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皇岗口岸。(新华社发)
▲1992年深圳深南大道上小平南巡讲话新华社图(报纸封面)
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路,走到了一个关键点。改革,还要继续下去吗?改革,会改到社会主义的反面去吗?不仅一般的群众感到了迷茫,甚至高层人士也有些认识不清。1992年1月,一位88岁的老人,从春寒料峭的北方一路向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话语:“胆子要大一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拉开了改革开放新的序幕。
(一)
1992年1月18日下午,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的陈锡添被临时叫到市委,接受了一个特别采访任务。23日晚上,陈锡添风尘仆仆地重新出现在报社和家中,被问及行踪,却只字不提。两个多月后,《深圳特区报》在一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了88岁的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新闻。紧接着,《羊城晚报》全文摘发,国内主要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新华社也于30日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该文。《深圳特区报》广为人知,作者陈锡添的名字也被印刻在中国新闻史中。
他在朋友家的走廊住了三个月,朋友劝他把简历变薄。这一招果然有用,他很快成为一家叫中达的地产公司的业务员。五年后,他创办了恒大。
而彼时在香港的胡葆森,带着做地产赚到的几千万回到了老家河南,成立了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到了夏天,50岁的陈泽民,从郑州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辞职,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推销自己和妻子研制的“三全凌汤圆”。
▲三全、思念,来自速冻食品端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袁晓强图
这一年,新郑孟庄镇小石庄村村长石聚彬辞了公职,成立奥星枣业,用加工和宣传的方式,改变“一方人吃一方枣”的现状。这是“好想你”食品的前身。在河北某县城劳务输出办工作的李光宇,受朋友委托帮俄罗斯人种菜,换取对方的金属产品镍,赚取了第一桶金。以此为起步,李光宇进军教育界,成为河南数十家民办学校的“李校长”。在南阳地区食品公司工作的秦英林,也和妻子辞职回到内乡老家,借了3万元,养了22头猪。后来,他们成立了牧原食品股份公司。在2017年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上,秦英林夫妇第三次成为河南首富。排在第二位的安康,也是在1992年3月,创立了河南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此前他做过赤脚医生,在新乡市卫生防疫站当科长,又转到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处长。位列该富豪榜的楚金甫,也是在这一年6月创建了长葛市开关厂,即森源电气的前身。后来,这批企业家拥有了一个带着理想色彩的统一名称:92派。他们被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因有一定知识基础,又出身体制内,具有深厚的政府关系,和前瞻性的预测能力,很快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二)
这年初春,新飞的一位维修处处长,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工厂。在他因售后服务不好被免职的同时,另一位去年3月才进厂的研究生,在几个月内被破格提拔为设备处处长,打破了排资论辈的惯例。此时新飞的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冰箱行业前6名,对质量和声誉的重视达到空前程度。1990年砸毁101台劣质冰箱,随后改革推及人事任免领域。新飞这一改革,与当时“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潮流有关。由于效益不彰,搞活无策,庞大的冗员越来越成为国营企业不堪其重的负担。2月份开始,《经济日报》刊发一组《破三铁,看徐州》的稿件,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并迅速在国营企业中广泛实施。
▲2005年1月,郑州一家“商标超市”开张营业。袁晓强图
1992年,周国荣来到北京,把“双凤”注册成为全国商标。这个从1984年辞去医生职务办鞋厂的女性,创业之初就在郑州市工商局注册了“双凤”商标,并将销售处放在商场的专柜。随后,她开设了品牌专卖店,逐渐发展到郑州56家专卖店,在各地市拥有80多家加盟店,成为河南首批名牌产品。利用借贷和融资,很多项目和企业因此得以重生。那一年,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同沿黄5地市签订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综合开发项目的转贷协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沿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全面实施。1991年初至1992年2月,郑州铝厂、中原制药厂、郑州卷烟厂等36家企业先后走进证券市场,发行各种债券筹集资金3.4亿元,占这一时期银行新增贷款的17.4%
(三)
▲高凤来和他的春都曾经占据着中国火腿肠产业的半壁江山。李书宝资料翻拍
这是河南食品界“出彩”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高凤来组建了洛阳春都食品集团,成为国内食品行业第一家集产、供、销、内外贸、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此前的三年,这位通过公开选聘成为肉联厂厂长的技术员,已经让“会跳舞的火腿肠”成为倍儿有面子的送礼佳品。春都的老职工记得,在这一年的新春演出嘉宾,是央视春晚阵容。平时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赵忠祥、倪萍、黄宏、冯巩、牛群、侯跃文、李金斗、李玲玉蔡国庆等明星,竟然来到工人们的身边。郑荣和双汇也没闲着。1992年郑州全国秋季糖酒会,在郑州任何一个宾馆住宿的人们,只要一看电视,就能见到反映“郑荣”成就的电影纪录片《新的突破》。郑荣厂长王全贵亲自统领厂里的盘鼓队、模特队、摩托队上街宣传。会议尚未开幕,郑荣的货便全部订完。而双汇董事长万隆,利用后发优势购进更先进的设备,该项目投资高达1600万,等于押上几年来的身家,而且国内已有春都、双鸽等品牌,万隆从日本、德国、瑞士、丹麦、奥地利买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并把质检员的权力提高到了厂长之上。“我从不小打小闹。”万隆说。
▲雪兔,一度是孩子们的最爱。
这一年,河南的酒业进入上升期,宋河、仰韶、杜康、宝丰、张弓、赊店并称为豫酒“六朵金花”。秋季,92秋季糖酒交易会在郑州召开。冠名这场交易会的是健力宝饮料。此时的健力宝,上一年刚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入驻纽约帝国大厦。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原阳“珍玉”牌精米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摘取金奖;开封“幽兰味精”厂跻身全国十佳;12月12日,河南周口金心味精有限公司开业,周口味精已经达到年产“莲花牌”味精6万吨,继台湾“味丹”、日本“味之素”、法国“奥桑”之后,成为世界四强之列。
(四)
目光向外,是出行工具的变化。这一年8月,国务院批准郑州市为内陆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10月,中国内陆第一个公路口岸——郑州公路港正式开通;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郑州将建民用机场,以新郑国际机场为代表的的航空城正在崛起。
▲当年“高大上”的高架候车室至今也不落伍。袁晓强图
那年2月9日,郑州火车站高架候车室启用。如今看似寻常的候车室,在当年绝对“高大上”——此前,人们在这里等车,只能围着“黄和平”转圈。这一年,宇通车间主任汤玉祥创建的卧铺客车热销,少林汽车厂长周文昌,将产品出口到尼泊尔、蒙古、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年,大街小巷充斥着自行车铃声——各种颜色、款式,凤凰二八、飞鹰、三枪……因自行车数量激增,郑州市公安局开始启用了自行车新牌证。“桑塔纳”当道的年代,汽车展销如火如荼。河南汽车市场,年销售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市场规模与吞吐能力居全国之冠。
▲有奖销售是当时商业促销常用技术手段。
一些老郑州人还记得,那一年亚细亚广场的“巨奖桑塔纳轿车摇奖仪式”活动。中奖人迟迟未来,正在人们纷纷猜测时,巩义市某厂女工李某某在厂长陪同下来到郑州,将奖品桑塔纳轿车开出亚细亚广场。鞭炮欢呼,警车开道,12名亚细亚小姐组成的摩托车护送,场面壮观。这个营销策划,是著名“中原商战”的一个缩影。当时,郑州商界的“五巨头”,华联商厦、郑州百货大楼、商业大厦、商城大厦、紫荆山百货大楼联名成立“郑州市大型国营商业零售业总经理联谊会”,与亚细亚激战正酣,刚从郑大金融系毕业的皇甫立志对此并不感兴趣。心怀当银行行长的梦想,他来到分配单位河南省建设银行报到,却发现被分到了金博大项目筹建处,接手地产项目,从打地基学起。
▲河南商界少帅皇甫立志袁晓强图
1997年,中原商战销烟尚未散尽,27岁的金博大购物中心总经理皇甫立志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价格公正大清仓,甩掉存货包袱,变联营转为租赁经营。五年内,金博大与丹尼斯成为郑州商业的新星。2006年6月,皇甫立志出任大商集团郑州新玛特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被称为“河南商界少帅”。
(五)
这一年,作为试点,河南省三门峡市7月1日放开了粮价,而从下一年的1月1日起,漯河、许昌、鹤壁、新乡、周口、商丘等地市也将放开粮价。河南取消了蔬菜经营补贴,全面取消冬贮菜价格,人们彻底与冬贮菜票证告别。在开封最大菜市场南郊乡,往年靠大白菜萝卜等冬储菜过年,现在出现了各种蔬菜。
▲已经成为历史的“冬贮菜票”。
当时,郑州关虎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中原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人们将凌晨的菜市场称为“鬼市”,三四点已经人声鼎沸。韭黄1.5元一斤,活鲤鱼5元一斤,买卖兴旺。固始县农民陈义新接受过技术培训后,引种原产于墨西哥的一种棚架蔬菜——“佛手瓜”,引发国内外6家科技部门发函订购作物种子,360多名“老庄稼通”拜他为师,110多名外出打工人员登门学艺。后来,陈义新成立了固始县新兴农业示范园,投身农村改革中。时代变迁,新风应运而生。
▲跟着农业技术专家学习农业技术的新乡农业技术员。新华社发
1992年,许昌县苏桥镇西张村张喜才娶了一位“蘑菇媳妇”杨小平。杨小平出嫁,不要高档家具,而只带走了棉籽费,立志帮人脱贫致富。姑娘出嫁把“农民技术员”证当嫁妆,在柘城县已经成风。柘城县洪恩乡杜堂村姑娘韩某出嫁时,把证书作为唯一嫁妆,引得周边纷纷效仿。在柘城县男青年帮老友盖新房空暇,人们开起“夸妻大会”:郭男妻子出嫁带养鸡技术员证书,养了500只鸡;李妻出嫁带了种苹果的书,承包的四亩地种苹果葡萄,旺季买家成群……信阳东双河乡青年农民严绍钧因病致残,从1983年自筹2.8万办春笋学校,到1992年已经接收了800余人就读。这位“全国自强模范”,如今依然活跃在残联战线上,成为省残联政研室调研员。5月20日,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宋照肃,带领参加全省乡镇企业会的市长、专员、县长,来到长葛的河南省黄河磨具厂参观。厂长乔金岭拒绝其看两条生产线,宋照肃掩不住心底的喜悦:我们的农民企业家也变得精明了。
(六)
这一年的冬天,街头多了不少“内裤外穿”的男女。这种紧贴腿部的踏脚裤,成为当季流行服装,各种颜色一改往日冬季服装的沉闷形象。那时的年轻人,爱穿流行西装、皮夹克、蝙蝠衫、登山服、呢子大衣,但郑州姑娘张文静可能无暇追赶潮流。这一年,张文静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在郑州市邮局被安排到又脏又累的包裹班工作。她干劲十足的工作场景,被河南日报记者记录下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成为郑州邮政局副局长,干练成熟,早已褪去了老照片中的青涩。
▲传呼机、大哥大,那就是身份的象征新华社发
“hellomoto”这句熟悉的开机语,为人们打开了移动通信新世界。
7月22日,国家科委宣布:“攀登计划”开始组织实施,即“八五”期间国家设立的30项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计划。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台通用10亿次并行巨型机——银河—Ⅱ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1992年,最早的BBS北京“长城”站已经出现,日后的互联网大咖们,还在故事的前传里。那年18岁的刘强东,背着老乡凑的鸡蛋和学费来到人民大学。当了英语教师的马云,和朋友合办翻译社赚取补贴。雷军加入做软件的金山公司,丁磊在成都读大三,马化腾还有一年大学毕业。李彦宏在美国攻硕士,戴墨镜扎马尾的张朝阳,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
(七)
就在1992年1月1日凌晨,洛阳白马寺钟声再次响起。这个始创于东汉的白马寺钟声,距上一次响起已有百年。172名日本游客,作为当年首批来豫旅游的代表,见证了这一时刻。这一年,建国以来第一个旅游年——92中国友好观光年揭幕。那年,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达400.65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7.8%。“旅游”这个词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河南省中原旅行社驻平办事处”在平顶山市成立地市第一个办事处,要去港、泰、新、澳,办理手续更便捷了。
▲郏县红牛节,将郏县牛的名声一下子叫响了。视觉中国图
11月3日,第二届平顶山郏县红牛节,全县87000头红牛中有1050头“牛明星”脱颖而出,其中59头被评为一到四等,为主人挣回了电视机、自行车、石英钟等奖品。当天,该活动订货合同一千多万。
(八)
▲霸王别姬剧照。
1992年11月17日,一代人的精神偶像、著名作家路遥因病去世,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在艰苦中奋斗的一代人。这一年,声名在外的张艺谋拍了一部名叫《秋菊打官司》的电影,获得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金狮奖。电影讲的是农民为自家承包地与村长发生争执,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他的妻子,由巩俐饰演的秋菊,挺着怀孕的大肚子一次又一次地外出告状的故事。在商业化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的年代,人们开始怀念起秋菊那种认死理的性格,“讨个说法”成为流行词汇。经济改革的深化在文坛形成反馈波,《我的财富在澳洲》、《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描述国外留学打工生涯的作品,成为时代写照。
(九)
▲先涝后旱,给了河南农业、农民沉重的一击。袁晓强图
对于上一年爆发洪灾的豫南地区,92年是灾后重建的一年。驻马店人民走上劳务输出自救道路。新蔡、平舆、确山、泌阳、正阳五个重灾区3000余名青年,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农工。这个被称为“315工程”35.6劳务输出,5个月内挣到了1亿元。灾民异地拼搏的日子,乡情成为人们情感的纽带。在新疆,一位17岁青年因为想家哭了起来,84团9连一位老职工亲切地说:“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我把你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你就把我当成亲爸爸,等到春节我再送你回家,我也十几年没回老家看看了。”再难也要过节。春节时,新蔡县野里乡把救济灾民的割肉款换成供应证,集中供应。这一年,豫西爆发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河南记者解国记带着盛水的酱萝卜瓶子,跟随省长下乡采访,一路遇井都是排长队,始终没接到一滴水,回到住处连夜写出《省长访灾枯井底》。与此同时,与水有关的大工程酝酿成熟。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紧接着,小浪底工程在10月26日在郑州通过世界银行预测评估。到了年底,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后二十余年,从重庆、湖北到河南,上演着慷慨悲壮的移民故事。
(十)
▲穿上军装的胡善辉与自己儿时的照片在一起。视觉中国图
充满变革的1992,河南人的潜力,在时代际遇与个人奋斗中酝酿,等待爆发。对了,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在河南信阳市某医院,一对夫妇抱着刚出生的独生女,将刻有生肖猴的长命锁放在她手中。26年后,这个女孩成为报社记者,接受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的写作任务,在对90、91、92年的回顾中,她看到了父母辈当年的模样——普通人的生活,也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拉开序幕。
▲1992年8月,习近平会见密尔顿·加德纳遗孀。新闻视频截图
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但由于不知鼓岭的确切位置无果而返。后来,一位海外学子得知了这件事,帮助加德纳夫人弄清楚“Kuling”就在中国福州。
▲习近平“鼓岭”故事视频。
看完这个催人泪下而又让人感到遗憾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放下报纸,马上指示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热情邀请她访问鼓岭。1992年8月,习近平和加德纳夫人相聚在福州,虽是初次见面,却如故友相逢。加德纳夫人来到丈夫生前念兹在兹的鼓岭,亲眼看到那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丈夫儿时曾徜徉其间的空濛云雾、滴翠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