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攀升,空调迎来了销售、安装旺季。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其在市场上购置到的二手空调噪声大、能耗大、制冷效果差,使用时还有刺鼻的味道,但空调的标签、能效指标看着都像是正规厂家出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在网上购买的二手空调
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样的二手空调
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
针对小夏反映的线索,记者对市场上的二手家用空调展开了深入调查。
南京花园路旧货市场曾经是南京最大的二手家电交易市场。在这里,二手家用壁挂空调价格大多在一千多元,价格优势明显。不仅如此,还有商家向记者推销起一种价格更为便宜的二手空调——“漂”过的空调。
商家告诉记者,所谓的“漂”,就是用各种化学清洁剂对旧空调进行清洗,可以将颜色发黄的旧空调漂白到看起来像新机器的程度。实际上,即使对机身进行漂白,材料的性质也没法改变,根据漂白次数的不同,一般三到六个月后,机身又会变黄。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接触到了零售商上游的批发商,这些批发商的出货量更大。他们向记者透露,这种“漂”过的空调实际都用过十年以上,有的甚至是使用了接近二十年的老机器。
把发黄的老旧机器通过清洗后“漂”白,就是商家所谓的“翻新机”。为了让“翻新机”看起来更新、卖得更好,还得贴标,即贴上室内机的能效标识、室外机的机器功率标识、生产日期等产品信息标签。家电产品在初次出厂时经过严格的质检环节才会被贴上的标签,在这里被任意粘贴。
按照商家提供的线索,记者打开网络购物平台搜索“空调标”,除了典型的内外机两件套之外,还有包含品牌标识、单独的生产日期、机身编码等在内的五件套、六件套。
这些标签适用于二手空调使用,默认能效标识等级为一级、带二维码,日期、能效等级等信息都可以进行定制。
二手回收市场亟待整顿
据了解,给二手空调去黄效果最好的一种除黄剂中,含有大量二氧化钛。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二氧化钛被列为2B类致癌物。
除了使用除黄剂,还有一种对付顽固污渍要用到的清洗剂——涤尘,刺激性非常大。记者了解到,涤尘清洗剂对尘埃、油污有着极强的溶解和清洗作用,但是对皮肤和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会产生麻醉作用。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躁动、抽搐、昏迷等重症症状。
此外,如果长期接触涤尘清洗剂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以及女性月经异常等问题。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张子祺告诉记者:
超期服役的二手空调存在诸多隐患。虽然经过清洗“翻新”之后,表面上看着干净了,但是这些从事二手空调回收“翻新”的商家大多并不会对空调里的风道、风轮以及蒸发器进行专门拆解清洗。这些地方正是军团菌、霉菌等致病菌滋生的温床。而在“翻新”过程中,各种清洗剂、除黄剂的滥用,也会在空调使用过程中带来二次污染。
导致呼吸系统出现了感染
病情危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如何正确吹空调?
为何吹空调会出现呼吸系统感染?
1.冷空气的刺激,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呼吸系统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
2.空调本身可能携带一定的病原体,特别是搁置很久的空调,里面有很多灰尘,甚至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果很久不用突然去使用的话,大量微生物可能通过空调的风,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进入体内,诱发呼吸系统感染。
空调用错
可能惹来一身病
01.
呼吸道疾病
轻则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重则引发肺炎,出现发热、怕冷、肌肉酸痛、干咳、无痰或少痰症状。
有过敏性鼻炎者,容易因为冷热刺激,诱发反复喷嚏、流涕,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易诱发急性发作。
空气不流通,导致病毒和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和生长,很容易诱发咽喉炎。
02.
消化道疾病
空调冷气诱发的消化道疾病并不是器质性的感染,而是功能性的疾病。腹部的平滑肌和外周血管在高频度的冷热切换中,会共同作用引发胃肠道痉挛,有些人因此出现胃痛或腹痛腹泻。
03.
心血管疾病
人的血管在冷环境下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突发心脏病、心绞痛,局部血管收缩会出现疼痛,有些老人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04.
运动系统疾病
在空调房里待久了,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管供应的神经肌肉出现血流减少,在缺血缺氧状态下,肌肉关节组织出现酸胀疼痛症状,如颈椎腰椎酸痛、肌肉僵硬、肩膝关节疼痛,吹到冷风时尤其严重。
05.
妇科疾病
寒冷的环境会导致月经期出现不适症状,如痛经,月经血色发黑、有血块,怕冷等。
06.
血糖升高
07.
干眼症
怎样吹空调才健康?
2.避免骤冷骤热
我们机体的适应力是有限的,比如从很热的环境中突然进入到空调房内,或从空调房内突然进入很热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机体很难调适,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3.注意保湿
恰当的湿度对于呼吸道黏膜、皮肤等免疫功能的保存很有帮助,所以要保持室内有一定湿度,避免又冷又干。可以适当饮水补充水分,也可以在空调出风口下方放置一盆水来改善湿度,房间内湿度控制在40%~60%为宜。
4.温度不宜设置太低
5.定时开窗通风
开空调会使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引起鼻塞、喉咙干、打喷嚏等呼吸道不适。因此,应该注意时常换气,建议2~3小时左右开一次窗,每次通风约10~15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6.避免直吹身体
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是头面部、膝盖、小腹、腰部等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果直接对着头颈部吹,头皮温度下降,容易引起脑血管收缩,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严重时可诱发中风。
7.风向朝上更制冷
开空调制冷时,最好把空调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制热时,则让空调风向朝下。一般来说,冷空气向下走,而热空气反之,因此这样可充分利用冷热空气自身的物理特性,自然交流。
8.闷热天气要开除湿
有时碰到天气闷热难受,要善用“除湿”功能,让室内湿度降下来,这样不用调节空调温度,也会让人感觉舒适凉爽。
9.空调和风扇搭配
相同设置温度下,空调和风扇搭配使用比单开空调制冷效果更好。因为风扇可以加大房间空气对流,实现温度均匀分布,而且皮肤感觉会更加凉爽。有风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但要注意风扇也不要对着身体直吹。
老人夏天更应该及时开空调
1.可能在“不觉得热”的情况下出现“隐性中暑”。随着年龄升高,老年人的皮肤温度感受器敏感性下调,对外界的温度、湿度的体感变得不明显。所以即便室温偏高,他们可能感觉不到很热,也就无法及时降温补水。
但实际上,由于他们的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长期处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室内环境,很容易出现脱水、散热不佳、体内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从而中暑。
2.如果老年人本身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一方面会把中暑初期出现的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误当成其他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更严重的,可能会发展为热射病。
另一方面,高温中暑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带来系列并发症,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避免中暑的关键是预防,因此,要及时开空调、保持室内适当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