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ar热水器全国各售后号码《今日汇总》

我们继续中期看好中国股市“信心重估牛”,且认为随着政策逐步加码展开与见效,2025年牛市有望从“流动性牛”逐步迈向“基本面牛”,虽然过程中难免出现震荡分化,但市场将不会缺乏投资机会。短期我们首先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倾向超配几大线索:资产重估:金融地产和化债受益类;新质生产力弹性资产,受益财政的“两重”“两新”类,服务消费与潜在受益供给侧改革深化主题的方向等。

我们与市场一致预期不同的认识:人口、GDP、CPI、房价与股市判断不可简单对应,需综合考虑盈利预期、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本轮行情可参考历史三个案例:1992年日股、2012年日股、2012年欧股。本轮“信心重估牛”核心逻辑在于支持资产价格+化解债务+提振2025年内需+实体供给收缩+提升股东回报+新质产业突破,多路并进,旨在终结通缩。

流动性宽松是市场共识,政策支持下A股市场生态环境改善,为A股带来新的机遇。我们预计财政有望进一步发力,除了化债以外,中央赤字率提升、房地产收储、两重两新、民生福利等都有望成为财政发力重点方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国内金融周期、信用周期有望迎来拐点,开启上行周期。产能周期也即将在2025年见底。

2025年开启的“特朗普2.0”带来外部不确定性,但实际加征关税影响也存在六重变量。因为1)实际加征关税税率与时点待定,落地前或存抢出口效应;2)国内预计有一定政策对冲;3)企业有转口贸易措施等;4)企业出海情况较2018年明显加速;5)税收弹性边际递减;6)上市公司关税转嫁能力、出海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强。综合看“关税2.0”对2025中国对美出口会有影响,但不改A股中期牛市趋势。

投资策略:预计A500将是核心指数,主动构建A500增强策略。

1

解码“信心重估牛”

如何认识本轮“信心重估牛”?和市场普遍的观点不同的是,我们认为本轮A股牛市与过去多轮行情可比性较低(1994年,1999年519,2014年,2022年底),核心逻辑在于支持资产价格+化解债务+提振2025年内需+实体供给收缩+提升股东回报+新质产业突破,七路并进,旨在终结通缩。

一个流行的误区是:人口、GDP、CPI、房价与股市不可简单对应。从日韩欧等海外经验来看,人口、房价、GDP、CPI,任一因子并不构成股票走势的判定。

韩国综合指数在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后依然维持了上升的势头,而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与英国CPI同比增速的上行和下行周期也并非同步,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三个国际案例

案例一92年日股,从预期驱动到现实驱动

1992年,日经指数最低跌至14194点,跌幅超60%。股市的崩溃带来了连锁反应。投资者损失严重,企业融资能力受到打击。随着资产价格暴跌,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债务-通缩”困境。为了应对这一危机,1992年起,日本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改善经济,提振市场信心,股市随后开启一轮近两年的反弹行情。1992-1994年日本股市经历了五浪反弹历程,最大涨幅达50%,前两轮上涨主要缘于投资者情绪回暖和政策预期,第三轮上涨则主要受到基本面恢复的推动。

为了进一步刺激不断下滑的经济,日本政府在1992-1994年间实施了4次大规模财政政策,旨在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促进民间投资。4次财政政策总规模超45万亿日元,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较高,其中第二次和第四次财政刺激规模先后刷新80年代以来的记录。

案例二日本2012年至今的长牛

2012年以后,日本经济面临“低增长、低通胀”,其中不乏一些年份出现GDP同比增速、CPI同比增幅双双跌破0的局面。此外,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持续缺乏。从经济增长的引擎来看,日本在2012年以后不再主要依靠企业出海拉动经济增长,2011-2014年,日本净出口对名义GDP的贡献率均为负,出口总额也与2012年后由上升趋势转为稳定,企业出口较为疲软。在此背景下,日本股市依然走牛十余年。

日股在“低增长、低通胀”背景下能够持续走牛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市场流动性充裕。2013年后,随着日本安倍经济学政策的实行,日本央行资产总额迅速扩张,由2013年初的158万亿日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初701万亿日元,期间复合增速20.5%,期间央行大量增持ETF,日本央行总资产中ETF占比快速提升至5%,为日股市场提供了增量流动性的支持。

上市公司盈利持续改善。2013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推进公司治理改革,据测算,2012年全年日经225指数每股盈利仅为442.1日元,而2017年全年该数据已经飙升至1191.5日元。

外资追捧核心资产。日本大盘股较高的知名度和更好的流动性成为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关键,美国和欧洲的养老金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偏爱日本核心资产,2020年巴菲特重金进入日本股市。

板块来看,2012年至今,日经225成分股中科技、通信、医疗健康板块成分股涨幅靠前,公共事业、能源、基础材料板块成分股涨幅靠后。

案例三欧元区“化债牛”

欧股先见底并走出长牛。2012年7月,欧央行德拉吉在演讲中宣告:“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Whateverittakes)”,至9月欧央行宣布以直接货币交易(OMT)取代此前实行的证券市场计划(SMP),允许欧洲央行在欧元区二级国债市场无限量购买期限为1~3年的短期国债,并完全冲销,此后ESM设立,欧洲逐步战胜欧债危机。此后欧元区主要股指2012.6-2014.6最大涨幅均超50%。

牛市三段论

本轮牛市的特征,回顾2009年、2016年、2019年及2020年几轮牛市行情,预计也将呈现三阶段:1)政策先行驱动:估值修复;2)基本面预期:整体震荡,多线索并行;3)基本面确认趋势:复苏确认,指数稳健上行,顺周期+产业周期。定位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即流动性整体宽裕、风险偏好处于较高水平、盈利尚未确认复苏但预期较佳的验证期阶段,市场缺乏明显景气主线,往往多线索并行,主题投资机会活跃。从市场底到基本面确认趋势,09/16/20年经验来看,时滞期约5~8月。若牛市演绎至第三阶段,参考2016-2017年、2020-2021年,基本面确认复苏后,以顺周期品种为主线(2016年,大基建、金融、消费占优;2020年,消费、周期占优);若成长板块具备产业周期机会,也会同步演绎。

2

2025年A股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

流动性宽松是市场共识

流动性支持将是牛市前期关键因素。我们对A股增量资金的跟踪显示,目前市场增量资金情况已经大幅改善金。于此同时,央行两大流动性支持工具:互换便利(SFISF)、股票专项再贷款,为市场提供底部流动性支持。

流动性宽松还将继续。未来庞大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我国货币环境将以宽松为主。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仍将处于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当中,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还将持续。

事实上,我国目前实际利率仍然过高,根据我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PPI同比增速计算,近几个月我国实际利率不降反升,为了刺激企业增加杠杆,打破“债务-通缩”螺旋”,应该尽快进一步降息。根据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和全A(非金融)上市公司ROA(2.7%)来看,5年期LPR有望继续适时调降,并有相当的空间。

全球宏观流动性宽松,大量资金有望在政策强信号或经济企稳复苏明确后持续流入A股。

资金特征显著变化

驱动牛市的资金结构悄然变化:最后一个重要预期差在于驱动牛市的资金结构变化。减持新规对上市公司在牛市期间的大量减持行为已经产生了约束。过去每次牛市中只要市场进入快速上涨阶段,尤其是成交额高企的阶段,就会出现大量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这往往是市场最大的卖压之一。得益于2024年初推行的减持新规的限制,大量不分红少分红的上市公司无法满足减持要求,因此9月以来的天量成交期间减持数量和金额都较过往牛市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也为未来市场逐步走牛奠定了重要基础。

政策支持下A股市场生态环境改善

市场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目标,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资。一方面,外资流入增加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提高了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深度;另一方面,外资带来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了市场效率和价格发现机制。这也将倒逼市场提高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标准、本土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而为牛市进一步奠定基础。

2025年最大的挑战:“TrumpTrade”2.0如何演绎?

A股市场短期承压,长期走强。A股市场受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政策影响,出口企业尤其是对美业务依赖度高的公司首当其冲。外部贸易压力或倒逼出台更为宽松的货币财政和消费支持政策以提振内需,提升流动性。板块来看,美国对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医药等高端制造业的贸易与投资限制,将促使中国加速推动国产替代和技术自主,获得政策进一步支持;新能源发展短期利空,长期上我国产业链地位将更加稳固;在当前政策着力解决内需疲软问题,并推出“以旧换新”等多重利好政策的背景下,内需板块的存量市场潜力释放面临的挑战相较于特朗普1.0时期有所增加。

在“二次通胀”的逻辑下,美债利率上行,尤其对交易更为敏感的短端利率近期反弹幅度较大,验证了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鲍威尔于11月14日表示美国经济近期表现“非常强劲”,美联储暂时无需急于降息,其表态偏鹰派,进一步印证了未来美债存在更大不确定性。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导致赤字率上升,如果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减税引发的财政缺口,美国可能再次面临债务上限问题。在“赤字增加”的背景下,美债供给可能上升,从而引发美债价格下跌。

美元走强,非美货币普遍承压。特朗普的对内宽财政+对外高关税+紧移民政策路径强化美国经济相对优势,促进通胀预期升温,提振美联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导致美元维持强势。中美利差扩大、高关税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将导致人民币短期缺乏上行动力,其他非美货币也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承压。特朗普主张能源自主,发展传统能源,加快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许可发放并增加原油国内生产,原油价格短期承压。美联储宽松预期下降将导致贵金属投资需求减弱,强美元背景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铜、铝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存在回落预期。此外,市场预期特朗普将加快俄乌冲突结束,资金避险情绪减弱,或将对原油和贵金属价格带来一定冲击。

出口面临挑战:加征关税影响不容忽视

特朗普重返白宫,2025年出口链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即是贸易冲突升级下的“关税2.0”,具体可能包括:1)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商品全面征收60%关税;2)对进入美国市场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等等。“关税2.0”影响不容忽视。

“关税1.0”经验显示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弹性平均约在-1.3左右,且影响是长期性的。回顾2018-201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共加征的4轮关税影响(其中340亿清单、160亿清单加征税率25%并延续至今,2000亿清单在2019年5月19日加征税率由10%升至25%并延续至今,3000亿清单Part1在2020年2月14日加征税率由15%降至7.5%并延续至今)。回顾2018-201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共加征的4轮关税影响,能够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剔除疫情因素影响,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弹性平均约在-1.3左右,即某商品关税每上升1%,一年左右维度看该商品对美出口金额将会下降1.3%;2)关税有持续性影响,中长期对美出口有一定回补,但较未征税商品仍有明显下滑;3)对美出口市场份额是趋势性下滑的,未加征关税商品也是如此。4)加征关税前普遍存在抢出口。

将HTS编码与申万一级行业对应(四位码,可能存在误差),基于2018-2019年“关税1.0”对各申万一级行业对美出口金额影响计算加权平均税收弹性,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美容护理/汽车/家电平均税收弹性相对较小,税收转嫁能力相对较强,考虑各行业2023年实际对美出口金额,以及对全球总出口金额,若60%关税落地,医药生物/通信/电子/建材/家电/轻工/纺服等受影响相对较大。

但是,实际加征关税影响也存在六重变量。正因为1)实际加征关税税率待定、2)国内或有一定政策对冲、3)企业转口贸易规避、4)企业出海情况较2018年明显加速、5)税收弹性边际递减,此外6)上市公司关税转嫁能力、出海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强,考虑电子、家用电器、纺织服饰、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等五大对美出口占比高的行业,将2017年主营业务构成中披露的对美高营收占比(美国15%及以上或北美洲20%及以上)公司作为实验组,2017年海外营收占比低于12%的公司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1.0期间,对美国市场高依存度公司中期受影响程度不大。“关税2.0”影响的极端情形基本不可能出现,此外,长期来看,从2015到2025,贸易战+科技战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经历关税挑战:中国出口处于历史高位

以史为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是否导致了中国出口全球竞争力的下滑?通过数据回溯,我们发现尽管2019年我国对美出口金额下滑了12.5%,但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市场的出口弥补了这一缺口。2019年中国出口份额不降反升。而疫情期间中国更是凭借供应链优势,出口全球份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后疫情时代中国出口全球份额占比仍然维持在14.2%的历史高位,事实证明贸易战无法打击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对美国即将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政策和企业的应对措施将更有经验和针对性。

经历科技围堵:“中国制造2025”稳步推进

“中国制造2025”收获亮眼成绩单。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敌意渐深,开始以关税等手段对华进行科技围堵。2018年1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声称,“中国制造2025”是对美国的“直接威胁”。2018年3月,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称,“301关税”毫无疑问将直指“中国制造2025”。那么在科技围堵之下,10年之后2025年即将到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2024年4月,《南华早报》分析证实,“中国制造2025”涵盖10个关键领域的超200个目标中,已经实现了超过86%,其他一些目标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完成。同时,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一些目标已经远远超出预期。

“中国制造2025”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美国关税和制裁无效。2024年10月,彭博社援引彭博情报对13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追踪结果称,“中国制造2025”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中国已经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以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5项关键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正在另外7项技术领域迅速追赶领导者。

3

2025年A股市场,有哪些预期差?

刺激+改革政策

财政政策亟待发力:中国经济亟需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在居民和企业去杠杆、积累储蓄时,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大幅增加开支。考虑到2020年以来居民超额储蓄每年增长8.8万亿,政府应该每年多增8.8万亿支出与之对冲。

政府部门扩大开支将对冲房地产衰退对经济的通缩压力,帮助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避免“债务-通缩”螺旋。2025年,财政有望进一步发力,除了化债以外,中央赤字率提升、房地产收储、两重两新、民生福利等都有望成为财政发力重点方向。

财政政策更偏短期一次性刺激,要想长期真正解决居民消费不振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解决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偏低这一根本性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实行给居民让利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金融周期拐点

央行扩表意愿有望迎来拐点。从国际应对危机较为成功的经验来看,金融周期同步上行。例如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资产/GDP比例从11年的20%提升到30%(+10pct);次贷危机中,联储资产/GDP比例从6%提升到15%(+9pct);安倍三支箭后,日央行不断扩表,12年以来央行资产/GDP比例从30%一路提升至120%。截至24Q3,央行已出现一定程度扩表迹象,在稳定资产价格的政策目标下,国内金融周期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信用周期底部回升

信用周期正在见底回升:2025年A股市场一个新的预期差在于信用周期的变化。我们以彭博中国信用脉冲指数观测中国的信用周期,该指标计算信贷的增量占GDP的百分比,衡量了信贷部门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我们发现,广义信贷的“二阶变化”走势对短周期经济增长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今年年初以来信用脉冲的持续下滑是当前经济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中国正处于信用周期底部,类似2015年年中、2018年年底。

预计明年信用脉冲将推动经济改善:信用脉冲环比指标在今年Q3已经有所改善,因其对经济6个月的领先性,有望拉动25年Q1经济回升。预计财政发力下信用脉冲有望在明年真正进入上行周期。

产能周期即将见底

4

行业配置:A股盈利周期和结构亮点

中性假设(内需政策完全对冲可能的外需冲击,物价合理回升)下,25年下半年可确认A股盈利复苏趋势,景气投资将逐步回归。截至24Q3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累计营收同比-1.7%,价的冲击约-2.1%(PPI累计同比),需求端小幅正增达0.4%。明年若内需政策完全对冲可能的外需冲击,而价的维度由于A股自身供需格局改善而复苏,据我们测算,25年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有望实现5%左右的盈利增长。

结构亮点1:内需扩张

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是政策的一大亮点,随政策资金安排陆续落地,已在部分领域取得明显成效,8月以来社零同比增速及基建投资增速均有不等程度回暖,以以旧换新的1500亿补贴效果看,简单测算补贴落地后,带动8-10月限额以上家电、家具、汽车企业零售额增量约1145亿,线性外推到11-12月有望共拉动1900亿增量,发挥明显的乘数效应。综合评估,我们预计其也是未来扩内需加码的重要着力点,值得投资者战略性重视。

结构亮点2:产能利用率企稳

宏观数据层面,从我们观察到的各行业最新产能利用率数据来看,各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分化明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且继续恶化:水泥、玻璃、砖瓦、陶瓷、有色冶炼、专用设备、医药制造等。另一些行业虽然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近几个季度已经有所好转,这些行业包括:电池、电机、电缆、输配电设备、汽车等。

结构亮点3:新质生产力核心方向

智能驾驶/车路云:技术端,自动驾驶已迎来商业化突破期。特斯拉通过BEV加Transformer的端到端大模型引领行业发展,无图NOA加速落地,L2加速商业化,L3有序推进。百度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越来越多智驾方案提供商宣布有能力提供L4高阶智驾技术,小鹏以及华为赋能等智驾新车已有明显进展。政策大力支持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国内试点城市项目招标逐步落地。24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确定20个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10月工信部表态,将深入推进“车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顶层设计。“车路云”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投资稳增长诉求,后续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加码。据佐思汽车,截至9月底全国超30多个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启动,其中以北京(99亿)、武汉(170亿)项目规模最大

出海非美市场,仍是中期赛道

绝对水平看,我国出口至新兴市场(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亚南亚)的商品渗透率较全球范围内渗透率显著较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对新兴市场出口份额持续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2019年“关税1.0”后我国商品对美出口市场份额趋势性下行,预计“关税2.0”下趋势将进一步强化,非美的新兴市场将是重要成交方向。

港股的长周期也在共振上行

当前港股估值在周期低谷徘徊,流动性已经率先启动,盈利周期也现企稳回升。港股经过近4年的熊市后,三大长周期因素已经出现共振上行的特征,其中流动性周期已经自本轮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率先启动,盈利周期随着头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也已经企稳回升,估值周期尚在低位。

本轮港股盈利周期领先于A股,主要源于互联网公司的盈利修复。港股整体盈利周期受国内基本面影响大,但修复进度呈现领先优势。最新报告期中,恒生指数盈利增速为6.43%,连续上行四个报告期,;最新营收增速为-0.11%,略好于上期。从结构上看,港股整体盈利修复主要源于资讯科技业指数与非必需性消费业的盈利修复,分别为28.79%与28.72%。经过过去几年的行业整合,目前头部互联网公司在营收扩张放缓的背景下利润率不断提高。

2023年,美国国内市场被动型权益基金产品规模达到9.23万亿美元,占比达到60%。2024Q3,A股市场被动型权益基金产品规模达到3.36万亿元,占比达到47%,相当于美国2018年水平。截至24Q3,被动型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达到3.16万亿元(相当于全A自由流通市值的8.4%),超过主动型公募基金的2.82万亿元(相当于全A自由流通市值的7.5%)。

中证A500指数定位于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编制方法聚焦行业均衡,从各行业选取500只市值较大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其中,三级行业龙头公司具备优先入选资格,可及时纳入部分新兴领域的龙头公司,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此外,指数编制结合互联互通、ESG等筛选条件,便利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近期A500ETF保持流入趋势,截至11/22跟踪产品规模超过1800亿,其中场内ETF规模超过1700亿。

风险分析

(1)内需支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通胀持续低迷,消费未出现明显提振,企业盈利增速持续下滑,经济复苏最终证伪,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临修正。

(2)股市抛压超预期。A股快速拉升后又剧烈调整,前期入场的投资者可能止损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另外近期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规模也有所增长,导致股市抛压上升。

(3)地缘政治风险。如果中美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对抗加剧。同时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地缘热点可能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发生危机则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4)美股市场波动超预期。若美国经济超预期恶化,或美联储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美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届时也将对国内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造成外溢影响。

说明:本报告源自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策略团队所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信心重估牛:从“流动性牛”到“基本面牛”——2025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展望》

THE END
1.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小家电生活家电中关村在线家电频道为您提供各种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评测、资讯、导购服务。包括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小家电、、音响、投影机等智能家电。用资讯、导购、体验、组图、拆解、视频等不同的方式,助力用户了解家电知识,提供全方位的导购服务。https://jd.zol.com.cn/
2.2025“宜换新”政策指引下家电行业期待值足新闻中心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家电消费热情高涨,国家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大家电需求显著回暖,销量与价格均有明显提升,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以旧换新潜在释放空间依然广阔,在明年政策延续预期下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展望 2025 年,内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延续且力度可能加码,家电内销市场有望进一步修复与http://news.cheaa.com/2024/1203/643035.shtml
3.2024年家电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内需搭台,寻结构性增量24年家电板块行情回顾:受益外销景气度+以旧换新政策,白电、黑电收益领先行业 白电: 24年以来绝对收益+33%,相对沪深300收益+17%。年初出货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出口景气度较高,叠加政策拉动前三季度股价提振明显。 厨电: 24年以来绝对收益+1%,相对沪深300收益-15%。地产悲观情绪压制下,厨大电终端销售延续平淡,结构上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029b77b3d489a536263765f585.html
4.内外销景气延续,白电12月排产增速向好要闻以旧换新成效显著,2025年政策有望延续 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1月8日,2026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3046万台,带动销售1378亿元。据奥维云网数据,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前(8月25日前),国补的七大类家电线上线下零售额增速分别为+2.6%/-7.3%;国补实施后,七大类家电线上线下零售额增速分别为+http://www.jdw001.com/article-54928-1.html
5.华强产研电子产业运行动态观察——企业动态(2023.04)三星:一季度营业利润暴跌95% 4月27日,三星电子公布了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营业收入为63.7万亿韩元(约合3299.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其中,芯片业务出现了4.58万亿韩元(约合237.24亿元人民币)的亏损,造成了其营业利润的大幅下降,其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400亿韩元(约合33.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为14年https://www.eet-china.com/mp/a215727.html
6.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家居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2019-2025 年中国家居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8 第二章 市场调研:2018-2019 年中国家居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家具和家居的区别 家具和家居,有很多行业内的新人也混淆不清,甚至误以为这两个不同的称号指的就是同样的 东西https://doc.mbalib.com/view/0181a1a48c228774f44ae3b433f826ed.html
7.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500万辆36氪新能源日报0629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500万辆,渗透率突破20%。其中,中国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35%,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500万辆》 美的、TCL、创维纷纷出手,家电龙头涌入光伏产业 近年来,美的、TCL、创维等家电龙头持续加码光伏产业。行业人士认为,家电龙头企业具有https://36kr.com/p/2323573082431110?f=rss
8.东吴证券60、2009-2014年,原油产量维持在4万吨左右,美元汇率从68下降至62,原油价格从60边际改善看内需相关美元涨至100美元;2015-2019年,原油产量逐步下降至3万吨,美元汇率从63回升至69,原油价格暴跌至40-70美元水平;2020-2023年,原油产量维持3万吨水平,美元汇率从65回升至71,原油价格从40美元涨至80美元以上。 http://huiyunyan.com/doc-f3fb788b1b04830d4484d8503dfae1a8.html
9.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经营信息存续发票抬头TCL家电集团并购A级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民营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自身风险 68条司法案件 昔日巨亏19亿、暴跌598%!75后掌舵人成"救世主",曾2年揽168亿 发布日期:2024-10-18 正向资产重组智家冰箱胡殿谦 数据来源:网易 http://qixin.com/operation/d4b6c58d-aa69-4fc5-b32a-ff3d67d25b3a
10.盘点中国十大励志电影2007年对于已经上市的大型连锁企业, 由于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 流入的资本成为企业扩张、并购的动力。 2006年被称为家电行业的“并购元年”, 而2007年家电行业依然暗潮涌动, 杀机四伏。家电连锁行业日趋成为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 苏宁电器新开门店102家, 在全国106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2qiipn3.html
1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39期(总期39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8年1号)及相关规定,银保监会10月10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由正文和七项附件构成,正文主要规定了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自评估、管理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65.html
12.2024年第9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经历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行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对此,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认为,"相比于此前政策提及过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本轮以旧换新有四个方面新意。一是技术进步更加有利于促使居民以旧换新;二是以旧换新的潜在市场更大。随着居民持有http://www.xmqilian.com/newsinfo/6921190.html
13.煤炭(161032)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该行动方案旨在推动煤炭与生物质掺烧、与绿氨掺烧,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储存(CCUS)三种工程方案的应用,以降低煤电行业的排放量。 行动方案还对煤电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改造后的煤电项目碳https://www.laohu8.com/stock/161032?page=3
14.www.dstqy.com/mokoi11这也是为什么汾阳王这些年来反复提及百亿目标的原因所在。去年4月,汾阳王提出“五年计划”,即2023-2025年,实现30亿目标,2025-2026年达到50亿规模,2027-2028年,达成百亿名酒。|_。 于谦:有愿意掐的,也有不愿意掐的,不愿意掐的就不掐了,愿意掐的他就掐去吧!你让狗咬了,你还能咬狗去吗? http://www.dstqy.com/mokoi11_29/417744.html
15.中金公司A股展望:2025年已过重山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 展望2025年,仍需正视宏观范式转变对经济基本面的挑战,但市场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现,会否实现趋势反转取决于政策能否最终扭转低通胀环境、改善投资者预期。2024年市场驱动力主要体现为估值修复,2025年能否由估值驱动成功切换至基本面驱动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120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