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子制造;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
1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和企业之间不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交换上的简单的货物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决定了供应商的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而供应商的评价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所在。
供应商评价包括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供应商评价方法两部分。对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环境和角度进行了阐述,Dicksong.W、Hartherall分别提出了23条和8条评价标准。对于供应商评价方法,目前常见的供应商评价的方法有线性权重计分法、统计法、成本估算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本文从电子制造类企业的特点出发,建立了一套适合该类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之上的供应商评价方法。
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制造类企业与传统的制造企业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更新速度快。
根据电子制造行业的特点,建立如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2.1质量
2.2交货
2.3技术能力
电子制造类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是非常快的,产品技术的落后将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的缺乏。而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因此,技术也是企业评价供应商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技术指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率、技术密集度、技术合作开发比率这三项来进行衡量。
2.4价格
供应商产品的价格会对企业生产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价格也是企业评价供应商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价格指标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价格与行业同类产品的均价进行比较来衡量。
2.5柔性
3供应商评价方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在比较指标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且存在着信息不完全,所以单独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评价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而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本文以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如下的供应商评价法。
3.1构造初始矩阵
设有m个供应商,n项指标,以xij表示第i个供应商第j项指
标的值,可建立如下的初始矩阵
设X0=(x01,x02,…,x0n),Xm+1=(x(m+1)0,…,x(m+1)n)分别为评价系统内的最优和最差方案,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
3.2规范化指标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需对原始指标值做相应的规范化处理,设指标矩阵为X,规范化处理后的矩阵为Y。对于值越大越好的指标,采用(1)式标准化;对于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采用(2)式标准化。
3.3求单一指标的关联系数
指标规范化以后即可求关联系数,设第i个评价方案对最优参考方案第j个指标的关联系数为θij,对最差参考方案第j个指标的关联系数为λij。其中ρ为分辨系数,ρ∈[0,1],一般取ρ为0.5。
3.4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七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实用决策方法。
运行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时,主要有如下四个步骤:
(1)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析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了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查;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3.5对各关联系数进行加权求和
设AHP法求得的各指标权重为W=(w1,w2,…,wn),第i个方案与最优比较方案和最差比较方案的关联度分别为αi,βi。则
3.6求评价值并进行排序
设第i个方案的评价值为ri,则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各评价方案进行排序,该顺序即为评价方案的优劣顺序。
4应用举例
某电子行业制造商根据前面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获得的部分供应商主要指标数据如下:
(a)运用(1)或(2)式规范化后的指标矩阵
最优参考序列Y0=(1,1,1,1,1),最差参考序列Y4=(0.82,0.84,0.85,0.88,0.90)。
(b)分别运用公式(3)和(4)求得关联系数矩阵θ和λ。
(c)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0.28,0.26,0.16,0.21,0.09)
(d)分别运用公式(5)和(6)求得各方案的加权关联度α和β。
(e)最后根据公式(7)得到r1=0.59,r2=0.31,r3=0.65。通过各供应商对应的ri的大小顺序可以确定待评供应商的优劣顺序。最终供应商的优劣顺序为C公司、A公司、B公司。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了一套适合电子制造类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再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商评价法。最后通过实例论证该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
[2]刘思峰,郭天榜,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0.8.
[3]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第一版)[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4]DisksonG.W."Ananalysisofvendorselectionsystemsanddecisions",JournalofPurchasing2,1996.
渠道的日益扁平化变革,使得厂家要直接面对消费者。由于大型的连锁商场几乎垄断了当地的终端市场,企业要树品牌、做销量,就必须依靠大商场来实现;而大商场要聚人气、树档次也必须依靠企业的支持。因此,大商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企业如何处理好与大商场之间的业务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微妙。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大商场的“发家史”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帮助企业对大商场之间的竞争趋势和销售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让企业和大商场之间的合作变得轻松自如、互惠互利。
特点一:由操作渠道到控制终端。现在国内的苏宁、永乐、大中都是当年家电行业称霸一方的经销商,国美也有家电经营的背景历史。当资本积累以及市场变化到一定阶段,纷纷从“控制”下一级经销商转而“控制”消费者,这样更加把握了厂家的命脉,加上对家电企业的运作模式了如指掌,从而对厂家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特点二:扎堆开店。近年来,各大商场之间开展一连串的“圈地运动”,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广州市区,已经有三个区域形成了在半径不超过1公里范围内聚集国美、苏宁、永乐三大商场的壮观景象。北京的情况更加激烈。这样,也就在这些城市的形成了新型的家电消费商圈,对于原来的批发市场型的家电商业打击很大,同时,大商场之间的竞争也相应更为惨烈。
大商场最终把这些耗费的资源转嫁到厂家,以致厂家面对这些“罚款单”不知如何是好。
特点四:促销手法雷同、单一。大商场开展的各种市场活动不管戴什么帽子,实际上都还是价格竞争。
家电企业面对大商场之间这样的竞争环境,如何去妥善处理,使自己不会成为商场之间价格促销竞争的“牺牲品”,使自己和大商场之间真正能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呢?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商场也要赚钱,也希望多卖赚钱多的产品。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巧妙利用大商场之间的比对竞争,来为自己的品牌造市。
顾名思义,比对竞争,是利用本方拥有的资源优势,和对方进行相互比较、相互对应的竞争方式。企业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利用大商场之间的比对竞争,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双赢。
比对竞争:由被动到主动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经常会拿到大商场传来的促销函,尽管这些促销活动相互重复,对企业来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企业也只有在和商场讨价还价后进行确认。在这样的格局中,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出了钱,却没有取得多少促销效果。
被动应对的企业,一般是处于二、三线或者正在成长的品牌,对于强势品牌而言,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商场往往需要它来提升自身形象和经营品质,且这些品牌的促销资源、产品资源丰富,他们之间的合作往往是游刃有余。04年被媒体炒得火热的格力和国美之间的“分手”事件,其实也就是格力有这样的品牌实力,但是格力和苏宁等大商场之间的合作却是如火如荼,从未中止。因此,资源相对薄弱的企业,暂时只能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
那么,被动应对的企业应如何利用“比对竞争”来争取大商场促销的“话语权”,从而使促销取得理想的效果?
信息沟通比对法。和企业的业务人员打交道的主要是大商场的采购人员,也就是说,采购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灵活性。不同商场之间信息非常灵通,互相大打情报战。不同商场的业务采购人员也是互不服气,对厂家业务人员你拉我扯,其实,他们很担心企业会“偏袒”哪一方。
因此,业务人员对商场采购人员的日常信息沟通变得尤其重要。成功的业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大商场之间的这种业务竞争进行相互牵制,而不是把货堆进商场仓库就完成了任务。业务人员展开牵制的基本原则是:“你拉我,我扯他;你推我,我靠他。”
当然,相互牵制的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基础。所谓“打一下、摸一下、亲一口”,做到这样,大商场对你也无可奈何。
借势比对法。处于被动应对的企业,在大商场中往往位于“二类”区域。商场中的终端资源要么开价很高,要么根本顾不上你,而企业要在大商场做销量和树品牌,就必须拥有终端资源。因此,利用促销契机,去争取商场内的临时终端资源,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些临时资源包括:挂横幅、做喷画、做吊旗、贴海报、搞人海战术等等。
借物比对法。每到与大商场进行结算的时候,企业老板就对被帐扣的促销费心疼不已。其实,企业不一定要让促销费体现为现金,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物品进行支持。这样,既节省了一些促销成本,同时,大商场又将物品赠送出去,宣传了企业品牌。
在实际操作中,由被动到主动的机会有很多,关键是要抓住大商场之间的竞争“缝隙”,从而达到企业自身的目的。
比对竞争:由主动到双赢
强势品牌在和大商场的业务往来当中,处于主动出击的地位。原因是他们具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产品线和雄厚的推广实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也经常“受欺负”。这主要表现在大商场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拿有限的几款产品进行特价甩卖,使得其他商牢骚满腹,企业也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那么,利用比对竞争法,可以解决双方合作中的一些摩擦:
产品区隔比对法。利用产品型号的不同或者产品种类、批次的不同进行商场之间的区分。不至于形成恶性的价格比较竞争。
促销分类比对法。在甲的商场做现场抽奖,在乙的商场就做“人海战术”。将促销活动区分开来,显示出企业对各个大商场的重视。大商场无法从面上来比对企业,反而会更加重视推广企业的产品。
赠品分级比对法。赠品的范围很广:现金、物品、礼品等。给赠品分级,分配给不同的商场不同的赠品。但是,顾客最满意的赠品要实行“普惠制”。
联合促销比对法。在旺季来临时或节假日,利用企业已计划开展的促销资源和大商场进行联合促销,大商场也是求之不得,双方既能节约促销费用,又能互相提升,同时,还减少了大商场日常的“促销通知函”。
一、电影技术价值论
电影作为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因而可以从技术价值论的角度研究电影的价值。
(一)技术价值当前哲学领域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部分来进行研究技术价值。技术的内在价值是发明者、设计者根据科学原理,目的是使自然的物质、能量或属性通过人的能动的创造设计,通过运行过程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结果。技术的功能是技术内在价值的主要内容,也是体现技术内在价值的主要方面。技术的外在价值是指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成、应用和普及,由技术的社会属性显示出来的价值。因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所以根据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将技术的外在价值分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技术的外在价值不仅包含了社会外在的需求也包含了人的内在的需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技术价值是技术主体与技术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产物。考察技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仅要从主体的角度去认识,还必须看到技术客体自身的属性对人的影响。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去认识,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技术价值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二、电影价值的建构
根据上述论述可以得出: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电影技术价值要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角度去认识,但电影的内在技术价值凝聚在主体对外在价值的认识之中,是主体自身价值观念和本质力量内化于外在价值之中所形成的。因此,以下将根据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结合电影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各领域内的影响,对电影的价值进行详细论述。
(二)电影的审美价值电影的审美价值是指电影给观众视觉、听觉的审美享受,满足观众审美需要,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培养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作用。电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了戏剧、舞蹈、绘画阿乐、建筑等艺术特长,给人以最直观的视听觉审美享受,它在审美功能上比其他艺术更有潜质。运用电影技术创造的唯美的画面、经典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旋律、震撼的音响效果,给人的审美享受。许多电影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使欣赏者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因此,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这种审美体验具有独特的属性与价值,是不能忽略的。
(三)电影的娱乐价值电影的娱乐价值是指电影带给观众带来愉快体验,缓解疲劳、减轻压力和修身养性的作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愉快体验,能减轻压力依然是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原因。但电影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更不能为娱乐而漠视或抛弃其引导功能。美国一些好的娱乐电影,对正义、对真善美有着鲜明的追求,他们斥巨资拍商业片,还是要说清一些道理,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迪。
(四)电影的道德价值电影的道德价值是指电影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改变社会风气及道德养成的作用。电影以“文以载道”“娱乐寓教”的方式传播社会伦理规范,通过舆论惩恶扬善,促进社会道德和谐。一些影视作品揭示的人生哲学道理和和社会伦理道德,不仅是电影文化上的意义,也是电影应该具有的特定价值,银屏人物常常会成为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模仿对象。因此,电影中应更多表现“与人合作”“尊老爱幼”“热爱自然”“帮助别人”等良好社会道德,让观众在声画世界里自然地接受良好道德的熏陶。
(五)电影的文化价值电影的文化价值是指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宣扬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所体现的关于生活方式、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因此,在总结一部电影的商业业绩的时候,也要注重它对于文化价值的表达方式。韩国电影和电视剧之所以在亚洲风行,靠的不是好莱坞电影那种炫目的数字技术,而是其作品中体现的那种互爱、笃诚、孝敬的文化理念。即使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也在宣扬美国的文化理念。可见,文化依然是驱动电影商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英语片名;直译;过度归化;文化交流;商业价值
一、英语片名翻译现状及其分析
电影是一种极富商品属性的艺术形式,而片名作为一部电影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片子的商业价值。由此看来,外语片的译名非常重要,好的译名能得到观众的心理认同,激发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二、英语片名的翻译应该首先考虑直译法
在片名翻译中,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这就是直译。当然,在直译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翻译方法,以实现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目前英语片名的汉译出现了过度归化的现象:即使在直译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译者有时也会采取意译,以牺牲原片名的特色为代价来取悦目的语观众。纽马克认为,直译始终应该是译者的第一选择,只有当直译不正确或者很糟糕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的翻译策略。[4]目的语观众有权知道原片名的特色和风格,要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信息及语言特色。
(一)直译是对原电影创作人员的尊重
此案例表明,译名也是属于著作权的一部分,电影的原创人员对保留影片原名是有愿望和权利的。作为电影的引进方,英语片名的汉语译名要尊重原编剧的构思初衷,在不影响影片商业市场的情况下,应该尊重影片原有片名。
实际上,一部真正经典的影片主要还是靠剧情、表演、摄影等吸引观众,给观众留下恒久的印象。有许多以人名为主的片名就是采用直译的手法,如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Titanic(《泰坦尼克号》)、Schindler’sList(《辛德勒的名单》)、RainMan(《雨人》)等,都已成为经典影片。
(二)直译是对源语文化的尊重,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影片的命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古代哲学家倡导一体思想,这种整体思维观对语言活动起一种支配、定式作用。汉语命名重统一观,具体表现为对事物的类属概念,必须给以统一的“类属性标定”。[5]表现在电影命名中,中国电影倾向于依据类别命名电影,以概括性的整体命名居多,片名多反映影片的主题,如《智取威虎山》《》《十月围城》《英雄本色》等。
所以,目前英语片名的翻译倾向于打破原有片名的形式和语义,根据影片整体剧情内容进行重新命名,采用意译和改译的手法。《电影片名翻译――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改写》一文的作者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种改写”[6],并援引勒菲弗尔的观点加以论证。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最典型的改写,这种改写以某种意识形态或诗学为目的。在电影名的翻译中,这种目的主要体现在其经济目的上。“改写是对原文的操控,并且这种改写很有效。……翻译是最典型的改写,这种改写超越了文化差异,使得原文在目的语中有更多的受众。”[7]
然而,鲁迅先生主张异化翻译。他认为翻译的第一目的是“博览外国的作品”,把翻译比作异域旅行,“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则当然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8]并强调要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从别国里窃得火来”,促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
(三)恰如其分的直译不会影响影片的商业价值
由于电影的商业属性,片名翻译当然需要考虑商业价值。译者要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激发观看欲望。但是,电影片名翻译的商品化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直译在忠实于原片名的基础上,能激发起中国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产生商业效益。
例如,“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讲述的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下男女主人公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有人认为若直译为“英国病人”,显得索然无味,推崇“别问我是谁”的译名,原因是此译文抒情意味浓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寻英国病人身世的情节。[10]而笔者认为,译文应该充分尊重原有片名,这体现了电影导演和编剧的独特视角:通过对受到战争重创的人们的心灵和感情的细微描述,发出了对人性道德冲突的深思。这种冲突不单单是爱与道德的冲突,而是人与观念――即民族主义,主流道德标准,政治思想等意识形态的冲突。直译为“英国病人”给人一种沉重感,这正迎合了电影情节凄婉的氛围,提示其主题,且带有一种神秘色彩,激发观众的联想与观看欲望。实际上,该片在中国上映的正规译名为“英国病人”,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较而言,“别问我是谁”,现代色彩过于浓厚,与影片气氛、主题不符。
三、结语
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直译当然不是惟一的选择,但直译应该是首选。在直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再考虑其他翻译方法,因为忠实是翻译最基本的标准。电影片名的忠实除了要求在语言上做到忠实,还应该在文化信息、功能特征等方面做到忠实,这才是翻译电影片名的理想境界。事实证明,许多英语片名的翻译用直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而且直译既是对原作的尊重,也有利于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pps.tv.
[2]周铭.《王者之心》译名惹纠纷片名翻译是学问[OL]..cn,2007.
[3]刘庆元.等效原则下的片名翻译[J].云梦学刊,2006,27(05).
[4]Nwe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n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5]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6]刘性峰.电影片名翻译――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改写[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06).
[7]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8]《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上)[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25.
[9]马小燕,王建武.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