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以旧换新的影响有多大?

近几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展加快,对消费的提振效果开始显现。

根据商务部不定期公布的进度数据估算了以旧换新和财政补贴的规模。

财政补贴强度方面,该行估算汽车报废平均补贴金额在1.75万元/辆左右(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辆,燃油车补贴1.5万元/每辆,当前乘用车销量中新能源和燃油车大约各占一半),汽车置换更新平均补贴金额约1.11万元/辆(根据各省出台的补贴方案估算),家电平均补贴比例约为销售额的18.8%(根据商务部公布的销售额和补贴额计算),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比例按规定为15%。

财政补贴总额方面,基于以旧换新销售规模和财政补贴强度,该行估算4-10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财政补贴金额接近700亿元,其中10月单月补贴金额在345亿元左右。如果财政资金充裕的话,按现行的补贴进度外推,该行预计11和12月每个月的财政补贴额在400亿元以上,全年补贴金额约1550亿元。

9月开始,以旧换新政策对社零总额形成有力拉动。

该行以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中家电、汽车、家具、建筑装潢材料这4类商品零售额作为“以旧换新类”商品。以旧换新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在3-8月连续6个月负增长,9月和10月大幅改善。从增速贡献上看,9月社零总额环比改善的1.1个百分点基本上是以旧换新类商品贡献(汽车贡献0.8个百分点,家电贡献0.3个百分点);10月社零总额环比改善1.6个百分点中以旧换新类商品贡献0.7个百分点(汽车和家电贡献各接近一半)。

该如何评估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对当期消费的拉动效果关键是看带来了多少“额外”消费。

例如,按照15%的补贴比例,150亿元财政资金补贴1000亿元家电消费。如果这1000亿元家电消费是原本就会存在的消费,财政补贴只是将其中的150亿元从居民支出变成了政府支出,而没能刺激居民进行更多的消费,则财政补贴基本没有对消费带来额外拉动。如果由于补贴政策的刺激,居民的家电消费从原本1000亿元增加至1300亿元,则额外多出来的300亿元便是财政刺激的效果,相当于财政支出150亿元撬动了额外的300亿元消费,当期财政乘数是2。

初步估算显示,本轮以旧换新政策的财政乘数可能为2.6左右。

伴随依旧换新政策的加快落地,以旧换新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从7-8月的-5%上升至9-10月的5.2%,增速改善10.1个百分点,对应的零售额多增1000多亿元。与此同时,9-10月财政补贴金额比7-8月大约增加了410亿元,据此推算财政补贴的乘数大约为2.6。作为对比,该行估算了2010年家电下乡和2022年车购税减半政策的财政乘数,分别大约为2.3和2.1。总体而言,消费品财政补贴政策的当期乘数大约为略高于2的水平。

2009年、2016年,在车购税减半等政策刺激下,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45.7和7.9个百分点。但之后一年销量增速分别下滑19.6和13.2个百分点,之后两年增速进一步下滑27.8和6.2个百分点,2018-2020年乘用车销量连续3年负增长。家电也呈现类似特征,2009-2012年全国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期间,空调、冰箱等销量增速经历了加速增长和逐步下降,到2012年二者销量也出现同比下降。

展望明年,以旧换新政策或将继续加力,保持政策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长蓝佛安表示2025年将“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无论是品类还是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都有进一步加力的空间。

从补贴品类来看,除了中央规定的八大类家电,各地方增加的补贴品类,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潜力,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各类小家电、智能穿戴设备等。汽车以旧换新的国家补贴标准较高但条件更为严格,地方补贴条件相对宽松但补贴标准较低,如果适当放宽国补条件或者提高地方补贴标准,那么汽车的销售也将继续得到支撑。进一步来看,一些日用品、文化办公、体育文娱等用品也有纳入补贴范围的潜力。

从补贴规模来看,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建筑装潢材料、家具5类商品2023年零售额达7.8万亿元,如果按其中居民消费占比约50%、补贴比例15%来算,全年财政补贴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由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的36%,且一些消费品类不在前述5类商品中(比如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等),实际可以进行消费补贴的潜在空间可能高于5000亿元。这需要在对消费品进行以旧换新补贴的同时,对那些新购买的商品也予以补贴(比如购买新车而不是以旧车换新车),那么空间也相应加大。

参考今年以旧换新的财政乘数,该行预计补贴总额每增加1000亿元,或将额外拉动社零总额2600亿元,贡献社零总额增速0.5个百分点。

随着消费潜力的释放,受益于补贴政策的商品品类可能出现变化。当前销售增速较高的品类,可能随着需求充分释放后增长逐步放缓;而那些新纳入以旧换新补贴的品类,销售则可能改善。

THE END
1.继续教育学院继教学院召开“新学期,心适应”心12-03 继教学院虹星团支部开展环保实践活动12-03 工会风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岗位培训 长理继续教育学院开展“雅致女人 幸福如花”插花沙龙活动 2024-03-11 三月芳菲,灼灼其华。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工会于2024年3月8日在金盆 https://www.csust.edu.cn/jxjyxy
2.以旧换新当换回收以二手3C数码产品的回收、处置、销售为核心业务,服务于所有品牌用户。将超过十万种型号的二手产品进行标准化分类和划分,为不同状态的二手产品进行精准的价格评估,为品牌厂商、电商平台、经销商等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回收、抵扣等完整的以旧换新服务。https://yihuan.oppo.com/
3.2025年国补到什么时候结束全赢新能源1周前#比亚迪 #特斯拉#国补 #2025降价 2025年1月新一轮降价促销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有趣的子琅1周前家人们,不用担心了,2025年的家电国补还会再继续的。 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分析来看,明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大概率的话还将继续,并且扩大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目前在进https://www.douyin.com/topic/7442443844966434842
4.2025年以旧换新国补是否还将延续,成为了众多家电从业者最为#以旧换新##政策解读##发改委#【明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底会延续吗?发改委表态】时值年末,2025年以旧换新国补是否还将延续,成为了众多家电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其他时政热点数据概括 2024-11-26https://media.beer/event/track/29479448
5.中国计划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长至2025年宋英杰称,下一步在继续落实好已出台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科学评估今年的政策成效,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并持续完善汽车相关政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也在会上说,预计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拉动全年乘用车市场超160万辆的增量,今年乘用车市场零售量有望增长超过5%。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39632594016174627
6.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建议2025年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j5My8nlO](https://a.caixin.com/j5My8nlO)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显著,国内汽车消费需求逐步恢复,预计全年带https://www.caixin.com/2024-11-07/102254493.html
7.2024反弹之年!GPU激增70%中国大陆每月860万片晶圆引领行业扩张由于存储芯片产能增加,成熟产能扩张暂停,晶圆厂设备领域的销售额预计2024年将增长3%。随着新的晶圆厂项目推进、产能扩张以及技术迁移,使得行业总投资增加,这类设备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18%。 SEMI预计2024年测试设备、组装和包装设备领域将分别增长13.9%和24.3%。预计2025年,后端市场将继续增长,测试设备销售额增长17%,https://laoyaoba.com/n/893726
8.信息量巨大!多项重大利好!2025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郑栅洁介绍,目前7000亿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的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扩内需重点在惠民生促消费 郑栅洁表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加力http://m.dzxw.net/cms/content/414889819
9.厅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全省汽车以旧换新按照《商务部 财政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商消费函〔2024〕75号)、《山西省商务厅等13部门关于印发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商规〔2024〕2号)要求,为推进实施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现将《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https://law.esnai.com/do.aspx?action=show&lawid=215630
10.水利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重要阶段,是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攻坚期。“十四五”是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时期,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围绕促进“三个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从http://cqjlp.gov.cn/bmjz/qzfbm_97119/qnyncw_97725/zwgk_97124/gkml/jczwgk/sl/ggfw/ywbl_425918/202311/t20231109_1253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