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今年9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能不断释放,消费市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月加快17.1个百分点。
在“两新”政策推动下,对商家而言,谁抢到的政策“红包”多,谁就能在家电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激活存量市场,“换”出市场新机遇
“我家空调已经用了10年,依然运转得挺好,本来不打算换新的。但是新产品不仅补贴力度大,还能够调节温度,更加节能、舒适,所以‘双11’时果断换了。”“60后”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据市场监管总局对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数据监测显示,今年3月7日到9月7日,我国消费品新增1135万种、同比增长11%。数据显示,家电类产品新增25万种、同比增长14%,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和吸油烟机等八类家电产品数量增长突出,共新增6.8万种、同比增长33%。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两新”政策对企业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企业而言,政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升级生产线和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也能有效拉动内需,促使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进而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这种双赢的局面,正是“两新”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今年8月,商务部等四部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国补”)。明确各地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开拓更大市场,“换”出产业新模式
本轮以旧换新是畅通国内消费市场循环、激活存量市场的重要举措。
政策端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当前,各地均已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加力支持政策,制定与中央政策相衔接的实施方案。
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关于家电换新需求被激发了出来。如今,冰箱、空调等大电器早已成为国内家庭的标配。不少家庭中家电使用年限达到了10年以上,产品功能、智能化程度相较市面上的新品已经拉开差距。
对于企业来说,以旧换新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也对产业换新升级提出了考验。如何让消费者“愿意换新”,成为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不仅愿意投入资金参与以旧换新,还把这次机会当成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