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销售人员来说,要想判断一个客户是否是目标客户,就需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好非语言交流工作。
购买力是判断一个潜在客户能否成为目标客户的唯一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购买条件或者有购买力的人才是我们销售人员真正的客户。
很多客户为了获得更多的交易筹码,在言语上通常不会主动表现出购买意愿。这就会增加销售人员的推销难度。
客户在谈话时,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动作、神态都不同程度地传递着购买信息。作为销售人员来讲,这些信息就是很多销售机会。
把握得好就容易顺利达成成交,反则,则很难说服客户。小丽和秦小敏同为一家超市的家用电器促销员,小丽刚刚聘来,业务不熟练,秦小敏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主管把他们安排在一起,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让小丽向秦小敏学习学习。周末,他们各自接待了一位顾客:
销售人员小丽
一位女士走进来,小丽很热情地走上去:“小姐,您好,需要点什么呢”
客户轻轻嗯了一声“我先看看”,然后在店里慢慢地逛了起来。此时,小丽总是跟随其后,不断地问这问那,显得十分殷勤。
客户不时地转头看看,似乎非常不舒服。转了不到一圈,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径直走出了专卖店。
销售人员秦小敏
与此同时,一位中年男顾客也走了进来,接待他的是秦小敏。见有人进店了,秦小敏马上迎上前去,说:“先生,您好,欢迎光临。”客户轻轻地“嗯”了一声,同时看了秦小姐一眼,径直向店内走去。
秦小敏紧随其后,也注意到了这位客户,个头较矮,身材较胖,短短的头发,戴着一副眼睛,话不多。细心的秦小敏发现,这位客户虽然话不多,但在观察产品的时候却不时地抓头发,还做出解衣领扣子的动作。
凭借多年营销识人的经验,秦小敏马上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紧随其后的原因,心里产生了紧张、烦躁之感。于是,她走向前礼貌地对客户说:“先生,你先随便看看吧,我去给你倒杯水。”
客户说:“好的,我自己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叫你。”秦小姐转身离开,一会就给客户端来了杯水,之后又默默地再走开。这时,秦小敏发现这位客户放松了很多,时而轻声自语,时而哼着小曲,看样子心情不错。
正如例子中的两位促销员,一个注意到了客户情绪上微妙变化,另一个则完全忽略掉了,由此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
销售人员能否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客户非语言沟通的效果。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些语言成分呢?
这就需要销售人员学一点观人术,通过客户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表情等上来判断。
①观察客户的兴趣爱好。
在与客户初步接触后,营销人员要尽量挖掘客户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生活状态。有的人喜欢打高尔夫、保龄球,有的人可能也喜欢,但从未玩过。所以经济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爱好。
②观察客户的消费习惯。
看客户抽什么样的烟,喝什么样的酒,饮什么样的茶,甚至买什么样的饮料,用什么样的纸巾,挎什么样的包,带什么样的表,用什么样的手机,通过这些消费特性可以进一步判断客户的购买能力。
③观察客户名片上的信息。
名片透漏出来的信息虽然比较少,但却非常重要。比如职业、职位等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收入情况。
通常来讲,职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收入水平的高低,职业好,职位高,收入相对就高。职业差,收入相对也比较低。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流的时候,不能忽视一张小小的名片。可见,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就等于为自己开辟了另一条畅通无阻的沟通大道。
既然客户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那么,这就需要销售人员即时准确地捕捉到,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准确解读,把这种信息转化为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