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慢慢老去,危险可能正潜伏在我们最熟悉的环境里。
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过1次摔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
现有养老模式下,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如何让居家空间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上海闵行区正探索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普及。至2021年底,闵行全区有2665户老年人家庭提交适老化改造网上申请,1667户家庭完成上门评估并签订改造合同,1638户完成适老化改造施工,网上申请数、评估签约数及完成改造数均位列全市第一。今年,闵行计划还将完成1000户适老化改造施工。
改造:“是时候了,不能再拖了”
“改造之前,他在家里摔过十几回。”讲起老伴陆钟秀的情况,郑芝华仍有些后怕,“有几次我不在家,幸亏隔壁邻居和家庭医生发现得早,才没有闯祸。”
家住新梅广场小区的陆钟秀和郑芝华今年都76岁了,女儿在国外生活,家里只有老两口。前两年,陆叔叔不幸得了脑积水,身体平衡出了问题,居住了20多年的屋子变成了他的桎梏,尤其是老旧的卫生间。“前几次还好都是摔在木地板上,要是倒在卫生间里,真是不敢想。”郑阿姨说。
“我们一直想把卫生间改造一下,可又想不能洗澡、如厕怎么办?和装修公司起纠纷了怎么办?这样那样的顾虑之下,一直拖着没动。”直到去年七月,郑阿姨从居委得知闵行正在推广适老化改造,而且是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实施,她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听了介绍,我觉得是时候了,不能再拖了。”于是,当天她就在居委干部的帮助下,提交了网上申请。
很快,社区养老顾问就带着施工方上门进行评估。郑阿姨家的老卫生间是典型的90年代末的风格,一只大浴缸占据了卫生间的“C位”,不仅空间逼仄、设施老旧,腿脚不便的陆伯伯洗澡要跨进浴缸也极为艰难。经过沟通,老人和施工方敲定了改造方案:卫生间整体翻新,浴缸改淋浴,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并加装扶手、智能马桶等适老化产品。
经过1个多月的施工,卫生间焕然一新。“用下来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满意的。”郑阿姨带着记者看了两处她特别满意的细节。一个是淋浴区域没有采用玻璃门和挡水条的设计,而是用了长条形的地漏和浴帘,让地面形成纯平,减少了磕绊的可能性。另一处则是添置一把带扶手和靠背的淋浴椅,花洒也配合做了高低两个固定座,并加装了L形的扶手。郑阿姨说:“不仅老伴方便了,连我现在也喜欢坐着慢慢洗,起身的时候还能拉一把扶手借个力。”
补贴:为困难老人托一把
与陆钟秀和郑芝华一样,在闵行已有众多老人受益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闵行区民政局老龄发展中心主任陆群介绍,依托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的适老化改造专项模块,老年人可以选择玄关、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过道七大生活场景的改造,共计60余项产品与服务,分为基础产品服务包、专项产品服务包和个性化产品服务包,覆盖到老年人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基础的产品服务外,卫生间改造是最受欢迎的。”陆群告诉记者,平台提供了“浴改淋”标准化套餐服务,其中包括浴缸拆除、防滑处理、淋浴及助浴设备安装等。老年家庭选择相应的改造内容后,会由平台认证的合格供应商上门进行评估并开展改造。
2021年4月,闵行在市级文件基础上出台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实现了14个街镇(工业区)全覆盖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明确了适老化改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闵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家庭、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具有二级及以上照护等级、无子女以及高龄独居或纯老家庭中这5种情况的老年人依托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可以得到资金补贴,补贴比例从40%到100%不等,区一级最高补贴3000元。
陆群告诉记者:“补贴的目的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为生活有困难、确实有需求的老人进行托底,同时鼓励更多老年家庭进行改造。”长久来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一定要走市场化路线,而当下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引导老年人形成改造的意愿,并规范市场行为,形成供需匹配的格局。“只有老年人或者老年家庭愿意花钱改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品质,进而口口相传,让更多老年人和家庭接受适老化改造。”陆群表示。
今年,区民政局将组织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通过了解试点街镇开展情况和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反馈,梳理问题困难,总结试点经验,积极做好与适老化改造平台的对接工作。
同时,闵行还将积极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资金,多渠道筹资支持适老化改造项目。对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应补尽补,鼓励其他老年人在能力范围内积极提出改造申请,不断扩大适老化改造项目受益面。
普及:要让适老观念深入人心
促使王海波提笔撰写这份提案的,是他已过世的奶奶。“我奶奶97岁还能自己买菜烧饭,但是摔了一跤后就一直卧床,99岁去世了,如果不摔这一跤的话,活到100多岁应该没啥问题。”
在提案中,王海波特别强调了观念普及的重要性。他建议通过媒体宣传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把宣传活动落到线下,邀请专业人士到街道、社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课堂,同时进行改造成果演示和产品展示,让更多人,不仅仅是老年人,了解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重要作用。
走进位于江川路344号的上海(闵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这里仿佛一间包含了各种养老场景的“样板间”——这是全国首个“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在基地里展示的居家养老场景分为餐厨体验区、客厅体验区、卧室体验区、卫浴体验区等核心模块,展示不同生活空间适老化标准和产品。
据悉,去年,这里共举办了25场次1000余人次参加的实景体验活动,邀请老年居民和家属代表,通过实景体验、情景剧、现身说法、现场解读和服务咨询等方式,深入了解适老化改造的内容、流程。此外,莘庄镇、华漕镇、新虹街道、浦锦街道和莘庄工业区还在区域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设了样板间或产品展板,方便老年人及家属就近体验。
家住虹桥镇的张女士参加了实景体验后萌生了改造的念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厨房样板间,这个厨房里的橱柜是悬空样式,台面高度也做了调整,老年人可以坐着轮椅无障碍活动,橱柜配备了升降拉篮,坐着轮椅也可以取物、做饭。“我的父母也有80多岁了,这些产品的的确确很适合他们。”她说。
探索:由家门内到家门外
从更大的维度来看,居家环境适老化是适老化社会环境打造的一环。特别是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逐步完善的情况下,老人需要的是一个从家门内到家门外、包裹老人生活半径的适老化环境。
遵循着这样的理念,闵行也正开展探索。2020年8月,上海首个连片整体规划的适老化改造项目诞生在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电机新村片区。该项目以社区中心的北竹港桥为主轴,在桥的四个方位分别嵌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因此取名“一桥四方”。
除了完善为老服务功能,“一桥四方”还着重对环境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在社区里,一条荧光色的无障碍步道串联起居民楼和各处设施;在楼道里,入口的低宽型台阶方便行走,原木的双层扶手,从楼梯一直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入夜后还会亮起灯光,每层台阶上也布置好了防滑带,防止摔跤;在老人家中,各类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室内的防磕碰圆角家具,卫生间里的折叠洗澡椅,卧室、厨房等也都配备了扶手……
尽管现在来看,“一桥四方”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但其背后的理念值得肯定。陆群透露,目前闵行正筹划在莘庄镇打造一个适老化街区,相比“一桥四方”,它的功能更加齐全且集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一站式的服务。同时,社区全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也包含在街区设计之中。陆群表示,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这样的适老化社区将出现在闵行。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申请方式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通过以下平台在线申请:
(一)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www.shweilao.cn)——适老化改造专项模块
申请人也可委托子女等亲属、养老顾问、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等代为申请,具体申办流程可在申请平台上查询。
高素质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一大瓶颈。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引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当好资本运营“主力军”。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