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家电维修领域存在诸多猫腻——夸大问题、模糊收费标准、小病大治等乱象屡见报端,不仅侵害消费者利益,也影响品牌信誉。
诈骗团伙穿着印有品牌标志的工作服,以骗取消费者信任
网上找的官方维修,收费贵还修不好?
2021年2月,市民刘女士向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报案,称被品牌空调维修工诈骗了高额维修费。
第二天,身着该空调品牌工作服的维修工上门。维修工检查后,告诉刘女士,空调核心部件电脑主板故障需要更换,报价1万元。
据受访人员反映,这些维修工上门后一般都提出需要更换主板、电机等空调主要零部件并报出高额维修费。然而,专业工程师察看后却发现,空调实际维修情况与所谓维修工描述情况严重不符,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维修痕迹,也没有更换配件。
警方判断,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家电维修诈骗团伙。
假网站获搜索平台推广,诈骗团伙两年骗到300万
在前期进行了大量侦查的基础上,去年9月到11月,奉贤警方先后在本市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邵某、王某、吴某、黄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在他们居住地和交通工具内,警方查获了带有多个知名品牌空调标识的工作服、假冒售后服务工作证件及大量空调维修保养零件、工具、单据及耗材。
嫌疑人车内藏有大量维修工具
右边两个是全新配件,左边两个是嫌疑人使用的老旧配件
据警方查证,这一团伙涉嫌诈骗金额高达300余万元。目前,邵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奉贤警方依法逮捕,邓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家电维修乱象丛生,“售后服务模式有问题”
上海警方侦破的这起诈骗案件背后,也暴露了家电维修行业长期存在的诸多乱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家电维修服务乱象丛生治理乱象,各方应有何作为?
“家电维修行业乱象频发,根源在于售后服务的营利模式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许多大的家电品牌在全国区域内都设立了自己的售后网点,并由自己的售后团队来承接产品的售后服务,但实际上许多售后都是通过外包合作的方式,少有真正意义上由企业直接管理管控的售后网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较生产和销售环节,不少家电厂商出于成本考虑,对售后服务的投入较少,从而更依赖数量众多的第三方维修商、夫妻店、个体工商户,导致服务相对滞后,企业鞭长莫及。
而具体到消费者屡遭维修陷阱的原因,上述业内人士说,“从根本上来看是双方信息不对称。”他表示,一些维修工利用技术专业名字的理解难度,赚取信息不对称之下的超额利润。也有一些不正规人员,利用小病大修、高价推销内部产品等行为,捆绑销售质量不明的产品等。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更加标准且规范的售后服务保障。”业内人士说,对于品牌企业而言,必须要改变当下企业与外包商之间松散的关系,要建立起严格的服务商选拔标准、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售后服务质量。
业内人士还指出,作为规范家电维修行业的重要一环,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切实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加快建立维修服务企业的行业准入机制,完善从业人员的技能认定标准,对涉消费纠纷和投诉较多的企业和人员进行风险预警,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实际上,早在2014年上海就有家电维修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服务的规定,受到市民欢迎。但由于从业人员流动大、维修市场需求量大等原因,一些无证维修人员仍混迹在行业中。而近几年出现的网约维修平台,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对人员信息审核不严、平台人员和实际上门人员不符等情况,消费纠纷和投诉时有发生。
上海警方也表示,市民如果怀疑自己遭到家电维修诈骗,可拨打110或至派出所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