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不仅涵盖了商场内部的空调暖通、照明、冷链、水资源等设备的改造,也要求扩大节能家电的销售。那么,它会对家电市场带来新的影响吗
节能家电的落地,目前更依赖强制标准和补贴政策
除了各部门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外,这十几年间家电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能效虽然是部分家电品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已不再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参照的唯一指标。家电行业早期为批量化生产,各品牌间的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推出能效等级,实际上可以在当时帮助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多一个相对权威的参照标准,也利于提升家电市场的整体产品质量。不过,随着不少家电品类的发展在国内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各品牌也在核心功能之外,寻找新的差异化功能和使用场景,各种定制化、个性化的家电产品不断涌现,其主打的目标人群也更加细分,消费者在选购家电产品时也不再仅仅参照能效标准,而是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出发点。
节能家电布局,可能并不具备普适性
虽然2005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些大家电和小家电品类的能效标准,具备强制效力,但消费者在参考能效标准购买产品时,可能更倾向于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少数几个大家电品类,现实中似乎鲜有消费者会根据能效标准,去购买小家电产品。
目前节能家电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以空调为例,相比二级能效产品,一级能效产品的价格更高,品牌也会围绕更省电来宣传这类产品,但一级能效产品的省电效果往往在实验环境下测得,部分产品可能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存在一定的效果偏差,而整个使用周期内省下的电费,又能否覆盖其高出的价格差,诸如此类问题尚没有较为清晰的答案。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商用领域推进节能,相比家电行业,可能更具前景。商用设备的节能潜力很大,解决建筑本身的漏热、优化空调多联机组或水暖热泵机组能耗等,诸如此类的改造,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不过以现有手段如何去进行引导落实,就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