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释放出更多换新补贴利好消息,汽车、家电的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家电等将迎来以旧换新高峰期,随之产生的废旧家电将被怎样处理?如何实现回收再利用?
4月7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的一二手家电商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二手家电。图/ICphoto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升级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冰箱、空调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洗衣机及干衣机、吸油烟机、燃气灶、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我国没有实行家电强制淘汰和报废年限,但从目前现存的家电存量来看,家电报废高峰期已经到来。
安全使用年限对家电意味着报废吗?没出毛病的电器一定要更换吗?实际上,安全使用年限是对消费者的一个提醒和建议,超过安全使用年限后,安全风险会增加,需要多留意,同时也鼓励消费者使用品质更好、更安全的家电。从行业来看,安全使用年限更多是规范二手家电市场,区别于早先旧家电品质鉴定的标准,成为家电流入二手市场的门槛,目前二手产品也在制定性能等级评估标准,规范二手家电市场发展。
业内人士多认为,相比往年,今年新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形成了一套设备更新、产品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的组合拳。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消费者,各个层面都释放出利好,总体来看,政策的力度更大,政府主导力量增强。不过,目前补贴行为大部分还来自企业行为,部分消费者也期待政府层面拿出更多真金白银的政策,让人们获得实实在在的补贴。
拆解再利用,生成循环新材料或进入工业领域
随着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推进,将有大量废旧家电淘汰下市,这些废旧家电将被如何处理?
通常来看,淘汰家电有二手、回收、私拆三个去向。目前,部分“互联网+回收”企业实现了对再生资源回收全产业链的整合,上游可对接生产企业、下游可对接回收人员和拆解企业。
家电回收企业爱博绿创始人兼CEO唐百通介绍,其公司不仅对接生产企业,还为个体消费者提供家电回收平台,消费者如有废旧家电需要回收,可以用手机小程序直接下单,并全程追踪家电的去向,实现快速估价、在线预约、上门回收、现场结款等功能。整个回收体系基于数字化系统,形成了全流程可追溯。
据介绍,该公司从2020年开始陆续与广东、广西、河南、安徽等地合作,参与到家电以旧换新中。“相比往年,今年政府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更大,这也将促进更多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仅去年一年,我们平台回收的废旧家电就达到1000万台,除了二手家电,其余全部进入下游的拆解企业。”唐百通说。
废旧家电通常会从回收企业流入拆解企业。2009年,国务院颁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率先在“四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计算机)领域,实施以基金制为核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也就是说,生产企业通过缴纳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费用,经过专门机构统一组织回收处理,拆解企业按照实际完成的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数量,经过审核,可获得相应的基金补贴。截至目前,全国共109家处理企业享受基金补贴,处理能力达1.64亿台。
拆解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要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通常一件废旧家电进入拆解企业环节后,经过初步分拣到拆解线上后,要经历解体、破碎、除尘等多道工序,分解成铁、铝、铜、塑料等工业材料,再分运到下游公司。下游企业收到这些拆解下来的材料,会进行回炉再加工,如铜材料会生成粗铜块,或精加工做成铜棒、铜板、铜带,进入工业领域。
作为主要承接京津冀地区废旧家电回收拆解的企业之一,位于河北廊坊的河北万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全国109家正规拆解企业中的一家。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介绍,废旧家电中的塑料能达到30%,现阶段的家电拆解塑料回收利用率较高,根据2023年对废塑料回收量的统计和测算分析结果来看,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回收量为170万吨,占比达到9%,而这些回收的塑料做成原材料,可再利用到家电、汽车等多领域,凡是进入到正规拆解渠道的废旧家电,除了特殊材料,拆解下来的塑料基本都能实现回收再利用。
“全国109家拆解企业,自2018年起处理量年均超8000万台,截至2022年,共约7.7亿台废电器进入规范处理企业处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气调节器和微型计算机等规范回收处理率超40%,获得铜、铝、铁、塑料等资源超700万吨,助力减排固体废物2.6亿吨,可节省潜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近600亿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表示,这有效防控了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将迎大变革
有关调查预计,全国每年有超过2亿台家电报废。从目前业内回收情况来看,每年废旧家电进入正规拆解企业的有8000多万台,其中有20%-30%的家电进入二手流通环节,剩下仍有大量淘汰家电进入私拆领域。
在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从上游的生产端到下游的拆解处理端,中间的回收阶段是开放的,因此会出现废旧家电的不同流向。
于可利给记者算了一笔“拆解账”:一台家电正规企业拆解成本,平均比私拆成本高30元,这包括环境敏感废物的处理成本、拆解设备的折旧成本、拆解和管理人工成本等,因此,正规的企业和平台缺乏价格优势。
于可利表示,对整个回收处理行业来说,还需要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弃物的流向管控,全国除了109家目录企业,还有30多家已经取得处理资质。总体来看,我国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处理能力可以承接大规模以旧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