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2021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进展与挑战

内容提要2021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亮点较为突出,服务型消费回流初见成效。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面临放缓挑战,疫情对服务型消费仍有较大冲击,服务型消费缺口没有完全回补,供给面临多方掣肘,农村服务型消费升级相对滞后,经济波动影响消费结构升级。为了进一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进程,加大服务型消费供给,加快服务体系与服务环境建设,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进程,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公共消费,加快服务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施策以稳定消费预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升级;服务型消费;服务业市场开放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迟福林匡贤明张飞方栓喜(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刊期《财经智库》2022年第3期

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务型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居民消费结构正呈现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升级的中长期趋势。2013—2019年,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水平从5246元上升到988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提升到45.9%(见图1)。根据中改院课题组“中国消费”报告预测,到2025年,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将超过50%,到2035年将达到60%~65%。

图12013—2020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及占比

图22001—2021年我国服务业规模及其占比

图32013—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比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服务型消费水平与占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2021年,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恢复态势,服务型消费“双回升”特点比较明显,在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回流等方面有一定亮点。但从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看,2021年消费复苏未及预期,消费结构升级面临放缓压力。这其中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疫情严重冲击,也包括服务型消费供给受阻、家庭财富恢复偏缓、居民就业与收入预期不稳、消费市场环境不佳等。消费稳则市场稳,市场稳则经济稳。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关键是把握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大“稳消费”的政策调整力度,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服务体系与环境建设,以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14亿人的服务型消费潜力。

一、2021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势

2021年,我国消费规模实现反弹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超过44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2.4万元,均超过2019年的水平。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也取得一定进展,服务型消费水平与占比均出现回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并未改变。

(一)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达到10645元,超过2019年9886元的水平,同比增长17.8%;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个百分点,占比回升到44.17%,比2020年提升1.56个百分点,接近疫情前2018年的占比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重现下降态势。2021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尽管仍高出2019年1.6个百分点,但比2020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并降至30%以内。其中,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6%和32.7%(见图4)。

图42001—2021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二)健康、信息、文化等服务型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医疗保健服务支出方面,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到2115元,超过2019年的支出水平(见表1)。其中,城镇居民支出达到2521元,是农村居民的1.6倍。以大健康为例,2021年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市场规模达7.4万亿元,2021年突破8万亿元。

在交通通信服务方面,2021年,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服务支出为3156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13.1%,同比增长14.3%(见表2)。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服务支出达到3932元和2132元,分别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13%和13.4%。城乡人均交通通信服务支出倍差为1.84∶1,小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倍差。以信息消费为例,居民信息消费已成为消费重要增长点。2021年,5G的商用带动了VR、AR、赛事直播、虚拟购物等新型服务型消费快速发展,也带动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加速普及,预计2020—2025年将形成8.2万亿元的信息消费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

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方面,2020年,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支出受疫情冲击较大,2021年出现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达到2599元,同比增长27.9%(见表3)。以电影票房为例,2021年,全年放映总场次达到1.23亿次,同比增长118.2%,全年票房达到472.6亿元,同比增长131.5%,比北美市场电影票房高六成多,位居全球榜首(见表4);假日档期累计票房为170.0亿元,较2019年的144.2亿元增长17.9%。

旅游业方面,虽然整体尚未完全恢复,但假日经济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带动作用逐步恢复。2021年,七个主要节假日的旅游人次为13.3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9244.38亿元,分别占全年的41.2%和31.6%,比202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见表5)。

(三)新型消费亮点突出

线上消费尤其是农村线上消费增速显著。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实现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13.4%,比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高出9.4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1%,比2019年高出近4个百分点(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近年来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线上消费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2020年快2.4个百分点(见图6)。其中,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图52019—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

图62014—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

图72016—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四)服务型消费回流初见成效

大城市成为集聚服务型消费的重要平台。与农村相比,城市和城市群拥有广泛的零售网络、齐全的服务产品,是服务型消费释放的重要载体。2021年,全国前10大消费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0.63万亿元,占全国的24%(见图8)。与此同时,城市成为消费新业态的策源地。以首店这一业态为例,首店大都选择在消费大城市落地。2019—2021年上半年,上海首店数达到2408家,北京和成都分别为1363家和1155家,沪京蓉成为首店的第一梯队(见表7)。

图82021年消费规模前10位城市的消费规模及人均消费水平

注:消费规模口径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1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五个城市中,除天津外,上海、北京、重庆、广州四地2021年的消费规模均超过万亿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成为服务型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估计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万亿规模的城市有望达到8~10个。

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始吸引消费回流。以免税购物和境外医疗回流为例,2021年海南全省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达到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免税销售额达到504.9亿元,免税购物人数达到967.66万人次,免税购买件数达到5349.2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83%、73%和71%(曹文轩,2022)。与此同时,2021年,博鳌乐城先行区全年接待医疗旅游人数、医疗机构营业收入、特许药械使用患者分别达到12.73万人次、15.33亿元、9963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0.57%、83.7%、483.31%(见表8);未在国内上市但在乐城已率先使用的创新药械累计达200种。

(五)服务型消费的增长贡献率有所提升

自2012年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0年,受疫情冲击,消费的增长贡献率降至-6.8%。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4%(见图9),超过了2017—2019年的平均水平(59.5%),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1年1—4季度,消费贡献率分别为50.7%、74.1%、77.5%、85.3%,逐季递增的特点明显。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趋势一致,2021年服务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转负为正。根据中改院课题组的测算,2020年,服务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0.10%;2021年达到17.85%(见图10),超过了2014—2019年年均17.20%的贡献率。

图92001—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图102014—2021年服务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2021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的挑战

2021年,消费市场整体恢复不及预期,服务型消费增速回落压力较大,消费结构升级面临放缓挑战。这既有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有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增长偏缓、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一)疫情对服务型消费冲击仍然较大

疫情冲击仍然是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疫情冲击大的月份,消费增长相对低迷。《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22)表明,2021年疫情多点散发的月份,包括1—2月份、8月份、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仅为3.1%、1.5%、3.1%,加权平均增速为2.7%,比其他月份两年加权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聚集性和接触式服务业,如餐饮业、旅游业受疫情冲击最大。2021年,餐饮行业收入仍较2019年下降1.1%,两年平均下降0.5%,餐饮消费规模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国内旅游收入为2.92万亿元,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54.05%和50.96%,恢复进程仅过半;国际旅游仍处于实质停滞状态。全球疫情大流行对服务贸易的冲击也仍在持续。2021年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略低于疫情前2019年5.4万亿元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全球需求反弹带动我国货物贸易超预期增长,增速高达21.4%,高出服务贸易增速5.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比重降到11.93%,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见图11)。

图112016—2021年服务贸易规模及占外贸比重

(二)服务型消费缺口未完全弥补

2020—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77%,低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速,未及2021年年初市场各方面的预期。张斌(2022)指出,2020年实际消费低于趋势值8.4个百分点,约合2.42万亿元;2021年实际消费低于趋势值1.9个百分点,约合0.59万亿元。其中,服务型消费缺口更大。2021年,基本生活品和住房消费基本恢复到趋势值,但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还存在-9.8%、-5.0%和-2.1%的偏离度(见图12)。受此影响,尽管2021年服务型消费占比较2020年提升1.6个百分点,但仍比2019年低1.7个百分点,服务型消费占比修复仅接近一半。《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22)表明,2021年服务型消费占比逐季下降,服务型消费升级压力加大。

图122020—2021年居民八大类消费偏离情况

从全球来看,疫情对服务型消费的冲击也仍是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以美国为例,2021年12月,美国商品消费指数已超过疫情前,但服务型消费指数才恢复到114.26,仍比2020年2月的115.40低了1.1(见图13)。从趋势值看,2022年1月,美国商品消费已高出趋势值18.2%,但服务型消费仍低于趋势值3.4%。

图132020—2021年美国消费者商品与服务消费复苏情况

注:以2012年为基础。

(三)服务型消费供给面临掣肘

1.服务业投资增速偏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为2.1%,仅为2012年增速的1/10,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见图14)。逐月看,第三产业投资呈现明显下行趋势,累计增速从2月的34.6%快速降到12月的2.1%(见图15)。

图142012—2021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图15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高品质的服务供给短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服务型消费需求的要求、标准、体验不断提高。服务型消费供给在总量矛盾有所缓解的同时,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体系不适应的矛盾逐步凸显,客观上制约了服务型消费的升级,也成为服务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20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为38.3万人,虽然比2019年减少9.2万人,但仍占赴美留学生总数的30%左右(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2021)。

(四)农村服务型消费升级滞后

1.农村消费结构尚未达到2009年城镇消费结构水平。2013—2020年,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低于城镇居民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差距从2013年的5139元扩大到2019年的8228元(见图16)。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数据尚未公布,但从恩格尔系数看,2021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水平(32.7%)略低于2009年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水平(32.9%)。

图162013—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与服务型消费支出差距

2.医疗养老保障水平相对偏低制约农村消费结构升级。201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领取额从1408元增加到2088元,月均养老金领取额从117元提高到174元(见表10)。尽管水平在持续提高,但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养老金领取额仅相当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15.23%,不及农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的50%,城乡居保的水平还远达不到“保基本”的要求。

4.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例,2015—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从5.8万台增长到114.7万台(见图17)。其中,约90%的充电桩建设在城区,农村充电桩建设相对滞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

图172015—2021年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

(五)经济波动影响消费结构升级

图182013—2021年农民工规模及月均收入水平

图19城镇储户收入信心指数与就业预期指数

图202019—2021年16~24岁青年失业率

3.消费者储蓄意愿强化,消费信心不足。(1)居民部门杠杆率提升较快。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30%快速提升到62.2%,年均大约提升3个百分点(见图21)。杠杆率提升过快,意味着家庭利息支出压力加大。2020年,我国居民“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0%,明显超过韩国(12.4%)、英国(9.0%)、美国(7.8%)、日本(7.6%)、法国(6.5%)、德国(6.1%)。居民部门高杠杆客观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尤其是需求弹性较高的服务型消费的释放。(2)家庭储蓄意愿强化。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倾向“更多储蓄”的占比达到51.8%,较前期提升1个百分点,显著高于“更多消费”(24.7%)和“更多投资”(23.5%)的占比,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的特点比较突出。2021年1—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U型”态势,尚未恢复到2019年的平均水平(见图22)。

图212012—2021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

图22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三、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建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积极应对消费结构升级放缓的突出挑战,推动结构性政策调整和深化结构性改革,促进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消费全面复苏与增长。

(一)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进程

1.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准”的精神,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打破服务业领域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同产业间政策的差异,营造竞争中性的制度环境,强化竞争基础性作用,为服务业平等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有效适应服务型消费需求升级趋势,鼓励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新服务业态发展。

2.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往往能够最先感知社会消费需求变化并探索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大服务有效供给,需要释放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要保持政策的适度稳定性,在优化监管的同时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要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则,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玻璃门”。建议抓紧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稳定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基础。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保护条例》。

(二)加大服务型消费供给

2.着力释放居民健康需求。有预测表明,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将达到数十万亿元。加上其他健康需求,“大健康”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适应我国居民健康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加快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开放,推动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以数字经济为支持,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全面加大`健康服务供给。

4.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消费发展。一是鼓励消费新业态创新。鼓励发展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支持消费领域的平台企业运用新技术探索和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培育更多“小而美”的网络品牌。抓住5G商用的契机,拓深拓宽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面,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加强智能服务终端建设,重点发展无接触交易式的服务。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流通”发展,全面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支持企业开展线上促消费活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

(三)加快服务体系与服务环境建设

1.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标准。按着《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倡导健康饮食、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建立广覆盖、全方位的健康标准。一方面,在加大服务供给的同时,对标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制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在国内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加快对标国际服务标准。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药品、旅游娱乐、体育养老等重点服务业的管理标准,并实现资格单向认可,形成倒逼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动力。

2.完善和优化服务体系。与商品有所不同,服务型消费对服务体系的要求更高。例如,目前海南免税购物是以销售免税品为主,消费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释放服务型消费需求,在加大服务型消费供给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比如,海南需要对标香港,加快免税购物的服务体系建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下功夫,形成包含服务标准在内的一整套免税购物服务体系。

(四)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进程

3.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消博会品牌化,放大消博会效应,助推消费潜力释放。加快建设全球消费精品中心,为国内外消费精品提供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满足全球消费精品企业和品牌参展交易需求,在海南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五)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1.加大家电下乡力度。在商品消费领域,城乡消费差距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领域。一些常见厨房电器的城乡家庭拥有量仍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每百户家庭微波炉为19.7台,仅为城镇居民家庭的34.87%;抽油烟机为30.9台,仅为城镇居民家庭的37.41%。要将城乡差距较大的耐用消费品纳入家电下乡的补贴范围,提速家电下乡。

2.加大服务下乡力度。服务于农业工业化的现实需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城镇专业化服务商下乡,推动城市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大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服务下乡,释放农村服务消费潜力。

3.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一是积极培育乡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乡村特色产品与服务、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价值和功能融合,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二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三是将乡村旅游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带动农民致富,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六)进一步扩大公共消费

1.加大政府公共消费支出力度。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公共消费率约为15%~17%。2020年为16.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4个百分点左右。从经济生活实践看,公共消费优先向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能带来比较好的乘数效应。钟正生(2021)表明,我国公共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长期内最高可提升0.4个百分点。为此,需要进一步调整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将政府消费支出向公共消费倾斜,提高公共消费率。争取到2025年,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重由2021年36.8%提高到40%以上。一是公共教育消费,争取到202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至4.5%~5%。二是公共医疗消费,公共医疗投入增速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三是公共养老消费,为城乡老年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四是公共住房消费,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公共住房供给,提高公共住房比重。

(七)综合施策稳定消费预期

图232012—2021年居民工资性收入及其占比

3.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避免疫情防控对节假日等重要消费时点的冲击,防止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降低疫情对服务型消费的冲击。

(八)加快服务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央侧重全国统一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标准制定等;地方侧重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保障其可持续。对于重大项目,重点是改善中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大城市将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向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扩散,促进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

2.重点强化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1年1—11月,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92.7万辆,比2020年同期增长1.9倍,A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还有巨大的潜力。在推进城区充电桩建设的同时,需要提速农村公共充电桩建设,重点解决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的问题。

3.完善数字消费基础设施。重点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核心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适应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数字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等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跨境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跨境数字消费便利化水平;提升和完善社区便民数字消费设施,打造便民数字生活服务网点和服务圈,建设数字消费综合体验场所和新型数字消费服务平台。

THE END
1.遵义日报数字报12月1日,贵州省商务厅发布《省商务厅关于调整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活动规则的公告》,本次调整主要扩大了补贴品类,优化了消费者参与流程,且新规则从2024年12月1日起执行,12月31日截止,不往前追溯。 据悉,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对消费者购买3000元(含3000元)以下国产手机、平板电脑这两类数码产品,按照产品购置发票http://zyrb.zunyiol.cn/html/2024-12/02/content_97624_18048136.htm
2.海南公布家电家装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监督举报方式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为持续规范经营者行为,共同维护公正有序的市场秩序,确保海南2024年家电、家装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资金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该厅近日向社会公布2024年家电、家装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监督举报方式,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举报。 商家参与实施2024年海南省家电、家装家居以旧换新惠民补贴政策时,出现以下行为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24-12/03/content_4308072.htm
3.实惠满满点燃消费新热点家电海口市新政策补贴政策在海南省商务厅的精心指导与海口市商务局的竭力主办下,积极响应海口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号召,“旧要换新·惠享消费”2024 海口以旧换新进社区(琼山区专场)活动,将于12月6日至12月8日在琼山区高兴里盛大开启。 本次活动核心锁定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家装以及电动自行车等重点板块,昊铂、零跑、比亚迪、方程豹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LI9LK90527D65A.html
4.海南人才引进政策2022补贴律师普法海南人才引进政策2022补贴 普法内容 2022年海南从两个三个方面为吸引的人才提供保障,主要集中在: 1、降低落户门槛,在实际工作地和实际居住地都可落户; 2、提供住房保障:对购买商品房不限购、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工作时间达年限后赠予房屋产权,和住房补贴,给予三年2000至5000不等的租房补贴; 3、为吸引来的人才提供更加https://www.110ask.com/tuwen/14613214772973041222.html
5.河南汽车下乡补贴2022最新政策爱问知识人一、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启动 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5月开始,到12月结束。届时将在山西、吉林、江苏https://iask.sina.com.cn/b/new2GM5Fnkt8IF.html
6.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26期(总期125期)在线培训课程一是在全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鼓励有条件地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中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保障公平竞争。二是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推进安装、维修等全链条服务标准化。三是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全面实施千兆光纤网络工程,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为扩大家电消费提供支撑。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48.html
7.独生子女户补贴政策其次, 两项政策都经历了试点期和推广期, 在对试点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 更具有操作性。第三、补贴范围广。家电下乡最终推广至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 而家电以旧换新最终仅有海南未纳入补贴范围。第四, 都设定了补贴比例、最高补贴金额和数量。虽然在设定形式上不同, 但是两项补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z2txg86.html
8.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充分利用海南“长寿之乡”的环境禀赋、“天然药库”的资源基础以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启动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办好海南美食购物嘉年华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合理布局城市商业综合体,推动海口、出台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措施,实施康养专项技能提升计划,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推进技能http://www.hvust.edu.cn/eduOrganization/introductionDept/69/730
9.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方案.doc与家电下乡补贴不重复享受 根据《海南省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凡在海南省境内登记注册的单位和团体或具有海南省户口的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将废弃旧家电交售到中标家电回收企业,并到中标家电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的,可享受家电补贴。但已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新家电不得重复享受以旧换新补贴,且交售废旧家电与购买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210/8127120044003047.shtm
10.G951次火车时刻表G951次列车时刻表G951时刻表2022郑州高速免费通行政策 2022台山往返白云机场大巴时刻表最新 2022贵阳免费停车的地方 哪里可以免费停车 武汉飞鸟世界停车停哪里?附近停车场推荐 成都限行时间新规2022年6月 伊昭公路限行通告2022 2022独库公路限行规定 太原高考限行通知2022 秦皇岛限行最新通知2022 上海限行2022年6月最新规定 苏州限行时间和范围2022 西安https://m.huocheso.com/checi/G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