和摆脱

感知、反应和摆脱阈由人体与电极接触的面积、接触的状态(干、湿、压力、温度)以及个人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决定。感知、反应和摆脱与接触电流的峰值有关,并且随频率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峰值测量方法更适合于非正弦波,也适用于正弦波,感知、反应和摆脱电流的测量网络应具有规定的频率响应特性。

2.心室纤维性颤动

3.电灼伤

电流达数安培延续超过几秒,则可能发生内部灼伤或其他严重损伤。电灼伤与接触电流的有效值有关,与频率无关。

三、电气电子产品接触电流测量比较

过去,电气电子产品标准普遍采用两种传统的技术测量泄漏电流,一是测量保护导体中的实际电流,二是采用一个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网络代表人体模型测量泄漏电流,两种方法都是把泄漏电流定义为流过电阻器的电流,并习惯上将其作为正弦波来处理,取有效值作为测量结果,因为测量有效值*为方便。

电子开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源系统和电气电子产品中,因而产生了高频谐波电压和高频谐波电流,使得过去使用的测量网络和测量值不能准确反映电气电子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接触电流特性,需要采用新的测量网络和测量值以适用新环境的需要。

下面对几种常用的电气电子产品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和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标准的执行和修订提供参考。

1.家用电器产品的接触电流测量

标准GB4706.1-2005/IEC60335-1:2004(ED4.1)第13.2条规定:“泄漏电流通过用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所描述的电路装置进行测量”。该条注1中提及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所示的电压表应能测量电压的实际有效值(英文原文是truer.m.svalueofthevoltage,笔者认为,应该翻译成真有效值)。而该条又规定:“泄漏电流的限值为0.25mA、0.5mA、0.75mA、3.5mA等”。从标准3.1条规定:“除另行规定,术语‘电压’和‘电流’都是指有效值(r.m.s)”看,该泄漏电流限值应为有效值,但标准没有明确如何从电压的实际有效值转换到电流有效值。而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则规定加权接触电流=U2/500(峰值)。

2.灯具产品的接触电流测量

标准GB7000.1-2007/IEC60598-1:2003第10.3条规定:合格性根据IEC60990:1999的第7章检验。该条规定:“泄漏电流*大有效值为0.5、1.0等。同时,该条注c中提及当使用IEC60990图4和图5网络时,应分别测量峰值电压U2和U3,且转换到有效值,但标准没有明确如何从峰值电压转换到有效值电压并再次转换到电流有效值,以便与泄漏电流*大有效值限值进行比较和判定。而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则规定加权接触电流=U2/500(峰值)。

3.音视频产品的接触电流测量

标准GB8898-2001第9.1.1条规定:“按GB/T12113-1996的规定使用本标准附录D的测量网络进行接触电流的测量,以电压U1和U2表示的接触电流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值:对交流:U1=35V(峰值),U2=0.35V(峰值);对直流:U1=1.0V”。同时,该条注5中提及,交流限值U2=0.35V(峰值)和直流限值U1=1.0V相当于交流限值0.7mA(峰值)和直流限值2.0mA。交流限值U1=35V(峰值)相当于频率大于100kHz时的交流限值70mA(峰值)。由此可以看出,交流电流限值=交流电压限值/500Ω。经过对比,GB8898-2001标准附录D的测量网络与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所描述的测量网络是一致的。

THE END
1.真是大胆!竟然用这种方法爬电线杆上测电!真是大胆!竟然用这种方法爬电线杆上测电!石头不少 河南 2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逆天帝尊:女人的鲜血竟然长出了白莲,村民们都觉得她是怪物! 解九说电影 5跟贴 打开APP 涛哥说:一个人,两张皮!参加美国庆典,拒绝俄罗斯的邀请 二虎涛哥 1.2万跟贴 打开APP 服务员和顾客的搞笑对话,笑不活了#又被套路的https://m.163.com/v/video/VJHPIM686.html
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doc文档介绍:该【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是由【山清水秀教育】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https://m.taodocs.com/p-1075541410.html
3.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1.本技术涉及三维测量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导电部分之间沿其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之和。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子呈现带电的现象。绝缘子爬电距离是否达标,深刻http://mip.xjishu.com/zhuanli/55/202111476495.html
4.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都是指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主要用于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 爬电距离是指在指定的电气条件下,两个相邻金属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使得在两个表面之间的爬电电流不超过规定的最大值。通常测量爬电距离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比如爬电距离测试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579969/article/details/129560403
5.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方法实用解析.docx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方法实用解析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结合典型情况与实际测量项目,分析汇总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和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标签:X 值;80°;路径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属于电工电气产品安全距离的两种形式,在灯具、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以及家电类产品的安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104/8061143051005010.shtm
6.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检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绝缘穿透距离,绝缘电阻,耐压强度,局部放电,绝缘材料厚度,介电强度,绝缘材料密度,泄漏电流,接地电阻,绝缘材料含水率,高压指示器,绝缘破坏电压,浸水试验,电感耐压,电压分布,电器接线,漏电流测量,电磁兼容性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检测方法 https://www.yjswu.com/cailiaoshiyanshi/qitacailiaojiance/6834.html
7.爬电距离怎么测量爬电距离实际应用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爬电距离怎么测量 爬电距离测量方法和过程如下: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Ⅲhttps://m.elecfans.com/article/594213.html
8.202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标准本文件测试结果不能直接用于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爬电距离。注2:本文件符合IEC60664 1。注3:通过本试验,可以鉴别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电气设备上的材料耐电痕化性能优劣。若需评定户外使用材料的性能,则可采用更严酷的长期试验,采用较高电压和尺寸更大的试样(见IEC60587 的斜板试验),其他试验方法(如斜板法)可与本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1991568116.html
9.GB4793.12007对医疗器械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摘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作为衡量电气绝缘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测量数值的真实性对于医用电气产品安全至关重要。现首先介绍了GB 4793.1-2007标准要求,概述其内容,然后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标准要求、测试方法及实验仪器的角度出发,结合日常检测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详细分析产品在设计和结构、检测实验条件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2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