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措施(精选5篇)

二、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县“在总体战略布局中率先建成中等城市,先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先”目标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总量减排工作,县主要领导多次专题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县政府将其作为我县实现产业梦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

(二)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情况

1.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截至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厂上半年共处理生活污水306.5万吨,日均处理1.7万吨,cod减排量513.66吨,nh3-n减排量52.11吨,所有出水均稳定达标排放。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率,是我县总量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及改造,对河东及河西片区街道实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主管网,目前部分工程已经结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泉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前期工作,已开工建设。

2.脱硫脱硝效率得到提升。县发电有限公司1#、2#机组2014年上半年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5%,较2013年脱硫效率提升了10%,1#、2#机组2014年上半年综合脱硝效率为75%,较2013年提升了5.5%。

3.重点企业脱硝设施建设情况。双马水泥制造有限公司2*2500吨/日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工程与华福双三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新线干法水泥)4000吨/日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工程已投入正常运行,综合脱硝效率达到45%以上。

4.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减排情况。关闭辖区煤矿13家,实现结构减排,同时将军水泥有限公司、省县金山水泥有限公司也完成关闭工作,川南特种水泥和县天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关停工作正在推进,力争实现结构减排。

5.废水治理减排项目进展情况。市级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企业集团杉木树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废水20000吨治理二期工程已进入设计阶段。

完成县臣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利养殖场、县上罗星光养殖小区、县镇家庭牧场、县家庭农场、养猪场、县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新建养殖场、县兴牧养殖专业合作社9家畜禽养殖企业的综合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推进正常。

6.开展机动车贴标工作,实现氮氧化物减排。我县在交警大队服务大厅设置了环保贴标窗口,对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车辆实施贴绿标,今年截止目前共贴绿标车辆511台。

三、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污染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高起点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

我县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步的位置,狠抓节能减排和环保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指导全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县委、县政府将污染减排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将减排指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全县各部门、镇(乡)和企业,并由县长与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污染减排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考核内容,实行绩效考核,形成了在县委、县政府组织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转变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充分发挥其“控制匣”“调节器”和“杀手锏”的作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不合理或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予以否决,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重大环境隐患和污染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不断促进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打造县绿色gdp。

(三)坚持多管齐下,大力实施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减排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实施,增加县城污水收集率,三峡库区泉污水处理厂项目进展顺利,新建生态模式乡镇污水处理站3个。二是大力实施了电力和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的重点企业,我们派驻专班,督促其实施脱硫、脱硝工程。三是开展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河流水质状况。实施“清河道淤泥、清沿岸违章建筑、清两岸垃圾”的行动,有效改善河道水质,使南广河、河和清溪河保持清彻、洁净的水质。四是大力实施城市清洁空气工程。今年以来,县政府将“城市清洁空气工程”作为为民办理的实事之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全县燃煤锅炉进行全面整治,城市气化率达到99%以上。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提高汽车通行速度,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对建筑扬尘的管理。实施矿山开采和运输粉尘治理,采用先进开采方式减少爆破扬尘和采用遮蓬运行减少飘散扬尘。特别是通过对县城周边石粉厂、石灰厂等产生扬尘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城区空气质量大大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努力,我县污染减排的压力依然存在,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减排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我县“十二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新增量很大,污染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二是“十二五”我县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大的重点减排项目相对较少,同时国家、省对于减排项目削减量的核定也越来越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县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难度。三是部分基层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污染减排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还不能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为确保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下一步,县政府将采取如下措施。

2.严格污染减排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县政府已将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绩效管理中,将污染减排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提拔、任用、交流挂钩,将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乡镇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问责制,严格奖惩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因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因此,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应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二、减排目标和基数

在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国家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

根据省环保厅要求,市“十二五”减排总体目标是2015年COD、NH3N分别比年减排8%,SO2、NOx分别减排8%。其中,工业COD、NH3N减排比例不低于总体减排比例8%;畜禽养殖COD、NH3N减排比例不高于总体比例8%。市“十二五”减排总体目标将根据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按年度进行制定。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积极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努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市下达给我市的减排目标,年我市COD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0.5078万吨以内;SO2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0.4362万吨以内。经省环保厅核算、国家环保部核定,到年底我市COD排放总量为0.486万吨,SO2排放总量为0.4029万吨,全面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1.强化污染减排责任落实。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环保工作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兼办公室主任,协调开展减排工作,市政府坚持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减排形势分析会、重点流域整治汇报会等,对减排工作不断进行动员和部署,始终保持减排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切实提高工作成效。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结合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市政府每年都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把年度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减排项目和重点企业,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减排项目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

四、“十二五”减排措施

(一)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预测

1.工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

2.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对皮革、造纸、制药、纺织印染、化工、电镀等行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切实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加大皮革、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工业废水深度治理,提高废水综合利用率,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华发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再生纸业企业计划通过治理设施改造,提高废水综合利用率等途径,削减COD55吨、氨氮1.6吨。详见附表4

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时扩建、增建、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废水收集处理率,提升其氮、磷去除效果,力争在2015年前所有污水厂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政文〔〕215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含各类开发区、工业小区、污染集中控制区)环境整治,所有开发区的污水必须进入集中治理设施进行处理。经测算,“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厂可新增COD、氨氮削减量1917吨、141吨。详见附表1。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按照年畜禽养殖场原有综合利用和治理设施对应的去除量不再纳入减排量计算口径,“十二五”以2015年所有措施(含年的原有措施和“十二五”期间新增的措施)分类型进行统一测算的原则,年我市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为COD30549.57吨、氨氮1601.94吨,通过采取改进养殖方式(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且垫料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的)、建设治污设施(清粪方式、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污水处理工程等)等措施,按COD去除效率50%,氨氮去除效率60%计算,可削减COD、氨氮15275吨和961吨。

(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清单各个项目以年污染物排放基数、燃料消耗量、产污设备名称、规模、项目类型、治理技术、污染物去除率等主要指标,根据排放基数与减排措施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计算“十二五”减排量。

1.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市“十二五”期间以工业燃煤锅炉脱硫治理为重点,加大对煤锅炉规模在10t以上、SO2排放超标的燃煤锅炉实施烟气脱硫,按照该锅炉的SO2排放基数与脱硫工程的综合脱硫效率计算削减量,综合脱硫效率按照60%取值。“十二五”市燃煤锅炉烟气SO2减排预计为478吨,详见附表2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项目表。

2.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氮氧化物的减排主要通过采取淘汰旧机动车辆的措施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削减量,由市环保局配合交通部门进行统一部暑和测算。

五、“十二五”减排保障措施

(一)强化减排责任落实

制定实施《市~2015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政府的减排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减排工作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和调度机制,协调、督促、推进减排工作。强化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目标责任,自觉进行污染减排。强化部门的齐抓共管责任,应认真执行《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减排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履行污染治理法定责任的监管,对不按规定完成治理和减排任务的企业,要通报给金融机构列入企业征信系统,采取停贷、限贷等措施。

(二)深化工业园区环境整治

(三)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重点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文件要求,抓紧编制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及其规划环评;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工程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快畜禽粪便有机肥料厂的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新建规模化养猪场项目,严格实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积极推广生物发酵养殖“零排放”技术和“猪-沼-果”立体种养模式,推动养殖业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利用工程,努力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和达标排放;严格限制养殖规模,坚决遏制禁养区内养殖回潮现象,坚决制止禁养区外养殖户超规模畜禽养殖,坚决杜绝养殖污水直接排放。

(四)严格新建项目源头把关

把总量削减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把好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点对点”调剂制度,新(扩、改)项目的排污总量从辖区内削减量中调剂使用账,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对不能实现“增产减污”的改、扩建项目和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总量的新建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同时,把好项目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加强核发后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无证排污、超标排污。

(五)强化减排政策资金引导

加大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COD处理合格率不符合《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标准》要求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减当月污水处理运营费用2%;连续三个月出水COD处理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的,责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市政府将采取措施收回运营主体的特许经营权。

关键词:双寡头市场;最优策略;政府补贴;减排投入

收稿日期:2017-01-25

作者简介:徐朗(1990-),男,湖北荆州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汪传旭(1967-),男,安徽安庆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373157,7140312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ZDIXM039;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6ycx074;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6BXLP005。

一、引言

针对技术溢出效应下的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数根据Aspremont′s和Jacquemin[4]的文献分析双寡头决策。Femminis等[5]基于溢出效应下研究了企业研发策略,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研发方式下,吸收能力对企业R&D决策行为的影响。Veldman等[6]从研发投入出发,引入市场竞争因素,用动态博弈方法分别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得到企业利润均衡解。Kamien等[7]基于多企业竞争情况,构建两阶段研发合作动态模型,并比较不同合作机制的效果,发现在溢出率较大时合作研发能够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杨仕辉和魏守道[8]基于产品存在差异化竞争,建立了三阶段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最优企业研发水平、政府管制水平和社会总福利。Qiu等[9]比较了企业先进行完全竞争的过程R&D活动后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两阶段博弈中当产品市场分别为价格和产量竞争时博弈的均衡解。可以发现,上述文献大多主要集中于双寡头市场下双方博弈策略,并未分析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其决策的影响程度。

鉴于此,本文系统地考虑了产品差异和消费者环境偏好等因素对双寡头制造商市场竞争的影响,假设两制造商对减排进行投入存在技术相互溢出,建立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在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条件下,通过逆向求解法得到制造商最优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并分析了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最优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描述

本文在Aspremont′s和Jacquemin(1988)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上存在双寡头制造商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减排研发投入博弈问题。假设博弈双方均为理性的经济体,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前提进行决策。具体地:第一阶段,进行减排研发投入,随之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第二阶段,两制造商对产量进行决策。假设市场中存在两制造商,且生产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消费者需求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q1,q2=q1+q2-q21μ21-q22μ22-2σq1q2μ1μ2(1)

其中,q1、q2分别表示两制造商的产量,μ1、μ2分别表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对消费者碳减排偏好的影响。由于双寡头制造商生产产品是差异的,故假设σ∈0,1为产品差异性。当σ0时,表示两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是相互不影响的;而当σ1时,表示两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替代的。可以发现,消费者需求的效用函数Uq1,q2是关于两制造商各自产量的函数,所以通过一阶偏导条件可以得到逆需求函数为:

piqi,qj=Uqi,qjqi=1-2qiμ2i-2σq3-iμiμ3-i,i=1,2(2)

μi=εI1/4i+ρI1/43-i(3)

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投入,在迎合消费者碳偏好的同时,也会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环境效用函数ω表示制造商在一定的研发水平下对降低生产碳减排做出的贡献[16]。所以,环境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ω=θI1/21+ρI1/22(4)

其中,θ表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且θ>0。

三、无补贴下双寡头制造商决策

双寡头制造商之间的市场行为是完全对称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因此可以通过子博弈逆向归纳法求解。针对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的双寡头制造商决策,按照逆序归纳法的步骤求解,即第一阶段企业确定最优减排研发投入,以使得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第二阶段企业进行古诺竞争选择最优产量,最终得到双寡头制造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Ii,i=1,2(5)

(一)双寡头产量竞争

第二阶段博弈过程中,双寡头制造商在既定减排研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古诺竞争确定最优产量qi,以实现各自收益Ri最大化,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收益函数分别表示为:

maxRi=qi1-2qiμ2i-2σqjμiμj,i=1,2(6)

由于2Riq2i=-4μ2i

(二)双寡头研发竞争

第一阶段,两制造商以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行减排研发投入。由式(5),分别对两制造商利润函数求减排研发投入的一阶偏导条件,可得:

πiIi=RiμiμiIi+RiμjμjIi-1=ε2-ρσ2μi-σμj4I3/4i4-σ22-1=0,i=1,2(7)

由于两制造商是信息对称的,可以发现当μ1=μ2=μ时,两制造商利润函数关于减排研发投入的二阶偏导存在2πiI2i

假设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的社会福利可以表示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减排研发投入所造成的环境效益之和,即:

SW=CS+PS+ES

=ε21+ρ2-ρσε21+ρ22+3ρ-σ1+σ+ρσ+4θ2-σ2+σ282-σ22+σ4(8)

引理1: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均随着技术溢出率ρ增强而增大①。

由引理1可以发现,在两制造商进行博弈过程中,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溢出率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技术溢出率增强,制造商的减排投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大于自身利润,有利于制造商提高产量、增加减排投入,提升自身利润,这也充分说明溢出效应越强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引理2: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产品差异性σ增强而减小②。

由引理2可以发现,在两制造商进行博弈过程中,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溢出率的增强而减少。随着产品差异性增强,制造商的减排投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小于自身利润,造成竞争逐渐激烈,制造商往往采取减少产量、降低减排投入,从而保证自身收益,这也充分说明产品差异越强越不利于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政府对制造商的补贴策略

在现有的双寡头制造商三阶段博弈模型中,并未考虑通过政府行为调控市场,往往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均衡并非是最优的,市场易产生局部“失灵”状态,所以需要利用政府财税手段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而对政府部门而言,由于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投入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自身利润的增加,再加上环境效益的高风险性,会大力支持制造商的研发投入行为。政府对研发投入的支持主要表现是对制造商的补贴,在补贴方式上政府主要有两种选择:投入补贴和产量补贴。

(一)政府对制造商投入补贴

政府对两制造商的投入补贴是指对制造商研发投入进行直接补贴,刺激制造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社会总福利。在投入补贴情况下,政府以社会总福利最大的目的,对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按照s的比率进行补贴。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1-sIi,i=1,2

st0s1(9)

1.双寡头制造商的产量决策

如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由制造两商减排研发投入与消费者碳偏好的关系,可得均衡减排投入为IISi=11-s2INSi。将其代入式(3),可得消费者碳偏好程度为μISi=11-s1/2μNSi。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分别为pISi=pNSi、qISi=11-sqNSi、πISi=11-sπNSi。

2.政府的补贴政策选择

在政府投入补贴策略下,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碳减排的环境效益之和,还要减去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减排投入补贴,即:

SW=CS+PS+ES-sI1+I2

=ε21+ρ2-ρσε21+ρΔ1-σΔ2-σ2Δ3-4θ1-s2-σ2+σ281-s22-σ22+σ4(10)

其中,Δ1=21+3ρ-6s1+ρ,Δ2=-1-ρ+s1+ρ,Δ3=-1-s1+ρ。由社会福利函数SW关于两制造商投入补贴率s求一阶条件SWs=0,可得:

s*=ε21+ρ22+5ρ-3σ-σ21+ρ+4θ2-σ2+σ22-σε23+σ1+ρ2-σ3+2ρ-σ21+ρ+4θ2-σ2+σ2(11)

(二)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碳减排产量补贴

政府对两制造商的产量补贴是指对制造商生产数量进行补贴,鼓励制造商增加产量,提高社会总福利。在产量补贴情况下,政府以社会总福利最大的目的,对双寡头制造商的单位产品价格按照每件g进行补贴。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g-Ii,i=1,2

stg0(12)

如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由制造两商减排研发投入与消费者碳偏好的关系,可得均衡减排投入为IQSi=1+g2INSi。将其代入式(3),可得消费者碳偏好程度为μQSi=1+g1/2μNSi。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分别为pQSi=1-gpNSi、qQSi=1+gqNSi、πQSi=1+g2πNSi。

在政府产量补贴策略下,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碳减排的环境效益之和,还要减去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生产产量补贴,即:

SW=CS+PS+ES-sq1+q2

=ε21+ρ1+g2-ρσε21+ρ

SymbolQC@1+σ

SymbolQC@2+σ2Δ3+4θ2-σ2+σ282-σ22+σ4(13)

其中,

SymbolQC@1=22-3ρ+g,

SymbolQC@2=-1+gρ,

SymbolQC@3=-1+ρ。由社福利函数SW关于两制造商投入补贴率g求一阶条件SWg=0,可得:

g*=2+σε21+ρ1+3ρ-ρσ-σ+4θ4-σ22ε21+ρ2-ρσ(14)

引理3:政府对投入进行补贴时,最优补贴率随减排研发对环境影响程度θ增强而降低,随碳减排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程度ε增强而增加;政府第产量进行补贴时,最优补贴率随减排研发对环境影响程度θ增强而增加,随碳减排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程度ε增强而降低③。

由引理3可以发现,政府基于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的目的制定最优补贴率,技术溢出率和产品替代性是决定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行为对消费者的偏好提高,这时政府应降低补贴率;随着产品替代性的增强,两制造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往往会选择减少研发投入,这时政府应提高补贴率。政府通过对制造商减排研发行为进行补贴,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导市场达到最优的均衡状态。

通过对无政府补贴模型(NS)、投入补贴模型(IS)和产量补贴模型(QS)的均衡解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qIS>qNS、qQS>qNS;(2)投入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单位产品的均衡价格与无政府补贴情况相同,而产量补贴策略下单位产品的均衡价格低于无政府补贴和投入补贴策略,即pIS=pNS、pQSINS、IQS>INS;(4)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πIS>πNS、πQS>πNS;(5)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SWIS>SWNS、SWQS>SWNS。

在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下两制造商作为利益主体,其决策目标往往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而这又与社会福利目标相违背。而两制造商进行减排投入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制造商自身利润,再加上投入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政府会通过补贴策略支持制造商进行研发投入行为。对制造商而言,获得补贴是为了平衡研发投入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对政府而言,进行补贴是为了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无论是投入补贴还是产量补贴,都能有效地使两制造商加大投入,并增加其利润。同时,在补贴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合理制定政府补贴率,选择更为有效的补贴方式,在保证制造商利润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福利,提高市场减排研发投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算例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使用Matlab作为算例分析的工具,对加拿大境内的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制造商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来求解不同补贴模式下的两汽车制造商的最优决策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分析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对决策变量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政府补贴策略下最优补贴率随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情况。根据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的比例大约为总数的1/3以上,且经过减排技术改进后的汽车排放所减少的COx、NOx约为1/20左右。鉴于此,假设ε=3、θ=005。具体分析主要集中于,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对双寡头制造商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的影响。为研究参数变化对决策的影响,根据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程度分为高、中、低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所以取ρ=01、05、09,σ=01、05、09进行分析。

(一)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根据前文模型,可求解出不同政府补贴策略下制造商的均衡产量、产品价格,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二)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根据前文模型,可求解出政府不同补贴策略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及社会总福利,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1)无论政府对制造商的减排投入补贴还是生产产量补贴,均能增加制造商利润并提高社会总福利。但是,产量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利润总低于投入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利润;同时,当技术外溢率和产品差异性均较小时,产量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高于投入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这是因为,政府对产量补贴仅仅是改善制造商生产活动的补贴,不仅不利于制造商加大减排投入力度,甚至会出现制造商隐利提高,降低其减排研发的积极性。(2)在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变化下,社会总福利的变化与制造商利润的变化趋势相似。因此,无论何种决策情况下,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依然是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当技术外溢率较强产品差异性较弱,亦或是技术外溢率较弱产品差异性较强时,投入补贴策略相较于产量补贴策略更有效。这是因为,在强调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条件下,政府对制造商产量补贴往往是次优策略,实际上相当于将消费者剩余通过产量补贴再分配给了生产者,从而导致局部资源错配。

对制造商进行产量补贴时,政府的补贴支出相对于减排投入补贴往往更多,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从而导致企业得到更多的隐藏福利。

(三)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减排研发投入的影响

(四)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在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如图2所示。消费者碳偏好与技术溢出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与产品差异性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技术溢出率对消费者碳偏好的影响强于产品差异性。也就是说,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也同时增加;而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却降低。同时,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弱于产量补贴策略;而其他条件下,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于产量补贴策略。这是因为,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两制造商都很难利用“搭便车”现象提高自身利润,而市场竞争程度很激烈,政府通过产量补贴能够更为直接地刺激两制造商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高两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

(五)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政府补贴率的影响

六、结论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构建三阶段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求解制造商最优生产产量和减排投入以及政府最优补贴率,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对比三种补贴情景下的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差异。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第一,不论政府采取减排研发投入补贴还是生产产量补贴策略,在短期内均能刺激制造商加大减排研发投入,从而增加制造商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所以,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双寡头制造商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策略,推动减排研发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第三,消费者碳偏好与技术溢出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与产品差异性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技术溢出率对消费者碳偏好的影响强于产品差异性。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也同时增加;而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却降低。同时,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弱于产量补贴策略;而其他条件下,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强于产量补贴策略。

注释:

①证明:对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减排投入和产量分别求技术溢出率ρ的一阶偏导,得πNSiρ=

ε41+ρ2-σ4-σ+2ρ2σ2-5σ+6-2ρ2σ4-σ82-σ22+σ4、qNSiρ=ε41+ρ26-σ-4ρσ82-σ2+σ3、INSiρ=ε41+ρ4-2σ1+3ρ+ρσ21+2ρ82-σ22+σ4。由于00,即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是技术溢出率的单调递增函数,随着ρ的增强而逐渐增加。证毕。

②证明:对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减排投入和产量分别求产品差异性σ的一阶偏导,得πNSiσ=ε41+ρ23+51-σ2+ρ41-σ3-2σ-σ21+2σ+2ρ21+1-σ34-2+σ32+σ5、qNSiσ=-ε41+ρ341-σ2+ρ+3ρ2σ82-σ22+σ4、INSiσ=-2-ρσ1+ρ21+ρ2-σ-σ1-ρσ42-σ32+σ5。由于0

③证明:对不同补贴策略下的政府最优投入补贴率和产量补贴率,分别求碳减排对θ和ε的一阶偏导,有s*θ=-16εθ1+ρ2-ρσ2+σ22-σε23+σ1+ρ2+4θ2+σ2、g*θ=22-σ2+σ2ε21+ρ2-ρσ、s*ε=8ε21+ρ2-ρσ2+σ22-σε23+σ1+ρ2+4θ2+σ2、g*ε=-4θ2-σ2+σ2ε21+ρ2-ρσ。根据假设条件可知,s*θ0、s*ε>0、g*ε

参考文献:

[1]PorterM.America′sgreenstrategy[J].ScientificAmerican,1991,264(4):1-5.

[2]GeffenC,RothenbergS.Suppliersandenvironmentalinnov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2000,20(1):166-186.

[3]曹柬,吴晓波,周根贵.基于产品效用异质性的绿色供应链协调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6):1279-1286.

[4]Aspremont′sC,JacqueminA.Cooperativeandnon-cooperativeR&Dinduopolywithspillov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8,78(5):1133-1137.

[5]GianlucaF,GianmariaM.IrreversibleinvestmentandR&Dspilloversinadynamicduopoly[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11,35:1061-1090.

[6]JasperV,GerardG.Competitiveinvestmentsincostreducingprocessimprovement:Theroleofmanagerialincentivesandspilloverlear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5,170(1):701-709.

【关键词】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20

一、2003―2006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双稳健”

(一)政策实施背景

从1993年6月以来,针对1992年前后的过热经济状态,中国政府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此轮适度从紧的政策使得商品价格从1995年逐年回落,1997年商品零售价格只上升0.8%,居民消费价格只上升2.8%。

进入2003年,中国政策保持着以积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最突出的是投资过热和粮食供不应求问题。

图12000-2006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实施措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针对国内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等问题,2003――2008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双稳健”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2003年6一9月,国家采取了规范房地产发展、土地管理等多项措施;2004年4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较大幅度调高电解铝、房地产、钢铁和水泥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对一些行业和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暂停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公布对“铁本事件”的严肃查处。3.减免农业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明显回升。

(三)政策效果

事实表明,此次的宏观调控对于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其同某个局部利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为维护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其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做出判断和决策,会与某利益集团的利益存在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

四、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总体经济形势趋于严峻。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占GDP比率约为40%,外贸依存度约为70%。世界经济衰退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冲击,“中国制造”遭受重创,我国出现了企业倒闭和失业潮,同时股市跳水,对外金融投资出现亏损,投资信心下降。我国GDP增速由2007年的14.2%大幅度降至2008年的9.6%,2009年更是降低到了9.2%。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积极的财政政策

(1)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4000亿拉动内需);从中央到地方都发行国债、地方债。(2)动用资金开发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加强对落后地方的援建。(3)通过劳动法的调整等减少企业负担。(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5)产业振兴计划。(6)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

2.宽松的货币政策

(1)2008年7月份开始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2)2008年9、10、11、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3)2008年10月27日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此轮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导致货币流动性严重过剩,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物价如同“过山车”一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年初4.9%的月度同比涨幅一路上涨,进入5月之后,CPI涨幅迭创新高,直到7月份同比涨幅达到了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引起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五、2010下半年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紧缩性政策

(一)适度紧缩性政策

1.压需求,央行连续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加息,收紧货币流动性。2.增供给,尤其是粮食和农产品上表现突出。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补贴农民,对农副产品流通环节进行清理,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上加大投入。3.减环节,为了解决一些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建设高效、畅通、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降低流通成本。

[关键词]汽车税费;激励政策;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日益发展壮大的汽车工业和迅速增加的汽车消费群体,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并且有效地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但是,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有效调控汽车产业的合理发展,缓解汽车工业对环境、能源带来的冲击,并且适应不断变化的汽车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政府出台了多项汽车税费激励政策,在种类、税率、数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力求在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调节汽车产业对能源、环境的影响,保证公平与效率原则。因此,如何借鉴、评估和完善政府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效应,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世界主要国家汽车税费激励政策节油减排的效应分析

(一)节油减排的直接激励政策

节油减排的直接激励政策主要指的是税费额直接基于油耗量或CO2排放量的汽车税收或其他经济激励政策。采取节油减排的直接激励政策的代表性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

1.美国

对燃油经济性低于22.5英里/加仑(即高于

10.4L/100km)的高油耗车辆征收“油老虎”税。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1[1]表现出来。

2.英国

每年对一般车辆(汽油和柴油车)按CO2排放量分段征收保有税;对新技术和替代燃料车辆按CO2排放量分段征收较低税额。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2[1]表现出来。

3.法国

基于CO2排放量的一次性奖惩机制;每年对于高排放车(大于250g/km,油耗高于10.68L/100km)征收额外保有税。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3[1]表现出来。

4.德国

每年对排放高于120g/km的部分征收2.6美元(g/km)的汽车保有税,即汽车保有税=(CO2-120)×2.6。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4[1]表现出来。

(二)节油减排的间接激励政策

节油减排的激励政策主要指的是税费额不直接基于油耗量或CO2排放量,但基于与它们密切关联的参数(如质量、发动机排量等)的汽车税收或其他经济激励政策。采取节油减排的间接激励政策的代表性国家有日本、中国和印度。

1.日本

基于发动机排量的购置税,对高效低排放车辆给予减税;每年按汽车总重量征收吨位税,对高效低排放车辆给予减税;每年按发动机排量征收汽车税,对高效低排放车辆给予减税;对“新一代”(包括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和清洁替代燃料车辆)免购置税和吨位税,汽车税减半。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5[1]表现出来。

2.中国

基于发动机排量的消费税;对小排量车(低于1.6L)购置税减半(现已停止)。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6[1]表现出来。

3.印度

按车型种类区分的消费税;对小排量车(2L以下)特殊消费税减半(临时性政策),现对2L以上车辆也实行了减半。其对CO2排放量的限制效应,可以从下图7[1]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对世界主要国家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直接基于油耗量或CO2排放量设置的汽车税或经济激励机制能达到直接的激励效用;

第二,一个有效的机制必须是覆盖全部车型种类、能提供连续性激励效应的机制;

二、美国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剖析

美国政府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层面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和州政府层面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两个方面:

(一)美国联邦政府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

1.“油老虎”税的设置

美国联邦政府规定,轿车百公里耗油10.4升以上就须缴纳“油老虎”税,且根据超出的多少分11级递增。这可以从下图8反映出来。

目前,美国的“油老虎”税只是影响到燃油经济性水平未达到22.5mpg(22.5英里/加仑)的轿车(综合工况)――占全美汽车销量极少的份额,而占据了美国轻型车54%市场份额的SUV车尚处于豁免之列。美国联邦政府现在正研究将“油老虎”税扩展到SUV车,进而使其从原来只影响少数车的税种转变为针对大多数燃油经济性水平低的新车普遍税[2]。

2.对特种车辆的减税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在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殊车辆的减税措施,即购买了符合条件的新特殊车辆的纳税人可以在退税时抵扣部分税款。此类减税措施主要包括:轻型油电混动车减税;轻型稀混合气发动机车辆减税;重型油电混动车减税(于2009年底结束);插电式混动车减税;燃料电池车减税;电动车减税;替代燃料车减税。这些措施的节油减排效果,可以从下图9[3]反映出来。

注:“1”表示天然气动力电动汽车;“2”表示插电式混动车;“3”表示电动车;“4”表示燃料电池车。

美国联邦政府针对特殊车辆的减税措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短期措施;可抵扣的税款额逐年递减直到结束;可抵扣的税额根据车辆节能潜力和重量分级来决定;只提供给同一厂商的前6万辆售出的车辆。

3.以旧换新补贴(该政策现已停止)

美国联邦政府在《2009帮助消费者回收利用》法案下确立了以旧换新补贴的政策,即联邦政府拨款30亿美元用来提供消费者补贴,而消费者用不高于规定燃油经济水平的旧车换购必须达到燃油经济性要求的新车,可以获得3,500美元到4,500美元的补贴,其中,旧车必须是25年以内生产,仍可使用,燃油经济性不高于18英里/加仑,且交还的旧车必须保证被报废,而换购的新车一定要比交还的旧车燃油经济性提高。具体规定如下表2所示。

美国联邦政府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其实施期间,对将近700,000个交易进行了补贴,其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收效从下表3[4]可以略见一斑。

通过表3,对美国政府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效果进行的初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国联邦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并非最有成本效益的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办法,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车市场的销售,但从长期来看,极有可能降低未来汽车市场的销量。

(二)美国州政府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

美国各州政府由于在本地区的政策制定上,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和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各州政府出台的汽车税费激励政策也就相应地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具体可见下表4[5]。

另外,美国的一些州政府目前还进一步加大了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力度,给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鼓励节能低排放车辆的使用。这类政策主要包括:对购买新技术、清洁替代能源车辆的企业员工给予补贴;在企业的停车场内为清洁、节能车辆预留指定的停车位;保险公司为清洁、节能车辆提供保险折扣;酒店在停车场内为清洁、节能车辆预留指定的停车位等等。

三、完善我国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思考

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对美国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剖析,笔者认为,应当以汽车税费减免作为完善我国汽车税费激励政策的突破口。

上图10的线性关系可用公式:税费减免=

R(E0-E)表示。其中,E0表示基准值,即是初始值;R表示税费率,是直线的斜率。很显然,如果选择了正确的基准值,政策就会显示出收入中性的特征。可见税费减免的基准值决定着税费减免政策对汽车制造商和汽车消费者的分别作用。基准值的选取可以非常灵活。基准值的个数和设置对已达成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不大,且对汽车制造商的作用上还存在着不一致性,但与单基准值政策相比,双或多基准值政策可减少对汽车制造商作用的不一致性。

2002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在下列假设条件下,通过建立理想经济模型,针对税费减免措施展开了研究:即假定消费者购车,第一年驾驶14,000英里,以后每年降低4%,车辆的预计寿命为14年,能源安全性的贴现率为7%,温室气体排放贴现率为0%;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大约50美元/tCO2,7.50美元/gCO2/英里;未来石油使用情况为,每0.25美元/加仑=375美元/(0.01加仑/英里)=4美元/gCO2/英里。模型的推算结果显示,预估2005年燃油经济性成本每加仑英里数提高25%将是最理想的。但在2005年的实证研究中却发现,消费者购买新车第一年驾驶约为15,600英里,此后逐年约减少4.5%,能源安全性的贴现率约为12%,车辆的寿命为14年,汽油价格为2.00美元/加仑。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试验结果与道路燃油经济性约相差15%。尽管美国政府对燃油经济性的估计几乎是无偏差的,但是,对消费者个人的估计却是不准确的。究其原因在于消费者具有规避损失的本能。

THE END
1.家电以旧换新背景政策内容影响环保意义忧虑国家关于以旧换新政策的说明 “以旧换新”政策,是在国务院领导的亲自推动下,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出来的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好政策。 从消费者来看,旧的汽车、家电可以卖掉,新的汽车、家电产品买回来以后还能节约节电,不仅增收节支,可以提高消费的档次,好处多多。 http://www.njlives.cn/baike/show-54180.html
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汽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引导企业布局完善县域销售服务网点,加快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汽车销售占比。进一步便利汽车以旧换新交易、登记和落户。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https://www.shidian.gov.cn/info/2588/3618883.htm
3.2010全国汽车以旧换新共计拉动汽车消费496亿元中新网1月5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10年1至12月,共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45.9万辆,发放补贴资金64.1亿元,拉动新车消费496亿元,日均补贴车辆数约为2009年日均补贴车辆的12倍。 从车型看,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轿车数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大中型载客车、轻微型载货车,1至12月全国共补贴轿车21.3万辆,占补贴车辆总https://finance.sina.cn/sa/2011-01-05/detail-ikftssan8848829.d.html
4.汽车以旧换新将于2010年6月30日截止汽车设计与制造资讯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昨日通过商务部官方网站表示,汽车以旧换新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后,不论是调整幅度,还是国家财政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常晓村强调,不论是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还是按20号公告申请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主均应在2010年6月30日前到车籍所在地的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办理。 https://ptc.zaoche168.com/detail/_01-ABC00000000000156872.shtml
5.2010年上户国四排放车能领到2w国家补贴吗群众呼声四川问政领导您好,我有一辆2010年初次上户的成都牌照小轿车,是国四排放标准,请问如果报废再购买一辆新能源小轿车能否领取国家以旧换新的两万元补贴…谢谢!(这几天一直拨打公布的成都市商务局咨询电话02861883769一直打不通) 国家 补贴 成都 电话 标准 牌照 新能源 排放 小轿车 成都市商务局 https://wz.mala.cn/wz/wzinfo?wid=219792&p=30
6.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发文标题: 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文文号: 大服办发[2010]302号 发文部门: 大连市财政局 发文时间: 2010-9-28 实施时间: 2010-9-28 法规类型: 财政补贴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大连 阅读人次: 3423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加入收藏 https://law.esnai.com/do.aspx?action=show&lawid=92683
7.WELCOME登录入口上海贯彻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新车中新网上海12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今年以来,上海贯彻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快汽车更新消费,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打造“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长效机制———。 记者12月1日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截至11月28日,参与国家汽车报废更新申请量,以及上海市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0万份,带动新车销售http://mobile.bqyms.cn/GCS/931890.shtml
8.市2010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总结**市自3月18日正式启动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到12月31日截止,全市共受理完成“黄标车”以旧换新656台,汽车以旧换新69台,老旧汽车更新补贴79台,共计完成补贴车辆804台,发放补贴资金1162.3万元,带动新车消费8384万元,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成立相应机https://www.wm114.cn/wen/120/238354.html
9.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期至2010年底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期至2010年底,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通知《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在其原有一年期限的基础上增加7个月,对延长政策实施的工作也相继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并在原有9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19个实施省市。6月13日,商务部http://www.zgfeipin.cn/m/feipinhuishou_1267_1/
10.家电以旧换新造假骗补普遍存在“家电以旧换新是国家惠民政策,却被一些商家利用。”一名湖南电器行业人士介绍,违规套利在湖南的家电销售企业中曾经普遍存在,多数企业在长沙市商务局的调查处理后,收敛了许多。 时至11月,本刊记者在长沙苏宁电器的部分门店仍然发现有多个品牌存在违规套利行为。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0/11/id/437269.shtml
11.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通知第三十二条 鼓励中标销售企业本着惠民的原则,继续做好各类营销促销活动,但中标销售企业不得将各类营销促销手段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混淆,不得以购买人享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为由,而不予享受企业的营销促销优惠,或提高商品的成交价格。应在最低成交价格的基础上给予购买人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22536
12.《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权威解读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刘洪生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YyMTIyNA==&mid=2247551875&idx=2&sn=3ae82dba9218e9466fb52acc1e1666c9&chksm=eb084646bb44a0a69f5173c3d01c6ff881ee4c85f2f23a15a13b786c401e7a6f7dbdb8444d4d&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