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社厅:回应疫情期间民生关切,详解养老保险疑惑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②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1.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管理岗位年满55周岁、生产岗位年满50周岁(原为干部身份或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后从事生产岗位且退休时连续在生产岗位工作满三年或前十年在生产岗位工作累计满五年的(前10年是指41岁至50岁按生产岗位退休)。

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申报

1.政策规定

职工个人月缴费工资基数低于本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核定;超过300%的,按300%核定。

2.申报流程

参保单位申报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时,首先利用数字证书通过网上经办平台在年度个人工资申报模块中为本单位参保职工自主申报职工个人工资收入。点击保存后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山西省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工资收入申报表》。《山西省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工资收入申报表》可以下载、查询、打印、修改,经本人签字确认并在单位公示无误后,将信息提交上传、申报表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提交上传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信息后,下载打印《山西省社会保险缴费申报承诺书》,由参保单位法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扫描上传至社保经办机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通过民生山西APP、社保经办窗口等线上线下方式在本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至300%之间选择缴费档次进行缴费基数申报。

三、我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

(一)政策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等系列文件、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人社部发〔2015〕28号)。山西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5〕42号),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待遇统筹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16〕8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晋人社厅发〔2016〕83号)、《关于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职务升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有关问题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17〕71号)等文件。

(二)退休人员待遇计算办法

1.“老人”退休待遇计算办法

所谓“老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2014年10月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其退休待遇仍保持老办法计算标准,不再变动。包括:基本退休费、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和继续发放的项目、省统一规定的退休人员补贴、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保留的津贴补贴、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生活补贴、退休后按国家和省规定增加的基本退休费等项。

(1)基本退休费

按国家和省文件规定,依据其工作年限长短,将退休时职务职级对应的基本工资乘以不同的计发比例计算的基本退休费;

(2)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和继续发放的项目:①艰苦边远地区津贴,②警衔津贴,③海关津贴,④教龄津贴,⑤护龄津贴,⑥特级教师津贴,⑦特殊教育补贴;

(3)省统一规定的退休人员补贴;

(4)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保留的津贴补贴;

(5)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生活补贴;

(6)退休后按国家和省规定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这部分退休人员按照以上项目确认的养老金标准纳入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并执行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2.“新人”退休待遇计算办法

所谓“新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其退休待遇完全按新办法计发,包括基本养老金待遇和职业年金待遇。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实际平均缴费指数)÷2×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计算到月)×1%。

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n/Cn-1+Xn-1/Cn-2+……+X2016/C2015+X2015/C2014+X2014/C2013)/N实缴;

Xn、Xn-1、…X2014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至2014年相应年度本人各月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n-1、Cn-2、…C2013为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N实缴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

(2)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

(3))职业年金待遇

职业年金待遇=参保人员退休时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3.“中人”退休待遇计算办法

所谓“中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改革前没有缴费,国家为了保证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不降低,采取了养老保险过渡办法,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即“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为确保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衔接,改革设立了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中人”退休待遇采用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退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证退休待遇不降低;新办法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采用逐年按比例递增发放的办法,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人员采用新办法计算退休待遇。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规定“中人”计算老办法待遇时所用的职务职级(岗位薪级)参数均使用2014年9月时的标准,过渡期内不论哪年退休,新办法待遇都是与2014年9月标准再乘以工资增长率后的老办法待遇相比较,然后再按照不同年度增加相应的待遇差。

按政策规定,采用新办法计发待遇的部分参数要待国家和省统一公布后才能进行,这些参数包括工资增长率、基本险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前的账户记账利率、上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退休当年的视同缴费指数等(见附件2)

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不受影响,在国家未公布参数之前,包括我省在内的各省市都普遍采用先行计发临时养老金的办法,待计算养老保险各项条件、参数具备后,再统一计发正式待遇。我省各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使用的是全省统一的业务信息系统,计算临时养老金与老办法基本一致,都是按2014年9月工资标准计算的退休费再乘以工资增长率的数额,计发不存在障碍,只要单位按时足额缴费,按时申报,都能及时享受到临时退休待遇。

过渡期“中人”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1)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计算到月)×1%。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指数是指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中为实现待遇平稳衔接,体现改革前劳动贡献而设定的重要参数,按照人社部发〔2015〕28号规定,各地根据测算形成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相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表,我省于2018年10月由人财两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指数表〉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18]94号)。工作人员退休时,根据本人退休时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等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

②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计算到月)×过渡系数。其中,过渡系数为1.3%。

③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办法和“新人”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办法一致。

(2)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同个人账户养老金)。

过渡期“中人”的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

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

A: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

B: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含按规定享受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补贴,退休人员补贴和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保留的津贴补贴等)。

C:按照晋政办发〔2015〕61号文件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

M: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不含从事国家确定的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折算的工龄)对应的老办法计发比例(不含提高的计发比例);

Gn-1:参考第n-1年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工资增长率,n∈[2015,N],且G2014=0;

工资增长率全国统一,由人社部和财政部颁布,2015年为6%,2016年为4.5%,2017年为3%,2018年为3%。

N: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退休年度,N∈[2015,2024]。

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视同为2015年。

(3)职务升降

职务(技术职称)升降人员在过渡期内(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退休时,第一步,先计算出没有升降之前老办法待遇标准Q,再以职务升降后对应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计算老办法待遇标准“A'×M+B'+C'”与职务升降前“A×M+B+C”的差额(降职的,其待遇差为负数),该差额在职务(技术职称)升降当年开始使用,从次年起计算增长率,形成累计待遇差H,Q+H为本人退休时最终用于新老办法对比的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

老办法待遇标准=Q+H

n'=升降年度

(三)案例说明

案例一

(“老人”退休待遇计算)

某机关公务员张某某,1954年3月出生,1972年3月参加工作,2014年3月退休,退休时职务职级县处级正职非领导岗位十四级10档。

1、基本退休费

基本退休费=A退休时对应职务职级的基本工资[2250]×M计发比例[90%]=2025

2、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和继续发放的项目

B=退休补贴[2310]+保留津贴[101]=2411

C=晋政办发〔2015〕61号增加的退休费460

2014年4月实际发放金额=

A[2250]×M[90%]+B[2411]+C[460]=4896

2019年发放金额=4896+历年调整金额

案例二

(“中人”退休待遇计算)

某事业单位专技人员李某某,1957年2月出生,1977年4月参加工作,2017年2月退休,2014年9月时职务职级专业技术人员十级37级,退休时职务职级专业技术人员十级40级。实际缴费年限2年5月,视同缴费年限37年6月,累计缴费年限39年11月,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5535.67元,职业年金账户余额为22705.86元,(2013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68元,2014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81元,本人实际缴费基数为5502.95元,2015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413元,实际缴费基数为5502.95元,2016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81元,实际缴费基数为6766.7元,2017年实际缴费基数为7356.7元。)

1.新办法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2014年实际缴费3个月,上年度(2013年)月岗平工资3868元,2014年实际缴费指数为(5502.95×3)÷(3868×3)=1.4227,2015年实际缴费12个月,上年度(2014年)月岗平4081元,2015年实际缴费指数为(5502.95×12)÷(4081×12)=1.3484,2016年实际缴费12个月,上年度(2015年)月岗平4413元,2016年实际缴费指数为(6766.7×12)÷(4413×12)=1.5334,2017年实际缴费2个月,上年度(2016年)月岗平4581元,2017年实际缴费指数为(7356.7×2)÷(4581×2)=1.6059

实际平均缴费指数=(1.4227+1.3484+1.5334+1.6059)÷4=1.4776

经查阅,政府颁布的事业单位专技十级40级视同缴费指数为1.52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1.52]×视同缴费年限[37.5]+实际平均缴费指数[1.4776]×实际缴费年限[2.4167])÷缴费年限[39.9167]=1.5174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2016年)岗平工资[4581]×(1+平均缴费指数[1.5174])/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39.91667]×1%=2301.64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5535.67]/计发月数[139]=111.77

(3)过渡性养老金

全省上年岗平工资[4581]×视同缴费指数[1.52]×视同缴费年限[37.5]×过渡系数[1.3%]=3394.52

(4)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22705.86]/计发月数[139]=163.35

小计:(1)+(2)+(3)+(4)=5971.28

2.老办法养老金

(5)老办法标准,经查阅,2014年9月专技十级37级对应的岗位工资是680元,薪级工资是944元,对应的退休补贴是1771元,保留津贴是101元,晋政办发〔2015〕61号增加的退休费350元。

A[1624]×M[90%]+B[1872]+C[350]=3684

(6)老办法标准乘增长率Q

经查阅,工资增长率2015年为6%,2016年为4.5%。

工资增长率G=(1+6%)×(1+4.5%)=1.1077

老办法标准[3684]×工资增长率G[1.1077]=4080.77

新老办法待遇差:5971.28-4080.77=1890.51

2017年“中人”过渡待遇差发给比例:30%

新老办法待遇差实际发放金额:1890.51×30%=567.15

合计:

2017年3月正式退休待遇:老办法待遇[4080.77]+新老办法待遇差实际发放金额[567.15]=4647.92

其中:基本养老金为4484.57职业年金为163.35

案例三

(“中人”职务升降待遇计算)

机关公务员王某某,1957年9月出生,1980年3月参加工作,2014年9月职务职级为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十九级7档,职务工资为410元,级别工资896元,2016年7月提拔为乡科级正职非领导职务,级别为十八级6档,提拔后职务职级对应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分别为职务工资480元,级别工资923元,2017年9月退休,退休时职务职级为十七级6档,实际缴费年限3年,视同缴费年限34年7月,累计缴费年限37年7月。2014年9月副科退休人员补贴标准为1631元,正科退休人员补贴标准为1771元,保留津贴科级为98元,晋政办发〔2015〕61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科级为350元。2016年在岗月平均工资4581元,退休时职业年金账户余额26600.73元,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8279.95元,退休时职务职级对应视同缴费指数1.423,工资增长率2015年为6%,即G2015=6%,2016年为4.5%,即G2016=4.5%。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办法同案例二,计算结果为1.4137

全省上年(2016年)岗平工资[4581]×(1+平均缴费指数[1.4137])/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37.5833]×1%=2077.82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8279.95]/计发月数[139]=131.51

全省上年(2016年)岗平工资[4581]×视同缴费指数[1.423]×视同缴费年限[34.5833]×过渡系数[1.3%]=2930.73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26600.73]/计发月数[139]=191.37

小计:(1)+(2)+(3)+(4)=5331.43

按照晋人社厅发〔2016〕83号文规定以2014年9月职务职级计算出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中的A×M+B+C为:(410+896)×90%+(1631+98)+350=3254.4

老办法待遇标准Q=(A×M+B+C)×(1+G2015)×(1+G2016)

3254.4×(1+6%)×(1+4.5%)=3604.90

按照晋人社厅〔2017〕71号文件规定,以提拔后2016年职务职级对应2014年9月工资标准计算出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中的A′×M+B′+C′为:(480+923)×90%+(1771+98)+350=3481.7

累计待遇差H=[(A′×M+B′+C′)-(A×M+B+C)]×(1+G2016)

(3481.7-3254.4)×(1+4.5%)=237.53

该同志最终用于新老办法对比的老办法待遇标准为:Q+H=3604.90+237.53=3842.43

新老办法待遇差:5331.43-3842.43=1489

新老办法待遇差实际发放金额:1489×30%=446.7

2017年9月正式退休待遇:老办法待遇[3842.43]+新老办法待遇差实际发放金额[446.7]=4289.13

其中:基本养老金为4097.76职业年金为191.37

附件一: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附件二:

四、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项目

(一)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退职)人员包括以下项目:

1.基本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1)按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退休(退职)费计发比例计发的基本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2)国家和省统一规定退休(退职)时提高计发比例计发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2.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中纳入退休(退职)费计发基数和继续发放的项目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2)警衔津贴(3)海关津贴(4)教龄津贴(5)护龄津贴(6)特级教师津贴(7)特殊教育津贴

3.省统一规定的退休(退职)人员补贴

4.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保留的津贴补贴

5.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生活补贴

6.退休(退职)后按国家和省规定增加的基本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二)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人员包括以下项目:

1.退休时计发的基本养老金

2.退休后按国家和省规定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三)符合上述一、二项规定的统筹项目所需养老保险费用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政府特殊津贴、取暖补贴、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项目以及其他自行增加的项目和提高的标准不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项目,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外的原渠道列支。(另:工资中常见的妇女卫生费、交通补助、独生子女费等也不在统筹范围内,由原渠道列支。)

1.我们单位收到社保局拨付的一笔款,请问是什么款项?

单位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在社保系统中查询款项业务类型和明细。操作步骤如下:在“机关养老网上申报”模块下点击“财务信息查询—付款登记查询”即可查询到款项的业务类型;在“机关养老网上申报”模块下点击“机关保—临时养老金核定查询”即可查询到款项业务类型里详细人员明细、金额、付款日期等;其他业务类型在发放信息查询模块查询即可。目前,大多数拨付款是单位前期垫付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

2.单位已按应缴信息足额缴费,为什么社保系统显示未足额到账?

养老保险征管体制改革后,自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单位缴费后,缴费信息并非实时传输到社保系统,缴费信息经由国库或归集户行传递到税务部门,税务确认单位缴费信息无误后传到社保系统。待单位基本险、职业年金缴费信息传回,社保系统分别自动匹配实收后,对应费款所属期显示足额到账。

3.为什么社保业务系统显示基本险或职业年金已到账,但后期转移、退休业务仍无法办理?

单位办理转移、退休业务的前提是个人账户无欠费。按业务办理要求,参保单位足额缴纳保险费后税务将单位缴费信息传递至社保业务系统,社保将基本险和职业年金做对账确认后,单位方可办理后续业务,只有一个险种到账是无法办理转移和退休业务的。

六、企业单位如何打印养老保险缴费电子票据?

根据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晋财综[2019]70号)文件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山西省社会保险费征收专用票据全部启用财政电子票据。打印财政电子票据有两种途径,分别如下:

七、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是怎么回事?

根据人社部《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经办规程(暂行)》规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应定期进行资格确认。资格确认周期为12个月,超过12个月未确认的,将暂停发放养老保险待遇进行核查。经核查,具有继续领取待遇资格的,将恢复发放并补发暂停期间的养老金。

目前,我省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渠道很多,最方便的是通过“民生山西”APP自助刷脸确认,其他还有经办机构大数据比对确认、指纹或指静脉确认、经办窗口人工确认、用人单位或基层组织确认上报、驻外使领馆协助确认等。

八、社保卡在养老保险中的应用

1.社保卡“两个”功能需激活

一是社保卡业务功能激活。

激活的途径有四种:

第一、社保卡窗口激活。社保卡窗口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均设有社保卡服务窗口,可以实现异地激活。如:太原市为民服务中心社保卡窗口可以激活运城市的社保卡。

第二、通过“民生山西”手机APP激活;

第三、金融机构一站式服务网点激活。部分发卡银行设有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可以激活社保卡业务功能;

第四、部分市规定,通过指定的药店和医院也可以激活,比如太原市、临汾市。

二是社保卡金融功能激活。

激活途径:发卡银行任何金融网点。可以实现同行异地激活。

金融激活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到银行网点激活,并设置金融账户密码。

2.社保卡业务功能没有激活对社保应用有什么影响

第二、不能办理养老保险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企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在办理退休或领取待遇时,要校验社保卡是否激活。在激活的情况下,才能取回社保卡金融账户信息,才能进行待遇核定。

第三、养老金发放不成功。我省要求养老保险养老金须发放到社保卡金融账户,社保经办机构每月发放养老金之前,要从社保卡管理系统中提取金融账户。如果社保卡状态不是“正常”状态,将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比如“挂失”、“未激活”等不正常状态。

3.金融功能未激活有什么影响

金融账户功能未激活,容易造成养老金发放不成功。账户未激活将无法提取养老金。

4.什么是电子社保卡

电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唯一映射,状态相通、功能相同。

电子社保卡领取、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实体社保卡已激活并正常可用,一张电子社保卡唯一对应一张实体卡。当实体卡挂失、注销后,电子社保卡同样不可使用。

九、山西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办法

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男女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中根据不同年龄细分为:

参保人在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不用缴费,自制度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4]18号文件实施时,我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65元。

参保人在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规定领取年龄(60周岁)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参保人在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规定领取年龄(60周岁)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例:1.李某出生于1950年12月,其户籍所在地自2011年7月1日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待遇;2.张某出生于1958年5月,2011年7月1日制度实施时年满53周岁,则其自2011年至2018年8个年度需每年缴费,不可间断,到2018年6月即可领取待遇,张某也可以选择补缴7年至缴费满15年。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标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高龄基础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根据国家、省规定执行。2018年1月1日起,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03元。

缴费年限养老金。对按规定缴费的城乡居民,在领取待遇时,累计缴费满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一年,每月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1元,鼓励长缴多得。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

对65岁及以上已领取待遇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增发5元高龄基础养老金,体现党和政府对高龄参保群体的关爱。

THE END
1.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和津贴补贴政策相关实务问答参考答:公务员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 3、什么是特岗津贴?各部门能否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制定特岗津贴项目与标准? 答:特岗津贴是指对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的岗位津贴制度。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和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179404
2.你应该拿多少津贴?《规定》解读来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收入分配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津贴补贴政策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津贴补贴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离退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160241067365839&wfr=spider&for=pc
3.单位发的这15种补贴/补助可不缴个税会计审计第一门户单位发的这15种补贴/补助可不缴个税 导读:按照当地标准在个税税前扣除,其中北京市等没有标准,全额合并工资薪金缴纳个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及自治区都有相关标准。 1.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804/173355.shtml
4.普法国家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问题(项目超35种及案例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https://www.ahbzwy.com/tpl/info-id-2700.html
5.这些补贴津贴不用缴个税!速速对照查看~这些补贴、津贴不用缴纳个税! 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https://m.hbtv.com.cn/p/392692.html
6.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有哪些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2、规范津贴补贴。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补贴、交通补贴等。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https://www.64365.com/tuwen/xzuie/
7.头条文章(一)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明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61653080768863
8.规范津贴补贴自查报告(精选8篇)xxx区农机监理站工资津贴补贴的发放均依据人社部门的批文执行,没有超过规定标准、范围发放工资津贴补贴的情况,没有违反规定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没有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没有擅自提高标准发放改革性补贴,没有以各种名义向职工普遍发放各类奖金,不存在未落实上级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情况和其https://www.liuxue86.com/a/4669852.html
9.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摘录)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津贴补贴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离退休人员补贴、改革性补贴以及奖金、实物、有价证券等。 第三条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属于下列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http://xydt.jsnu.edu.cn/ce/c2/c9398a52930/page.htm
10.这些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情形?还不清楚就太亏了8.生育津贴免税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号) 9.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免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0、退休费、离休费等免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1、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从所在https://wap.zlketang.com/kjsc/policy_detail/29867.html
11.国家统一规定的有关津贴补贴包括哪些问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制度 按津贴的性质区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岗位性津贴岗位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职工在某些劳动条件特殊的岗位劳动,需要支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因而需要建立津贴,对这种额外的劳动消耗进行补偿。二、地区性津贴地区性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https://m.110ask.com/wenda/9434990398756248574.html
12.津贴和补贴都包括什么(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包括哪些)(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http://www.027yaju.cn/laodongrenshi/385509.html
13.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中共北京市委法律法规1、国营企事业单位干部年平均奖金(包括非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补贴、津贴 、实物折款等。下同)不得高于本单位年平均奖金,总公司、二级公司以及相当于这类公司的事业单位干部年平均奖金,不得高于所属单位年平均奖金。干部奖金,应本着按劳分配原则,拉开档次。对工作出色的干部,奖金可以高一些,但一般不宜高于单位年平均https://code.fabao365.com/law_457343.html
14.津贴补贴管理办法4.2.3节日津贴:指国家法定节假日,公司给予员工的货币和实物福利。 4.2.3.1节日津贴的发放原则: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实现了公司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公司发放节假日津贴。对有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可提高标准。 4.2.3.2发放标准:顺利实现公司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收益时;按目标或收益值得0.3%计算全员应发放的津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0ln5i6i.html