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时隔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设置单位GDP能耗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的目标已基本难以实现,或不会形成硬性约束,预计“碳冲锋”不会再度出现,但对高耗能高污染领域会有更严苛的措施。
目标实现不了固然不是好事,但也不能完全怪政府。毕竟过去多年,全球对于技术进步的预计普遍过于乐观,期间各国政府制定的政策也偏激进。某种意义上,降低期望也是一种理性回归,何况调低的也不止中国。
话也说回来,做人不能只比下限。国家也一样,还是期待未来我们能做更好。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增加的同时,召回数量同比也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连续8个月超过30%。与此同时,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通告,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
召回数量显著增长可能有哪些原因?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分析认为:首先,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多了,发生故障的次数就多了,召回的次数就多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二,现在新能源汽车普遍都带了智能网联功能,功能越强大,软件越复杂,发生质量问题的次数就越多。第三就是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创新越快越多,也容易出现故障,相当于让消费者来试错了;因为车企在研发过程中虽然做了不少实验,但很多故障还是试不出来,而一个规模经济的产品,如果车卖得太贵,车企就不挣钱,大众也买不起。
不过看看增长率,也不能说新能源汽车质量一定更差。毕竟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而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还是低于前两者。
2024年0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业内认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推动家电需求进一步释放。天风证券家电首席分析师孙谦认为,头部企业能力更强,已建立起自己的以旧换新体系,可以在国家政策基础之上提供额外补贴,形成较为完善的家电回收体系,或率先受益。
利好的不仅仅是家电行业,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还明确提出一些行业目标,例如: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说,作为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目前我国煤矸石堆存量已超过50亿吨,高值化资源利用的比例较低。他建议国家优先支持进行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的多固废协同处理,开展高效能源化利用、建筑材料化利用、土壤和肥料化利用、功能材料化利用,构建煤矸石大宗固废全组分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当前,我国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他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加强科技支撑,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
不少网友指责董小姐是典型的商人思维,强制报废是为了卖出更多产品。
网友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最好的环保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延长电器使用寿命,而不是淘汰尚能使用的电器。强行淘汰,可能导致电器制造商降低产品质量预期,不利于推动技术水平提升。如果真的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倒不如建议国家立法规定各类电器的最低使用年限,如果年限内因电器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必须由生产厂商负责。或许这样才能倒逼技术革新和产品质量提升。顺带表扬一下苹果公司,此前有研报评价该企业的手机,认为,更长的使用寿命、更低的更新频率不利于企业创收,但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3月15日消息,知情人士称,日本最大工会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已争取到下一财年逾5%的加薪幅度。如果最终敲定,这将是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也在15日早些时候表示,他预计日本企业(尤其是大公司)与工会之间的年度谈判将带来强劲的加薪势头。此外,丰田已在之前宣布,将全面满足工会对工资上涨的要求。
感觉也挺好,总比涨价不涨薪要好。
舆情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同于真正的舆论监督,当今一个重要的舆情风险源自部分造谣生事者。
应该说,理想这次遭遇的P图风波,也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攻击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那也是遭遇了一次防不胜防的偷袭。但目前事实不明,法律界普遍认为,假如该行为仅仅是个别网友非组织、非预谋的恶搞,可能难以被认定为违法。如此,舆情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
但难做不等于可以躺平,难而正确的事情倘若做成,更将是企业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