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40):国内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龙头,拉弓蓄力只待天时财富号评论(cfhpl)股吧

回收、利用废弃钴镍资源,生产、销售超细钴镍粉体材料等产品

业务占比

1、电池原料与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22.85%)48.85%;2、钴镍钨产品与硬质合金(含钴粉、羟基镍、碳化钨粉末,毛利率16.12%)11.31%;3、再生资源(含废旧家电拆解、报废汽车拆解、废五金,毛利率22.81%)16.88%;4、环境服务(含固体废物处置、污水治理、江河治理等,毛利率34.81%)0.57%;5、贸易(毛利率0.69%)22.4%;

产品及用途

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废旧电池(或钴矿)→前驱体材料(镍钴锰)

镍钴钨与硬质合金:含镍钴废料→镍钴粗溶液、碳化钨粉→高钴粉、镍粉、仲钨酸铵(APT)、碳化钨→硬质合金;

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电子废材→拆解→废线路板、液晶板、荧光粉→绿色处理→金、银、钯、铑、汞等;

报废汽车循环利用:拆解→破碎→分选(铜铁铝);拆解→零部件检测→修复→零部件再造;

废泥、废渣、废物、废水处理:预处理→有价金属提取→环保砖;

上下游

上游采购钴矿、废旧电池、废旧汽车材料、废渣废水等,下游应用至锂电池、硬质合金材料等;

主要客户

行业地位

1、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1.6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20%以上;

2、四氧化三钴出货量近6000吨,超细钴粉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

3、硬质合金销售量达4700余吨钴金属,连续5年占据世界硬质合金市场第一;

竞争对手

行业核心要素

1、从固体废物中提取贵金属的技术能力;

2、全国化的回收、提炼工厂布局;

3、募资能力与客户关系;

行业发展趋势

锂电池行业快速扩张后,未来必然面临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未来锂电池循环利用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其他重要事项

2、2020年公司定增募资24.25亿,用于投建宁德福安工厂5/2万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产能和新增荆州工厂3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

简评

1、公司主营业务是回收电子废材、汽车废材、固体废物等,然后提炼出贵金属销售至下游客户,目前最大的业务是提炼锂电池用原材料,如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这也是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另外三块业务分别是:提炼钴金属销售至硬质合金客户、从废弃家电及汽车提炼贵金属、固定废物处理;

2、公司几块业务中,贸易业务和固废处理(环保领域)基本不怎么赚钱,无分析意义;硬质合金行业公司已经做到行业龙头,大行业缺乏成长性,未来以平稳发展为主;具有成长性的一是废旧家电、汽车业务,二是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而成长的重中之重则是分析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

3、公司目前已经在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取得龙头地位,但是领先优势还不算很明显,盈利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竞争比较激烈,二是下游产品售价还没有起来,又受限上游钴矿价格上涨(部分原材料来自采购钴矿),未来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之后,锂电池再回收的必要性和经济价值会逐步体现,行业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4、公司目前业务范围过于广泛,未来如果可以集中精力专注具有增长前景业务最为合适,战线的收缩也有利于公司提高盈利能力;近期公司已经定增24亿元,用于扩建锂电池业务,是好的迹象;公司之前投资的欧科亿已经IPO上市,公司持有市值约为4.5亿元,预计在2022年会体现出大额的投资收益。

二、公司治理

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为9.92%;股权质押率:50%

管理层

年龄:36-55岁,高管及员工持股:0.4%

员工总数

5080人:技术1012,生产3228,销售96;本科学历以上:653,其中硕士183,博士21;

人均产出

2019年人均营收:284万元;人均净利润:14.5万元;

融资分红

2010年上市,累计融资(6次):102亿,累计分红:6.13亿

2、前十大流通股东包括多家公募基金,获得主流资金的一定认可;

3、员工以生产和技术人员为主,属于资产密集、劳动密集型企业;

4、公司上市十年,融资高达百亿,累计分红仅有6亿,考虑到公司快速扩张和巨额固定资产投入特性,亦可理解。

三、财务分析(仅列重要及金额较大科目)

资产负债表

2020年Q3:货币资金44.97,应收账款24,应收账款融资3.65,预付款14.29,其他应收款0.84,存货59.42,其他流动资产5.2;长期股权投资9.68,其他权益工具0.46,固定资产73.16,在建工程31.51,无形资产17.93,开发支出1.32,商誉1.9,其他非流动资产9.2;短期借款69.26,应付账款39.5,合同负债1.47,其他应付款7.75,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1.83,长期借款10.8,应付债券4.98,长期应付款4.86;股本47.84,资本公积51.77,未分利润29.74,净资产130.3,负债率55%

利润表

2020年Q3:营业收入86.44(-12.09%),营业成本71.84,销售费用0.66(-13%),管理费用4(+15.6%),研发费用3.12(-5%),财务费用3.75(-19%);其他收益1.23(-27%),投资收益0.23(-52%),净利润3.26(-46%)

核心指标

2017-2020Q3年净资产收益率:8.43%、8.75%、7.26%、2.74%;总资产周转率:0.52%、0.59%、0.55%、0.3%;毛利率:19.9%、19.16%、18.09%、16.89%;净利润率:5.67%、5.26%、5.12%、3.77%;

1、公司IPO后账面现金较为充裕,应收账款比例合理,存货金额偏高,与行业属性有一定关系,固定资产高达73亿元,符合行业特性,在建工程31.5亿,公司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公司定增后预计扩张会加速;无形资产以土地使用权(13.8亿)和专利权为主,减值压力不大;公司有息负债约为108亿元,年度财务费用约5亿元,如果未来有机会降低有息负债,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会显着提升;近几年公司负债率逐年下滑,趋势向好;

2、公司前三季度因为疫情(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下滑显着)营收有所下滑,同时毛利率下滑1.2%,投资收益和补贴减少,导致公司净利润接近腰斩,第三季度已经改善,预计在2021年盈利能力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

3、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维持7-8%水平,属于偏低水平,但是考虑到公司巨额固定资产和快速扩张速度,亦可以理解,未来产线达产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会显着提升;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稳中有降,预计明年会恢复,如果公司能够处理掉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的业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四、核心竞争力及投资逻辑

核心竞争力

1、科技创新与人才优势

2、循环产业链优势

公司已在广东、湖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河南、天津、山西、内蒙古、福建十一省和直辖市建成十六大循环产业园,并成功布局南非、韩国、印尼,辐射世界。公司打造以钴镍钨锗铟稀有金属资源、动力电池材料、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资源为主体的城市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体系,极大地拓展主营业务范围,成为行业中产业链完整、资源化充分的循环再造优势企业,奠定了扩大规模、提升综合盈利能力的基础。

3、钴镍战略原料保障优势

4、产品质量与顶端市场优势

公司相对于同行业其他资源回收企业,拥有独特的盈利模式。公司积极推行质量品牌战略,核心产品全部为国际优质品牌。通过关键技术创新与质量优先战略,完成了“废物回收—资源再生—产品再造—替代原矿资源产品—世界品牌产品”的循环再造产品的品牌建设之路,核心产品全面进入世界优质品牌行列,利用高新技术循环再造高质量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循环再造产品附加值。

公司核心产品超细钴粉成为被全球硬质合金行业认可的优质产品,成为力拓、美国肯纳金属、瑞典山特维克、中国五矿等硬质合金行业世界顶端客户的主供应商,全球顶端市场的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50%以上,奠定了核心产品超细钴粉的全球核心竞争力。

投资逻辑

1、长期看好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

2、公司是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龙头;

3、公司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五、盈利预测及估值

业绩预测

预测假设

营收增长:-5%、35%、35%;毛利率:17%、19%、20%;净利润率:18%

营收假设

2020E:136;2021E:183;2022E:249;

净利预测

2020E:5;2021E:9;2022E:14;

注:假设数据即达到条件时对应的市值,须根据实际数据进行调整。

估值

市盈率

合理范围:30-50倍

合理估值

两年后合理估值:410-680亿;

当前合理估值:230-390亿(基于30%/年收益预期);

参考估值

低于300亿(不除权股价:6.3元/股)

六、投资观点

影响业绩

核心要素

1、新能源汽车产出与销售情况;

2、锂电池行业回收再利用行业政策及补贴力度;

3、公司新建产能达产周期;

核心风险

1、宏观环境经济及政策风险

世界疫情促进世界产业格局与供应链深度变化,宏观经济受损公司下游需求下滑。同时,如果未来新能源行业扶持政策不及预期,亦会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需求。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3、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公司员工人数及下属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公司的安环管理与经营管理的风险加大。

综述

公司是国内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龙头,过往凭借在电子拆借领域的优势逐步向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渗透,营收和利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9年宏观经济不景气,汽车行业饱受摧残,2020年又遇到疫情,公司近两年发展并不顺,但是并未阻挡公司快速扩张的步伐,逆势扩张值得肯定。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后,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也必将成为主流,目前汽车锂电池回收尚未步入高峰期,而公司新建的产能也未达产,趋势已经在来的路上,公司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净利润爆发式增长只待天时,但是具体周期难以预测(笔者认为是3-5年周期)。

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整体规模约2万亿,其中创新药占比仅约5%,约1000亿元。保守假设我国药品整体市场未来10年保持4.14%左右相对低速复合增长,则10年后我国药品整体市场扩大至1.5倍,至3万亿规模。我国创新药存在10年10倍的空间,有望诞生一批成长型优质企业。若未来我国创新药占比提升至约50%,则我国创新药存在10年15倍的空间。为此我特意整理了一份股池,经过筛选后就只剩下四只了,想研读的朋友可以来老地方,先知先觉吃肉,后知后觉挨打!

THE END
1.2024年8月期中国电池拆解/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新建项目汇总(新备案)【项目样例】项目样例二类(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交流分享】QQ:2607729928或3158109636;微信:indodocom 电话:15376091797 《2024年8月期 中国电池拆解/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新建项目汇总(新备案)》 节选目录分享 项目名称:内蒙古呼和浩特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内蒙古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75000吨/年磷酸铁锂优化技改项目(HS) http://www.indodo.com/news/9818.html
2.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pdf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pdf,安徽乐诚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概述 1 1 总则 8 1.1 编制依据 8 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2 1.3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 1.4 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4 1.5 评价工作等级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12/8020001011006100.shtm
3.“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研究内容:针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的发展趋势,研究退役电池回收行使过程有价组份嵌布、转化及迁移规 律,研发兼容多种退役电池的柔性上料、安全破碎和智能分选技术与装备河南人事考试网,研究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修复再生技术, 研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锂高效提取技术,研究铁磷廉价 组份高值行使技术,开展http://www.sznfsq.cn/xinwen/?news126935.html
4.超越科技:废旧锂电池及极片废料资源循环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提出,应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再生利用及最终处置等各环节的 废旧锂电池及极片废料资源循环利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https://q.stock.sohu.com/cn,gg,301049,8231805797.shtml
5.首批家电企业回收行动经验公布,今年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基于家电循环全链路布局和数字化技术支撑,海尔智家在保障循环塑料原材料供应的同时,提升了循环新材料高值化应用水平,推出“家电循环”到“塑料循环”闭环应用体系。4月,海尔智家加入塑料循环绿色行动联盟,与中国石化合作打造塑料循环经济新模式。 长虹格润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已形成以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为中心,废旧电子电器https://www.yicai.com/news/101817081.html
6.再生利用能源,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为切实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义务,抓住当前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机, 公司成立四川长虹润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为基础业务,向上延伸报废汽车、单车拆解业务,向下延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建立西部第一,行业前五的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企业。 http://www.gerunzs.com/contents/49/72.html
7.河南郑州郑州市瑞赛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123号,是一家#生产再生资源环保处理设备的企业,公司占地100亩,生产车间2万平米。瑞赛克机械集#、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在光伏太阳能板拆边框去玻璃回收分选,废旧锂电池破碎分选,废家电拆解破碎分选、废http://www.zzrsk.epy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