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的推出,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同时也为家电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市场反应的冷热不均,大家电市场的繁荣与小家电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再如政策落实的细节有待完善,补贴范围、补贴额度以及旧家电的回收处理等环节都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禁要思考: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解决政策推行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又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从而推动家电市场的健康发展?让我们深入探究,寻找答案。
01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行与成效
回溯过往,每当我国面临宏观经济的重大挑战时,在家电领域推出刺激政策往往能发挥显著作用。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产品出口受挫,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生产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中国政府依次推出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三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区间集中于2007年至2013年,期间补贴金额超过千亿,成功带动家电消费超万亿。这不仅有效刺激了消费,还为家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02
小家电以旧换新有点难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家电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局面。大家电市场表现出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宁波家电市场为例,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掀起了一轮消费热潮。宁波苏宁易购在《实施方案》发布满月之际,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120%,其中空调、洗碗机、油烟机等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208%、54%、65%;洗衣机环比增长25%,冰箱环比增长37%,彩电环比增长28%。宁波京东mall的数据同样亮眼,近一个月内,智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然而,与大家电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家电消费市场则显得相对冷清。在“6·18”期间,净水器等健康电器线上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7.3%;电饭煲、电磁炉、豆浆机、榨汁机等厨房小家电,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传统渠道,零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线上渠道零售额同比下降10.3%,传统渠道零售额同比下降15.8%。
小家电以旧换新面临着“范围受限”的问题。在各地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中,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家电产品上,小家电能够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以宁波的情况为例,符合要求的小家电型号占比仅为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家电市场的活力。
此外,小家电“收旧”也存在诸多困难。由于大部分小家电本身销售价格较低,即使在以旧换新的政策框架下,消费者最终能够获得的补贴金额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即便对于价格较高的小家电产品,如扫拖一体机,其残值估价也远远低于消费者的预期。例如,市民黄女士家3年前花费近4000元购买的扫拖一体机,如今在电商平台的“收旧”价格仅为60元。即便放到二手平台上,由于产品在短短3年间更新了好几代,价格也同样非常低。部分小家电品牌为了突破困境,进行“自我回收”,如云鲸在其APP商城中,对老款产品的“收旧”价格可达600元至1100元不等,但这只是少数品牌的个别举措,尚未形成普遍的市场趋势。
03
政策落地的挑战与应对建议
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地,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并完善多项细则。尽管新一轮政策的补贴力度空前,但仍需要出台更多的细化措施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例如,消费者普遍希望以旧换新的品类能够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大家电,还应涵盖更多的小家电产品。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小家电的更新换代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能效、水效虚标等问题。在过去的市场实践中,这类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能效、水效1级、2级产品的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黑名单制度,对于虚标企业,在取消其产品补贴资格的同时,大幅提高处罚力度,加大其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此类不良行为。
宁波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应注重政策实施的差异化,加紧制定废旧家电估值标准,让价格更加透明,使消费者能够放心参与,从而进一步活跃市场。
总之,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提振消费板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实现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市场的全面激活,还需要解决诸多实际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