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北京长期从事家电回收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时候,他们虽然收购的是整部家电,其实回去经过拆解以后,往往只需要几个核心关键零部件。这些关键零部件,通过一些渠道会再流回新家电的生产线,改头换面以后,重新进入市场。
据了解,私人拆解成本几乎为零,每吨却可获利3000~10000元。但与此同时,很多旧家电中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二次污染。专家指出,废旧手机零件中含有铅、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会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
如果将废旧手机运到垃圾场焚化,塑料外壳还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甚至是一级致癌物“二恶英”。手机印刷线路板和外壳都含溴阻燃剂,会破坏人体健康,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免疫系统问题等。
“目前,我国对很多家电回企业回收后重新投入市场的产品管理非常严格。要求很多回收利用的产品,必须明示一些重金属的含量,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郝亚斌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家电报废高峰期,必须大力加强拆解回收产业链的建立,变废为宝,实现废旧家电的再次利用。
回收利用产业昭示新机遇
“产业经济价值的实现、先进技术的应用、产业政策的扶持都是影响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建议加快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据了解,我国目前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被称为“游击队”,走街串巷的收废商贩;二是打着“以旧换新”的旗号,但其实仍与“游击队”合作,集中回收废旧家电的商家和卖场;三是少数具有资质的电子废弃物拆解企业从各渠道回收并处置废旧家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第一和第二种渠道。
郝亚斌认为,随着我国家电报废高峰期的到来,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朝阳产业。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要有TCL、长虹等企业,已经进军家电回收利用产业。
外资企业也开始布局,去年,松下与其他企业合资在杭州成立新的从事废家电回收处理工厂,这是日本家电生产厂家在中国首次开展回收处理事业。
期待新政策助推产业化
业内人士都认为,2009年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对我国的废旧家电回收产业是一个转折点。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废旧家电约50%被卖到了废品市场,40%送给了亲戚朋友,10%还闲置在家,还有极少部分被丢弃。
由此,一条由生产企业、销售商、正规拆解企业构成的废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初步建立。如今,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到期,这条家电回收产业链却面临被“游击队”冲断的风险。
“家电回收体系的建立,依靠意识,二靠手段。但这些都离不开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支持。”陆刃波表示,无论最终国家的政策如何,只有企业、消费者都加入到家电废旧回收科学利用的队伍中来,才能既避免浪费、又避免二次污染,等真正产业化、正规化的家电回收体系得以建立,不仅节能环保,也利于家电产品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