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鹏屹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翻译
一、关于动物词语
二、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人文性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的过程。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例如:ass——驴;傻瓜,蠢人。bear——熊;粗鲁的人;笨拙的人。bee——蜜蜂;忙碌的人。bird——鸟;(俚)人,家伙,姑娘。dragon——龙;凶暴的人;严厉的人。seal——海豹;(美俚)(贬)黑人妇女;黑人。duck——鸭;(口)亲爱的人;(美俚)家伙。ferret——雪貂;搜索者;侦察员。fox——狐;狡猾的人。quail——鹌鹑;(美俚)漂亮姑娘;青年女子。
分析以上词语的语义,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一是相当一部分动物类词语都打上了人文性的烙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体说来,这些动物类词语并非单指动物本身,而是打上了人文的烙印,指有某种动物特征的人;二是动物类词语反映了英语民族中存在的社会矛盾。特别表现为:妇女地位低下,种族歧视明显。英语中的动物类词语在用来指女性时,一般贬义词较多,在美国俚语中就突出了。“cat”指“心地恶毒的女人”,“dog”指“”,“pig”指“”等,这些词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对她们的鄙视。同样,在英语民族中,尤其是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在美国俚语中“seal”指“黑人妇女”、“黑人”。
(二)动物词语的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
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和交往的加深,在人类同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对某一种动物的象征意义的认识逐渐趋同,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相同或相近。如汉语的“鸽子”和英语中的dove所指相同,感彩也完全等值,都象征着和平,我们把鸽子称之为“和平鸽”。英汉民族对“蛇”(snake,viper)都持有恐惧、厌恶的态度及心理,用它来象征狠毒的心肠或狠毒的人,汉语俗语有“蛇蝎之心”;英语中的“snake”和“viper”都可用来喻指狠毒险恶的人。另外,“天鹅”(swan)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蜜蜂”(bee)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busyasabee);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slyasafox”之喻;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stupidasan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有相应的说法——“toparrotwhatothers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
(三)所指动物相同,但只在一种文化中有特殊的内涵
例如:中国人从“狼烟”一词就会想到“报警的烽火”,想到“战争”;鹤是长寿的象征,如“鹤年”、“鹤龄”、“松鹤延年”等;“凤凰”(phoenix)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
同样,英语中也存在许多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类词语,学习英语的外族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相异文化修养,准确地把握这些词语所发出的信息,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在西方文化中abull让人联想到行为粗鲁、手脚笨拙、会惹麻烦的人;chicken指懦夫、胆小鬼;山羊(goat)——“好色之徒”;badgergame——美人计;catsanddogs——(美俚)价值低估的股票;raincatsanddogs——下倾盆大雨;leadacatanddoglife——过争吵不休的生活;letthecatoutofthebag——泄露秘密。诸如此类的词语或习语,读者或译者只有在充分考虑到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时,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2娱乐新闻的词语翻译案例
3结语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效果;茶文化词语;茶名;茶具;茶水
1关于茶名的翻译
2关于茶具的翻译
茶文化尽管体现在茶杯、茶壶和茶盘等茶具的物质性,其实际上更注重茶的品种和质量。小说《红楼梦》中对精致的茶具有过描述。例如王夫人房间里的茗碗瓶茶等器物。从目的论的角度我们做出对比分析,来对待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茶具,也从中理解茶具的内涵深度。在第三回中,林黛玉到京城拜见王夫人,她在耳房内看到了鼎、匙、箸、盒、觚和茗碗等器具;茶几上放着茗碗。丫鬟看到有客人,他们忙给客人端上茶,放到茶几上。杨宪益用直译法把茗碗瓶茶直译成teacupsandvasesofflowers;把smalltrays翻译成小茶盘,很显然,这样的翻译直接明了,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再看霍克斯使用了意译法和省译法。teathingsandvasesofflowers,这是他对茗碗瓶茶翻译。如果考虑目的论,teacups应该是文中的茗碗译文,用teathings替代就显得有些模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霍克斯出生在英国,他们所在的国度和家庭根本就看不到茗碗痰盒和茗碗瓶茶这些器具,因此在翻译《红楼梦》的时候,一定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况且遇到中英文化冲突时,他们就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实现疑问的准确性,这是情有可原的。
3茶水的翻译
霍克斯翻译成meltedsnowthatIcollectedfromthebranchesofwinter-floweringplum-trees,就是“从冬天开花的梅花枝头上收集来的雪水”。我们继续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考虑,杨宪益译文相对于霍克斯的翻译来看,多少有些粗糙,缺少功能更加细致,这样实际上就很有利于英语读者学习和理解。在小说里面,曹雪芹的主人公妙玉道出了另外一种茶水,那就是隔年蠲的随意收集到的雨水。也就是经过当年收集,然后经过一年的窖藏,然后再拿出来的。杨宪益翻译出来的英文就是“lastyear’srain-water”,译文表达的语言语境就是在去年收集到的雨水,显然和小说里表现的相符。霍克斯翻译的英文而是“storedrain-water”,意思是贮藏的雨水,这个解释与原文不尽相符。这样来看,杨宪益的译文对原文给予了准确的翻译,这种翻译出来的语言有利于读者去理解,从而会引导读者对茶文化美学意义上的解读。
参考文献
[1]任彤,张慧琴.从目的论谈《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J].文学教育(上),2011(1):101-103.
关键词: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翻译
1.同一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环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某些动物,特别是那些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有着相同的情感,因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并赋予他们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狐狸(fox)带给我们的联想是狡猾、奸诈。汉语中我们说某人很狡猾时,常说“他是个老狐狸”。英国人在形容某人狡猾时也说:“Heisafox.”意思是说“Heisascunningasafox.”。羊(sheep)在中西文化中均被视为一种性情极驯服、温顺的动物,该词在英汉文化中都用来比喻性格温和、恭顺。例如:“shehasacharacterofasheep.”类似的动物词汇还有:
蜜蜂(bee)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勤劳的象征。汉语有“他是一只勤劳的蜜蜂”之说,英语也有“asbusyasabee”。如:
(1)Thechildrenwereasbusyasbees,makingpreparationsforthefestival.
孩子们忙得像蜜蜂一样,为过节做准备。
狼(wolf)生性贪婪、凶残、狡诈,英汉两种语言对狼的喻意基本相同。汉语中有“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崽子”之说。英语中有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haveawolfbyears(骑虎难下);throwtothewolves(出卖朋友);wolfdown(狼吞虎咽)等说法。由于狼的形象和喻意均为我国读者所熟悉,所以翻译时可采取直灵活的方式,或直译或意译。如:
(2)Thenewspaperplacardsthathadcried“wolf”sooften,criedwolfnowinvain.
猪(pig)除了生性肮脏、贪吃外,还有懒、憨、丑等文化内涵,中西文化对猪的形象和喻义基本一致。汉语中有“猪头”“肥猪”“懒猪”“笨猪”“长得像猪八戒”之说,猪的形象让人讨厌,多用于贬义。英语中也有许多含有pig的习惯用语,几乎都含有明显的贬义,如eatlikeapig(喧闹而贪婪地大吃大喝);makeapigofoneself(大吃大喝);buyapiginapoke(未经过目而买下的上当之货)。又如:
(3)Hehadbeenapigaboutmoney.
他对钱贪得无厌。
2.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当我们以群体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以一定地域为文化存在的空间来考察文化时,就会发现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由于英汉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对同一动物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dragon),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汉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凶残的怪物,被认为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把恶魔撒旦称为thegreatdragon。现代英语中dragon用以指“凶暴之徒”或“严厉透顶的人”,如:
(4)Sheisarealdragon,you’dbetterkeepawayfrom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
dog(狗)在中西文化中内涵意义差别甚大。传统的中国文化认为狗是一种让人讨厌的动物,用狗来形容人的词汇多为贬义词。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狐朋狗友”。而在西方,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和狗的感情十分密切。dog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如aluckydog(幸运儿);anolddog(老手);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sfaithfulasadog(像狗一样忠诚)。但有些时候也有明显的贬义,如treatsomeonelikeadog(虐待某人);liveadog’slife(过着悲惨的生活);dogeatdog(人吃人、各顾各、残酷无情的竞争)。
owl(猫头鹰)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具有绝然不同的文化意象。我国通常把猫头鹰称作“夜猫子”,由于其叫声凄厉刺耳,人们常常把它与灾难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夜猫子进宅”意味着大祸临头,厄运将至。西方人却把猫头鹰看作是聪明和智慧的象征。猫头鹰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沉着、冷静,因而带有“精明、智慧”等文化内涵,如aswiseasan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bat(蝙蝠)蝙蝠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传统的中国文化认为蝙蝠是幸福的象征,因为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同音,而红色的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的缘故。蝙蝠在西方人眼里是一种丑陋、邪恶的动物,因而总是把它与罪恶或黑暗势力相联系,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crazyasabat(精神失常);havebatsinthebelfry(异想天开);asblindasabat(有眼无珠),如:
(5)Youmusthavebeenasblindasabatnottohaveseenme;Iwassittingatthenexttable.
你没看见我一定是瞎了眼,我就坐在你旁边的一桌。
fish(鱼)的文化内涵在中英文化的喻义更是大相径庭。在汉语中因“鱼”和“余”谐音,中国人正式的宴会餐桌上,特别是年夜饭必须有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吉祥。英语中fish含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如apoorfish(可怜虫);aloosefish(生活放荡的女人);fishintheair(水中捞月);fishwife(举止或说话粗鲁的女人,大吵大闹的泼妇);在风行愚人节的西方,上当受骗者被称为AprilFish(四月鱼),指没有头脑、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基于文化上的差异,各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和情感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动物在西方文化中有深刻的喻意,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但是这些词在中国文化里文化含义甚少;相反,一些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富联想意义的词在英语文化中却无相对应的含义,我们应对这类词多加注意。
cat(猫)在汉语文化中喻义很少,而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有着丰富喻义形象的动物,如raincatsanddogs(大雨倾盆);letthecatoutofthebag(泄露机密);likeacatonhotbricks(如热锅上的蚂蚁,如坐针毡)。在英语俚语中,cat常用以喻指aspitefulorunpleasantwoman(心地恶毒或令人讨厌的女人),如:
(6)Mrssmithisaperfectcat.
史密斯太太是个地地道道的长舌妇。
(7)Takenonoticeofhercrocodiletears.Sheisnotintheleastconcernedaboutyourinjury.
不要理会她的假仁假义,她对你的伤势一点儿也不关心。
4.不同的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常用鼠来形容胆子小,如“胆小如鼠”;英语中却用rabbit来类比,如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兔)。比喻“说大话”,汉语说“吹牛”,可英语中却用talkhorse。汉语中一般用“牛”来形容力气大;而英语中要用horse,如:Heisasstrongasahorse.(他力大如牛)。比喻“顽固”,英语用asstubbornasamule(顽固得像头骡子);汉语通常说“犟得像头牛”。汉语中人们把老虎看作百兽之王,人们常用“虎”形容勇猛威武。而英语中雄壮威猛的形象当首推lion,如,asboldasalion(如狮子一样勇猛)。
以上通过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不单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赋予动物以各种喻义,这些源于动物的喻义形象鲜明、内涵丰富,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