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600839.SH)12月30日公告透露,政府将收回长虹平板电视的节能推广补贴4.3956亿元,此外长虹还有9430.5万元节能补贴款未收到。除去之前已计提的坏账准备,此事将令四川长虹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减少约5.1931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除了长虹,康佳等其它不少参与2012~2013年节能惠民工程的家电企业,都涉及“退补”风波,所以此事也再次引发政府扶持节能家电产业方式的争议和思考。
12月28日,四川长虹收到绵阳市财政局通知: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下达清算节能家电产品推广补贴资金的通知》,向四川长虹拨付节能家电产品(热泵热水器)推广补贴清算资金8万元;收回四川长虹节能家电产品(平板电视)推广补贴清算资金4.3956亿元。
截至目前,四川长虹已累计收到节能惠民工程补贴资金21.4376亿元,尚有9430.5万元未收到。根据上述通知,补贴资金清算后,四川长虹需退回已经收到的补贴资金4.3956亿元,同时公司账面应收的补贴资金9430.5万元也已无法收回。
四川长虹预计,扣除该公司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上述事项将相应减少四川长虹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约5.1931亿元。
对于被要求退还巨额补贴的原因,长虹广宣中心主任刘海中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以公告为准。
四川长虹表示,将尽快补选新任董事,并对林茂祥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认为,林茂祥请辞与此次退补事件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退补”事件,波及的不只长虹。国内某知名彩电企业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2012~2013年参与“节能惠民”工程的所有家电企业,无论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是空调产品,都多多少少遇到被要求退补或部分补贴款项拿不回来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多起“退补”事件?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存在企业“骗补”的现象,企业在补贴和申报的时候有违规行为。
不过,也有企业“喊冤”。上述彩电企业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申诉说:“冤枉呀,我们先把钱垫付给消费者,然后政府说我(部分补贴)不合规,节能惠民的补贴方案有不合理之处。”
2015年,国家正式推出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鼓励企业不断提升平板电视、冰箱、变频空调、滚筒洗衣机的节能水平,但已经不再提供补贴,也许是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